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时间:2022-09-19 08:45:21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通用1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乡渑池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通用14篇)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1

  清晨的秋雨有些清凉,滴滴嗒嗒,滴滴嗒嗒的雨声,依然在轻扣着人们的心。前些日子干旱严重,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绝收,人们终于盼来了这场迟到的雨。推开窗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小城内车水马龙,大街小巷的人们正高兴地忙碌着,早出晚归早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茫茫细雨在不停地冲涮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房屋、街道、树木……到处变得清新了许多,这场迟到的秋雨让这座城市又充满了生机。雨中这座的古老名城就是我的家乡的渑池县城。

  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县接壤。县城距省会郑州190公里,距西安300多公里。渑池县域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5镇和 仰韶、仁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等7个乡。是个人口有33万的县级小城。国内最长的陇海铁路从县城东西穿过,城南有郑州通往陕西省会西安的高铁;城北有连霍高速公路与310国道东、西并行而过,若是你能走进渑池,你会定感受到我们渑池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

  渑池的仰韶文化举世闻名。仰韶文化是人类新石器时代的见证,是中国人的智慧像征,也是渑池人的骄傲。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存度2一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七十余年间,共经过三次有计划的发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为了宣传仰韶文化,提高渑池县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渑池人在仰韶博物馆周围种植了大面积的薰衣草和秋菊花。每年四五月份这里是一片迷人的景像,微风吹过,薰衣草的波浪连绵起伏,无比壮观,可与日本的北海道风光相媲美。同时更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留影、观赏、游玩。待到八月过后,这里的秋菊盛开时,到此旅游的人们会有步入花海的感受。金黄色的菊花在阳光下显得十分耀眼。花香四溢,蜂忙蝶舞,陶醉在鸟语花香的人们总是留连忘返。在这里你还会看到勤劳扑实的渑池人,那一张张热情好客的笑脸,让您永远难忘。当您与他交上朋友时,他便会带着憨厚的笑脸,用家乡最好的“仰韶美酒”设宴款待您,那淳厚甘甜的美酒定会使您心动。朋友、若是您有时间的话,我建议您亲自前来体验一番哦。

  来吧,来吧,我的朋友;渑池的美景远不止这些,渑池县遍地是宝。我们渑池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您若是生意人来到渑池,定会让您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例渑池当地的优质煤炭、铝矾土、铁矿石、石英石、重晶石、钾长石、玄武岩、硅砂岩等等,质量上乘在国内各地厂家深受信赖,对您们生意人来说,岂不是一个很好的致富机遇吗?近年来渑池的工业形势一片大好,全县人民正在加快工农业建设步伐,在西阳乡新开发扩建了天坛工业园区、苏门家用电器轻工业园区、东方希望集团、仰韶水泥厂、洛玻浮法玻璃厂、仰韶酒厂、中色韶星氟化盐有限公司、长城金刚砂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神龙实业有限公司、张村镇义翔铝业等大中型企业,把渑池的经济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全县人民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还新开发了仰韶大峡谷、夏日玫瑰谷漂流、黄河丹霞、韶山地质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每一处都会有迷人的风景。另外:渑池当地还有独特的乡土产品,如仰韶大杏、牛心柿饼、土蜂蜜、抵坞小米、南村玫瑰花、闻名全国的仰韶酒、民族特色的农家乐饭庄等。全县广大人民在学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上是越干越有劲。今日的渑池县可真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做为一名现代人不到渑池来看看,你会终身遗憾。若是您能到渑池来看看,渑池人定会以诚相待让你玩的愉快而开心、体验和谐与美好,大开您的视界;同时渑池人还会让您对千年文明的仰韶文化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2

  我的家乡是位于辽宁省中东部的那座充满梦幻,充满激情和活力,有着丰富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素有煤铁之城、枫叶之都美誉的山城本溪。我的家乡没有北京、上海那样的名气,没用广州、沈阳那样的繁华,没有五岳般的名山大川,没有椰风习习、浪漫惬意的海滩,但那里却是峰峦叠嶂,林深树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谓天然氧吧。

