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时间:2022-08-01 16:50:51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精选2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精选2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精选22篇)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

  母亲生日前,专程跟随着家庭的大部队,又回了一次,在梦中遥望里的家乡。这一别十几年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还是那般的纯净,透亮。

  从小我们就生活在与大城市隔绝的山上,再次走进山中,似乎还能听出,那些老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在头顶上方来回地飘荡,始终支撑着在贫瘠脊梁上一股力量:“只要人不懒,来日就能打出一片天。”

  现在条件是开始好了,绿水青山成了国家所关注守护的重要地带,我们的河流也成了母亲河的发源地。山成了支撑农业,畜牧发展的对象,果树成林,片连成山,每每想起从前,就好像走进一部穿越剧中的时空之旅。

  以前,山里的人会时常感叹,没能生在平原,有着富足粮食的生产。即使这样,有些人一辈子没能走出过大山,却从不遗憾。因为,那是爱的家园,人间的天堂。

  爱的记忆从来都不会被搁浅,曾经回一次家乡总是太难。随说路途不算太过于遥远,居住在同一城里,除了飞机,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得用上,火车、汽车、轮船、还得从海岸步行爬上山尖,实属太不容易啊!

  直到现在听人们谈起以前的农业税,给国家,给政府交公粮。我竟然没有任何的记忆,连连摇头。原来,我们是贫困山区,又是水淹区,是国家的扶贫对象,温饱还需关注的人群,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能够自给自足便是给国家减轻负担了。

  92年末我们山里才轮到搭线接电,一直处于柴火,煤油灯的时期。瞬间,才明白有了电,竟这么方便。紧接着,闯荡都市的人买回了第一台黑白电视。夜间,放在大坝台上,院子里的人像看电影似的,围满了整个四合院的院墙内。

  如今,我十分怀念那些在煤油灯下度过的时光,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与感受爱。每次,刮风下雨,我做作业就变得十分困难,灯芯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靠得太近,又担心风把火吹到书本与头发处点燃的危险,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一手护灯,一手写着作业,所以父母总是给我留下最大、最亮的灯光,但还是会有随时被熄灭的可能。

  就这样每到夜里,报纸似乎成了父亲的必读品。记忆中,父亲总是能坐在我的对面,不打扰,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书读报。如今,似乎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一是陪伴。无论多晚,他总是待我作业完毕后,先行离去与休息,再缓缓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二是灯光聚集光源,用报纸为我挡住门缝的风,以不被熄灭。因此,我学会了关爱与付出,却从来不求感动于人。

  对历史事件,年代清晰牢记的莫过于爷爷了,各大名著的熟知,人物描述,性格角色掌握得非常到位。夏日的中午,冬日的傍晚,几个孩子总能围绕着爷爷,满心期待着新故事演绎的内容。关于红楼一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字经等等,都是那时候爷爷描述与教诲的印记。

  关于奶奶直到离世,我也从未见她生过气,发过火,满脸的慈祥与仁爱,性子不急不慢,井然有条有序。全家人的.鞋子与衣裳的缝补都来自于奶奶的巧手。那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待在奶奶的身边为她穿针递物,奶奶的笑容总是那样和蔼可亲。

  至于母亲,虽没有父亲那种的诗书丰盈,却有一颗特别纯粹无尘的心,对于长辈的关怀,对于待人接物,不拘于小节扭捏,和善面对困难,决不委屈于她人的格局,对孩子的照顾与影响下都是功不可没的。

  山里的时光虽没有花团锦簇相拥,没有满树繁花点亮,却给了我一生中最初的美好。父亲的才华与胆识,母亲柔和似水的情怀,加上爷爷奶奶的引导与和谐。我不能忘却前方有你们的影子,是大山的坚韧,以水的形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不朽的传承,影响着一次又一次的回探,衍生出了那山水人生里永不破灭的希望。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2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美丽的山村里,开门就是烟波浩瀚的太湖。我爱波光粼粼的太湖水,更爱环绕太湖四周的那一座座风景秀丽的群山。

  小山村背靠玄墓山,左为米堆山,右为长祈山。或许是得上帝的恩宠太多,这辈子注定了我和山水间那份必有的情缘。

  小时候,总爱听爷爷给我们讲祖上开茶馆的故事。爷爷说的最多的就是这玄墓山和这太湖人相依相随的情感。

  玄墓山有“玄墓形势,三龙三凤,胜绝天下”之誉。山麓‘玄墓山圣恩寺’是乾隆七下江南,六次到过的地方。明清以来成了当时社会名流的揽胜之处和文人墨客的荟萃之地。每逢正月初九“天生日”的庙会,成千上万香(游)客就会来这里进香焚纸,玄墓山一时名噪江南。祖上的茶馆也沾了这湖山灵秀的风光,生意很是兴隆。

  祖上的茶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它是那么遥远。而那“湖山灵秀”这四个字却刻进了我的心底里。

  祖辈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太湖边无疑就是山水养育了人,一条出湖捕鱼的渔船,一根上山担柴的扁担,一只洗衣的木盆,一个淘米用的饭箩等都成了这卷清淡水墨画中的'素材。

  祖辈们在玄墓山脚下开垦出来的田地如一汪清澈的湖水,漾青泛绿,浮光跃金。稻田边,桑树林,打谷场,桔树林……都留下了懵懂少年欢乐的美好时光。

  长在太湖边最喜欢的还是玩水。记得一位算命先生说我命里不缺水,是淹不死的命。我不是一个很迷信的人,但对这位算命先生的话似乎也信了一半。那年我十岁,和父亲、弟弟一起出湖下网,途中我们的船翻了。船罩在我和弟弟的头上,因为熟悉水性,延长了在水下生存的时间。当被父亲救起的时候,我竟不觉得害怕,想着水底的那些小鱼和小虾,心里还美滋滋的呢!

  那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禾苗刚插好,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在灌溉沟渠里找从湖里被抽水机带上来的小鱼和小虾。伴着隆隆的机器声,一股巨大的水柱从管子口喷涌出来,来不及逃走的我被水流卷走。在一个出口处,一块大石头把我给挡住了,我又在水里躲过一劫!为何我会如此幸运?许是因为我太爱这太湖的水,有湖神娘娘在暗中保佑吧!

  与玄墓山隔湖相望的是渔洋山,夏季里和姐姐坐在老榉树下做刺绣。远远就能望见这湖中心的岛屿。这岛上是有人居住的,据地方揽胜中记载:渔洋山有林趣、鸟趣、路趣“三趣”之说。所谓林趣,渔洋山山溪潺潺,绿树满坡,从湖中看烟雾绕绕,仿佛在虚无缥缈的蓬莱,走进山里,又有竹林。说起这鸟趣,也颇有意思。渔洋山三面环水,为岛上鸟儿的繁衍提供了一块乐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最能概括这一特点了。这路趣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概括也是最为恰当的。晴朗的日子里,看湖面上低低盘旋的鸟儿,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手里的绣花针,少女的羞涩的心事会涌上心头,想想自己将来该找个什么样的人家呢?

