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反思

时间:2023-01-23 08:03:11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主题活动反思【荐】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主题活动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题活动反思【荐】

主题活动反思1

  夏天,对于幼儿来说是快乐的。孩子们讲了许多在夏天里,自己体验到的快乐。如夏天可以吃冷饮,夏天可以去游泳,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可以戴太阳眼睛很帅等等。关于夏天的快乐,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他们有经验,有切身的体会,表达的十分主动而积极。可见,老师选择的问题内容与孩子对问题本身的熟悉程度,将直接推动活动的进展。

  在《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过程中,通过活动幼儿了解了许多夏天的特征,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辣的同时学习了一些避暑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在活动中,幼儿们都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对夏天的感受,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热烈讨论,他们会提出了好多种避暑方案,比如:穿凉快的衣服,吃冷饮,多游泳,打太阳伞,戴太阳镜等。针对幼儿提出的方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学折纸扇、画排水画、画西瓜、画夏天的衣服等等。我们引导幼儿观察西瓜、还未成熟的葡萄等夏天的瓜果,引发了幼儿感受夏天各种瓜果正在慢慢的成长、慢慢成熟,“夏天的泳池”引导幼儿用排水画画出来,幼儿对颜料画十分感兴趣,纷纷拿起笔画出自己眼里观察到的夏天。我们还和幼儿一起观察夏天人们身上的衣着有什么,引导幼儿装饰漂亮的`裙子,不但提高了孩子的绘画装饰能力,还满足了孩子的审美意向。孩子们在一起观察夏天景色、一起动手制作夏天的用品、一起画一画自己看到的美景和好吃的雪糕,一起品尝冰凉的瓜水果、一起欣赏美丽的金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夏天虽然是炎热的,但人们却有很多办法避暑、使自己凉快起来。同时,还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夏天的生活用品,例如:可以驱蚊的风油精、花露水、清凉的沐浴露等,幼儿在主动收集的过程中知道了风油精、花露水的用处以及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东西.我们还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主题角和瓷砖上,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的环境又增加了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气氛.并让幼儿通过活动获得自己主动观察、亲自动手绘画并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幼儿在主题活动中,通过与同伴互相交流,从同伴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幼儿的个性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主动的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技能,增强了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

  此次主题活动《快乐的夏天》围绕着幼儿身边的一些事和物进行,幼儿对这些事和物非常了解并乐意去探索。我们还结合现阶段的特殊情况,增加一些夏天个人卫生习惯方面的教育,而相应的暑期安全教育也融入其中,在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增强幼儿的安全卫生教育意识。但是在这个《快乐的夏天》主题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于青蛙和萤火虫的熟悉了解程度远比蝉要多,所以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但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挑战性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有意的增加一些幼儿所不熟悉的内容,让幼儿通过感知有所认知,我觉得对幼儿的发展也是有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当幼儿对蝉一脸迷茫时,我及时出示了关于蝉的一些图片,通过看看讲讲孩子们了解了一些蝉的知识,我想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幼儿对内容的熟悉与不了解之间,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找到一个平衡点,而教学的地点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我们可以根据每一个活动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主题活动反思2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体验到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好,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就会高些,但是只要对孩子是好的,老师就应该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主题活动反思3

  春天来了,带着温馨的暖意普照着人间。红的花、绿的草,枝头的嫩芽、飞舞的蝴蝶和刚刚出壳的小鸡小鸭,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我们结合季节特点及幼儿的兴趣所在开展了《春天真美丽》这一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如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途径与春天互动,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亲近和喜爱春天,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情感、感知和体验。在活动开展中,我们有了如下的总结:

  一、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组织幼儿外出活动,真正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开阔孩子们的眼界,生活即是教材,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小班幼儿的特点就是好奇和玩耍,如何让孩子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通过玩耍和学习而轻松地习得知识、学会知识、了解知识、运用知识,我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心理特征,让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游戏和玩耍,通过孩子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自然学习知识,了解生活的常识,学会生活的技能。美丽多姿的大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孩子们在大自然之中可以更多发现自然、了解自然、熟悉自然,最后融入自然,运用自然并为成长服务。在“春天真美丽”这个主题活动里,我们多次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让幼儿去感受春风的抚佛,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的足迹,同时我们也会把找到的春天带进幼儿园,带回教室,用我们的双手去装扮春天。让春天的气息充满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空间。

