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中的绝代风华散文

时间:2022-10-06 18:38:01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中的绝代风华散文

  1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中的绝代风华散文

  茶,算得国饮。在中国,有不饮酒者,但绝无不饮茶者。朋友相访,宾主对坐,一杯清茶,边品边谈,谈桑麻,话收成,甚至于谈论手中的茶。这时,无论农夫,无论市场小贩,个个一脸高古,恍若古诗词中走出的隐士。

  茶,让汉文化走来的人,一个个清新俊朗、眉眼洁净,没一点世俗烟火气,没丝毫谄媚市侩味。

  茶,让唐诗宋词中一路走来的人,清白,高尚,如一轮明明之月。

  也因此,茶在中国文化里,已不只是一种饮料,而是国人精神中的一脉甘露。安溪铁观音,也不例外。

  2

  茶,出现在竖行文字里,时间很早。传说,神农尝百草时,一日,在山中中毒,见旁边有树,枝叶繁茂,叶绿如碧玉,散发着淡淡香味。他忙摘下几片,放在嘴里,一缕香味,直透肺腑,不知不觉中,毒竟然被解掉。这叶子,就是茶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但,茶真正走上文化前沿,走入国人视野,僧人是功不可没的。

  《高僧传》说,当年达摩祖师面壁,十分困顿,一生气,剪掉上眼皮,扔在地上,长出一树,叶子椭圆,采叶煎水,喝后格外提神。话虽虚妄,但细想起来,禅宗主张养性,面壁坐禅,暮鼓晨钟念经拜佛中,不免人困力乏。茶可清心、提神、醒脑,理当为僧人爱物。

  另外,品茶能让人平和静心,能修身养性。于是,禅林之中,茶饮大盛。

  这时,安溪铁观音,还远未登上茶文化舞台。但是,茶的出现,已经预示着,将一定会有名茶出现,登上茶文化的舞台,一笑倾城,成为绝代风华。

  茶做为文人的爱物,是在魏晋。魏晋时代,玄学大盛,一些文人,宽衣大袖,风神飘飘,一边进行着理学辩论,一边轻轻拂动着塵尾,风流潇洒,仿佛神仙中人。魏晋文人十分健谈,一旦词锋相对,滔滔不绝,进行辩论,甚至几天难以结束。这时,茶被放上桌案,一杯氤氲,辩论几句,啜口茶汤,以润喉,以提神,以健思。

  但,此时文人仍更多地沉溺于酒。魏晋风流中,有一缕茶香,但那缕茶香也委实十分微弱,消散在浓浓的酒香里,半入清风半入云了。

  3

  盛唐是诗歌的岁月,是散文的天下,也是茶饮的天下。唐人投袂而起,让茶饮大盛,也让茶成为国饮。

  唐人写诗之余,品一口茶,看一下窗外柳色,好不潇洒,好不韵致。而且,他们慧眼独具,充分认识到茶饮对身体的作用。王维在《酬黎居士淅川作》中写:“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哪能不携手?”他竟然把茶、药放在一块儿,认为二者对身体的作用等同,已注意到它的养生了。诗仙李白谈到茶,说得更玄乎,“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他认为,茶有美容效果,让人喝了,肌肤水嫩,吹弹得破。

  诗人们不但喝茶,而且开始烹茶。烹茶高手,也呼之即出。

  白居易诗清如茶,茶清如诗,自号乐天居士。他饮茶,更烹茶,在诗里夸耀自己的茶艺:“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由此可见,乐天茶汤,色美味佳,属于上品。

  也就是说,在遥远的唐代,茶的色香,已进入品茶系列。

  中唐诗人,在饮茶中,已经认识到茶与修身养性、洁净身心的关系。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写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茶,简直成了他的知音,能让他身在红尘,心如白莲。

  诗僧皎然,将茶的净心作用推向极致:“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在诗人眼中,酒是俗物,不值一提;茶才是雅物,茶香菊韵,相得益彰。

  而陆羽一部《茶经》,则让茶不朽。在《茶经》中,陆羽介绍:唐代茶,制压为饼,用时,用火炒焦,研成碎末。煎水,则用风炉和釜,以木炭为燃料。水底冒泡,鱼眼一般,为“一沸”,放盐,用以调味。水中有泡如珍珠,连贯而出,为“二沸”,方放茶末,同时搅拌均匀。到茶汤沸腾时,为“三沸”,即可饮用。