  我和夫的爱情竟也和这山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他认识是经二姨介绍,那年山麓间杨梅满山红,一次偶然的相识,注定我和他这一生的情缘。初次的见面也没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渐渐的忘却了那一次的相亲。而他却在某一天出现在我家门前,说是来湖边垂钓。那年,爱情的鲜花盛开在波光涟漪的太湖边……

  那年初春,湖边的芦苇正长。已为人母的我抱着五个月大的凯歌在湖边拍下一张照片。那也是我至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一张照片。周围的群山,静静的湖水,可爱的幼子,一种淡淡的幸福洋溢在我脸上……那年,感觉自己好美!因为我在山水间找到了宁静。我想到了范仲淹那首《太湖》的诗句来:

  有浪即山高,

  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

  月华三万顷。

  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是否也是受了太湖的启发而作呢?

  时光悄悄从我身边溜走,如今,每次回娘家我总会深情地伫立于太湖边。看到的还是周围的群山,听到的还是那熟悉的湖水拍击岸边岩石的声音。我被深深地陶醉于这份山水的情缘里……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3

  岁月中,总有一些人,让你感到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还有一点人情味;总有一些事情,让你感到这个世界,还有美好的地方,那些一路走来的曾经,如同,夏日里带着温暖气息的风不时出现,只留下眼里的湿热和浓郁的思念。回忆,有时像被拨开的洋葱,总有一片让你满脸流泪。

  2010年9月24日,我随单位旅游团,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回来途径扬州,到美丽的瘦西湖公园,做短暂停留,在公园里游览瘦西湖的美丽风光。

  虽然刚刚在杭州的西湖游览过,瘦西湖和杭州的西湖比起来,没有它高贵华丽,但瘦西湖小巧玲珑,同样柔媚动人,如果把西湖比作富贵的贵妇人,那瘦西湖好比是娇小可爱的小家碧玉,她的美景,一点不比西湖逊色,湖依势而建,蜿蜿蜒蜒,湖面风景如画,拱桥,亭、廊屹立在湖中央,湖岸垂柳依依,鲜花盛开,镜中水月……秀丽景色堪与西湖比美!漫步于瘦西湖畔,欣赏着她少女般柔媚娇容,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柔情尽现其中。

  止不住心头的醉意,恨不得把美丽的景色囊进在自己的镜头里,在瘦西湖畔留下自己的'倩影,我和同行的工友们纷纷掏出相机,选择最佳角度,合影留念,让美景和自己永远相伴在身边。

  在一座拱形桥边,我随手把我的手提包放在了桥上,准备让工友给我照相,却不料,手提包一下子跌落到水中,在水面泛起一片涟漪后,沉没在水中。

  我一下子慌了神,因为在我的包里,有许多证件和现金、钥匙、手机等之类的杂物,这些东西一旦没有,再补起来很麻烦的。尤其是现金很多,丢失了我的整个旅行都会陷入困境。

  我急忙地在呼喊着:“我的包掉到水里了,谁来给我捞出来啊……”喊了两声,又跑着找到公园的管理人员,和他们说明情况,希望有人给我打捞出来,公园里的一位服务小姐急忙和我一道来到河边。这时,我却愣住了,只见一只小船从湖的远处飘飘而来,划船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头戴一个丝巾,丝巾在微风中随风飘逸,双手划桨,快速如箭,划到我遗落手包的水面,她伸手敏捷,一根长竹竿,游刃如鱼,在水中左右晃动,不一会,在竹竿的上方挑起了包的背带,长长的竹竿,从桥下伸向桥上,把我的包递了上来。

  “谢谢,谢谢……”我急忙地接过我的提包,翻看着里面的东西,除了手机遗落水中以外,别的东西依然还在,我的心放了下来。我再次对着桥下的妇女双手作揖,高声说道:“谢谢了,谢谢了……”

  划船的妇女带着扬州口音对我说道:“东西不少吧,以后可得注意了,我每天在这里打捞不少东西呢……唉,你们出门在外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她边说,边划着小船划向水的远处,粉红色的丝巾如同一束莲花,在水上绽放着,随着微风和涟漪的荡漾,渐渐漂向远方,她如同莲花仙子般,轻盈而来,轻盈而去。

  走出瘦西湖,回望着公园的上方的“瘦西湖”三个璀璨夺目的大字,我默默地在心里说着:扬州,我来过,瘦西湖,我会记住你!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4

  站在窗前,聆听鸟儿和谐的悦耳声。仿佛面前是一片青山绿水,给人无限亲近自然的机会。而现实是,高楼林立,一样的砖瓦和混泥土结构,仿佛阻挡了万般情思。

  三杯两盏淡茶,苦思今日未结之事,总想着,完成了之后,去到山的那边,去到水的那头。

  在时光轴中,无数轮回的印记,依旧是找不到最熟悉的方向。曾经以为山高水长,总想见识不一样的春光。以为山的那边便是梦想,水的那头便是丰收。仿佛情比金坚,经历万长。翻过来,看着这片高楼,屹立万空不倒,怎么就不是以前的曾经?想着可爱的脸庞,温馨的家园,以为时光是奖励所有的见证者,因为都曾一起奋斗努力过。

  而现在,在几经波折后,山水的想念意义,不再单纯的.是追逐,更多的是畅想多年前的简单。简单的在生活中欢愉工作,然后就是一天的自然姿态--没有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

  也许,今日觉得社会的脚步太快,为了跟上步伐,不惜手里拿着面包在路上快速走着,以为这就是时效,可是,养生不就是细嚼慢咽,品味出人生百态吗?仿佛着了魔一般的跟着,到底是觉得荣幸还是勉强?突然间就没有发言权了。

  就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天已微凉,顿时惊醒了一般。在乌云的遮蔽下,仿佛看到山边黑了,水也变深了。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5

  怡人的黛色山水,龚一先生动人的音乐,不多不少的笔画,不浓不淡的水墨,不浮不躁的意境,勾勒出恰到好处的中国美!

  当我看完这部水墨动画,总算理解那次在机场看到报纸的文章——水墨动画片是中国成就最高的电影。

  它也让我回忆起小学时候,自己胡乱创作的一副水墨画,不够成熟的笔法还得了一等奖,让我高兴了一阵子,后来忙于他事无暇去研究国画,如今这“山水情”唤起我的这份热血,让我好生爱恋,好想与那孩童和老翁一起荡舟,去玩那流水,去赏那佳月荷影,去和他们一起弹古琴,去那溪边垂钓,去享受一次灵魂的涤荡。不愧为2006年法国安锡动画节评出一个世纪以来的一百部动画代表作,这是特伟拍的最后一部影片,也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动画;也是中国动画商业化之前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日子一天接着一天飞逝,每一分钟都带走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记录好每一刻的不同感受,谁也抹不掉偷不走。

  纵使世界上没有幸福,但有自由和宁静!

