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1-05-19 10:30:12 工作总结 投诉 投稿

有关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七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七篇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7月3日~10日,历史系20xx级35名本科生在3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敦煌及河西各地进行了一次收获很大、意义非凡的教学实习和实地考察活动。说收获很大,不仅体现在同学们沿着古丝绸之路参观考察了该地区几乎所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化了自己几年来从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并在实习归来后写成了十几篇合格的实习报告,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实习报告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身临其境,极大地增强了历史感,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很多同学在实习结束后明确了考研意图,有些同学甚至确定了自己考研或者保研的专业方向。说意义非同寻常,主要是十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经费极缺,历史系的本科生教学实习都是就近进行,基本上是社会实践性质,与专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实习的主要功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对此问题系领导一直十分关注,王希隆主任多次在党政联席会上提出要改变历史系学生的实习状况,系党政联席会也多次研究了本科生教学实习问题。

  近些年历史系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想办法使教学实习在学生的专业学习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系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从20xx级开始,教学实习采取赴河西进行实地考察这样一种更加切合历史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习模式,并且一定要把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学校教务处也非常关注这次实习,在经费及其他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作为长期规划的第一步,本次活动在各方面的经验都意义重大,鉴于此,对这次实习的全过程、实习的主要收获和意义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认真细致地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这次实地考察历时8天,行程3500公里,参观考察了张掖、肃南、酒泉、嘉峪关、敦煌、安西、山丹、武威等市县的十几处历史文化名胜和相关的几个博物馆,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了详细的记录。国家重点研究所负责人郑炳林教授一路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给同学讲述沿途的历史和地理沿革以及到下一个目的地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使同学们对这次考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产生立体的印象和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参观每一处古迹时能够有的放矢,有效利用并不充裕的参观时间。但这8天只是本次实习的主体部分,而整个实习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就分阶段回顾一下这次实习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在系里确定了目的地和出发时间以后,决定由历史系主管教学工作的乔健副主任担任这次实习的领队,全面负责实习各方面的工作。在乔健老师的部署下,准备工作开始紧张地进行。从四月中旬开始,在20xx级本科四个专业中开展了多次动员,说明这次实习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在对这条线路相当熟悉的牟范书记和冯培红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表,确保在外期间每天都能够劳逸结合,使大家不因旅途劳累而影响参观考察的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从而有效利用有限的经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学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出发前一个月,请在敦煌学及河西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杜斗诚教授给同学们做了专题学术报告,重点讲解此次实习参观的石窟寺的历史沿革、保存情况、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的艺术特点和史学价值,使同学们对参观考察对象有了初步的、总体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们根据各人的兴趣和长处自愿组合,三到五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确定本小组在这次实习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人员分工,结合老师们的讲解和自己平时的积累,制定本小组在各个参观考察地点主要关注的问题和研究主题,并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扎实的资料搜集工作,为实地参观考察做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出发前一周确定了人员名单,根据人数和专业建立三个大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全体人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准时、统一地行动,也确定了同学、组长和带队老师三个层次之间的双向联系方式,从制度上严格保证在外期间所有人员的安全。临行前几天,乔老师、牟范书记和办公室陈吉平主任订好了车,预订了所有日期的住宿床位,并且多方比较,尽可能找到既安全卫生又价格便宜的旅馆和招待所,使更多的经费用于同学们的参观考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临行前一天晚上,由郑炳林老师对各个参观考察对象做了整体讲解,指出同学们应关注的要点。乔健老师多次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细致周到地布置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

  第二阶段:实地参观考察

  20xx年7月3日清晨7时,实习队伍整装待发。系党政领导一起来为大家送行,教务处处长张振国老师也亲自到场做了简短但却切中关键、寓意深长的讲话,这更使同学们振奋不已。