  这些,与龙团凤饼已相差无几。龙团凤饼,直接启发着安溪铁观音。也就是说,此时,安溪铁观音已经衣袂飘飘,即将登台。

  茶之外,他也注重茶器,和烹茶之水。

  晚唐皮日休,不但咏茶,还有意识地咏茶舍、茶坞、茶灶、茶鼎等,同时创造了枣花、旋眼、蟹沫、鱼鳞等描摹茶的名词,对陆羽的《茶经》进行了很好地完善和补充。

  茶到唐代,已成一种文化,和唐诗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4

  宋人承接唐人,文化上,撇开唐诗,另辟蹊径,开创宋词;茶事上,宋人也是如此,煎茶之外,发明点茶和斗茶,与唐人抗衡,自得风雅,自成风流。

  所谓点茶,就是把茶末放入盏中,以热水调为膏状,然后用茶瓶所煎沸水冲点,边冲边用竹筅搅动,称为“击拂”,很是雅致,如一阕婉约的小词。

  点茶,首先重水温。宋人认为,水初沸时,声如阶下虫声唧唧而鸣,又如远处蝉噪响成一片。过一会儿,水声如大车,吱吱哑哑不绝于耳,已是二沸。三沸时,声如林间松涛,或溪流喧闹。此时,就应提起茶瓶,将水注入已放茶末的盏中。

  水不可过沸,否则,水中空气全部逸出,影响茶味,破坏水味。这水,被宋人称为“老汤”,泡茶颜色不鲜,茶味不醇。水温也不可过低,过低,宋人称为“嫩汤”,用此水泡茶,茶性不易出,滋味淡薄,汤色不美。

  点茶,其次重视盏面的乳花。王明清《挥塵余话》中记徽宗“赐茶全真殿,上亲御击注汤,浮花盈面。”宋人把乳花称为乳雾、密云,认为长久贴在盏边的,为最好,叫“咬盏”。著名诗人梅尧臣《次韵和再拜》句有“烹新斗硬要咬盏”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斗茶,是宋人又一项风雅茶事,又叫“斗茗”,是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即比赛茶的好坏。届时,斗茶人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斗茶内容包括茶叶色相与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优劣、煮水火候等:俱臻上乘者为胜。

  斗茶场所,一般选在高级茶店。店分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小聚论道。也有摆开阵势,认真品尝的。更多的文人,则在雅洁的内室,或者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中,一盅细品,吟诗赞颂。

  斗茶时多在清明,新茶初出,绿叶刚焙。参加者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旁有围观者。如在茶店品斗,则附近店铺老板或伙计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欲购茶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斗茶由二人或多人共斗,内容分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二是汤花,即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密而消失迟者为胜。

  宋代文人更喜欢品茶。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围桌倚窗,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样大小的盅内,饮酒一样细细品尝,很斯文,也很有一种宋人小令风格,婉约玲珑,剔透高雅。

  宋人所用,仍为饼茶,研末,入沸水搅拌,和唐人无异。

  但是,宋人的茶饼更趋精细化,艺术化。将茶蒸熟、捣碎、研末、发酵,做成茶饼,上印花纹,有龙者为龙团,有凤者为凤饼。

  这两样茶,为贡品。

  皇帝喝着茶,品着香味,那种悠闲,那种惬意,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喝此茶茶盏,宋人规定,“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

  宋人,真是雅致到了极点,也风韵到了极点。可惜,今天,我们都沉溺在一种现代物质文明中,沉溺在红尘名利中,忙忙碌碌,难以自拔。至于斗茶,至于品茗这些文采风流,早已在物欲的冲击下,雨打风吹去,不复存在了。

  好在,千年之后,安溪铁观音出现,再次传承了这一脉风韵。

  5

  安溪铁观音,在龙团凤饼沉寂千年后,水袖轻扬,绿衣登场,回眸一笑,倾倒国人,成为茶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安溪铁观音,有龙团凤饼之长,却无其短。它为条状,卷曲肥胖,在茶芽纤细的茶文化中,是地道的杨贵妃。

