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05 23:32:07 工作总结 投诉 投稿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_)班、(_)班的语文教学,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努力提高思想德道水平,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热爱教学事业,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端正,教风优良,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考各教学环节的各项规定和知道思想,认真备课,提高教室教学质量。

  二、 认真探索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更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为此我十分重视知识水平的更新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上认真学习大纲,学习新课改理论,自主学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知识,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给自己充电,主动参与语文组“老带新”教学活动,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一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 “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不断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表功能,加强理论素养。

  三、 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1、个人备课

  刻苦挖掘拓展知识重点范围,扎实备课。我在备课时,采用网络、教材和教案等相联系的方法并用,使得教学时不断拓展和顺手。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人,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建设。通过一个学期的的接触,基本掌握所教教室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对症下药。

  2、教室教学

  在教室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教室效率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活学活用。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中,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教学中,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教室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不断探索,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之余,我主动探索,主动主动与语文教学组的同事们讨论交流经验,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认识和知识结构。

  3、抓紧抓好批改、搞好各种考试

  将语文知识、阅读训练、作文训练等结合。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批改作业是语文组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坚持两周批改一次大作文,批改时全批全改。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讲评作文时能做到有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考试、测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主动批改单元测验,各次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限时测试的批改,及时正确找到学生的缺陷,有利于更好地促使学生在平时下功夫,巩固了学生所学,也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得更加清楚。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认真总结工作。

  四、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

  除了进行教学交流外,还注重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随时记录,随时总结,撰写教学反思,并按照自己的教学思总结进行思考,探索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根据学校和年级组领导的工作安排,我担任高一(2)(10)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两册课本和读本的教学。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让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于学期初,总校和学部都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是教学工作的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尝试“问讲练”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问讲练”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雷雨》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播放了电影《雷雨》“周鲁相遇”的片段,营造出一种戏剧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在学习“笔落惊风雨”单元,我有的是播放配乐朗诵比如《琵琶行》,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有的时候是播放依据诗词内容改变成的流行歌曲,我就从网上把这些歌曲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学会唱。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网上没有歌曲,但是有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演唱,我就让学生先学会苏轼这首词的唱法,再把曲调套到晏殊的这首词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也增加了课堂容量。把诗词教学和诗词演唱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的记忆更牢固,打破了以前诗歌教学朗读一统天下的局面。

  五、开展多种语文学习活动,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缺少语文活动的课堂是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透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用心性。如开展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模仿央视《幸运52》《幸福快车》《开心词典》等栏目的形式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等。学生极积参与,热情高涨,寓学于乐。

  总之,透过我的努力,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的变化,成绩有了必须的提高。但教学工作中仍有不少需要改善之处,如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学习效率有待提高等,我将在新的学期中不懈努力,促使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喜忧参半,值得回顾与总结。

  一、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受高考命题的影响,中解题轻阅读;重选择题练习轻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变成了解题练习,文本阅读变成练习的素材,把课文肢解成不同的练习素材,学案卷、检测卷、课堂达标卷等铺天盖地,有声有情有色的语文课成了无声枯燥死寂的解题课。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虽然有提高,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依然很低,语文学习兴趣索然寡味,教材的读写例示功能丧失殆尽。本期,我改变过去的弊端,重视学生的诵读、品味、涵韵,重视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重视与教材的对话,重视对教材的阐发,重视师生的争鸣,重视将文本改编称写作素材的联系,因此,语文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源。学生在口头表达、书面写作、文学鉴赏等方面都有提高。

  2、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语文教师中指导轻示范,重布置任务轻下水作业。学生的朗读水平、书写能力、作文水平日渐低下。尽管语文课数量多,语文练习任务重,学生的语文素养依然低下。本期,我改变观念,要学生学好,首先是教师自己示范好,有精彩的教师示范才有学生热情的学习状态。每次作文我都亲自下水,在作文讲评时把自己的作品与学生的作品对比,让学生评判。每次读课文,我总是自己示范朗读,声情并茂,我认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即使对文本不作任何分析,学生也能从朗读氛围中悟出作者的情感,教师的示范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的分析。我很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我自己在黑板上端正的字体,合理的排版,给学生无穷的美感,我也经常把自己的教案本投影给学生欣赏。由于我的示范,学生的语文素养日渐提高。

