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26 18:29:01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课文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丽的呼唤,是祖国热情的呼唤。

  在学习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识。”我接着说:“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很多东西。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表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到:“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至五小节。这一部分诗人在形象的选择和诗节的布局上,随着对大自然探索和发现的深入,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读、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使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画面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领略“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烂漫的野花”的景象。诗人所描写的这些语言文字就转化成了画面,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让我和我的学生是如此得轻松,如此得投入。由此可见,只要心中有目标,我们的课堂就能举重若轻,充盈神韵。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2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情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

  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3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以清新活泼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调,描绘了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一句聊天式的问话,不自觉成了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学生自我开掘,畅所欲言。诗中的声音、色彩,成了学生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成了学生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多边对话。很显然,教师的一个小小的设问激起了课堂上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多边对话中,生成的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这样的课堂唤醒了自我,激活了感觉,调动了情感,孕育了兴趣,使阅读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鲜活的生活。事实证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采的课堂。惟有真课堂,才能真精彩!有了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文本间互动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4

  较以往,自己教学诗歌,总无外乎这个流程——初读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入情再读诗。而也是这样的一个流程,使自己往往会忽略去挖掘文字之中还蕴藏着的文字。“诗中有画”,而“画中还有诗”,这后面的“画中之诗”,有着很大的潜发性:其一,是学生对诗句情感的再升华;其二,是发挥了学生再造想象力;其三,对学生阅读的积累与运用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

  这堂课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生机,如此的令人热爱,如此的令人向往,不禁提醒自己,以后在教学诗歌时,不是就诗歌而教诗歌,而是要教会学生读出诗歌的文字之中的文字。“得法与课内,得益与课外”,这样的阅读,或许对学生以后理解诗歌,喜爱诗歌,亲近诗歌起到一些作用,哪怕这作用是点滴的,只要有,我就对自己说,如此的训练是有必要。

  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教《装满昆虫的衣袋》后感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5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的引人遐想。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于是我紧抓课题的“课本”和“绿色”两个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感受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毕肖,激发学生“去打开”的渴望,我让孩子们读完课题后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大自然应该是各种颜色,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获得了心灵的远航与飞扬。

  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课题蕴含的寓意,又升华了主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此,我发现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或许会与课文的学习关系不密切,但它们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要敏锐地捕捉住其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点拨诱导,智慧启迪,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学生就会在与教师文本的碰撞中领悟.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6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厅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上星期,我就已经备好了教案,教案是备得很详尽,如果按照常规课来上的话,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可是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认为这样来上的话,就失去了诗歌应有的特色,让这首优美的诗歌也成了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同时也就失去了将其编入课本的意义。

  在课前读了这首诗歌,觉得要象教案上那样让学生来分析,来体会的话,不但学生无法体会得如此深入到位,而且会让诗歌失去其韵味,要想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的目的,除了读,还是读。

  上课铃响之后,走进教室,开始了我没有教案的一堂课。

  首先板书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学生一起读一读,然后问:“课本,大家见过吗?”“哪些能被称为课本的?”学生对“课本”这个概念是极为熟悉的,一下子说出了许多课本的名字,且显得十分兴奋,借着这个势,我又问“课本能教给我们什么啊?”知识,学问,这是学生们都能说出来的,我再问:“大自然又是什么啊?”一下子,学生都没有话了,我马上意识到我的问法出了问题,改口问“大自然中都有些什么啊?”这回学生可有话说了,从植物到动物,从身边有到听说过的,个个是滔滔不绝,一下子劲头就来了。我继续问“那大自然也能象课本一样教验我们知识和学问吗?”显然,这个问题是学生一时没有想到的,不过,稍作思考,就开始有学生以自然界中植物能指方向来回答了。见火候已到,我这样来正式导入课文的学习:“作者将大自然比作课本,那么就让我们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述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的。”

  然后在整堂课上,以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展开和组织教学,请读得好的同学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其他学生来说说他这样读让你有什么感觉,这样,课堂始终围绕“读”来进行,学生一遍遍的朗读中深化了理解,升华了情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没有教案的一堂课,让我和我的学生是如此地轻松,如此地投入。由此可见,只要心中有目标,我们的课堂就能举重若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02-28

五年级上册教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09-18

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案08-25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11-18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精选5篇)06-09

我的语文课本作文03-03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04-09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0-22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