  整个市区座落在四面环山的盆底,富于传说的玉带般的太子河,从市区中间缓缓流过,滋养着勤劳朴实的本溪人民。巍然屹立的`平顶山,日夜注视着这座古老山城的变迁。站在平顶山上,整个城区尽收眼底,一览无遗。满眼是展示现代化进程的那些如林的高楼大厦和如梭的车流,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还属那片满是翠绿,供忙碌的人们休闲娱乐的望溪公园。从高空俯瞰这座城市,就像一盆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微型盆景。

  我的家乡有富饶的矿藏资源。除拥有亚洲最大、品位最高的铁精矿,还有储量可人的煤炭、石灰石、粘土等矿藏,它以盛产钢铁和煤炭著称于世,故而被誉为煤铁之城。

  我的家乡,更以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遐迩。那里有世界上最小的湖泊,水深不足五尺,水阔也不过两丈,湖水清澈终年不干涸,至者赞叹不绝。那里有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洞内钟乳如林,千姿百态。乘船畅游更有一番情趣,船行景动,五彩斑斓,变幻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宛若梦幻一般。水洞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水洞旱洞相连,浑然一体,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堪称洞穴景观一绝,令人叹为观止。慕名到此揽胜者,经年如织。市区东部的铁刹山则是东北道教的发祥地,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充满神奇的八宝云光洞,招来八方来客。位于桓仁镇北的五女山,因其为高句丽民族的开国都城而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给人以丰富想象的历史遗迹,赢得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以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名“狗儿汤”而驰名中外的温泉寺,以及满山红叶、层林尽染的关门山风景区,都会让你心随景迁流连忘返。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我的家乡,亲身体验她那充满神奇魅力的诱惑,你一定会不自觉的成为我家乡的义务代言人,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向你的朋友,盘点起你此行的丰硕收获,近而令你的朋友们心驰神往。来吧朋友,本溪欢迎您!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3

  如果不是一位老者,告诉我他的一个香港亲戚要来我们县投资,兴致勃勃地将他细心整理的图片资料给我看,我并没意识到我的家乡有着这样美丽如画的山山水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我司空见惯的景物,开发的和还未开发的,都是我们作为家乡人的一员,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宝贵财产。

  远不说举世闻名的,远不说风景秀丽、鱼儿虾儿多如牛毛的国家花两个亿建设的王家厂水库;远不说仙女洞、天供山、古城墙,远不说享有美誉的“南方吐鲁番”葡萄园,就说我们附近这几个村没开发过的几个原始景点吧。

  涂河村王仙洞。这个洞自然天成,共有三层,从外面你能看到上下两个洞口,小学六年级我们班组织同学去过。里面石笋林立、泉水丁冬,因为洞里天黑,只能边照着手电边踌躇前行,而我那时又怕回声,最怕同学在洞里使劲装鬼叫,一层走了一半又折了回来,胆大的`同学也只走完第一层。听附近的村民说,这个洞一直蜿蜒向上,因为纯天然,里面积水很多,故很少有人真正全部走过。

  双泉居委会马塔寺。这是一块历史的印迹,据说是抗日战争时留下的。小学时因为学校修葺,故安排我们临时在农校就读,每天放学,我们都会经过水电站,看到下面的空地上一块杂乱而清晰的马蹄印。当时年少无知,便很奇怪,怎么有这么多的脚印啊?这些印子是怎么弄上去的啊?马蹄印完全没有规则,现在看着这些深深的印子,你能想象,那些爱家乡爱国的热血志士,同敌人进行了一场怎样的保卫战!

  段家村古枫树。这棵树要三个人才能合抱,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由于风霜的侵袭,树的中心已经空了,树头形成了一个大洞。更为奇妙的是,钻进这个洞里,你在树里往上望,能一眼望到天,这棵树是我们村的象征,一说古枫树无人不晓。村民都说这是棵灵树,逢年过节都要在这里拜一拜,祈祷平安。

  家乡不仅山美水美,有许多自然天成的美观,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盛产烟煤、页炭,而且家乡的人,更美!这里,出生过唐代诗人李群玉,红军军长游端轩,还有为国家航天弹载计算机设计与研制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沈绪榜,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等等知名人士,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4

  记忆中,家乡就是稀疏的几座泥房,孤伶伶地立在树木密布的中央。

  我已经从那里出来有些年了,只是每年清明的时候,才回去看一眼。村里只有李爷爷居住了,年轻的人大多像我爸一样,耐不住艰苦的环境,搬到了县城。

  回去时偶尔碰见李爷爷,会上去劝说几句:“李爷爷,这里环境太差了,没有电,取水还有穿过一片树林,您为什么不搬出去呀!”