  希望我的好友圈子各位有机会也看一看这中国的艺术精髓,能帮助我们在浮躁中寻找真我!!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6

  山与水,山静水动;山是阳,水是阴;山站着,水躺着;山高傲,水谦逊;山向往天空,水依偎大地;山呼唤飞鸟,水容纳游鱼。山与水相互依靠,而我与山水总是紧密相连。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山水中国,总是以包含铁质的土壤和蕴含钙质的流水养育着一代代黄皮肤的中国人。我生长在这三山五岳支撑起的天地之间,血液里流动的是这山山水水赋予我的灵气和品性。而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就是我的故乡。

  山城的山水赋予我的,从不敢遗忘。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吃”字,包含着无数的酸甜苦辣。这山山水水,折射出历史的沧桑,令我们不能忘记那长在土地里的根,饮在长江水里的魂。不曾忘,在栋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林立起来之前,古老淳朴的村落里热情好客的人们那真诚的笑脸;不曾忘,是谁端着洗衣盆到江边划起一道道的水痕,又哼起欢快的歌儿回到家中升起袅袅炊烟;不曾忘,我们童年时期爬树摘桔子,下河塘洗澡,钓青蛙和鱼,抓田螺等等美好而珍贵的记忆;更不曾忘,在这山山水水中,革命先烈怎样同敌人英勇斗争在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 山水,给予我们太多。山水犹在,这份对它的呵护之心也会犹在。

  山水之间,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那部雄浑的史诗——三峡移民。三峡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故土难离,更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然而为了国家大计,民主大业,库区儿女挥泪家园,为三峡工程让路,我们怎能忘记?三峡人民坚强,带着这包含铁质的土壤,到了另一个地方开辟出新天地。山水在人的骨髓里,给予的是一种坚忍不拔,开拓进取,心存感恩的品性。三峡人民,给三峡精神又添上一辉煌的篇章。

  生在南方的'山水,我却不以为这南国的青山绿水给予了我所有的性格。轻盈灵动的江南固然美丽,朔风呼啸的大西北同样令我向往。喜欢在风沙弥漫里追寻那消失千载的驼铃声,喜欢从大山的巍峨中体悟生命的博大,肃穆与庄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清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让我学会不断完善自己。

  山水情,千山万水总关情。这山山水水,写不完。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7

  昨夜梦回故乡。

  我的故乡并不止一个,我居住过的地方都是我的故乡。这里所说的故乡是我出生的地方。如果说,人是有根的,那么,我想那根就是他(她)出生的地方抑或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罢。

  我的故乡鸟河坐落在松花江畔,春夏间,松花江水面很宽,择一晴日在红石渡乘舟楫顺流而下,一路在青山绿水之间悠悠驶去。听两岸柔美的鸟鸣,做千百唯,悦耳动听;仰望那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微风拂面,人也精神了许多。

  远远的眺去,岸边三株两株的垂杨柳,淡淡的影子,在水中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沐浴着春风,就如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少女的秀发,偶尔偷偷地窥着你,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茫茫江面没有一丝波浪,船平静地在水中流动,桨有规律的在水中拨动,那声音传送到耳朵里,就象一曲音乐。前方,迤俪的群山,缭绕的白云,疏薄的宿雾,混淆了山影和长空的颜色,抹去了天和地的界限。慢慢的,随江水转两三道湾,那天地的界限便又重新清晰起来。渐渐的,那山近了,便可见从山脚到江岸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小麦和菜花的颜色装饰着大地。纵横起伏的田垄把地面画成一块不规则的棋盘,蜿蜒的村路和河流又粗率地把它破坏了。村落隐蔽在葱茏的树荫中,低矮的屋顶冒出缕缕炊烟。

  村路上,牧童赶着牛犊;一只黄狗正在追一只白狗;女人们蹲伏在江边洗菜、捣衣服,身后几个顽童在玩耍,偶尔村子里送来几声断断续续的.鸡蹄……

  我的故乡到了。

  在这里弃舟登岸,向那山峰进发。走在乡间的石子路上,散散的樱李分散在路的两旁。片刻,那江岸、麦洲就全在身后了。迤俪于绿野、浅山,漫漫地层叠而上,眼前便是壁立的山岩,山壁怪石峨,其石洁白如玉,山曰白石山。而与这白石山遥遥相望的那山,便是出发地,红石山了。

  说起这两座山的由来,还有一个凄美壮烈的故事那。小的时候,外婆给我讲过:相传,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隔在银河两岸,两人的忠贞爱情、一腔赤诚感动了神鸟鹊神。于是,他便召集子子孙孙,共同商讨怎样来成全牛郎和织女这对有情人,。鹊神要动用法术,可是众鹊们坚决反对,因为那样会触犯天条,鹊子鹊孙们可不希望老祖宗也受到惩罚。最后,众鹊决定,由鹊神带领大家用身体组成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若是有天兵过问,大家便飞散,纵使有人给捉,当可失口否认,试问:又有那一只小鸟可以载动人?大家决定在七夕夜里行动。到了这一天,无数个鹊儿从银河的两岸开始聚集,他们不停地扇动翅膀,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任鲜血染红了嘴角,终于成功的让牛郎和织女相见了。但是,由于劳累过度,有的鹊儿累死后化为白石山;那鹊儿滴落的血变成红石山;而鹊儿们洗澡、休息过的河流便叫鸟河。这就是我故乡这山那水的名字由来的由来。

  “江流千里,是山痕寸寸,染成浓碧。便欲船掉芦花,渔翁借我,一领蓑笠。不为鱼香酒美,只爱岚中呼吸。野水投竿,高台啸月,何代无狂客?晚来新雾,一星云外犹湿。”读了这一词,故乡的美景竟浮现眼前,她的美,确实是名不虚传的。

  坐在江边看迭迭青山,仿佛一座座翠屏一样,脚下,那江水又浅又清,可以见水中的游鱼和小石子。一边听老渔人讲述那美丽的故事,一边痴痴发呆,任思绪在这山水间游荡……

  若到初秋,江畔的田垅上麦谷飘香,间或三五头黄牛在田头静静的吃着草。晨运来登白石山,走在山路上,漫坡无数长短的白杨,似枝枝朝天绿烛,插在蒙蒙的朝雾中。透过叶木的空隙,隐约可见片片的江面,不过晨蔼尚浓,辨不清,但觉银光碎碎。下山时,太阳已高高升起,天空蓝得出奇,远处的枫叶或红或黄,和高高下下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凉风拂过树梢,传来田间陇畔笑语之声,空气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故乡美在春夏,故乡美在秋冬,可我却有十数个年头没有回去探望她了。

  常常在午夜惊醒,突来的乡愁便会麻痹到全身,掠到头发,发上掠到乡愁;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乡愁……故乡啊,你的一山一水都锁着我无穷的乡思,无数的乡愁。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8

  太阳落山了,故乡的夜很安静,没有城市的喧哗,故乡的月皓白如水。突然想起童年日日走过的山山水水。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踏着月光,来到江边,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此时江边的渡口孤独又有点幽默感。开阔的江面,一舟急流而下,在急速漂流的波涛中一起一伏,两排木浆搏斗汹涌,像鹰击长空。于是,我想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魄,会激发华夏儿女多少瑰丽的灵魂啊!