  二、注重环境教育资源,使幼儿产生积极认知的兴趣。

  在“春天真美丽”这个主题活动中,结合春游活动,和孩子们讨论着大家找到的“春天”。在孩子们对“春天”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鼓励大家一起收集有关“春天”的照片和图片,并请家长配合实施。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发动孩子们制作春天的花朵和柳条,布置在教室的周围,使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强化了幼儿对春天的认识。同时我们也丰富了自然角内容,如饲养蝌蚪、螺蛳等小动物,同时种植着许多有关于春天的花卉供幼儿观察。利用环境中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潜在地渗透到环境之中,让幼儿在非课堂式、非正规式的环境里,进行潜在的学习,接受深刻的教育。

  三、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行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各区域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春天,发现春天的美。如在美工活动区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敢于操作、大胆想象,制作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春天;又如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等特点,进行角色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动态,以增加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等等。

  四、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小班幼儿容易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产生认识,但幼儿在观察物体时比较随意,遇到有兴趣的就看,顺序紊乱,前后反复,容易遗漏,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注意力时间不,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观察时,首先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再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通过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促进幼儿观察的发展,这样则更有效的发展了幼儿日后对于事物的深度认识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要有“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精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使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主题活动反思4

  1、目标的完成情况

  从目标来看,大部分幼儿基本达到了我们预先指定的目标。知道了一些常见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说出标志的基本含义。喜欢创作标志。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对交通标志的综合认知,并在活动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大胆表现等各方面的发展。

  2、幼儿发展情况

  (1)在进行《会说话的标志》系列活动中,我们深深的感到,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们非常投入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尝试。可以说,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体验。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对活动的坚持性,表现力,探索、求知欲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的提高。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平时不太了解的各种标志有很强的.探究欲望,比如:在马路上,他们会讲起红绿灯的作用,看到人行道就会说这叫斑马线。在商场,会讲解看到的标志等等。走在什么地方都会去观察各种标志,了解他们的作用。

  (2)在活动中,我们借助实物、教玩具的探索性观察活动,让孩子通过看、闻、摸、想、问、说、记录等得到感性认识。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到幼儿经常会过马路,对马路上的标志比较感兴趣,教师就以这个兴趣点出发,带领幼儿到马路上参观马路上的标志,说说他们用什么说话,回来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组织幼儿进行创作活动,我们一起创作了马路口的模拟情景,让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我在马路上的活动,使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孩子们通过认识、观察、了解都熟悉了各种标志。

  (3)借助材料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创设了交通标志角,让孩子随时观察各种标志。在防火知多少活动中,我们收集了着火、救火的图片,准备了湿毛巾、电话、灭火器等材料,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怎样防火,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4)通过手、脑协调动作进行创造性制作的美术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我们的幼儿园,为我们的幼儿园设计标志,孩子们有的画上了幼儿园的滑梯,小朋友,有的画上了幼儿园的花坛、草坪。为我们班设计了玉米人农庄、中一班。有的为我们班的粮仓设计了不要靠近的标志,为小小厨房设计了各种厨房用具的标志等等,孩子们的设计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和思维力都得到了锻炼。

  (5)挖掘家长资源进行助教活动,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部分活动中来和幼儿一起进行搜集资料,孩子们和家长一起从网上、书上查找,还有部分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了各种标志。请我们班的凯凯的爸爸到我们班来给孩子讲解交警的工作,教孩子指挥交通,让他们更加了解了交警叔叔。

  3、教师的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做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的活动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平等的活动、发展、提高的机会与条件,也只有这样的活动才真正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

  (2)我们在和孩子一起进行活动时,能体验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成果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逐渐发现自身的差距,及时补充有关主题的一些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让我们也了解了许多知识。