  李爷爷可能很久没有见到其他人了,见到我,笑呵呵的,浑浊的双眸里好像折射着泪光。那双起满老茧的手,活像枯树皮,轻轻地抚摸我的头:“这里是我的根,人老了总是要落叶归根的。”

  “落叶归根”,对于小时候的我,有些难以理解,直到现在,我才懂得它的意义,那是一个恋乡老人精神的归宿啊!

  或许我在这个破落的村子生活的时间太短,所以体会不到李爷爷对村子的感情。他生活了几十年,辛勤了几十年,艰苦了几十年,是习惯了吧,像鱼和水一样,鱼习惯在水中,离开了水就会死去。

  最近几年回去都没有遇到李爷爷,直到去年才有见到了他。他更瘦了,脸也更老了,背更弯了,头发更少了,整个人更憔悴了。我见到他的那一刹那,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以前他喜欢摸我的头,现在我比他高出了一大截,他需要仰视我,而且还要抬起弯垂的腰。

  “李爷爷,这里环境太差了,没有电,取水还要穿过一片树林,您为什么不搬出去呀!”同样的问题,回答终于变了。

  “呵呵,下辈子吧!”李爷爷依旧笑呵呵地,但是没有了以前开心的感觉。他拍了两下我的腰,径直地走了。

  我感觉有些不对劲,李爷爷不说,我也不好去问。

  直到去年的八月,爸爸突然跟我说李爷爷去世了,我才懂得李爷爷那番话的意思。原来他已经知道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而今春天又到了,霏霏细雨纷纷而至,滋养着家乡土地上的植物。那棵爷爷最爱的龙眼树又吐了新芽。李爷爷常常摸着它跟我说:“这龙眼树啊!它发芽、开花、结果都是这片地给的辉煌,当它枯死了,相信不会难过的,因为它能够被埋葬再生它、育它的这片土地上!”

  我抚摸着这棵干枯的龙眼树,它的心被虫吃空了,嫩芽也摇摇欲坠。

  可能这是它最后一个春天吧。

  一阵风起,我仿佛听见,树笑了……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5

  自从出来工作后,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了,每年才回去一次。但是,在我心中,那个我热爱的地方却从来没有因为回家的次数而疏远,每当我耳边想起陈星的那首《望故乡》的旋律,便会不由自主地勾起我那思乡之情……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省美丽的雁城——衡阳市,这里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有美丽的风景、著名的文物古迹、友善的人们等等……每当回到家乡,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让我倍感亲切;家乡的空气让我倍感新鲜;家乡的水让我倍感甘甜;家乡的人们让我倍感温暖。对家乡的感情是用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对她的挚爱。

  小时候,我们快乐地生活在她的怀抱中,感受着这位大地母亲的点滴的变化,那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万物复苏,春风拂面,让人感觉格外精神。所有动物、植物都苏醒过来了,万紫千红的百花都在那里绽放着自己的艳丽,动物们在尽情沐浴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村民们也都开始忙碌了起来,耕田的`、刨地的,此时,母亲的怀抱一片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每一个角落,稻田里的金灿灿的稻谷因为有大地母亲的营养供给,仍然不畏天气的炎热依旧英姿飒爽。正等着主人来收割呢!果树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许多小果子,一个个非常壮实,好像在预告人们:“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大人们此时正马不停蹄地搞着双抢,小孩子也不畏炎热在田里帮忙收割稻谷呢。

  秋天,树叶黄了,大雁开始往南飞了,一边飞一边在叫唤,好像在跟大地母亲告别呢,感谢她的养育之恩,明年再相见。果树枝头,那些已经熟透了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腰,正等待着主人来丰收呢。金黄的柑橘、饱满的板栗、还有壮实的花生……这些大丰收都离不开大地母亲的养育。

  不知不觉中,冬天已经到了,肥沃的土地、良田都光了、树枝上只有那残留的几片树叶随着寒风在那里孤独地飘曳着,昔日里活泼的动物都回到了那温暖的洞穴中正做着美梦呢!人们也窝在家里避寒取暖,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厚厚地覆盖着家乡每一个角落,好像给大地母亲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让她过冬!