  划舟西下,追波涛奔腾叫啸,如万瀑悬空,砰然万里,不免有些英雄气概。不久,江面更开朗辽阔,波涛汹涌,此处所谓“万丈深潭。”众多支流相汇于此。夜雾迷蒙,波涛汹涌,在风的助力下,众支流欢腾拥抱,激起一簇簇水柱,仿佛要支起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气魄。

  此季遇逢“枯水季节”,纵然此处所谓“万丈深潭”,此时也会露出一座座黑色礁石,迷雾阴森,我从船身荡漾中感到波涛敲击礁石的翻滚沸腾。想要穿过礁石走向黎明吗?那就必须从惊涛骇浪之中寻找一条破浪穿礁前进的途径,这才是豪迈的生活啊!

  抬头望处,舟已穿山,这是一条穿山的支流。舟随山势左一湾,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山水画。随波而下,船已到另一渡口,此渡口嵌在深山之中,给山增添了几分幽默感。

  蹬上渡口,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而上,尽管已是深夜,山上月光依旧皓白,弥漫着淡淡的雾,就连空气也清新得充满绿意,此时没有了“巫山巫峡气萧森”之感,而是苏东坡所谓的“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了。沿途东上,山菊在风中颔首微笑,满眼葱郁。长满苔藓的石梯卧在山崖石壁之上,直逼云霄,宛如巨龙卧山。拾级而上,来到台楼。周围突兀挺拔的山峰尽收眼底,诸山群峰在浅灰色天空的映衬下,渺渺茫茫,我犹如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之中。我想伟大的诗人李白时代,假如仙人在此,定会“把酒言欢”、“对月当歌”一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地独享个人的空间。

  突然耳边传来“滴水穿石”般的弦音,打破了山的静谧。嗅着风夹的土腥味,寻音访源,来到新的世界,这里有着白居易所描写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在这迷人的.世界里竟然还有另一番神秘—荷塘。这荷塘嵌在深山之中,在月光的映衬下,荣誉着东方明珠之称。

  走近荷塘,一看,好一幅“碧荷出水”图。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拱座大桥,桥下弥望的是田田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微风吹过,叶子更有风致了。有的在风中袅娜起舞,像刚出浴的姑娘,多姿多彩;有的害羞的打着花朵儿,像出嫁的姑娘。

  迎着微风,踏着月光,独上桥梁,放眼了望。荷塘四面八方,远远近近,满眼葱郁。高高低低,葱葱翠翠的花草将荷塘重重装饰,只漏一段空隙,像是特意为月光而留下。轻轻摘下一片荷叶,叶上的水珠因负荷而滚下,滴入荷塘,发出穿石之音,这更是弦音之迷了。突然想起桥的神秘,听上辈说,此桥至今有些年龄了,当时是为妖童缓女采莲而拱。由此可见当时采莲的人不用说多,还有看采莲的人。梁元帝《采莲赋》里说的好:

  于是妖童缓女,荡舟心许;……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矣,畏倾船剑裾。

  正因当时嬉游光景多为妖童缓女,因此,此桥命名为“鸳鸯桥”。传说,妖童缓女携手于此桥,并为对方戴上红荷花,将会“白头到老”。这真是有趣之事,可惜我们早已无福于享,这些已被现代红尘封沉。

  弥望荷塘,荷花起起伏伏,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荷花也算“过人头”了。想着,风带着雨雾吹来,猛打过冷战,这是天快亮了的早兆,于是,返回了。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9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有山水,兴致昂扬。——题记

  我所出生的故乡,山水秀丽,天下独绝。处处是山,处处是水,各具特色。山中散居着村庄,朴实亲切的矮房隐隐坐落着,还修起了四通八达的大路,交通运输方便。欣赏这浓郁的风土情,很快就令人陶醉,流连忘返。美的是那山中的.羊肠小道,奇的是激流冲荡的岩石,秀的是泠泠作响的泉水。

  一日偶然的清晨雨后散步,误打误撞走进一个陌生的山谷里。抬头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悠云是羊毛毯,柔软舒适。山谷中回旋着清晰暸亮的鸟啼声,响彻云霄。湿润的泥土被蚯蚓翻动着,溢出丝丝缕缕青草香。清晨的薄雾给山罩上一层轻纱,影影绰绰,若隐若现,我无法从此处走出去,只得向前摸索。

  走着走着,雾散了,我靠在山下,暂作休息。眼前竟惊现一大株爬山虎,负势竟上,生长到山头了。它的吸盘紧紧贴着山壁上,像一条伺机伏动的苍龙。

  山谷尽头夹流着泉水,捧起泉水洗一把脸,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精神饱满。泉水急流声响彻山谷,感觉空悠悠的。泉石旁长满青苔和其它菌类植物,深深暗绿包裹着土壤。

  路边的野花开的散漫,杂乱无章,但极其鲜艳,如仙露琼浆。我轻轻摘下一朵,闻着芬芳扑鼻的花香,继续向前走了。

  山势越来越低平,这时我看见两旁山上生长着密不透风的树,有的老态龙钟,有的枝叶茁壮,形态不一。

  我曾领略过杭州的西湖,也见识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故乡的山水,可谓风景谊人。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0

  故乡的山,虽说没有泰山的雄伟壮丽;故乡的水,也比不上漓江的温柔妩媚。但她却以自身独特的野性美,原始美,伫立在这故乡的一方水土中。

  暮春三月,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故乡的竹林中踏青。踏上这一片茂密葱郁的竹林中,便能闻到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定眼一看,一片浓浓的,幽幽的绿已经呈现在我的眼前。走在布满青苔和落叶的石板路上,听着丛林中不知名的鸟儿的婉啭动听的歌声。啊,真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啊。一阵清风徐徐吹来,只听见竹竿相碰撞,发出的悦耳的脆响,还有竹叶间相互磨擦而发出的“簌簌”的.声音,它们像是在演奏交响乐,又好像是在举行歌唱比赛。声音一阵高过一阵,紧接着,竹叶便哗哗地落下来了,时而像纷飞的蝴蝶,时而像飘荡的柳絮。到最后,就轻轻地,柔柔地,极不情愿地躺在这大地母亲的怀里。

  我又向这竹林深处迈进,走着走着,忽然脚被什么硬硬的尖尖的东西刺到,低头一看,啊,原来是春笋。只见它饱满的外表上披着多层的笋衣,笋衣是黄中略带些翠绿,正泛着一些浅灰黑色的的斑迹,不禁让觉得有几分的可爱。它们真的就是这竹林中的精灵啊,美丽而又圣洁。

  我伫立在这一竹林中,置身于这梦幻的清静之地,闭上眼睛,张开双臂,微风在耳畔呼呼地吹过,和着一声声鸟儿的啁啾,在我的心里荡起了一阵阵涟漪,渐渐地扩散开来。啊,好奇妙啊,好惬意啊。我霎时忘记了一切的烦恼,堆积在心里的困惑都冰然消释了。身体觉得好轻松,好轻松。我深深地陶醉于这一片仙境般的竹林中。