  此茶通过浪菁发酵,反复热炒揉制,茶香得以充分挥发。

  炒茶时,人在其中,茶香四溢,弥散在空气里,如同香气氤氲的梦幻,如同若有若无的音乐,浮荡在人的周身。此时,不说饮茶,单是这样站着,默默无言地嗅着这茶香,就是一种享受,就有一种心灵净化。

  铁观音汤色金黄,浓如琥珀。平常之茶,头道叶子二道汤,其后,茶香虽风韵犹存,却已徐娘半老了。可是,铁观音却不,头道二道,茶味初出,如青涩女子,无甚可观;至于三道四道,则是闺中少妇,脉脉一笑,香气四溢;五道六道乃至于去七八道,仍有茶香悠然,回味无穷。此茶竟能泡至九道,香味依旧,打破他茶的极限。而且,茶中滋味,兰香悠悠,醇厚甘鲜,回味无穷,俗称有“音韵”,如唐人绝句,余味悠长,沁人心脾。

  品评铁观音,可观形,可听声,可察色,可闻香,可品韵。

  观形,看茶叶的形状。极品铁观音茶条卷曲,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叶表带白霜。至于其他的,则次之。听声,就是将茶条放少量入壶,传来“当当”声,清越如珠落玉盘者为上品。喑哑者,则落下品矣:这,其实也是茶形的延伸,沉重者响声脆,反之则沉闷。至于汤色,黄如金,清如目者为上;暗红者次之。

  说到茶香,打开茶盒,茶香扑鼻,经久不散者为最。反之,则为下。

  铁观音的品韵,说的是口感。茶汤入口,一股青鲜之味,缠绕舌尖,空净柔和。茶汤缓缓吞下,一股柔香缓缓漾出,沁入身心七窍,则为极品;非此则是下品了。

  好茶如艺术品,其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喝安溪铁观音,信哉斯言。

  6

  安溪属岭南,这儿青山如碧,流水如洗,清闲时节,或烟花三月,或“霜夜红于二月花”的秋季,来到此处,坐在茶馆里,要上一壶铁观音,看着满山绿茶,浮荡在薄薄的雾中,如同仙女,披着白纱婀娜窈窕,柔曼可爱。这时,喝着茶,一颗心也青鲜鲜的,变成一枚茶芽,舒展在这儿的山水间。

  喝安溪铁观音,应讲究水。

  水和茶,恍如生活里的夫妻。安溪铁观音如纯情女子,那么,水就应洁,应净,应亮,以免玷污了这茶。因此,山中泉水为最,煮沸烹茶,清清一壶,和茶最为相配。无泉水的话,井水也可,清亮亮如男孩的微笑一般,也很适宜。至于用其它水泡铁观音,就如将十几岁的褒姒嫁给周幽王这样的糟老头子,唐突了此茶。

  泡铁观音的器具,白瓷杯很好。以白衬黄,颜色鲜嫩,养眼,也养心。实在没有白瓷杯,玻璃杯也行。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茶汤色泽,也无不可。但万不可用其它色泽的杯子,盖住茶汤颜色。茶汤色泽如女子容颜,用其它色泽的杯子,就如用布幔遮盖绝色女子的微笑,实在是一种残忍。

  喝铁观音,可选一茶馆。茶馆最好处于古镇,白墙黑瓦,门前有白白的流水,旁依古柳,扯着一片绿烟,很有古诗意韵。也可在白屋纸窗内,一人独饮,或二三知己共品。大家边品边谈,谈学问,谈人品,谈茶中韵味。

  有人说,安溪铁观音有“品韵”之说,很是神秘难懂。其实,一点儿也不难懂。拿着一杯茶,带着一颗清闲的心,看看山水,谈谈学问,品着茶汤,让一颗心洁净如一朵白莲,缓缓开放:这,就是品韵的极致。

  安溪铁观音,将饮茶和修身养性合二为一,它,是茶文化中真正的绝代风华。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中的绝代风华散文】相关文章:

风华绝代的意思10-06

灵魂摆渡风华绝代名言12-27

风华旧梦散文10-06

古桥静卧西安溪散文10-06

红尘客栈,醉我一世风华散文10-10

在逆境中奔跑散文10-06

在红尘中读书散文07-11

花瓶中的男人散文10-05

沉默中的等待散文10-05

迷茫中的幻觉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