  我爱你,我的家乡!这片养育我的土地!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6

  为什么一想到你就如十分欢喜?

  因为你是我的宝藏呀!——题记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的小河,是我眼中的宝藏。大家是不是都感到十分奇怪?小河,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十分常见,怎么在我的眼中就成了那珍贵而稀少的宝藏?那就听我慢慢给你们述来:

  春天,是个百花盛开的好季节。而小河是不同于那种姹紫嫣红的美丽:一排排柳树迎着春风向人们展示他们那俊逸的嫩绿长发,围成一圈在小河旁欢快的舞蹈,把小河衬得温柔又多情。河面上是那肆意潇洒的柳树风姿,然而柳树下偶尔点缀的小花,更为小河增添了几分无与伦比的`魅力。

  夏天,是个不甘平静的季节“知了,知了……”是空中溢满的声音,是恬躁的音乐,是不被需要的声音。但是一个没有知了叫声的夏天,又怎么能真正算是一个夏天呢?人们的内心烦躁无比,但在我的故乡,这是根本就不存在的烦恼。只要往河中看一看,在焦躁的心都会平静下来:一朵朵墨绿的像盘子似的荷叶簇拥着一朵朵白里透红的荷花,已经盛开的,含苞待放的,还是花骨朵儿的,是那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啊!到了傍晚时分,还会有大点的孩子率领着小些的孩子到河旁摘荷叶,有些摘不到的,只好眼泪汪汪地跑回家央求大人来摘,而那些摘到的,则将之往头上一盖,心满意足地玩耍起来。“真是可爱。”,我总是这样笑叹。到了夏末将近的时候,就更有趣了。大人们把河里的水一抽,纷纷穿上塑料衣下河捡鱼,这时候小孩子们总是眼巴巴地在河边望着,偶尔大人们捡到了几条好看的小鱼儿,这些孩子便纷纷上前央求大人们把鱼儿送给他们……

  秋天,是个欢声笑语的季节。丰收的时候,田野里,果林中都是洋溢着欢声笑语吗?各种果子都成熟了,人们带着长竿、桶子、带子走向目的地,偶尔还伴着惊喜的一声,“你们看,这里还有!”

  冬天,是个热闹非凡的季节。大人们都从外地赶回来过年,纷纷地聚在一起,聊天的聊天,打羽毛球的打羽毛球,打牌的打牌……娱乐方式丰富极了。就连河边空空的枝丫上也站满了许多鸟儿,时不时叽叽喳喳地叫上几声。正因为这些,寒冷的冬天才显得不那么孤寂,一切才显得那么温馨。使人心生向往。

  你们说,这小河到底是不是宝藏?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7

  逛商场时,不经意发现了一种东西——油茶。看到“油茶”这两个字,我不由得眼前一亮,思绪瞬间回到了几十年前。

  上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无论是什么“好吃的”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一天,到了开饭的时间,我以为,还像平常一样,妈妈肯定还是做“搅团”或者是“驴蹄子”(用玉米面做的一种面食)。这两种饭天天吃、顿顿吃,早已经感到腻歪,早就想妈妈换换口味。可是,那个生活困窘的`年代里,日常的生活,吃的大部分都是粗粮,而小麦等细粮很少。由于食物短缺,妈妈也没有办法,只能做一些粗粮饭菜给家人吃。

  “吃饭了,快来看,妈妈今天给你们做啥好吃的了!”

  听到妈妈的喊声,我和哥哥们凑了过来。只见妈妈给大家端上了一碗碗糊糊状的东西。

  “妈妈,这是啥呀,是糊糊吗?”我不解地问道。

  妈妈摇摇头,笑着说:“不,这不是糊糊,它叫‘油茶’。”

  “妈妈,什么油茶,这里面放了些什么东西,好喝吗?”