  走出竹林,眼前现出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刚插上的秧苗在风中笑弯了腰。远看小溪犹如一条明丽的丝绸飘带,在这一望无际的稻田当中穿行,蜿蜒曲折。听着溪水哗哗啦啦的流淌着,像一群活泼欢快的小孩子在唱歌。小溪两岸都开满了荆棘花,此刻,它们正绽开笑脸迎接春天呢。看,它们个个都在绿叶间笑红了脸,好似喝醉了酒的,害羞的新娘。她的身旁还围簇着一群宾客——蜜蜂与蝴蝶呢。

  走近小溪,发现有块石阶。我便坐在石阶上,领略着溪水的清凉。水流缓缓,清澈见底,溪底的五色的小石块,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捧起一鞠水,放在口中细细地品味,哇,好甜啊!好凉爽!真似天上的“玉液琼浆”。忽然看见浅滩上一条青黑色的小鱼正在小憩。呵呵,我便有了想和她亲近念头,可是更不想破坏了这份宁静,毁了这幅美丽而又和谐的图。于是,我便离开了。

  啊,故乡的山,如此美丽动人;故乡的水,如此明丽清新。山和水,洗涤着人的心灵,荡漾着故乡的真情,也牵动着多少游子思乡的情结啊。我,我怎么能把你忘怀啊?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1

  青山绿水,从来都是文人雅士的一生至爱。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为我们写下了多少不朽的山水诗篇;也不知道有多少丹青妙手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神往的山水画卷。他们都是有名气的诗人、画家,或许在中只有他们才配得上赏山论水。虽然今天的我不是诗人,无法用艳词丽句去描绘山水,也不是画家,更不会用缤纷色彩去妆扮山水。但我会用这些朴实无华的言语将它娓娓道出,尽情地抒发出心中那份浓浓的山水情。

  我虽没见过什么名山大川,但待我不薄,给了一个茶园环绕我家,还用青山绿水筑堤成墙,环拥四周,让我陶醉其间,清幽、静谧,十五个春秋过去了,我依然毫无厌倦之感。

  撒开碎步,轻轻地触摸着这些松软的泥土,软软的,柔柔的,如处子的肌肤。微风漾起,拂面而过,就有泥土的芳香,穿过鼻孔,进入肺腑,浸透心脾。

  低头一瞧,哦,柔软的小草依依相簇,缕缕相拥。不知何时已给大地披上了嫩绿的毯子,松软而温馨。好想躺在这自然恩赐的毯子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但娇嫩的小草让我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止住了脚步。

  林间漫步,树叶婆娑,好似自然奏乐,美妙而动听。抬头仰望,树叶似米筛,星星点点地筛下来,如诗如梦。挺拔的'树干撑起碧绿的大伞,好像是大自然为树下的小草精心搭建的雨棚,蓬松而。

  登高望远,绿树连绵,碧绿尽情伸展,蜿延千里,让我豪情万丈。疾风驰来,山中树木,连枝带叶,此起彼伏,绿浪翻滚,来回奔腾,又让我心旌激荡。驻足细听,林间涌来的欢声鸟语,伴随着阵阵花香,竟然让我沉醉不知身是客。

  更让我迷恋的还是有雾的清晨,独自站在家门口聆听水声。潺潺的流水声是山和水在窃窃私语,那份亲密,让我嫉妒,也让我憧憬。叮咚的泉水,一路走来,时而奔放,时而羞涩,总让我融入其中,任由那扑朔迷离的雾气将自己笼罩,缈缈然竟有超凡脱俗的梦幻。如果没有雾,就可以看见对面悬崖上那挂小瀑布,虽然少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却也不乏小家碧玉的风韵,令人心旷神怡。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也许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更不是一个智者,可我爱山的沉稳厚重,更爱水的至清至纯。伫立山头,看云舒云卷,悄立水边,赏花开花落,把尘世的喧嚣与嘈杂,像纸片一样撒向空中,任其漫天飞舞;把世俗的名和利,像小鸟一样握在手中,转换成心中的歌声,演译一曲心中的“世外桃源”。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2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一起乘车去老家——桂东。

  我们乘汽车往永福那条路走,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因为今天是阴天,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永福。永福那儿鸟语花香;一到永福,香味扑鼻而来,看那满山遍野的茶叶,一片绿色。在离桂东还要坐一个半个小时才能到。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停下车来休息10分钟。我们呼吸到了树林中的'新鲜空气,本来坐在车上挺疲惫的,呼吸完新鲜空气之后,人就感觉精神抖擞,焕然一新。10分钟过去了,我便又坐上汽车往桂东走去。这一个小时里,更是生机勃勃。桂东村在山顶上,那里空气清新,河水、小溪都清澈见底,所以我们从山底一直走着山路到山顶。林见道路真的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走在这道路上,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一般,到处云雾缭绕,路旁的树木几乎都被云雾给笼罩住了。从窗户往下看,竟是白茫茫的一片。雾中牵着几丝小雨,真可谓不识桂东真面目,只缘身在云雾中。在这万籁俱寂的清晨,只有雾,只有天、山、水,融成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夹着几丝小雨,“天与云与山水,上下一白”,“良多趣味”,“实是欲界之仙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对桂东情!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3

  为什么?为什么我的脑海中总幻化着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为什么我总摆脱不了这些浮光掠影对我的牵绊?

  因为这儿的山是我的父亲,这儿的水是我的母亲——我是他们最亲的女儿。

  ——题记

  生在武汉,长在武汉,十六载春秋如流水淌过,武汉的山水哺育出一个灵秀的我。我不是一个偏执的人,可我却近乎疯狂地爱着这儿的山山水水,因为我是武汉人。

  提起武汉的山,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多、秀。武汉的山多,木兰山述说着一个女中豪杰替父从军的故事;龙泉山因一棵婆婆树而闻名;龟、蛇二山隔江对峙,锁住滚滚奔流的长江;磨山欣欣然矗立,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游客。还有许许多多无名的小山,它们如造物主撒向武汉的一把宝石,把武汉——这位古典美人打扮得神采奕奕。

  武汉的`山“秀”,如含笑的小家碧玉般亭亭玉立。它们没有泰山的险峻、伟岸,也没有黄山的云海为它们烘托朦胧神奇之气氛,可就是那一点灵气,便使多少游人为之倾倒!它们就像一幅精心勾勒的工笔画,每一笔都体现了造物主的才情和对武汉的偏爱。

  最爱去的山是磨山,自以为武汉的山之极致之美非它莫属。我喜欢沿着一条清幽的小路漫步,让蜿蜒曲折的小路领着我一步步走进磨山。我抚摸路旁的每一棵参天古树,感受着几千年古文化沉淀下来的精华,也触摸到无情的岁月刻下的一道道伤痕。我让心灵在山的怀抱中飞翔,它告诉我:自然造就了山,山中沉积着历史。

  武汉的山多,水亦然。长江汉江在这里交汇,大小湖泊星罗密布。武汉的山秀,水亦然。如长练,如明镜,把武汉点缀得顾盼生辉。又因为有了长江这样春潮澎湃的水中骄子,武汉的水灵秀中又添了几分大气。

  长江汉江的交汇是武汉的一大奇观!从雪山走来的长江容纳了太多的艰辛,灰尘满面地来到武汉,遇见了闺中淑女——汉江,于是长江的黄色流向汉江的绿色,可它们相合却不相容,一条色彩的分界线毫不含糊地显露出来。流了好远,长江终于敞开胸怀,接纳了汉江这个小妹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丽的伟大景观。

  如果说站在长江边我感到的是一种博大与震撼,那么面对碧波万里的东湖,我感到的便全是一种舒缓的恬静。坐在湖边的草地上,望着微微泛着涟漪的湖面,感受着清风拂面的凉爽。我的眼前只有纯净而透明的蓝色,我的耳边只有风儿低低的倾述……朋友,你能体会到么?我的心沉静下来,溶化在那一片蓝色中,世俗的一切烦恼此刻荡然无存,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东湖太华丽又太平凡了。也许什么也不用说,那片神圣的湖水已在我心中。

  山,充满着阳刚之气,顶立于天地间,伟岸之大丈夫也;水,激荡着阴柔之美,遍布于四境之内,贤淑之美女也。武汉,以群山为骨架,河流湖泊为血脉,以巍峨壮观秀美之态屹立于祖国大地上,它怎能不成为中华国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呢?