  7月3日实习队伍到达的第一站是新河驿长城。在此之前已经看到了绵亘数十里的长城,汉长城在北,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80米之间。这些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宏大建筑现在已变成了一段段矮墙。第二站是本次实习第一个重点考察对象——张掖大佛寺及山西会馆。大佛寺建于西夏永安元年,明清时期屡有修缮。该寺建筑布局基本上是常规的佛寺模式。殿外门东西两侧有青砖浮雕经变画两铺,分别描绘了释迦生前于其太子祗树给孤独园内精舍说法和阿弥陀佛及观音大势至菩萨所在西方净土的场景。作为经变画,这两铺同敦煌等河西石窟壁画有一脉相承的因素。有同学将其进行对照,对许多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佛之禅定印与榜题“说法图”相违;灵鹫山说法同榜题“西方圣境”相悖;观音大势至的和尚装亦异于他品等等。大佛殿内卧佛一身,弟子十身,菩萨二身。卧佛是该寺最著名也最具研究价值的文物,较之犍陀罗佛教雕塑及河西其他佛涅槃像,其特殊之处在于:没有摩耶奔丧、迦叶抚足的表现;没有阿难昏于床前或沉思冥想之情景;没有世俗僧众痛苦流涕及拔发剖腹割耳等古印度习惯之刻画;也没有婆罗双树这一象征性植物之塑造。卧佛身后十弟子皆双目圆睁,表情木然。郑炳林老师给同学们详细讲述了涅槃经变所依托的经文及其表现形式,并着重指出卧佛手足处所立菩萨身上所着乃明朝服饰,这是辨别年代的一个重要方法。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9月,辽阳县各乡镇25所中学(现24所)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选用人教版教材作为实验教科书。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为了落实新的教育理念,使新课改一开始就步入正轨,早在20xx年10月末,教师学校中学部栗丙林主任就深入各中学对各校一线教师进行有关实施新课程的培训。我当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参加了培训,之后还进行了交流、讨论。让我们受益非浅。之前,只是知道课程改革是必然,是趋势,却不知怎么改、改什么,培训后犹如在教学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之后,历史学科教研员徐恩元老师多次到校组织听课、讲课等研讨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关键是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积极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转向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课程标准的实施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发挥教研导向作用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历史学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教学导向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首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我们作为研训人员,都有自己负责研训的学校。走下去,走进教师之间,亲自参与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一人主讲一课,众人共同参与。对教材分析、教材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教学全过程进行研讨、分析,这样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了锻炼,又使集体智慧发挥了作用。其次是通过开展大大小小的历史教学观摩,在讲课、听课、评课过程中体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检验备课效果的得失,从中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20xx年4月在首山镇一中搞的一次大规模全县历史教师参与的教学观摩,课题是《三国鼎立》,效果就特别好。再次是通过撰写教学心得体会,积累教学案例,重视案例的导向功能和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料。这个途径我们主要是由一些骨干教师来完成,进而带动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总结、提高,从而逐步实现观念的转变。

  三、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随着下乡调研次数的增多和对基层教师了解的深入,让我越来越真切的认识到教师能否快速成长,对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可以说起着决定作用。因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是一个由国家课程转为教师实施课程再转为学生学得的过程,而教师是中间的桥梁、枢纽,其地位举足轻重,所以说,课改的成败,教师肩负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使命。那么,课程改革对教师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教师能否经受住了职业道德的考验。

  在刚开始课改时,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十几、二十几年的历史,可谓倒背如流,一味固守自己原有的上课模式。他们或是“填鸭式”、“一言堂”,不顾下边学生的反应如何,一骨脑地把课“讲”完,或是,讲的少之又少,用题海战术“狂练”,把原本教材中的大字小字面面俱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做了,还会振振有词:“我都累死了,讲得嘴丫子冒沫,你还不会,那怪谁呢?”“所有题型,我们都练到了,‘修行’就在个人了!”殊不知,新的时代需要真正意义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背几个人物、几个年代、几个事件等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你的学生将如何适应现在乃至未来的社会这一层面,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与些同时,就要考虑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需要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驾驶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设置问题,设计思考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搜集、查阅、整理有关新课程内容,而这无形当中就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倘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很难担负这一教育任务的。

  其次,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并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指出: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如此。那些灵活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学方法、手段的教师,他的学生也被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氛围中,兴致盎然地学习着。比如同样是讲夏商西周的文化时,涉及到日食、月食的发生、记载,有的教师依照教材或是自己描述或由学生讲解,一带而过,而有的教师此时启发几位学生走到讲台,分角色扮演太阳、月亮、地球(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其他学生饰演此天象出现时当时的老百姓的状态(惊恐、四处奔逃等),并及时提出问题:出现这种惊恐现象的原因?这样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学生精彩(教师一定要坚信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的表演,这样创新的教学,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心扉,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反之,那种千篇一律的泛讲空讲,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再次,教师要博览群书,形成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

  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新课程,参与课堂活动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另外教科书的一些隐性问题含而不露也需要研究。开放性的教学使历史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心理、科技、文化、自然、地理等学科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教师如果没有广泛的各领域的知识是很难师生交流、讨论合作的。比如在讲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中,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涉及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理论;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的政治理念;新航路的开辟涉及地理中的空间知识;殖民地建立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军事侵略等等,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各领域的知识是很难上好本课的。所以教师,尤其是做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勤思考。授以滴水,应有滴泉。