  妈妈看着我和哥哥,便高兴地介绍了起来。油茶,它是北方人,尤其是陕西人特殊的一种饮食,它是将盐巴、香料等调料和花生、核桃仁、羊油等一起熬制而成。凉却后它就会结成块状。食用时,用刀子将它一块一块削下来,在开水中煎熬,熬制到其成为糊状即可。

  闻闻“油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实在是太香了!妈妈介绍着,我和哥哥们早已经垂涎三尺了。一口下肚,一股浓浓的香醇顿时沁人心脾,我觉得,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喝的东西!

  为了做这顿饭,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弄来了羊油、花生和核桃仁这些食材,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这些东西可是紧缺的“好东西”!为了让家人吃好,真是让妈妈费心了。

  不知不觉,几十年瞬时而过。如今,再次看到“油茶”,不由有一种亲切感,我开始思念母亲,追忆起那令人难以忘却的香醇。

  带油茶回家,我迫不及待地熬制了一碗品尝了起来。尽管包装袋上写着“天然的味道”、“来自大草原的奉献”,“一种令你难以忘怀的感受”,将其吹嘘得天花乱坠,可是,我始终没有体味到当年那顿油茶的香味,没有感受到来自于妈妈的香甜……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8

  我出生在湖北恩施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种的是旱地,吃着洋芋、玉米长大。小时候我和妹妹最怕做的事就是刮洋芋,因为家里人口多,每天都需要刮一大桶,每次刮完洋芋,满脸淀粉、两手发黑。我还一个姐,比我大五岁,有姐在家的时候我们就不用刮洋芋了,我姐速度快,一会就能刮满一桶,我姐在家的时候我们就不用刮了,后来姐出嫁了,刮洋芋的重任就落到我们身上了。

  小山村的八九十年代每个月能吃上一次大米饭是相当幸福的一件事,吃米饭的时候要么是过节了,要么是我们生病了,我母亲会用玉米去村里街上换回几斤大米回来,用陶罐给我们煨上一罐米饭(山区烧的柴火堆)。平日里我们就吃土豆和玉米饭。

  我和妹妹比较挑食,所以母亲每次都会用洋芋做出很多花样了,比如葱花洋芋片、炕洋芋(用菜油炸)、洋芋炖四季豆、洋芋炖烂瓜等。其中我对洋芋炖四季豆情有独钟,直到现在,我还会隔三差五的去菜市场买点洋芋、四季豆炖上一锅,配上一盘凉拌青椒,太美了!虽然城里大棚里洋芋的口感远远比不上家乡那一亩三分上长出的.洋芋,但在异乡能吃上这么一餐,那是相当不错的。

  上初中的时候,家离学校比较远,我们在学校住读,每个礼拜回一次家。上学的时候,母亲会为我们抄点小菜带着,每天吃饭的时候弄点小菜放在碗里。可每次一周还没过到一半,小菜便没有了,这个时候母亲会在赶集的时候给我们带来葱花洋芋片,有时候里面还会放点五花肉。每当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就会跟大伙一起分享母亲的洋芋片,本来要管几天的,这时候就是一会全部解决了,接下来得过过苦日子啰。

  后来到了城里,就很难吃到地道的洋芋片儿、洋芋炖四季豆了。也只有春节回去,母亲还时不时的会炖点洋芋来给我们解馋,看着我们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母亲布满年轮的脸上流露出说不尽的喜悦。现在想来,八九十年代的山里是艰苦的,但也是幸福的。在城里,在朋友圈里,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喜欢吃洋芋,而且吃法也很怪异,居然四季豆能和洋芋在一块炖!你们不明白那种情结啊,我是吃洋芋长大的啊!

  我十分想念家乡那一亩三分地上的洋芋!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9

  人的饮食习惯有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小时不喜欢吃菜薹和葱、芹菜之类的东西,可长大以后对这些蔬菜也慢慢接受了。可有的习惯却是一辈子也改变不了的,比如我喜爱的米粉和面条,特别是对尤其喜爱。30多年过去了,我仍改变不了这个嗜好,这也许就是我一生的最爱。

  擀面是何物也?就是家乡自产的小麦面粉,由多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面条。这种面条虽然不及机制面条精细,但它的面团经过人工的多次揉捏,制作出的面条口感好,有很强的柔软性,吃起来软滑爽口。

