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6 09:18:0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模板

  《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

  教学法 互助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2.提问: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3.谈话:同学们说得不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很快向下滚动。斜坡上有个斜面,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你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

  二、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方法

  1.谈话:请两名同学与老师合作实验,并演示给同学们看。

  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1)搭一搭。

  (2)滚一滚。

  (3)量一量。

  让—个学生用30~50厘米的木板在地面上搭出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30度(利用三角尺获得这个度数),再用一个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等物体停止滚动后,从木板的底部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2.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三、分组实验,探索交流

  每8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边实验边填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

  1.让学生用木板和地面成45度和60度的斜面依次做实验,分别得出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60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2.谈话:我们已经做了三次实验,斜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45°和60°,比较一下你们求出的平均数,在这三种斜面中,哪一种物体滚得比较远?(学生会发现夹角成45°时滚得比较远)那么能不能断定斜面与地面夹角成45°时物体滚得最远呢?(不能)下面应该怎样继续做实验来探讨结论呢?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实验方案。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谈话:同学们的意见是再做两次实验,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介于30°~45°之间,另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介于45°~60°之间。你们就利用下面的表格(如果不够用,自己再画几张)继续做实验吧。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完成实验后,分组讨论: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3.让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学生的发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找到了另一个滚得更远些的斜面与地面夹角,另一种是45°仍是滚得最远的斜面与地面夹角。针对这两种情况提问:现在能不能断定斜面与地面夹角是××度(或45°)时物体滚得最远呢?还应该怎样继续实验。

  谈话:如果感兴趣,可以课后继续做实验。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太麻烦,搞科学实验就是不能怕麻烦,有时要经过几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可能有的同学要问:到底斜面与地面夹角是多少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呢?在等你上到高中,在物理课上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现在你可以把自己的实验结论告诉别人,为了更科学些,最好在你说的度数后边加个“左右”,例如38°左右。

  四、阅读“你知道吗”

  《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课28-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

  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认可学生各种有创意的回答,认识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斜坡的长度……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设计说明:斜面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广泛,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推测圆柱体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只有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得出的数据才有比较的意义,本节课只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

  (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2、实验

  (1)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做这样的实验需要那些步骤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清第一步是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步骤可以概括: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一共需要几个人做实验?怎么分配任务?(看小组实验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2)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播放课件)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搭:斜面平稳、角度调准)

  (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圆柱形物体。今天,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实验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状况,各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勇于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实验的结果真实、可信。

  到底哪种度数的斜坡滚得远,这个谜底由大家来揭开吧!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有了刚才的实验指导,这次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组员给予及时帮助。

  3、结论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斜坡,有没有比45度斜坡滚得更远的呢,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局限于试验场地和实验次数,我们只能得出斜坡大约是45度时,物体滚动得较远。

  我们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体滚得最远的呢?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30—45,45—60)

  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说明:提供三种角度的斜坡,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动得更远,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再引导他们想办法验证猜想。课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联系实际,指导应用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斜面,斜面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1、楼梯(将课本“你知道吗?”改换形式)

  王叔叔家要装修,该选哪一种楼梯呢?(同样高度,平缓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大,较陡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小)

  2、桥图

  观察和比较:为了方便行人,桥的坡度要小一些。

  3、滑雪图

  观察和比较:山的坡度要选得适中一点。

  [设计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楼梯、桥、山坡都是斜坡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斜坡就行了,不考虑具体角度。]

  四、活动总结,教师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怎样滚得远

  猜想30度 45度60度

  验证 搭——滚——量

  结论45度时滚得最远

【《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1-2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11-2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实用)12-18

(热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2-19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04-17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14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6

远与近作文04-04

比天空还远散文10-05

远和近的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