  长长的思绪长长的情。我感激武汉的山水,它们不仅哺育了我,还装点了我的家园;我热爱武汉的山水,它们不仅美,而且美得鲜明,美出了武汉的特点。

  山水不老,此情不变。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4

  “哟呵——”“摇橹啦”伴着一阵浓郁的乡音,全身已开始随着这叶扁舟在一片澄净中游走。近了,我的爹娘;近了,我的水乡。

  许多次,在梦中,我总看到那片熟悉的、斑驳的石子路,“他”是我的挚友,我儿时的玩伴;我总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那碧湛湛的一弯,那青郁郁的连环,他们是我的恋人,我恨不能一下扑入他们的怀里,去细嗅他们轻柔的气息,去感受他们温暖的香唇……可这一切,只是在梦中,记忆中而已。

  记得很清楚,第一次离开家到城里去念书,摇把橹,再摇把橹,虽然江畔那两个佝偻、瘦弱的身影在我眼前越变越小,最后只剩下两个黑点。但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两双浑浊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晶莹。“孩子,咱渔家人,你最有出息,好好念书,大家都指望着咱们能育个大学生。”我哭了,耳边响着那苍老的声音,我哭得厉害。

  我,一个渔家的女儿。我的爹,他是个渔人;我的娘,也是一个渔人。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渔家人最重要的就是一张洗了晒,晒了撒,撒了又晒的破渔网。它是渔夫们的战友,是渔夫们出生入死的.伙计。而女人们,清晨帮着家人打点上船,傍晚便守着江畔,一边收晒干的鱼片,一边翘首期盼着丈夫的归来。这,就是一户水乡人家最普通、最繁忙的日常生活。

  我常想,或许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水乡的人都是那样的纯朴、澄净,就似那清澈却爽朗的柔波。水乡的人又都是那么勇敢、执着,如那刚健、挺拔的群山。有好几次,我都看到风暴来临时,渔舟都被掀成了直角,可我的父亲及乡邻们却毫不畏惧,豪迈地唱着“号子”,使劲地划着橹,在他们心中,这是一种快乐,一种生活。与城市的喧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花花男女的纸醉金迷比起来,这水乡宁静得似一方乐土,却又不乏温馨。他们与世无争,善良而美丽。

  “哗—哗”那空灵般的水声将我的思绪牵回,我真的离家已越来越近了。我能感受到渔家里特有的鱼香,还有家家户户门前垂挂的渔网。我激动,却也藏有淡淡的愁绪,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回到这美丽的家乡。

  全渔村50多户人家已经决定迁徙,不为什么,只为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能富饶起来,能变得更加秀美。“这儿要修建水库,发电厂啰!”当我刚踏进家门,年迈的妈妈孩子般地抓住我,高兴地叫道。好久没看到她如此的笑容,很美,只是几丝无情的白发已悄然爬上她的鬓角。

  那一天终于来临,全村老老少少都聚集在江畔,他们背着大包小包,系着家中古老破旧的家具,甚至有很多人连祖坟都挖出来,把老祖先的棺材背着一起上路。我们都虔诚地立在江畔,向这祖祖辈辈辛勤创建的家园告别,向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告别。许多年过半百的老人都悄悄地抹着脸上的眼泪,轻轻抽泣着。望着这片山,这弯水,望着这汩汩不息的河流,望着那一个个渔人所特有的黝黑、健壮与纯朴,望着爹娘眼里打转的泪水,我哭了,哭得厉害,哭中仿佛还带着笑,我不清楚,头脑有点恍惚。

  远了,远了,故乡的山水渐渐离我远去。这时,我猛然发现娘的手里始终捏着一个红木盒,一直没离手。我轻轻地从她手中抽出那木盒,娘出神地望着我将它打开,我大吃一惊,竟是一把黄黄的、松软的土。“那是俺家坟头的一撮土,是俺家的根。”我哭了,我轻轻地掬起那把黄土,在脸上轻轻地抚摩。故乡的水,很清;故乡的山,很美;而这故乡的土,很温暖,很温暖,像妈妈的手一样。

  别了!我的山,我的水。别了!我的故乡。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5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山水情有独钟,从而一往情深。山水各有性格:山,高峻博大而志存高远;水,灵动温柔而厚德载物。山寓意正直高大,水寓意机智灵动。山水情缘,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磨残损,不因岁月的车轮匆匆而消失殆尽。

  “三山半落青天外,绿水中分白鹭洲”。山,是静的,水是动的,动静相宜。山间,云雾缭绕;水中,鱼虾嬉戏。清流淙淙,水一直流着,却永远也流不出山的目光。山虽然高大巍峨,但水依然环绕腰身流淌。山沉醉在水婉转空灵的歌喉中,水羡慕着山的高大挺拔。山水互不分离,有山无水,山便显得愚钝;有水无山,水便显得单调。于是,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山歌唱林涛雾海,水低吟清风明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空濛雨亦奇”。水天一色,山花烂漫,碧波荡漾的湖水会使人们心静气和,雄伟高山的险境胜地,使人们心荡神驰。人们一旦进入山水,过滤了私心杂念,荣辱皆忘,同时可以荡涤人心的浮躁、苦闷、不平……

  山是秀的、润的、刚的、重的。山高大巍峨,如一个伟人,代表着阳刚与力量。山又如一位老者,每一道沟壑里都埋藏着数不尽的沧桑与艰辛。有时,细雨迷濛,山又似一位蒙着面纱的女子,神秘,迷人,令人向往。其实,我最想说,山间云翳遮掩,树木青翠葱郁,俊逸秀婉,山最似一位无言的禅者。试问,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高高的额头,镌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荡漾着清澈的禅心,你的智慧与博大融入了清山秀水。

  水是清的、蓝的、柔的、曲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离情别绪,伴随着水滔滔流向远方,绵延不尽。水尽头的`那抹残阳,亦承载了不少离愁,坠入水中,惊起一层层波浪。“杨柳岸,晓风残月”。情的起点是岸,情的过程是水,情的终点是山,处处是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情如滚滚江水流淌不尽,绵延不断。鸟啭莺啼,杨柳依依,执手相看泪眼,面对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泪下沾襟。

