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教后反思

时间:2022-10-06 16:45:44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教后反思

  本篇课文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时的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是写王维在思绪万千之时,真情流露出这首千古名诗。在设计上我先通过阅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然后引出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分自然段学习过程中我又抓对重点词的理解来感受作者情感。最终还是回归到词句中来感受诗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后,在各位同事和领导们的共同帮助下,我总结出自己在讲授、设计这节课的一些不足,从而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提高。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教后反思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为让学生体会到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深切思念家乡的感受,便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独自一人离开父母生活的感受。但课前设计这一环节时并未全面考虑到,像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实很少有离开父母的生活体验。而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只有学生回答出离开爸爸妈妈单独和其他亲人生活的体验,不过课后有些老师提议,虽然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我的预想效果,但如果当时能引导学生体会虽和其他亲人在一起生活,但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是否会很想念爸爸妈妈?相信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退回的王维对家乡的思念。而我当时只是急于想从学生那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想看到自己预设的效果,而没有更好的,有效地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的引导。

  另外在理解“扶老携幼”这个词语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合同作配合做动作来理解这个词语。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这个环节时,学生并没有很热情地来完成这个要求。课后通过和老师们的讨论认为:其实这个环节没有太大的必要性,通过做动作来表现词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词语。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用语言很正确地说出“扶老携幼”的含义了,因此再让学生通过动作来表现这个词语时,学生会显得没有太大兴趣。新课改提倡:要使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而此一环节的实施和反馈才使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质的认识:“动”和“活”绝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一些热闹气氛,而真正的使学生在这种形式下有所收获,才是这两个“动词”所要表达的内涵。

  还有在内容安排方面。整节课讲下来让人感觉内容安排得过于稀疏,节奏不够紧凑。这篇课文是新课改后新出现的“文包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的故事背景来帮助理解古诗的含义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最终还应要求学生能说出古诗的含义。而在设计教案时我却忽略了这一点,仅仅抓住了让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重点诗句的理解。并没有完全理解到教材最终要使学生获得怎样的信息。所以在接下来几次的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对这一环节的把握。

  在一次公开课评课活动中,教导主任的一句话使我对“课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她说“一节课,哪怕真正引导了一个学生从他的错误中走出来,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是啊,特别是在公开课活动进行中,有时就像是老师一直伸着“长手臂”牢牢地把学生围在他所预设的圈中,如果有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预设线路来走,那么老师就会急忙把这个错误一带而过,而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错了?是否真地把这个错误改正过来了?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让别人看你的课堂有多么完美!注重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就是老师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成功。在这个问题上,我虽然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但做得还远远不够,还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每当看着这几张密密麻麻的纸:上面写满了老师和领导给自己提出的建议和不足时,心底里总有一种抑制不住得情感在涌动,是感动?是喜悦?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能肯定地说:这是我宝贵的收获,这是我成长的砝码。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荔枝》教后反思(精选10篇)03-08

《山谷中的谜底》教后反思08-04

《乌鸦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选21篇)12-14

《有趣的半圆形》教后反思03-10

《画垂线》的教后反思(精选11篇)11-10

《认识人民币》教后反思10-06

关于《连除简便计算》的教后反思03-31

《人类的老师》教后反思范文(通用7篇)05-25

《苏珊的帽子》教后反思(通用5篇)09-29

《积的乘方》教后反思范文(精选10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