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听后感

时间:2022-10-30 04:26:50 听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卢沟桥烽火》听后感

  老师执教《卢沟桥烽火》,课堂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引导精确。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卢沟桥之战,感悟中国守军同仇敌忾,英勇机智,日寇的蓄意挑衅、穷凶极恶和狼狈不堪的可耻下场。抓关键字词,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比如“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进城找人是假,蓄谋挑衅是真?”“看看日军是如何疯狂进攻宛平县城的,划出日军疯狂进攻的词语。”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让你对日本鬼子说几句话,你想说什么?”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表达富有个性。如生:“日本鬼子,我们不会让你们的阴谋得逞的,管叫你有来无回。”“中国人民不是好欺侮的,叫你气势汹汹地来,遍体鳞伤地回。”最后安排了根据提示摘抄关键词语,把卢沟桥事变的过程讲出来,完成复述课文的任务。虽然课堂上仅交流了摘抄的词语,但学生如果能运用关键词,在下一课时的复述过程中,一定能将故事完整表达。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只要我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就能将这种缺憾缩小,甚至能从中发现“维纳斯之美”。严老师执意不放过文本中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积极探讨,精神是可贵的。但我认为,维纳斯之美正在于雕塑本身,残缺没有破坏她的整体形象,反而使人油然而生对美的崇敬。我们引领学生理解课文,也应该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有时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浅显易懂的部分,无须多费口舌。比如敌军气势汹汹,我军严词拒绝,只需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必网能心领神会。

  卢沟桥之战,实质有三场战斗。桥头保卫战,宛平城保卫战,夺回卢沟桥之战中,对比诵读,呈现关键词,交流读后感受,学生更易从整体把握战斗的本质。如果让学生找出表现大刀队员们神通、机智的词,表现日寇可耻下场的词,看起来学生找得不亦乐乎,实质上削弱了语言本身的人文魅力,似乎有支离破碎之嫌;一味地找词,学生难以有鲜活的个性表达,失去了内心感悟的动态过程。

  追求高效课堂,必须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思维活跃,表达积极而富有创意,身心俱悦,这可不是任何固定的模式可以展现的。

【《卢沟桥烽火》听后感】相关文章:

《卢沟桥烽火》教案07-23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01-18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02-20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06-21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04-09

《卢沟桥烽火》教案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案(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15篇)04-13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4篇06-24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