  有人说:“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随意读水能悟出什么叫稍纵即逝。”是的,山和水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充满了灵性和情感,一山一水间,寄寓了他们多少的豪情和壮志、希望与感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屹立的山峰,似庄严静默的仁者;那潺潺而流的的江河,似睿智通达的智者。仁者和智者在一生中都置身山水,寄情于山水,与山水同乐。让我们在凡尘俗事当中静下心来,去审视自己、看清自己、发展自己。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6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自古以来,山水寄托了多少文人骚客的情怀,发生了多少文人画士的感悟。感悟山水,就是在感悟画卷的流光声色,就是在感悟哲学的玄妙深邃,就是在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

  有山无水,山会显得空洞;有水无山,水会显得落寞。山和水,好似一对甜蜜的情人,相依相偎,缺一不可。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没有水的山如同没有感情的男人,没有山的水如同没有韵味的`女人。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寄托了多少贤达任人的希望,壮志和感慨……

  当我在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类名句时,总会令我对这山这水肃然起劲。

  山有山的仁厚宽大,像仁爱之人的心胸,水有水的灵动自在,像智者的智慧。山,不畏浮云遮望眼;水,滴水穿石也;山;静止的书,能读出持之以恒;水,流动的情,能悟出稍纵即逝。但是,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在不同人的眼前有着不同的风采。同时洞庭湖水,李白:“将船买酒白云边”温情可人;而孟浩然却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逼人。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名山必有名水相伴,名水必有名山相托,山水的依偎缱绻缠绵演绎着生死绝恋。

  山水是自然的生动,最完美的体现。当我们在游山玩水时,所进行的是山水审美的过程,可以获得心灵深处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则是我们陶冶情操的最好精神养料。人们一旦进入山水,过滤了私心与杂念,荣辱可以皆忘,同时清洗浮躁,烦恼、苦恼、不平……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7

  念念去,朝暮之间。凡心依旧,挥不掉,倾一世,山水情。经年流逝,岁月无痕,生活中经历的所有起伏跌宕,渐消渐忘,都淹没在时光里,已不再那么留意、怀念,那些留存记忆的残章断句,倏然之间,也变得模糊。梦想支离破碎,心切依然难以平静,漫无边际的寻觅,恍忽间,漫漫恋上了登山临水。“一山一水一世界”,在亲临山水中去体味山的高尚,水的壮阔,感悟生活。从中养一份心气,增一点胸怀,磨练一些坚韧,让自己更加豁达乐观,学会看开、放一些包袱,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轻松上路,回归生活本真。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是多么细腻微妙的人生体验,林间小径,天气晴好,而山岚雾气重重,走着走着,衣襟不知不觉中竟然变湿了。心情烦闷时,我就会去登山观水,无论是名川大山,还是小丘小壑,都能让你欢心愉悦,有所体味。寻着那幽深的林间小道,心无旁骛,迎着徐徐微风,看林木苍翠,听鸟鸣蝉叫,嗅着山花的馨香。所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鸟儿欢欣起来的时候,人心中也油然有了一种舒畅;而人生更迭,世事沧桑,仍然是青山有知,人生几番更迭,但青山绿水依旧还在。这一丘一壑,那一重一掩,就好像此时我胸中的肺腑,在不停的跳动,这烂漫山花,缤纷飞鸟,此时都可以和你做朋友。山长水阔,天高地迥,只有走在山水,才能真正去体会。

  或许,走出生活中的繁琐,走出工作中的忙碌,去亲近山水,也就走出了狭小的自我,给自己一个世俗以处的视角,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才能一眼望断古今。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在山上会感觉高尚,在海边会体味到壮阔,四季轮回,山水各异,这样一路走来,生命中就会多出一点闲情。恽南田说:“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山的四时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郭熙有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春天山间有烟云,烟云起时,人心中就有一种欢欣,随着烟云一起升腾;夏天山上枝繁叶茂,阴凉之处,有一种磊落,人也坦然;秋高气爽,落叶飒飒,心中有肃穆之感;冬天的山,虽是枯色,恰恰能在寂寥中感受到悲怆的辽远。只有在不断的登山临水后,才能有更深的砌悟,就能让你有一个平静的心境。

  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宜居小城,这里山水是那么的亲近熟悉,素有“绿色天然氧吧”之称,登山临水自然就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季节登山临水的感受不同,比起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更喜欢在下雨日子登山那种感觉。每每在细雨飘落的日子,我都会不约而同去城边登山,撑着雨伞,迎着风雨,漫漫在山间小道上。云雾缭绕,林木、芳草被雨水冲刷后,更显得苍翠、明亮,心也随之豁然开朗,就像在经历生命中挫折的涤荡,洗尽铅华后的'那份纯洁、宁静。生命最终都是要返璞归真,回归到大自然中,这样的生命才长久,更有意义。

  “山环水抱必有气”,人游览的不仅仅是静穆的山水,而且应该感触隐隐的山水之气。寻着那方山水,用一颗平常宁静的心去亲近山水,欣赏山水四季不同的表情,在山水中涤荡生命,养一份心气。唯有在山水之间,才能得到心灵的成全;唯有在山水之间,才能养出博大的胸怀。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更加完美。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8

  我的家乡凤凰镇位于鼎湖山北麓,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家乡的山起伏连绵,青葱苍翠。山中满是密密匝匝的杉树、高低起伏的桂枝、挺拔碧透的青竹。风吹树动,犹如大海掀起绿色波澜,声如千军万马,滔滔不绝,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上的野花繁多,千姿百态。尤其是那通红通红的山茶花,开到旺盛时,格外多,格外大,格外香,就像是一层深红色的绒布,罩挂在绿油油的树顶上。站在花丛中,准让你分不清哪是东西,哪是南北,处处都是绿叶环抱,前后都是红花相迎。这绿树,这红花,就是让你长上八只眼,也看不完;长上十六张嘴,也数不清。小路随着山势,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在大山里时隐时现。走在山中,迎着凉爽的山风,踏着湿漉漉的小径,听着婉转的鸟鸣,顿时心旷神怡,真是“人在林中行,心在画中游”。

  家乡的水碧绿柔媚,岸树依依。最美的要数九龙湖,蓝绸般的湖水被群山环抱。漫步湖边,放眼望去,宁静的湖水一直伸向远山的深处。太阳乍起,湖面上冒着淡淡白气,人站在湖边,仿佛置身于云雾仙境一般;太阳升高了,微风习习,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夕阳西下,浓绿色的湖水闪着金鳞般的细波。顽皮的孩子,跳跃着,嬉笑着,呼呼啦啦涌向湖那绸缎般的胸膛。夜幕降临,湖边的路灯放亮,像串串珠链,晶莹剔透。天上的星星,湖边的灯火,愈来愈多,愈来愈密,举目四望,这分明是一幅有声的.画,一首有彩的歌。

  碧蓝的山环抱着碧绿的水,温情的水添着秀丽的山,这岂不是一幅别具特色的山水画吗?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19