  (3)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建立起一种多元的关系:我们既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也是活动的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欣赏者。而孩子通过参与操作和活动学习,掌握知识或经验,并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探索活动进行了评价;

  (4)活动中由于我们的主要精力是在观察孩子,及时回应和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动,忽视了现场的记录,有时提出的问题还比较封闭,在记录时也只留下了自己认为较正确的部分。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的思想中还潜在着控制活动的意识。在我们以后的主题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活动过程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还要增强及时进行资料整理的意识。

主题活动反思5

  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往往会避开那些需要大量活动材料的活动。这就造成了我们的主题活动不能深入开展,流于形式。一学期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从分科教学到主题教学,期间我们也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艰难过程。分科教学的利弊已有定论,无需我再说明。而主题教学,相对我们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还有待我们去认识去探索。新《纲要》十分重视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那么我想:在我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是否亦体现了新《纲要》精神呢?

  反思一:主题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兴趣

  主题教学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对于主题的选择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为主。幼儿从了解、探索、计划、解决问题到知识的获得,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

  我们的主题内容大多是在期初拟定的。我们挑选了一些我们认为孩子应该了解以及孩子应该有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以自己平时的观察,对自己班上孩子的了解,能够得知哪些内容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但是,一个主题是否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兴趣?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对活动中不感兴趣的幼儿如何引导,还是顺应他们自身的兴趣,这是值得探讨的。我想,主要是由于幼儿人数多,我们活动开展的活动还是以集体活动为主,使得不能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

  反思二:活动时间是由教师预先计划还是由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所决定

  虽然强调要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我们自己的安排来决定活动时间。一个上午常常两个活动,有时一个活动中孩子的兴致很高,可是若不停止就无法进入下一活动,我们往往就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停止前一活动,统一进入下一活动。因此,虽然我们不说上课下课,但孩子们还是会问:什么时候下课?等会上什么课?

  另外一点,我们惯于把一个主题在一周或者两周内完成。这是因为,我们一个教师要完成一周的主题教学。其中的利,是教师对整个主题有更合理的安排,各个内容联系更密切。但是,如果一个活动只能进行半周,接下去孩子们的兴趣已减弱了,那里是继续按照计划进行,还是按照孩子们的兴趣而转移?如果一个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在活动结束时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而下一周教师安排的主题则是另外的`。那么这时,我们是放弃计划,继续这一主题,还是按照计划进行呢?现实中我们总是选择了后者。

  反思三:在主题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定与活动设计是否尊重

  幼儿的兴趣

  一线的老师都清楚,要真正搞好一个活动,需要大量的准备。可是,现实的种种限制使我们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例如,很多活动要求带孩子到现场去身临其境去感受,可为了安全,我们哪都不敢让孩子去。更多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可要是全部由教师亲手收集制作,这显然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往往会避开那些需要大量活动材料的活动。这就造成了我们的主题活动不能深入开展,流于形式。

主题活动反思6

  关于教师:

  一、主题的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孩子需求。

  “家”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最熟悉、最亲切、最温暖的地方了,所以小班开学走进“家”的氛围倍感轻松和快乐,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孩子理解与接受。

  二、主题活动渗透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宝宝跑得快的时候,我说:“我们家的娃娃还在睡觉呢,轻轻的走路哦,嘘……”孩子们立刻掂起脚尖轻轻的走了,这样的随机教育,给孩子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主题下的'收获:

  小班是孩子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大集体环境的关键期。他们迷茫、焦虑、害怕

  总的来说,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计划性不足。

  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都要做充分的准备,环境布置、区角设置、周计划以及生成活动等都要有预先的设想。而我们的准备不足,主题墙饰的布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别的班级已经布置完成了,我却还在想“怎么布置啊?用什么材料啊?怎么规划?”这些前期工作要准备好的。

  2、教学内容存在不足。

  每个教学活动豆要和主题结合起来,但是,我们这个主题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教材上规定的两个礼拜完成的主题活动,我们班进行了一个月,活动内容难免会出现不和的地方。

  3、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提高。

  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

主题活动反思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幼儿知道升旗的仪式,尊重国旗。

  2。鼓励幼儿大胆的画出背面人,并向哥哥姐姐宣传升旗仪式。

  3。感受宣传画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国旗,PPT课件(解放军升旗的仪式),范例、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国旗,帮助幼儿巩固对国旗的认识。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我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国旗?

