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3-05 11:27:51 总结 投诉 投稿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布列不同

  5、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2C+O22CO

  ②还原性: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5)、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6)、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8、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

  有机物

  1.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2.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3.能与NaOH反应的:—COOH、-X。

  4.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5.能与Na反应的:—COOH、 —OH

  6.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无机

  ①-2价硫(H2S及硫化物);②+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6FeCl2+3Br2=4FeCl3+2FeBr3变色2FeI2+3Br2=2FeBr3+2I2④Zn、Mg等单质如Mg+Br=MgBr(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⑥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⑦AgNO3

  (2)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10.n+1个碳原子的一元醇与n个碳原子的一元酸相对分子量相同。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3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4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或A是否达最高价)

  (4)相似相溶原理

  ①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适用范围:“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极性相似。

  ③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

  三、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

  配平: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6

  1、金属活动顺序表口诀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2、盐类水解规律口诀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3、盐类溶解性表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口诀

  化合多变一(A+BC),分解正相逆(AB+C),

  复分两交换(AB+CDCB+AD),置换换单质(A+BCAC+B)。

  5、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口诀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6、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7

  一、钠单质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二、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NH3↑H2O。

  3、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

  一、硫的物性

  淡黄色的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

  1、 与金属的反应

  2Cu+S===Cu2S(黑色不溶于水) Fe+S=====FeS(黑色不溶于水)

  (多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 与非金属的反应

  点燃

  S+O2=====SO2 S+H2=====H2S

  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氢化物―――硫化氢

  1、 硫化氢的的理性质

  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无色、有剧毒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热不稳定性 H2S====H2+S

  点燃

  可燃性 2H2S+3O2===2H2O+2SO2 (完全燃烧)(火焰淡蓝色) 2H2S+O2===2H2O+2S (不完全燃烧)

  还原性 SO2+2H2S=2H2O+3S

  3、 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还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沸点低。

  2、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水直接化合生成亚硫酸,是亚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红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稳定。

  SO2+H2O ==== H2SO3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O3是一种弱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

  3、 二氧化硫的制法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触法

  原料:黄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空气、水和浓硫酸

  二、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步骤 主要反应 主要设备

  点燃

  二氧化硫制取和净化 4FeS2+11O2===2Fe2O3+8SO2 沸腾炉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2SO2+O2===2SO3 接触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 SO3+H2O=H2SO4 吸收塔

  思考:1、为什么制得二氧化硫时要净化?(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

  2、为什么吸收三氧化硫时用浓硫酸作吸收剂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时易形酸雾,吸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而用浓硫酸吸收时不形成酸雾且吸收干净,速度快。)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98.3%的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密度是1.84g/mL,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 与蔗糖等有机物的'炭化 吸水性―用作干燥剂 强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2H2O+SO2↑(此反应表现H2SO4(浓)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4(浓)+C=CO2↑+H2O+2SO2↑(此反应只表现H2SO4(浓)的氧化性)

  注:H2SO4(浓)可使铁、铝发钝化,故H2SO4(浓)可铁或铝容器贮存

  四、 硫酸盐

  1、硫酸钙CaSO4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用作绷带、制模型等)

  2、硫酸锌ZnSO4 皓矾ZnSO4.7H2O(作收敛剂、防腐剂、媒染剂 )

  3、硫酸钡BaSO4,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线透视肠胃内服药剂,俗称钡餐。

  4、 CuSO4.5H2O, 蓝矾或胆矾,FeSO4.7H2O,绿矾

  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加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

  第六节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

  二、原子结构特点

  相同点: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三、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 从O→Po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都是逐渐升高或增大

  2、 从O→Po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

  3、 与氢化合通式:H2R,气体氢化物从H2O→H2Se的稳定性渐弱

  4.与氧化合生成RO2型或RO3型的氧化物,都是酸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渐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药、农药、橡胶制品、硫磺软膏 SO2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9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优点

  (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0

  1、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做还原剂

  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2、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三)、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1

  高考中经常用到的化学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3.1红色>4.4黄色

  酚酞<8.0无色>10.0红色

  石蕊<5.1红色>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u3+ >ag+>hg2+>cu2+ >pb2+ >fa2+ >zn2+>h+ >al3+>mg2+ >na+>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 >i->br–>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2- + 2al3+ + 3h2o= 2al(oh)3↓+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pbso4 pbo2 +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42--2e- = 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

