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6 10:25:4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

  (2)配乐自主读书

  (3)学生赛读,感悟读书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5)汇报写作片段。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1)小组成员在组长汇报下,各抒己见,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学习。

  (2)全班汇报。

  (3)在交流中体验一种人性自由的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评。

  祖父的园子

  园子·人

  自由·快乐

  祖父·爱

  五、反思与评点

  (一)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这个园子是作者萧红记忆中的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儿,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让作者感到快乐、自由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在他暖暖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也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发在她孩子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篇内容上感性的文章表达方法上也有突出的特点,比如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领悟这种情感怎样表达出来,成为我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学校不久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作为教改实验教师,我把“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带入课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基础上,交流读书心得,提出存疑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再设计重、难突破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读出个人的独特见解。本课教学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三点。

  1、体现鲜明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学活动开始前预备活动中,我就给学生提出自学“三维目标”:把握主要内容、读出作者情感、提出个人见解。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自读课文,查找作者生平资料,阅读《呼兰河传》描写童年生活部分的相关文章,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等。我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已经拥有的阅读经验和个人感悟,在正式开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更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事先收集学生质疑的问题,从中挑选出与我预设的教学重、难点不谋而合的“精品”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力解决,自主获得感悟,这样的课堂像课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学生充满了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二)评点

  本课教学平实、自然、有效、扎实。执教者力图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师了解学生自主读书这过程中的收获与存疑,围绕有质量的质疑设计并展开教学环节。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课前提示,充分自主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读写结合”使本节课浓浓的语文味儿弥散开去。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方面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体现了“针对性”、“合作性”、“生成性”、“探究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如“独立性”、“能动性”、“超前性”也较为明显。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作者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

  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四、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这篇文章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2、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五、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把他背诵下来。

  六、课外延伸

  师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七、总结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与思想】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重、难点突破】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二、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提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一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幸福!

  例句参考: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 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自由、快乐与幸福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吗?

  提示:通过写“物”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四、我们生长在农村,你们家是否也拥有这么一座园子呢?

  提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意思调动起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物:多种多样,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人:自由、快乐、幸福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萧红,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二、默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祖父的园子里,“我”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三、自主学文,体会感情

  1、童年萧红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呢?

  (1~3段)

  重点指导朗读:

  第一段。

  重点学习:

  文中描写榆树的句子 体会表达形式与方法。

  2、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朗读体会4~20段,感悟童年的她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地边学边玩,边玩边学自由无虑的生活。

  3、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感情:

  重点朗读体会:

  16~20段体会“园子”是自由的,孩子的身心都是自由的,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4、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四、默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结合相关的语句 领悟总结:

  1、孩子气十足的腔调。

  2、春天泥土般清新的语言。

  3、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

  五、拓展作业

  1、简介《呼兰河传》,推荐给学生读。

  2、学生读《呼兰河传》中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栽花 拔草 种白菜 铲地 浇水 玩耍 自由

  快乐

  童年的乐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11-28

《祖父的园子》课文反思10-16

《祖父的园子》读书心得01-19

《祖父的园子》课文反思范文10-09

《祖父的园子》课文反思(5篇)10-18

《祖父的园子》课文反思5篇10-17

《祖父的园子》课文反思(汇编5篇)11-15

《祖父的园子》课文反思集合5篇11-14

《祖父的园子》课文反思(精选5篇)11-1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知识点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