  2。播放PPT课件,了解解放军的升旗仪式。

  师:解放军叔叔的升旗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师:你升旗的时候有事怎么样的?(幼儿学解放军的样子)

  3。交流讨论,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国旗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要用宣传画的形式,告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要尊重国旗,升旗的时候要站好,不说话等。

  师:画面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让别人看懂画呢?(幼儿交流讨论)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边给国旗涂色边说:国旗国旗我爱你,我来帮你穿衣服。

  (2)画背面人,双脚并拢。(先画圆圆的头,再画身体,最后画手和脚)眼睛看着国旗不说话,小手放放好。

  5。相互交流,张贴幼儿作品。

主题活动反思8

  教育意图: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亲子的甜蜜和默契。

  2、尝试用符号记录自己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并大胆讲述记录内容。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一组亲子的照片,视频转换仪,记录卡,笔等。

  活动过程:

  一、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1、听录音引出爸爸妈妈。(内容见反面)

  2、欣赏照片。照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二、我的爸爸妈妈。

  1、教师记录自己的爸爸,主要内容是身高、属相、工作以及一起玩时最开心的事情。

  2、教师和幼儿讨论记录妈妈的符号并加以记录。

  谁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长得高吗?爸爸(妈妈)的属相是什么?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人是谁?

  3、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画下来的`爸爸和妈妈。

  4、个别幼儿根据记录卡有顺序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三、我爱爸爸妈妈。

  1、大胆地将自己的甜蜜与他人分享。

  2、倾听录音,体验温馨的亲子情感。

  附:我的爸爸妈妈是一棵棵高高的大树。

  我总是象小动物一样趴在他们的身上。

  我的爸爸是只老虎我的妈妈是只老鼠。

  嘿嘿别怕别怕这是他们的属相。

  我的爸爸是篮球教练还是个灌篮高手呢。

  我的妈妈是警察专门抓小偷。

  ……

  要说我爸爸喜欢谁当然是我和妈妈喽。

  我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爱我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使孩子懂得了“爱”的含义。本活动以幼儿为主题这一准则表现的最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幼儿自己去感知、体验,同时,给孩子自由活动,勇于发言,大胆想象的空间,教师主要运用多种途径来让幼儿感知父母的爱,教师巧妙地又把幼儿引导到:你对父母的爱,最后,给爸爸妈妈制XX心卡。并用唱歌表演的方式来延伸对爸爸妈妈的爱。此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语言精炼,紧紧围绕主题教学。

主题活动反思9

  《我爱我家》是口语交际课程中的一个主题。家是每一个人可以停靠的爱的港湾,家人们给予的爱是无处不在的。通过本次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发现关于家庭的爱和去表达自己对家的爱。同时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更好地去学会感恩于感谢。

  首先,本次教学的优点在于:

  一、教学方法多样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绘画、小组讨论、小组表演等方法从浅到深地解释“家”的内涵,避免了直接说教的枯燥乏味,也可以传达说教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氛围,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和感悟“家”的意义,主动地去学习和感受,而非被动。

  二、过渡衔接恰当

  本次教学中设计了“画一画”、“小组讨论”、“小组表演”、“学习儿歌”这几个环节,为了不让每个环节出现得过于生硬,要注重每个环节的过渡和衔接。先从简单的画一画自己的家开始,从家的大致轮廓讨论到家庭的内部构成,从而引出“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思想。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然后,本次教学的不足在于:

  一、课堂纪律难以掌控

  在进行“画一画”这一环节时,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被充分调动,但是在画画时,很多同学互相交流,不停地吵闹讲话,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多种方法管理课堂纪律,到达教学效果。