  第四,要有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

  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强化其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虽然我们只是县内各乡镇学校,条件有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县教体局本年度加大远程教育的投入,运用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电化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现代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标实施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

  四、实施新课程标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理解继续与创新的关系。

  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在吸收原有教学方式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原则。因此,必须正确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主要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但不能因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谈“讲”色变,似乎一“讲”就背离了课改精神。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教师自己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讲述也主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在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中,要注意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要避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二)如何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有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理论: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但在具体操作时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或者做得还不够。奎里特说:“在课堂上,一名教师应该告诉他的学生应该怎样看世界,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还要和他们并肩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理解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创设情境,点击学生灵感火花,质疑设问,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最佳状态之中。而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则要求教师在微观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他们对书本的怀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有创意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使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发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如何处理个别与群体的差异关系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多姿多彩,使那些天资聪慧,勤勉好学的学生有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新感觉。他们在课堂上情绪活跃,思维敏捷,积极发问,抢答问题,个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而大多数的学生却因受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局限了他们的接触资料、图片、信息等教学资料的视野,限制了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如何面对这大多数的学生,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呢?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四)如何衡量教学过程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改成败与否,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给予评价。而现在应试考试的评价机制,一张卷纸定成败仍然成为束缚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来应用,才能更好的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次被抽调参加20xx年全县初中教学教研专项督导检查,主要是听评课和业务综合检查,即发现大量的优点也有许多的不足,集中反映了新课改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的变化。七天下来,颇有感触。下面结合本次活动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以求教于诸位同行。

  一、亮点展示。

  1、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教师从“主导地位”向“引导地位”转变。他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数教师改变了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管学的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基本都能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县教研室提出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愉悦高效课堂”。

  2、过程监控。

  教干包教研组,先导课,集体备课,作业检评,补偿教学,反思教学,《同步》的使用等等量足且实用,都符合要求。

  二、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1、课堂教学。打着新课改的旗号,否定过去的一切,连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一些与新课改理念相吻合的方式、方法,统统抛弃。要贯彻新理念、要活跃课堂气氛,先进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必须的,也是老师们努力的目标。

  2、过程监控。先导课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单元检测要老师亲自改批,不能要学生代替或在课堂上对对答案,学生自己批阅并打上分数。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紧张的期末复习中,对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五名成员团结一致,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我们严格执行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重点放在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上。

  (一)集体备课

  今年九年历史组是历年来实力最强的组合,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和杨素丽、李秀清、商庆迪老师都有多年担任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经验,王丹老师是最年轻的教师,她虚心好学,经常跟踪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集思广益,为备课组献计献策,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能做到优质高效。除了组内备课以外,为了提高全区的历史教学水平,我们还承担了区内的备课观摩活动,敞开大门,随时恭候区内同行的光临指导。

  (二)听课评课:

  这学期我们组的五位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四杯赛听课活动,只要与自己上课不冲突,我们都尽量去听。除了四杯赛以外,我们五人还互相听课,每次听完组内的课,都要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在互帮互学中我们全组的教学成绩整体都得到提高。

  (三)自制课件: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抽象的历史更加鲜活,更加具体,我们还合理整合网上资源制成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课件,基本做到每节课都有课件,使用课件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记忆,而且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习题配备和批改:

  本学期学校没有订任何习题资料,我们就自制试题,随堂作随堂批,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本学期全组分工合作共出配套练习题十多套,保证了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本学期我们共批了四次大型考试卷(三次月考、一次期中考试),本学期杨素丽老师还参与了市教研室考试说明的编写,加强了我校与市内名校的交流。

  (五)加强与市内名校的试题交流:

  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考方向,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不做井底之蛙,积极与市内名校进行试题交流。如我们与四十五中、吉大附中学等名校进行了试题交流,在试题交流中,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六)试卷分析:

  每次考试成绩我们都有详细统计,包括每班优秀人数、中间人数、不及格人数、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满分等。并分三个层次对成绩进行客观、认真地分析。针对历史学习成绩较差的个别班级和个别学生,我们都一起分析,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我们还利用午休时间为个别学生单独补课,由于我们五人的共同努力,各班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都空前提高,成绩也稳步上升。与前几届相比,今年的九年级无论在及格率、优秀率、还是平均分方面都是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满分群体明显增加。相信20xx届中考我们在历史成绩方面会有一定的突破。