  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大好,许多家庭的粮食还不能满足自给。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数的家庭每天吃两顿饭食,晚上就要吃一餐擀面。到了八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每天走读,上完晚自习回家,奶奶总要给我留上一碗热腾腾的擀面条,有时还在碗底藏上一个荷包蛋或煮鸡蛋什么的,吃起那香喷喷的擀面,心里美滋滋的。每到家乡土豆成熟的季节,奶奶用新鲜的土豆切成一片一片的`和擀面一起煮着吃,新鲜土豆的甜美加上面条的软滑,吃起来真是美极了。

  奶奶去世后,母亲就接下做擀面的活儿。九十年代初期,我不时尝过母亲亲手制作的擀面。到了新世纪以后,家乡人嫌自种的小麦产量低,收入少,都改种水稻和其它农作物了。没了小麦,擀面也就成为无米之炊。随着农村的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现在的农村人没有几个人愿做擀面吃了。因为做擀面是件麻烦的事情。首先要和面粉,第二步是揉面团,其三是擀一大张面皮,最后切面条,中间要经历很多细微末节的事情。现代的农村人日子好过了,许多人不愿讨这个麻烦。大多数愿花上几个钱,买上一包精制面条,够吃上一阵子。逢年过节,人们当然忘不了买上几斤上等的精制面粉,做做肉包子或包水饺吃。现在的农村老家,做擀面吃已成为物以稀为贵的事情。

  当我走出社会,奔波行走在南方的都市,每当上馆子吃上自己喜爱的面条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擀面,想起那些难忘的岁月。过去的生活虽然清贫,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但咀嚼软滑擀面的滋味却是终生难忘的。

  擀面,融为我人生和生活的一种挥之不去情感。我永远爱这种滋味和感觉。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些千古传颂的佳句都与春有关。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自然界的万物都在春季萌发,春季代表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人们都爱春季,我也爱我家乡的春季。

  春季的风是和蔼的。春风用她温和的手抚摸着大地万物,卷走了严冬带来的积雪,小草也从地里伸出了它的小脑袋,面对着这世间新奇的事物发出感叹。本来在秋冬就已枯萎的柳树姑娘也来凑热闹了,她将那修长的纤纤玉手自然而美丽地垂下,春风一吹,她就舞动着自己婀娜的身姿,向世人炫耀。“你看,我多漂亮!”“你看,我多可爱!”她们欢乐地闹着。总的来说,只要有春风吹过的地方,就会有耀眼的绿。

  春季的花草像刚出生的婴儿,嫩嫩的,象征着生命的开始。来到山坡,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水墨画映入我的.眼帘。那一片的绿使我忘记了焦虑,忘记了忧愁,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美好,是我们的现代科技所无法逾越的。春季的花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红的玫瑰,蓝的妖姬,白的百合……都竞相开放。那花草丛中星星点点的紫显得格外耀眼,那是一种不知名的花,零星地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如果只是有花,那也就太单调了,花儿之所以这样艳,是因为草的衬托。草是最常见的,因为它们的生命力是最顽强、最旺盛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如诗中所说,就算把草的茎叶毁掉,但它的根依然深深地扎在地下,根深蒂固,等到来年春季,它又会吐出那一点点的新绿,“呼……呼……”那是春风在催促着花草快些生长。

  光有植物也不够,必须得有“消费者”。现在该轮到森林的艺术家上场了。它们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开着个人演唱会,时不时还来个大合唱。百灵鸟、喜鹊,就连唱歌走音的乌鸦也来到了这里,庆祝着又一个新的开始,其他的动物也在准备着。

  春季的人也与往昔不同。小学生精神抖擞地从被窝里爬起来,准备上学;农民则忙着播种。所有的人都为新一年的工作、学习做着准备。因为他们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季,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她熬过了寒冬,迎来了一片生机。

  我爱家乡的春季。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11

  从14号晚回到福建算起,在家里待了还不足两周,明天早上就要离开,前往上海了。

  这几天都在农村。

  先从福安市回到了农村老家,吃过午饭,便和同村人去了周宁县杉洋村。每逢正月,人们纷纷来到杉洋村朝拜林公,这是闽东地区一带的民俗。我们村离那里不是特别远,大约走三四个小时的路,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出发,早上八九点就能回到村子了。