  江西有着许多的名山大川,雄伟的庐山翠绿的明目山、秀美的三清山,辽阔的鄱阳测。玉带般的赣江……这个假我去了我龙虎山,目睹了那里的如诗如画的风景。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属于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第八处世界文化遗产。

  走在龙虎山的任意一处,你的四间群山环绕,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翠绿,。仿佛山被披上了一件绿色大衣。龙虎山上有许多山体雄浑的小峰,比如有个大窟窿的象鼻山,整齐排列的排衙峰。如同大乌龟般的圭峰,它们有的像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有的像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的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接着。我便乘上了小舟,我不由感叹,不仅这里奇形异石吸引着我,而且这泸溪河也吸引着我。

  当我们泛舟在泸溪河上,岸边美丽的景色如画卷般缓缓展开。清澈的河下水草和沙石,依稀可见,远处平静的河水上倒映着两岸美景,而竹竿荡起的波纹,打碎了这幅画,一群野鸭,扑腾着翅膀,激起水花,正打着“水仗”。

  船划着划着,到了仙水岩,岩壁上有许多暗红色,深浅不一,大小也不同的“凹洞”。我问渔夫这是什么,渔夫告诉我那是悬棺。我望着这崖壁山悬棺心中不禁有了一丝疑问:这悬棺难道仅仅是为了躲避盗贼而放在这儿的吗?那它有事怎么放上去的呢?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真的能把棺材放进这崖壁吗?这一系列的好奇让这又多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黄昏时分,我怀着留恋的心情离开了龙虎山的怀抱,回头望着那耸立的山峰,我心中万分不舍,因为我的心仍沉浸在这美景之中。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20

  清晨,蓝蓝大海般的天空,几朵白云如海里白色的帆船一样悠闲地“驶向”远方。我们一家也要回老家游玩了!

  坐着车,开着空调,经过一路的奔波,终于到达了我们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我环顾四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熟悉的山。远远望去,那顶天立地的山显得那么庄严肃穆。可是你再仔细一看,它便变得可爱亲切。一座座大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它那千姿百态的身姿真是令人震撼。大山的孩子们——绿树,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走近一点发现,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亮,好像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跳动。而它们的青翠欲滴的面孔,也给自己母亲蒙上了一层翠绿的面纱,给大山增添了几丝神秘的色彩。它像碧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云雾迷梦在半山腰,山间的.绿树红花,让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从山上流下的河水溅起细碎的水花儿,像滚了一地晶亮圆润的珍珠。看着流的这么欢快的河水,听着河水奏起的音乐,瞬间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儿在水中嬉戏,打闹。淘气的我捧起一点水,喝了一口。哇,这水真甘甜啊,那甜味沁入心脾。接着,我又脱了鞋,坐在岸上,把脚伸进河水。真清凉啊!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河里的鱼儿也在我脚边游来游去。还时不时跃出水面,似乎在像我表演它们的“独门绝技”——跳龙门!几只大胆的鱼儿还试探性地啃了啃我的后脚跟。别的鱼儿仿佛看的心惊胆战。我被逗得哈哈大笑。

  河边就是一片片田野了。田野里长满了油菜花。一片金黄金黄的,像落满了一地的金子,数也数不清,捡也捡不完。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群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地工作着。我走进花丛中,置身于花海里。闭上双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油菜花,与伙伴们随风舞动,尽情玩耍。

  登上一座最高的山峰,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河上竹筏小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21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在我的印象中,可以用刚刚的那句话来说。我游玩过桂林山水三次,其中第一、二印象不好,因为那天下了雨,雨势极大,只看到了山中雾多,山的高大,树木茂盛等等。桂林位于广西,两靠漓江,因钟桂花,桂树是成名的。在桂林山水中印象的不是山就是水,谁能比得上这次美景呢?

  第三次到桂林时,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看了看表已经是十点钟了。我买了门票,进了里面,可以发现里面所有的景物稍微有变化,但有一点没变,就是人依旧如此的多。我坐上船,途中我看到这水很特殊,这水静的像一面镜子,这水清的`像一块翡翠。船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真是如同“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的样子。

  山,对大家来说是连绵不断的,去过的人都知道。还有的形状各异,还很秀丽和险峻。

  在这三次游历中,总体印象就是让我体会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印象。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 篇22

  谈及中国,每个人所想到的都不一样。有人想到了宏伟的长城,有人想到了华丽的绸缎,有人想到了甘醇的茗茶……而我想到的,是墨意的山水与灵动生机的自然万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给予了我们对自然特殊的情感,创造了我们独有的“天人合一”。这是中华灵魂的底色,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能将它从我们的生活中移除。

  真正的中国式生活,应该是无比悠哉、雅致的:宁静民居的清晨总是在鸟儿活跃的啼唱中开始,无论是窗前阳台或是路边的老瓷砖总有生机勃勃的绿景植物,闲谈的百姓桌前总有一壶温热的甘茶。他们向往的不是喧闹的繁华,而是青山绿水共为邻的那一份宁静;他们喜爱的不是绚彩的名贵花种,而是代表着我们内在信仰的简单植物;他们需要的不是酒肉奢华,而是能令其心思的苦与甘。这,便是真正的中国。我们不为尘世糜烂的物质生活所倾倒,不为世俗的名利所迷惑,而我们中华的不屈的气节亦从此而出。我们的淡薄、我们的洒脱、我们的恍世孤傲,正是那包容万物的自然所给予我们的民族气质,一种超凡的领悟与安然。

  那份与自然相依的敬仰,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源头,亦是人类生命的原点。可惜,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不少年轻人逐渐在奢华的物欲享受中迷失。不论是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孩,还是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官场之争,背后映出的都是满满的可悲。仅仅是因为那令人发昏的金银碎响、那虚伪的奉承,他们抛弃了生活应有的`简单雅致,抛弃了生活最初的自然,却也被那份宁静洒脱永远的拒之门外,在喧嚣的黑夜中独自忍受煎熬,无法安然入睡。

  倘若我们放弃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我们必将在浑浊的物流中迷失。回归于自然,以一颗简单、纯真的心去面对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需要重新学习的。尝试着在书桌前摆放一盆绿色植株,在休闲之于欣赏一首小诗,或是选择步行于荫荫小道而非乘坐冰冷钢板之躯的汽车。这无不存在于简单的生活中,却能令我们在快节奏的竞争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闲适。没有任何东西将我们限制于繁忙的城市里,我们完全有选择在怡人的秀丽山水里度过我们的假日。在依旧纯净的天地之间攀登、戏水,观赏君子莲、正气竹,不让自己被无边的物质吞噬。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命之美。

  也许我们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只要我们认真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便能得到答案。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它是我们平和生命的根本,是我们美好生活的真正源头。中国的形象是怎样的?是墨意山水中一抹傲然洒脱的身影,是湖边的甘醇的香茶,又或是青青松竹前的遗世淡然。

【这山这水这方情散文】相关文章:

这世界作文04-17

享受这过程作文05-31

这很重要作文08-11

这真美作文06-09

这很有趣作文07-17

我爱这土地作文08-29

这真让我着迷作文06-01

这熟悉的日子_600字08-07

这真的让我着迷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