  希望在期末区质量检测中,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总结起来,较为深刻是以下两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在两者中,后者更为重要。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以为课备得好就一定能讲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与接受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因此,真正开展教学时遇到一些不能配合的问题。如在讲授《贞观之治》一课时,让我记忆尤深。在上课前,我已多方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准备课件,设计各方的细节,在临上课之前确信自己非常的熟悉内容与整体操作。当我很有信心走上讲台,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内容,才发现并不是设想中的效果,虽然教师很流利地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原本不太熟悉内容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反应甚淡,陷入冷场的局面。过后,在评课过程中,不少老师给我指出弊病:教师讲得太多,垄断了课堂,学生没有参与中来,调动不起课堂气氛,故达不到如期效果。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素质相对不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并且“历史是次科”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是很活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不少同学会混水摸鱼。因此,老师越是讲得太多越投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效果就越不理想,对授课效果也直接影响。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尽可能发动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一点,在我所教的初一(11)中体会较深。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初一新生而言,既新鲜又陌生,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历史奇闻,让他们开始接触历史,也开始喜欢历史,并主动要求当学习历史的主人。接下来,在每上一节新课前,都会有每天一故事,让学生轮流带来一个故事,走出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因此,学生首先成为课堂上讲的主人,并且人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每讲授每一新课时,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学生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上课方式。如在民族政权分立一课中,典故较多,就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在隋唐文化时,知识点较多,就采用分组进行知识竞赛形式;在学习隋唐科举制时,学生积极扮演模拟考生的考试情景;等等。其中,在活动课《重访大运河》,学生表现得简直出乎我的意外。全班学生自成若干小组,分别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探访的`话剧,既演活了所学的历史内容,也演活了历史课堂。从中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此外,作为一名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历史教师,深知自身的缺乏,故要求自己在课前做到全力以赴地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其它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已临近期末考试,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努力。我明白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总结中达到提高。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体会与粗浅见解,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7日8日两天进行高考,而高考的结束,也意味着,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完成,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带三个文科班(1、2、5)的历史课,在年级组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落实上学期制定的高三复课计划,加强训练力度。

  1、20xx年开学—20xx年2月上旬(一轮复习)上学期

  2、20xx年3月15日------20xx年5月25日(二轮复习)

  在本学期开学政、史、地科目,进行突出专题复习的同时,强化文科大综合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3、20xx年5月25日-6月5日(三轮复习)

  各科进行自查纠错,强化答题技巧,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注重高考动态。

  本学期一开学,就对一轮复习进行专项系统训练。从第三周开始进入二轮复习,狠抓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从培养规范书写,到认真阅读分析,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到如何组织答案要点。从课堂到自习辅导,从教发到学法,从励志教育到信心教育,都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训练。在5月底,加强对学生的信心,心理素质,答题技巧的训练。

  二、认真钻研考纲,研究平时练习的试卷,强化重点知识点的训练 本学期特别注重研究教学大纲与考纲的区别,在备课的过程中以考

  纲为基准,进行排雷式的复习,针对每次月考的试卷,练习题每道题都不放过,让学生理解的情况下记住答案,把每套试题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强调分解。强化高频考点的训练,在每节课堂上都让学生先做5道选择题。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学科知识点。

  三、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本学期备课组十分重视集体的力量,每周二下午是我们备课组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固定时间,在备课时,我们共同交流授课心得、分享教学成功案例,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探讨教育教学新思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在备课过程中要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专题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对每课知识按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 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的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和高考研讨会

  本学期和以往一样积极参加教研会,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积极请教教研组的老师帮助解决,在3月12日13日,4月5日先后两次参加了全市组织的高考研讨会,获得了一些信息,也和一些名师进行了交流,对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

  五、本学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本学期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校的一些临时活动会耽误正常

  的教学秩序,尤其是今年招生工作发生变化对高三正常复课工作冲击很大。高三年级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习的学生不贪学、不好学、后面普通班的学生几乎就不学,有时候上课书本都找不到,部分学生基础非常差,连初中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都不知道。作业不能按时交,上课的时候骗假逃课。这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困惑。

  六、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1. 按照年级组的要求,针对每次月考进行成绩分析与汇总,及时向学生反馈。

  2. 对全市的三次联考数据认真分析,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定位。

  3. 落实年级的三晚补差工作。

  4. 每周二下午课前对1班2班学生加强选择题训练。

  5. 对尖子生谈话交流帮助其克服困难。

  本学期,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今后多多学习、加强交流。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级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material)。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虽然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但我还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复习计划,使大部分学生在最后的会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有关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七篇】相关文章:

有关历史教学总结集锦10篇09-09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2-07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08-06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12-15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01-17

历史作文300字七篇03-28

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07-30

历史教师教学反思(通用6篇)07-30

有关历史作文300字5篇03-28

历史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精选26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