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再创业

时间:2022-10-05 21:44:41 短故事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下岗再创业

  阅读精选(1):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九载创业从下岗工人到千万富翁

  2003年,郭祥盛因石首市第二酒厂停产而下岗,经过下岗失业后的阵痛和彷徨,他深深地认识到,要摆脱困境,只有自强自立,依靠党和政府的政策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他向亲友筹借来8000多元资金,在岳父的自留地上修建了一个简易的酿酒棚,开办了家庭式的手工酿酒作坊。这就是郭祥盛的创业之初。

  老郭有一个最大爱好,就是在网上下象棋,一次和棋友大战之后闲聊,听说此刻网络上能人颇多,能够帮忙他把酒打入大型酒厂作为基酒加工。老郭精神为之一振,要是能固定为大酒厂送基酒,不仅仅解决了自家白酒的销路问题,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只是想进大酒厂谈何容易老郭不是不明白,当初他给大酒厂送过酒,可人家一听说自己是下岗职工开办的个体作坊时,都不愿与他签订合作协议。

  棋友介绍的所谓能人其实是一位资深的网络写手,第二天,老郭真在网络上找到了棋友所说的能人,顿时挺失望的,网店里所谓能人开着一个叫“鸣人软文”的网络店铺,主要业务其实是写作,就算是个“作家”,能帮啥忙老郭心里烦了嘀咕。可看着棋友的面子,随便问了问,店主的回答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何不为自己的白酒打开知名度创立品牌后人家还能看不上咱吗”并专门为老郭搞了一个品牌策划方案,并答应低价为老郭全程负责广告宣传。

  在“能人”的指导下,老郭在网络、报纸、电视上全面造势,并在当年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含芳”商标,打造出“绣林玉液品牌”,准确定位中端酒市场,将产品直接推销到宾馆、酒楼等终端市场。

  企业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老郭瞄准时机,相继收购石首市第二酒厂、第三酒厂,合并成立“含芳”酒业公司。2010年,著名保健酒品牌劲酒集团向他抛出橄榄枝,合资成立劲牌酒业(石首)有限公司,在石首市江北工业园,年投资2.18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的纯谷酒生产项目。

  九载创业,从下岗工人到千万富翁郭祥盛实现了从下岗工人到千万富翁的创业脱变。

  阅读精选(2):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下岗职工李琼创业故事

  李琼1985年高中毕业,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她很好学,业余时间她读完全部幼儿师范课程,拿到专业学历;又自学了经济管理本科。在幼儿园,她长期担任班主任,带过小、中、高班级,是名热爱幼教事业的合格老师。她的人生轨迹在2002年发生了大变化,企业改制后她离开了熟悉的岗位。

  下岗后干什么李琼一度很迷茫。但她明白,多学点本领是最重要的。她自学了会计知识,拿到证书;又自学了服装裁剪等技能,她觉得多个技能多条路。就在此时,机遇来找她了:小市社区有个闲置了一年多的幼儿园需人经营。李琼感到这是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当时的幼儿园经一年多闲置,已破败不堪,重新建园需要大笔资金。她立马从亲朋处筹集了7万元资金,投入建立“宝宝乐园”。

  她装潢了房屋,购置了大型玩具,按高标准筹办生活教学设施。又聘用了原幼儿园三名同事当老师。牌子挂出来了,但家长对她不了解,不愿将孩子送来。李琼只能一户户上门,向家长介绍,当年开园时,只招到了20名小朋友。创业起步难,由于招生不足,资金周转不灵,开头的几个月,给教师们开工资的钱还需父母退休金支持。凭着一颗爱心,李琼坚韧地前进,很快口碑效应显现了,半年后入园小朋友达60多名,企业开始赢利。2004年,李琼创办了第二所幼儿园“云燕幼儿园”,很快也满员了。