  也是吃了一个午饭,便和家人去了附近的村子拜访亲戚。临行前,刚好有个小学同学给我打来电话,说今晚有个小学聚会。这太好了,一举两得。本来想聚完,就走山路回去,因为想在老家留宿一晚。后来在一个同学家里吃晚饭,一桌子都是十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大家喝白酒、红酒、葡萄酒,十分尽兴,我只得放弃回去了。之后,我们来到另一个同学家门口烧烤、打牌。到了晚上十点左右,有同学提议拿一壶红酒出来,一边玩游戏一边喝酒,那是农村家里用糯米酿的米酒,非常香醇。

  我们步行到了小学,那里有很多属于我们的共同记忆。找了一块空地,围坐一圈,玩游戏,喝酒,笑得前俯后仰,喝得痛快尽兴,直到凌晨一点多才结束。而看那壶红酒,已被我们喝了一半了。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喝醉酒吧,也是最难忘的一次,不过我的酒量真是可以,除了有点晕之外,没有吐,也没有失去意识。

  我们约定,以后每年都这样聚一次,这样喝一次。

  但挺遗憾的。第二天早上,我便离开了这个村,要和家人去另一个地方拜访亲戚,所以就没有回我的'老家,没能跟爷爷奶奶聊聊天,没能在老家睡上一觉。今天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说明天要去上海了,很遗憾没能在老家待一个晚上。爷爷安慰我,但他不知道,电话的另一头,我已不由地流了好多泪,但我不敢发出声音。爷爷奶奶都已年老,以后工作忙了,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昨晚有几个高中同学来我在城市的家,我泡了好茶款待,后来又到外面小吃摊喝酒,吃家乡的拌面,直到凌晨。

  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我们和家乡,以及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感情会越来越浓。

  下午我还独自骑着电动车,在这个城市的郊区跑了好远的路,冷风和细雨吹打在我脸上,感到十分舒畅。

  我默默祈祷,望自己努力奋斗,愿自己有个好前程。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12

  来到长沙俨然已经有二个月有余,我也算是体会到了长沙天气的多变。

  清晨,裹着寒风瑟缩着走向教室,一杯温热的豆浆驱散了我的寒冷。中午又感到了太阳的毒辣,想要换上短袖,撑开遮阳伞。到了晚上,长沙再一次回归到了清晨的寒冷萧瑟。在冷热交替中,我渐渐开始熟悉长沙的天气。长沙的同学说,长沙没有秋天,漫长的夏日后,便是银装素裹的寒冬,让我不禁思念起家乡的秋。

  我来自中国的最北——黑龙江。那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那里的秋,忙碌、萧条、又充满着生机。

  十月的`东北,家家户户开始忙碌地贮藏着秋菜。清晨,嘈杂而又混乱的集市,道路两旁的商贩,贩卖着白菜、土豆、大葱等过冬需要贮藏的蔬菜。人们忙着讨价还价,忙着搬运蔬菜,让清冷的初秋多了一分忙碌与热闹。母亲买完秋菜后,又开始忙着腌酸菜。在以前,冬季的保暖很不好,无法做到良好的贮存蔬菜,人们便会在初秋时把白菜用腌渍的方法贮存起来。慢慢的,即使现在的保暖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但酸菜已经成为了北方人餐桌上无法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母亲在水缸里装满白菜和水,撒上盐,并用大石块压住水缸。接下来就是计算着时间,捞出酸菜,做成美味佳肴了。回想起来,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又为身在异乡的我增添了几分思乡之情。

  十月的长沙,树叶依然碧绿清脆,可在几百公里外的东北,落叶早已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树枝上早已是一片光秃。我喜欢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听着嘎吱嘎吱的响声,这便是秋日的声音。不仅仅是落叶,还有紧随其后赶来的初雪。天空飘起轻柔的雪花,初雪,总是恬淡又柔和,不似深冬时节的冷冽。雪花散在落叶上,像是在一片金黄上笼罩了一层薄纱。这是一种萧条而又孤高的美。

  秋日代表着收获,同时又充满着生机。人们忙着在土地上盖起温室大棚,开始准备耕种。秋日的田地,早已不是那副荒凉空旷的模样。而是蕴育着新的生机,饱含着收获的喜悦。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秋渐渐染上了冬的颜色,感染了冬的气息。秋日,没有春季的生机勃勃,不似夏日的酷暑炎热,更少了冬日的天寒地冻,他有着他独特的韵味。而让我更为挂念的便是我那不曾淡忘的故乡的秋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13