  3、大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期我们开设了阅读课,每次阅读课前我总是布置专题,并交代围绕本专题寻找那些书籍,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做阅读笔记。学生带着问题与主题去阅读,效果较好。如果没有专题,学生散漫阅读,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读的东西不系统,不成整体,不能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对语文素养的提高用处不大。我经常把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专题、阅读笔记、阅读心得给学生看,让他们模仿。而且我每隔几个星期就谈谈近期读了哪些书,读后有什么体会。我也向学生推荐书目。由于对阅读的重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语言运用能了提高了。

  4、改革作文评语是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法宝之一。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重写作过程轻作品讲评,重分数评判轻综合评价,重技术指点轻人文评价。我改变传统的作文评语,采取“评文、评人、评阅读感受”相结合的人文性评语。我撰写的作文评语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评文,即指出文章的优缺点,从取材、用词、构思、表达技巧等方面来分析,重点选择一两个方面来评。第二部分评人,即指出作者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境界或为什么划入这种地步,把文章的水平与作者的语文学习态度、阅读面、为人处世的态度、学习方法等联系起来。第三部分凭自己的.阅读感受,即把自己读学生的文章时的心理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明白,这样写会让人产生如此的感受。我的作文评语改革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都说从来没有见过第二个老师这样写评语,读这样的评语既亲切又兴奋。

  5、专题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我在本期实行语文学习方法改革——推行专题学习。这一方法借鉴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做法。本期我开辟了九个学习专题:

  (1)积累生字,把每一篇课文中的生字难字归类整理。

  (2)积累词语,把每篇课文中的新词新语以及成语熟语名言警句归类整理。

  (3)文学常识。把课文注释中提出的文学常识归类,

  (4)文体比较。把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归类,比较他们的特点。

  (5)精彩语段积累。把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归类积累。

  (6)写作技巧归类。把整册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写作技巧归类。

  (7)练习题分类积累。

  (8)写作素材分类积累。

  (9)文化常识分类积累。按照“科举、饮食、服饰、隐士、职官、建筑、车马、战争、音乐”等归类。通过这些专题学习,学生对教材进行了多遍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受以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影响,疏于朗读,只重做题,把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成哑巴式语文学习。

  2、学生的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我在课堂上示范书写,但是,学生的书写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另外学生缺乏书写方面的专业教师指导,写字技巧还是不足。

  3、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有限。学生不善于把课文材料转化为写作素材,因此,他们写出的文章语言干瘪,内容干瘦很“骨感”。

  4、受网络快餐文化影响,学生纸质文本阅读兴趣不浓。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4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也进入到一个渐趋成熟和稳步发展的新时期。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到了高中教学的课堂。该课程本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和语文课程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基本特点。

  该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和选修课程均由五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的每个模块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构成。“梳理探究”共有15个专题,每册三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

  “梳理探究”是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闪亮点,它涵盖面广,涉及古今,既有文字、文化、文明的寻根,又有时代性强的文化现象思考,既有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也有技巧、手法的探究,弥补了以往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不足,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的极好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利用“梳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部分由“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专题组成;语文必修2有“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等三个专题。怎样利用这些专题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我根据每册教材的内容,对“梳理探究”部分的专题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安排。在时间上我每个专题安排了两个课时;在顺序上,我则根据“阅读鉴赏”部分各单元内容的重点进行科学的安排,必修1的三个专题,我根据专题内容与单元内容的联系,分别将“奇妙的对联”、“优美的汉字”和“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安排在第一诗歌单元、第二文言文单元和结束“阅读鉴赏”内容之后;必修2的三个专题,“修辞无处不在”安排在现代散文单元前,“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安排在古代散文单元之前,“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则安排在古代诗歌单元之后。

  这样安排,既使专题与单元内容紧密的联结了起来,又使学生在单元教学前较为系统的了解了与在单元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或方法的相关知识,如修辞与散文单元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联与文言文中“对句”,汉字的构造、成语与文言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把握等,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运用专题知识去探讨课内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总结01-07

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01-11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6-01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6-29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经典]07-23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0-07

高中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5-25

高中语文教学总结05-30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4-29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