  二、环节设计稍有不当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把“画一画”这一环节放在了前半段,这样就导致了教学时间很难掌控。作画时间太长,那么后面的主要内容就讲不完;如果为了控制时间中断学生作画,那么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就会显得不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把这一环节放在一节课的最后,当作一个拓展活动,这样就可以灵活掌握课堂时间。

  三、应多注重学生的表现

  在展示学生的画作时,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介绍,而是我自己拿着画去展示。这样使得一些学生看不见,教师就要在教室里走一圈,既要展示,又要管纪律,很难控制整个课堂,就导致了纪律混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教师起到的是正确引导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和达到,以后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整个课堂纪律的掌控。

主题活动反思10

  活动目标:

  1、让农村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感受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2、让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3、通过向家长展示幼儿的活动,进一步塑造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自制水果若干挂在树枝上,略高于幼儿、家长一手臂。篮子20只

  活动过程:

  (一)向家长介绍活动的内容及活动流程。

  (二)家长、幼儿及教师进行活动。

  1、活动身体:重点下肢运。

  2、摘果子:

  (1)看一看树上有什么果子?

  (2)按家长的要求摘不同数量、不同的果子。

  (3)母(父子)子一起摘果子。在规定时间内比赛哪个家庭摘得最多。

  (4)数果子:数一数谁摘得多,一共摘了多少只。

  活动反思:

  活动后,家长、幼儿、老师感觉既有趣,又轻松,活动中听得最多的话就是“真好玩”“以后还要再搞这样的活动”。不得而知,亲子活动是真正适合农村幼儿的活动,它让幼儿、家长、老师在全民参与中体验平等、合作、交往的快乐,在互动活动中领悟亲情、友情的快乐,在废物创作中感受展示才智的快乐,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享受活动的难忘与快乐!

主题活动反思11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拥有爱,学会爱,每个人的人生才够完整。对于幼儿期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学会爱,爱亲人、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和事物是培养他们良好社会性行为的最佳时期。在孩子们进入大班后,他们已有初步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他们只喜欢被别人爱,很少能够主动地与别人一起分享爱、付出爱。为此,我们在九月份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班上的三位老师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内容。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依据《纲要》中提出的“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从中可以解读到社会领域的要点,又可以解读到幼儿的学习特点,由此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重在激发与体验“情感”。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我上大班了”这一内容开始,首先培养幼儿爱集体的美好情感,从“我是小小值日生”做起,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爱护我们这个班集体。通过诗歌“家”以及“我最爱祖国”的内容教授,初步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让幼儿体验到“家”是一个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有爱自己的亲人和自己最爱的人,有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有自己喜欢的伙伴,家是一个可以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同时又让孩子们明白,无论是人、植物、动物都有一个家,那就是美丽的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让幼儿从喜欢自己的家、喜欢班集体、喜欢家乡到喜欢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我们又结合“十一国庆节”,开展了一次隆重的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当护旗手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台时,当几百双眼睛看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庄严地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在“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中,在“我爱国旗”的歌声中,孩子们的心儿有力的跳动着,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尊重国旗,知道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同时我们又结合艺术教育,如:打击乐《大中国》、长大要当解放军、戏说脸谱、画脸谱等活动内容让幼儿进一步萌发了“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利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热情投入。除了集体教育以外,我们利用区域活动、小组自由谈话、主题墙布置等形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它包含了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民族的科学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我们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幼受家庭环境、父母学历、教养方式、知识层次的影响,本班幼儿对首都北京了解的特别少,可以说对北京相关知识经验的掌握为零。那么怎样激发幼儿哎祖国的情感呢?我们在布置主题墙时,运用了一些图片,如:天安门广场、故宫、长城等图片,让幼儿对北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我们又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观看了阅兵式,奥运会盛况等内容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伟大。由于北京离幼儿的生活较远,能亲自去北京的幼儿寥寥无几。因此我们三位老师就选择了幼儿生活的所在地“吴忠”“青铜峡小坝”,这样对于幼儿熟悉的地方孩子们一定会有话可说,也更容易产生兴趣和获得情感体验。可是在谈话活动“我们的城市”中,却发现大多数幼儿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景点虽然去过,但却说不出这些地方美在哪里?有哪些好看的地方?孩子们的这些表现让我们多少有些失望。我想:这也许与幼儿的直接经验有限有关,很难一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在“我爱”的主题背景下创设了丰富的主题墙墙饰,如在主题墙上,我们多数采用了图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乡及居住的环境。当幼儿看到那熟悉的“翠微湖”“银河广场的九龙立柱”时,都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呀,这是清秀园,上次我妈妈领我去过的,我们还划船了呢。”“这是银河广场,我姑姑家就在旁边的到小区里。”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一下子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他们记忆深处的零散记忆,这些零散的记忆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成了一条鲜明的记忆主线,扩展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内容,从而促进了幼儿情感和认知上的发展,让幼儿产生了“我的家乡也很美”这样的情绪情感体验。