  阴极:pbso4 +2e-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

  mno4- >cl2 >br2>fe3+ >i2 >s=4(+4价的s)

  例:i2 +so2 + h2o=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 、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4ag↓+ 6nh3↑+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

  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2

  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3

  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课标要求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联系。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5.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要点精讲

  一、几类重要烃的代表物比较1.结构特点

  2、化学性质(1)甲烷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①氧化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的颜色为淡蓝色。其燃烧热为890kJ/mol,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H=-890kJ/mol

  ②取代反应:有机物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分四步进行:第一步:CH4+Cl2第二步:CH3Cl+Cl2第三步:CH2Cl2+Cl2第四步:CHCl3+Cl2

  CH3Cl+HClCH2Cl2+HClCHCl3+HClCCl4+HCl

  甲烷的四种氯代物均难溶于水,常温下,只有CH3Cl是气态,其余均为液态,CHCl3俗称氯仿,CCl4又叫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2)乙烯

  ①与卤素单质X2加成CH2=CH2+X2→CH2XCH2X②与H2加成

  催化剂△CH2=CH2+H2③与卤化氢加成

  CH3CH3

  CH2=CH2+HX→CH3CH2X④与水加成

  CH2=CH2+H2OCH3CH2OH⑤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被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⑥易燃烧

  2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CH2=CH2+3O2点燃催化剂⑦加聚反应

  二、烷烃、烯烃和炔烃1.概念及通式

  (1)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饱和烃,其通式为:CnH2n+2(n≥l)。

  (2)烯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分子通式为:CnH2n(n≥2)。(3)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分子通式为:CnH2n-2(n≥2)。2.物理性质

  (1)状态:常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为气态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2)沸点:①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②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3)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均比水的小。(4)在水中的溶解性:均难溶于水。3.化学性质

  (1)均易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通式为:

  (2)烷烃难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在光照条件下易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烯烃和炔烃易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三、苯及其同系物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结构

  (1)分子式:C6H6,结构式:

  ,结构简式:_或。

  (2)成键特点: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3)空间构形:平面正六边形,分子里12个原子共平面。

  3.苯的'化学性质:可归结为易取代、难加成、易燃烧,与其他氧化剂一般不能发生反应。

  4、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通式为:CnH2n-6(n≥6)。(2)化学性质(以甲苯为例)

  ①氧化反应: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对烷基的影响使其取代基易被氧化。

  ②取代反应

  a.苯的同系物的硝化反应

  b.苯的同系物可发生溴代反应有铁作催化剂时:

  光照时:

  5.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比较(1)异同点①相同点:

  a.都含有碳、氢元素;b.都含有苯环。②不同点:

  a.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只含有碳、氢元素,芳香族化合物还可能含有O、N等其他元素。

  b.苯的同系物含一个苯环,通式为CnH2n-6;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芳香族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苯环上可能含有其他取代基。

  (2)相互关系

  6.含苯环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1)苯的氯代物

  ①苯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

  ②苯的二氯代物有3种:(2)苯的同系物及其氯代物

  ①甲苯(C7H8)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②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有4种:

  ③甲苯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四、烃的来源及应用

  五、卤代烃

  1.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CX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X键易断裂。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3Cl常温下呈气态,C2H5Br、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填“>”或“(1)取代反应

  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②化学方程式为:

  4.卤代烃对环境的污染

  (1)氟氯烃在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2)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

  ①氟氯烃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产生氯原子②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

  ③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

  2.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表示卤素原子)(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①取少量卤代烃;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煮沸;④冷却;⑤加入稀硝酸酸化;⑥加入硝酸银溶液;⑦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族元素(氯、溴、碘)。

  (3)实验说明:①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的难易程度不同。

  ②加入稀HNO3酸化的目的: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生成的棕黑色Ag2O沉淀干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4)量的关系:据RX~NaX~AgX,1mol一卤代烃可得到1mol卤化银(除F外)沉淀,常利用此量的关系来定量测定卤代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4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5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一 、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2Q1+Q2>4Q3 B.2Q1+Q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07-31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07-13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03-07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02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归纳总结07-13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11-01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07-04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12-31

高中化学铁的知识点08-11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