  2008年,幕府西路一处千户居民的小区落成。小区配套了一所2800平方米的幼儿园。李琼在政府创业贷款的支持下,投入近200万资金,创办了她的“旗舰园”——海燕幼儿园。这是一所南京市高水平的民营幼儿园。走进海燕幼儿园,室外活动园地铺着塑胶,有跑道、游乐器械。

  室内有9个标准化教室。李琼还投资设立幼儿音体室、绘画室、幼儿图书馆、科学发现室和鼓励幼儿动手的“蒙台索尼”教学室。

  海燕幼儿园以文艺教育为特色,被评为江苏省唯一一家“幼儿戏曲基地”。经5年发展,李琼拥有3所幼儿园,在园儿童有500多人。有50多名教职员工,创业时的三名老教师都挑起了担子。更重要的是她注重培养年轻人,20多名专职教师全是幼儿师范毕业,目前业余都在南师大读本科。

  阅读精选(3):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下岗工翻身成富翁贩藕从负债到800万年产值

  早上5点,蔡甸区永利村的刘吉本已经起床梳洗完毕,开始打电话。电话那头是广州、郑州、北京等地的采购商,他们电话的资料,则是咨询当天莲藕价格,刘吉本说,这是他每一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功课。

  贩藕让他“腰缠万贯”,但入行比较偶然。

  “2002年年底,我回蔡甸过年,发现家乡的莲藕品质很好,但农户却很愁销,”仔细考察后他发现,当时蔡甸藕的经销大部分靠政府,反之,农户自主的营销渠道太少了。这让从供销社下岗一向在外跟朋友做汽车配件生意的他有些兴奋。

  春节后,他放下外出“闯江湖”,拉了6个同伴,凑齐8万块钱,圈了一块宅基地,“合资”成立了蔡甸区永利村莲藕专业批发市场。

  “这是蔡甸区最早的莲藕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刘吉本说,但万事开头难,市场开业正逢非典,以及大雨天气,本地市场莲藕消费力锐减,“一亩地能产4、5千斤莲藕,能卖出1千斤就很不错了。”

  本地没市场,刘吉本托朋友在西安、郑州、北京等北方城市打探,发现其实早在1997年,蔡甸莲藕在北方就已十分出名,但因交通,莲藕损耗太大,商贩们才放下。

  但当时交通状况有所好转,运到郑州只需半天,所以他们打算推销出省。

  在定价上,刘吉本耍了个巧。

  “当时藕价一斤5毛钱,但我决定每斤定到1块5,”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能突出莲藕的品质,二来也是一种尝试。

  但没想到,这种策略的效果意外地好,批发市场就卖了900吨左右的货,年销售额2000-3000万,利润达80万元。

  莲藕价格翻3倍,还让刘吉本“出了名”,很多媒体都前来采访,借着这股“宣传”的势头,刘吉本的莲藕开始远销全国,第二年,销量就翻番,许多外地商贩还主动到蔡甸找他要货。

  除了批发市场负责人身份,刘吉本还是永新莲藕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此刻,合作社已经有500多家农户,”刘吉本介绍,每家农户交2000块钱就可入社,上不封顶,农户缴纳的资金则作为合作社的发展基金,用于统一寻找销售渠道和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阅读精选(4):

  下岗创业故事:

  1996年,喻志民所在的番茄酱厂停产,他下岗失业了。当时,失落和迷惘困扰着他,上有老、下有小,断了经济来源,今后怎样办。“不能等也不能靠,只有自己拼搏,才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万事开头难。喻志民首先选取了运动服推销生意。在那一段时间,他每一天都推着车子沿街叫卖,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干了几个月,一算账结果连本钱也没赚回来,创业的失败使他又一次陷入困境中。

  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中央电视台7频道播“关于东北养殖狐狸的”专题,心中有了干的念头。经过多方打听,得知甘肃还没有人养殖过狐狸,还不知能不能养活。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向朋友借了几千元钱,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做下岗创业计划书,先后到山东、河北、江苏等地考察。