主题活动反思12

  分析教材:

  在全园性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中,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食物比较敏感,我们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口,以节日食品为代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生成系列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元宵节”、“香香甜甜粽子节”、“团团圆圆中秋节”。最近根据时令季节即将进入“香香甜甜粽子节”主题。粽子Party是这个主题结束阶段的综合活动,整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此活动创设了Party这个情境,有音乐、有食品、有游戏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等,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

  2、通过品尝、装饰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现。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品尝粽子。

  1)出示粽子,提问:这是什么节日的食品?粽子象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棕叶、糯米)?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各种粽子,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甜、香、软)

  ——与同伴、教师互动

  2、游戏活动——与同伴、教师互动。

  1)穿戴粽叶服饰(准备好的裙子、头饰、披肩等)

  2)装饰香包、挂香包

  3)将咸鸭蛋放进网兜并挂戴

  4)鸭蛋滚画(浅色色粉纸、单独滚、同伴间对滚)

  3、活动达到高潮并结束。

  播放已学过的一首关于粽子节的一首歌,滚画作品贴在后面作背景,集体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主题活动反思13

  一、幼儿发展情况

  (1)在进行《我是小戏迷》系列活动中,我们深深的感到,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们非常投入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尝试。可以说,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体验。在艺术感受力,表现力,绘画技能,对活动的坚持性,探索、表现欲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平时不太了解的各种戏曲服装,道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比如:看到脸谱鲜艳的色彩时,孩子会问:他脸上为什么要涂这么多颜色,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每个演员穿的衣服都不一样?

  (2)在活动中,我们借助实物、教玩具,让孩子通过看、听、摸、想、问、说、画、演等得到感性认识。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到幼儿很喜欢看戏,感受热闹的场面,教师就以这个兴趣点出发,带领幼儿到剧场看戏,参观后台,看演员化装,练功,向演员学动作。看到那么漂亮的戏服,道具,大家都想穿一穿,回来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们组织幼儿进行欣赏、创作活动,我们一起装饰了衣襟,坎肩,腕带,绣花鞋等道具,孩子们通过欣赏、观察、了解到戏曲服装的对称美。

  (3)借助环境进行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创设了班级环境,让孩子随时观察各种戏曲服装。在欣赏戏曲服装道具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戏服、脸谱的图片、实物,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戏曲艺术特殊的美,提高了孩子的艺术感受力。

  (5)挖掘家长资源进行助教活动,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部分活动中来和幼儿一起进行搜集资料,提供服装道具。(我们班墙上的服装就是家长借的,龟壳也是家长提供的)

  二、教师的反思

  目标的完成情况

  从目标来看,大部分幼儿基本达到了我们预先设定的目标。能熟练运用对称的方法装饰脸谱或腰带,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杨可欣是个很有舞蹈天赋的孩子,但胆量比较小,以前上台都是妞妞捏捏,今天人很多,她还是。。。。。)

  (1)通过这次活动,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有机会展示自己是很重要,只有这样的活动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平等的.活动、发展、提高的机会与条件,也只有这样的活动才真正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

  (2)我们在和孩子一起进行活动时,能体验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成果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逐渐发现自身的差距,及时补充有关戏曲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让我们也了解了许多知识。