  数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我也即将踏上回校的列车。不经意间,浓浓的乡情吸引着我,叫我多了几分难舍之情。家乡毕竟是家乡,总可以看见那些儿时熟悉的面孔,那些叫得出名字的花花草草,那些大山,那些水潭,那些可爱的小虫和鸟儿;家毕竟是家,有自己深爱的父母和熟识的家什,有自己亲爱的姐妹兄弟,有自己魂牵梦绕的那个房间。

  童年的记忆就像是深埋在心中的毒药,如是遇到月圆之夜就毒性大发,思乡之情泛滥。如今我都还在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记忆中的玩伴还是以前的摸样,现实的无情催人长大,叫我学会生活。小的时候家才是家,大了以后家就是个免费的旅店难得回去一趟,回去了也难得小住几日,就算住下了也没有了儿时的那份无欲之念。不知道从何时起,家成了中转站,家成了免费旅店,家成了睡梦的归宿。

  我一个学子一年都难回一次家,更何况在外打拼的青年人,更何况在外打工的父老乡亲,更何况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是有家难回。

  有人说乡愁像淡淡的一湾海水,有人说乡愁是一枚邮票,有人说乡愁似一口浓郁的乡音,我说乡愁就是那绵延的群山,出现在我的梦里梦外。门一打开便看见大山,绵绵不绝的大山。如是天朗风清便可以见到苍苍山巅,山巅的白色一片片,叫人分不出是云朵还是羊群;假如雨天就可以看见被雨水洗刷的发亮的树叶花草,闻着淡淡的'泥土清香,看着从山顶汇成无数的溪流顺山而下;夏天可以感受雷雨来前万千树叶抖动的声响,看亿万雨丝白茫茫的布满天空,看一道彩虹横在群山之间;冬天再看银装素裹,漫山冰树、雪草、雪松,和那一弯又一弯的庄稼;月明之夜看明月松间照的景致,月黑之夜听听蛐蛐和夜莺的乐章,早上闻鸡鸣,夜里有狗吠。

  家乡风景胜似画,可是看得懂的人却寥寥无几。还等不及叫我细细回味,我必须读书走了。母亲给我收拾好行囊,父亲把近半年挣的几千块钱交到我手中,父母嘱咐完送我走了。

  我像一个过客回来了,又像一个过客走了,为的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曾今来过。我想见见久违的家和家乡人并叫他们记住我也是这儿的,我会回来。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 篇14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吃面条、祭灶,祭灶的时候还要用我们俗称的“灶糖”,这是用长方形状的糖,又甜又黏,外面裹着一层香香的芝麻,大人小孩都爱吃。

  过了腊八,就是腊月二十三,就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过年用的东西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夜晚,各个电视台都会播出跨年联欢晚会。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这一天的半夜十二点,年就会出来捣乱,人们害怕极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了年特别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每逢这个时候,家家就会放鞭炮吓唬年。终于,年被打倒了,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作大年三十。

  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来年家人都会团团圆圆。这一夜,我们是要吃饺子的。我们还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大人吃到它,来年就会财源滚滚;小孩吃了它,来年就会聪明机智;长辈吃了它,来年就会健康长寿。家人边吃团圆饭,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一起说说笑笑,谈谈在这一年里碰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到了十二点,鞭炮响起来了,

  春节终于到了,春节这几天,是不准用刀的。吃的是春节前准备的食物。商店也要关门,到初六才能开张。这天,我们会去拜亲访友,如果小孩去了,还会得到些红包。到了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处处都是一片红火,特别美丽。有敲锣的、有打鼓的。夜深十二点到了,父亲一口气冲到了院子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筒。

  说时迟,那时快。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时的常熟,被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我的家乡渑池散文】相关文章:

绿色秀家乡散文11-30

我承认散文11-30

曾经的我散文08-21

我很丑我很从容散文12-01

我与你同在散文12-01

我想见你散文11-30

祭我的母亲散文12-01

我错了吗散文12-01

我与散文(精选29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