  为节省开支,他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最终下决心引进了50只种狐狸。谁知,50只种狐狸带回家没几天就有几只死了,这不啻于当头一棒,急得喻志民嘴上都起了泡。无奈之下,喻志民只好四处找人求教,并购买了许多养殖方面的书一边学一边琢磨,就这样第一批种狐狸总算是活下来了。

  2004年,正当养殖业务逐渐展开时,技术和资金周转难题又摆在了他面前:养殖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法解决,租赁场地围墙需要维修,圈养设施需要购置,鲜肉需要设备冷冻保鲜……同时,跟随一齐干的员工看不到前景,陆续离他而去,怎样办经过苦苦思索,他暗下决心,详细制作下岗创业计划书,不但要干成,而且要干好干大。

  应对困境,他先卖了一部分狐狸,赴江苏徐州专门学习养殖技术。在为期3个月的培训班上,喻志民系统学习了饲料配置、饲养管理、人工授精繁殖、防疫等技术,随后参加了区就业局举办的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创业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申请办理了2万元的下岗失业人员政府贴息小额贷款,解决了资金困扰的燃眉之急。

  随着狐狸的不断出栏,喻志民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他决定把重点放在品种引进繁殖、规模扩大经营上。经各方筹资,喻志民在黑河山庄修建了养殖大棚和冷冻仓库,添置了电脑,透过网络寻找各地的商机,并引进荷兰种狐进行改良。

  养狐规模扩大了,仅北极狐和雪狐就由当初的50只发展到了此刻800多只,幼狐成活率达80%以上。同时,他养狐场还吸纳安置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几年的养狐实践,喻志民深有感触。他说,做好了下岗创业计划书,从城里当工人到农村养狐狸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

  回想当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只有辛苦和汗水,没有回报和收获,家里生活全靠妻子支撑,自己长年以狐狸为伴,过着城里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生活,个性是晚上,孤独感阵阵袭来,让人流泪。

  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十分让人欣慰的。此刻曙光就在眼前,失业是不幸的,但只要肯吃苦,敢拼搏,不幸也是一所大学。

  阅读精选(5):

  下岗后的再创业

  那年,我所在的企业宣布破产,我们这批当年的精兵强将也不得已成了下岗职工。乍开始,我无法理解这残酷的现实。难道这几年的汗水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吗?我的脑海始终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正在苦苦思索之际,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给我打来了电话,询问我近期的状况。我将下岗的消息告之于他。朋友听后开导我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吃苦,必须能有工作可干!”我问:“眼下干什么活好呢?”朋友寻思了一会说道:“我看开个公司,搞速递业务还行。”他说:“如果你想干咱们能够合伙干。”我一想,有朋友的支持与帮忙,还怕啥?不管能不能挣到钱,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

  次日,我到银行里取了数千元的积蓄,又带了一些衣物,就匆忙赶到火车站,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筹备公司的各项工作。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底层楼房,安装了一部电话,买了两辆助力车,办理了各种证件。经过几天的忙活,公司最后开张了。我们的服务资料是:替人干无法分身的事,如接送孩子、代人道歉、替公司送东西等等。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营业,别人对公司不甚了解,光靠在公司内等业务是很有限的。于是我和朋友商量由他在家中坐镇,我外出散发明片、资料,承揽业务。一是给公司做宣传,二也可熟悉一下地理位置,朋友点头应允。那些日子,我风里来雨里去,每一天早出晚归,受到了许多冷落和嘲讽,鞋也磨破了两双。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公司的业务量猛增,生意日益红火。月底,我们一结算,去各种费用净挣了3000余元。望著这些来之不易的收入,我们激动地流下■水。

  这次难忘的投资经历说明一个道理:下岗并不可怕,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见缝插针地寻找就业机会,就必须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下岗再创业】相关文章:

下岗了作文02-26

武松下岗了作文04-16

亲情永不下岗作文02-03

什么永不下岗作文10-08

再苦再累自己扛的句子10-20

妈妈下岗了日记(通用8篇)10-11

再比绝招作文05-13

再错过作文04-10

亲情永不下岗作文15篇10-06

期待下次再牵手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