  (3)下一步,我们准备逐步指导幼儿提高表演水平,学一些戏曲动作、简单片段、还准备让家长参与表演,与孩子一起互动,(我们的家长很多都是爷爷奶奶,他们才是真正的戏迷,在戏曲方面比我们更专业)

  (4)我班开展这样个主题活动,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地方,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活动中由于我们班的孩子比较多,有48 人,所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占多数,个别指导的机会比较少,幼儿的个别差异考虑得不够,所以孩子能力的提高也是参差不齐。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思想中还潜在着控制活动的意识,有时提出的问题还比较封闭,预设的内容比较多,幼儿生成的内容少。(本次活动在指导幼儿表演,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希望大家给我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提高。

主题活动反思14

  圣诞快到了,新年也不远了,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又红红火火的开始了。对于幼儿园墙饰的布置,我认为首先墙饰主题的产生应该依托于幼儿的兴趣,是贴近幼儿生活并且是幼儿所喜爱的事物。相对于万圣节,中国小朋友更了解圣诞节也更喜欢圣诞节,因为圣诞节里白胡子的圣诞老公公、有礼物、有拉着雪橇的小鹿。基于对圣诞节的了解,孩子的兴趣十分之浓,那么在节日之际,在教师忙着布置教室时,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想想能不能给幼儿一些机会,让他们发挥一些小小力量、一些小小智慧。

  首先,我想到的是让孩子动手涂涂画画,影印了一些圣诞老人的头像、冬天的袜子、手套、围巾,让孩子涂上漂亮的颜色,用棉花给圣诞老人贴上大大的白胡子。小班的墙饰在色彩上,更应该注意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其次环境中的绘画造型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才能感染幼儿。造型圆浑、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同时更适用于幼儿园墙饰内容多更换周期快的现状。在这过程中既是一次亲子活动又是涂色练习活动,在我将这些漂亮的图画贴在门窗上、主题墙上时孩子的欢呼雀跃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独生子女最大的缺点是不懂得分享,比较自私。本学期针对孩子的特点我们也先后以谈话、故事等形式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孩子学会好东西要共同分享。圣诞节快要来了,老师鼓励孩子回家准备一些礼物送给其它孩子,这些聪明、懂事的孩子又将这些礼物留在了教室,圣诞树、贴纸、雪花片统统住进了温馨的教室。每次看见这些礼物,小朋友们都要说“我的礼物在这里”,老师则是止不住的感动。这些当然也要靠老师发动小朋友、小朋友发动家长的力量,达到双赢效果。

  结合主题教育,可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每位幼儿更好的`投入到互动墙饰中来。

  环境能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让孩子体会到主题活动的乐趣,当老师在布置环境喊累、埋怨孩子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时,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孩子们是这个环境的创造者吗?你放手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了吗?只有让孩子参与到环境布置中来,才能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三者互动的结果。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他们兴趣和需要的折射;而我们想给他们的,也应是社会需要的反馈。要想让他们成为未来的主人,就应该先让他们成为现实生活的主人!

主题活动反思15

  一、 主题实录

  春天到了,我们把孩子们带到了人民公园,突然开始下起了小雨。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喜爱雨天。 “看,下着什么?”“雨落来时象什么?”这时,孩子可利用眼睛观察到的及平时积累的下雨经验展开想象,如:象线、象珠子等等。灵灵说“雨下在身上真舒服”。张天一说“妈妈说雨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让我们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 “雨接在手里会很快掉到地上,谁有好办法不让雨跑掉吗?”这时,孩子就会去找各种接雨的器具尝试。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孩子们对雨兴趣昂然、情有独钟。

  (children ature自然) “不要剥夺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和了解的权利”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把课程环境化中的环境的内涵扩大到大自然中去。

  二、分析与反思

  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设计整个活动时,注重强调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活动中,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师幼互动。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也不致于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

【主题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主题活动反思10-23

主题活动反思04-05

【推荐】主题活动反思01-22

主题活动反思【推荐】01-23

【精】主题活动反思01-23

【荐】主题活动反思01-23

"秋天"的主题活动反思07-29

主题活动反思与评价04-05

主题活动反思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