阿q正传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4 08:11:5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阿q正传教学反思(通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q正传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q正传教学反思(通用5篇)

  阿q正传教学反思1

  《阿Q正传》教学设计经过修改之后,本课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篇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现代文学作品。本课教学设计正是通过《阿Q正传》这一篇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多篇作品,并深刻理解鲁迅作品内涵与时代意义。

  此外,经过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更加聚焦于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精神胜利法内涵的挖掘,也给学生留足思考与探究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趁热打铁完成当堂习作。

  阿q正传教学反思2

  阿Q是鲁迅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人物本身既有鲜明的思想性格,又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其实就是寄寓了作者非常深厚的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一个载体。阅读小说,分析鉴赏小说,正如朱光潜在《谈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所说的,“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而在这篇小说中鲁迅正是通过阿Q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传达了他对中国国民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关照。因此教学设计中,从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始,以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终,从而体会出作者的匠心独具。

  阿q正传教学反思3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阿Q正传》一文篇幅较长,而且还是节选。这样的长文想要在一节课内教透学生绝非易事。

  《阿Q正传》体裁属于小说,可教的内容有很多,如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写作手法等,这里面每一个点拿来教学都可讲一节课。如果全讲的话,一节课时间显然不够,且每一点都讲不透。所以,必须大胆取舍,选一个点讲透才好。但到底从哪里切入,这是一件特别费脑子的事。为了找好这个切入点,我一方面反复阅读原文,力求吃透文本;另一方面,大量搜集和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比如教师教学用书、名家课例、网搜ppt与教案设计等。在这样广泛搜集与阅读的基础上,我最终选择以阿Q的六次挨打作为突破口,了解人物形象,挖掘精神胜利法内涵,探究作者创作动机,思考精神胜利法时代意义,将以上四方面作为我的主要教学内容。

  心中大体有方向后,我开始逐步实施。首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预习的时间。学生第一步要做的是,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大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此环节大约需半个小时左右。

  其次,我又给了学生补充了许多有关背景资料。因我们学校是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不能带手机,也无法自己搜集信息,所以只能是由我搜集好了,制成学案,让学生阅读。我给学生补充的资料是有关作者鲁迅生平、写作背景、《阿Q正传》全文内容梗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接下来,考虑到学情,我又将授课要讲的内容制成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并讨论,以便完成课堂展示。

  完成以上一些准备工作,足足用了三节课的时间。

  授课完成后,有如下感受。

  1.任务还需删减,学生探讨才能更为充分、更为深入,更为聚焦。我的第一个任务是用表格的形式整理阿Q生平。这个任务放在课堂上展示,有些费时,造成完成后面任务时间仓促,不如大胆舍掉,放在预习环节完成,本节课直接由寻找六次挨打切入更为聚焦,也为学生讨论后面的问题留足时间,课堂就不会显得急赶。

  2.主题挖掘不够深刻,引入鲁迅其他作品中的小人物来对比阅读,可以发现这些人物身上存在“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之共性。比如,孔乙己、闰土、祥林嫂,他们身上都存在与阿Q一样的精神胜利法,愚昧、麻木、自欺……,同过这样的.比较阅读,不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动机,旨在揭露国民劣根性来唤醒民众反抗黑暗的旧中国统治。

  3.本节课最后一节任务设置为小练笔,如若能当堂完成展示,本节课则更为充实。欲完成小练笔,教师应在补充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随着时代变迁,“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变化,让学生认识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然后,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谈感悟,学生才有话可说。

  阿q正传教学反思4

  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写入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之中。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改革的热点,更是改革的难点。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我有幸接触学习科学友善用脑。借助友善用脑的理论,让自己的课堂开始了新的变革。

  《阿Q正传》一课,采用友善用脑“一三八”教学范式,真正实现了“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引导结论”。

  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活动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学生需要从10幅图片中,选择一幅最符合自己心目中“阿Q”的形象,将画面和文字打通,在情境的创设下,诱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绽放。

  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活动是“精准扶贫阿Q”。学生基于文本和补充材料,借助思考阿Q身上的弱点,反思人类普遍存在的.弱点,进而思考鲁迅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这本是一个宏大话题,课堂教学容易流于空谈。但是,通过设置“精准扶贫”的学习情境,学生的交流不再泛泛而谈,而有了自己的见解。

  曾经我以为,有些知识我讲了学生才能掌握,友善用脑的学习方式告诉我,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老师只要搭好台子,设置好情境,给予一定的支持,学生可以自己学得很好。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将知识点融入到情境和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不是更好吗?友善用脑的“一三八”范式,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说话,让学生交流,让学生表达,教学真正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引导结论”这个大原则,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者。

  《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让我真正理解了友善用脑,理解了学习科学。未来我将继续践行友善用脑,以此改变自己的课堂。

  阿q正传教学反思5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之林中的上佳精品,这样的名著值得让学生全面研读。根据单元要求,研读这部作品,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分析阿Q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二是理解小说笑中含泪的艺术特色;三是品味小说的语言,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其中围绕分析阿Q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我计划用五个课时教这部作品,前三个课时介绍时代背景、学生通读全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旁批的部分问题,再用两个课时与学生一块儿研究阿Q这一人物形象,并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

  在准备人物形象分析这一课案的过程中,我在思考:从哪里入手来解读阿Q这一人物形象呢?案头的资料很是详备,有20世纪80年代,学者林兴宅概括的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有茅盾论阿Q”,有钱文的说不尽的阿Q”.....如果一堂课教师讲得酣畅淋漓痛快过瘾,学生的活动就不充分;如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采用提问的形式,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出教师设计好的答案,最后再经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这一教学目标将顺顺当当地完成,然而,在学15:31生人声鼎沸、发言口若悬河中,可能恰恰缺少冷静的思考,哲理的思辩、独到的见解。我想:要是结合这一教学重点,找准切入点,设计一两个题目,让学生课堂独立完成,既避免上面的担忧,又实现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课堂训练的机会,不是更好吗?

  我设计了两个题目,让学生选做:

  1.患者阿Q的就诊报告。

  2.我看阿Q。

  题目刚出现在屏幕上,就引来一阵议论,看来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特别是第一个题目,好几个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半节课刚过,十多双手举了起来,在他们的朗读声中,我惊喜于这些文章语言的精妙,惊喜于他们见解的独特,惊喜于他们对人物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阿q正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阿Q正传教学设计04-23

阿q正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03-07

阿Q正传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03-07

读《阿Q正传》的心得体会_550字01-21

阿Q的故事04-28

《阿Q正传》读后感03-27

阿q正传读后感03-27

阿q正传读后感03-07

《j q x》教学反思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