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观后感

时间:2022-11-15 09:02:37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观后感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观后感1

  今天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为成长做规划》,这堂课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度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老师讲的,两位老师的对孩子关于成长中的规划,以及讲解的案例和精彩分析让我感触深受!也深刻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就是孙云晓老师说的那种传统的机械化教育。把孩子当机器人,流水线的规划,我相信现在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家长,总想让孩子按照我们做家长的规划来做,所以就会出现听话的孩子表面上是言听计从,其实扼杀孩子内心真正的潜能与爱好,不听话的孩子会出现更严重的逆反心理,结局也一定是糟糕的!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我女儿刚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回到家里对我说:“妈妈我要学画画”,当时因为刚刚生了二宝,根本没有时间去送她,所以我就拒绝了她,后来读三年级下册的时候,她非常坚定的对我说:“妈妈我就是要学画画,如果你不给我报名,我就用我的压岁钱自己去报名。”我当时很惊讶,也看出孩子是真的.想学,喜欢学,所以我当时就给她报名了,后来她的画画老师对我说,孩子真喜欢画画,她刚来就比在这里有的学了几个月的画的都好。就像李文道老师说的,家长的作用是起支持和帮助,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现在的家长喧宾夺主,父母做主导,孩子做配角,这是非常错误的,应该让孩子在探索中、非富多彩体验中找到自己的潜能优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引导支持孩子确定她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标,孩子也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自己主动奋斗。

  现在很多家庭教育都忙着抓孩子的学习,抓孩子的分数,参加一些辅导学习班一类的,把孩子的教育都寄托于学校教育,而实际上,孩子今后的学习发展决定于他(她)的习惯,当孩子养成了各种良好的习惯后,自然就等于收获了成功。虽然学校教育相当重要,但是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毕竟孩子在家的时间也比较多的,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做父母的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接下来要思考的也是为之努力去学习的,就像各位老师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没有潜能优势,没有兴趣爱好,只是缺失丰富多彩的体验。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孩子对这个社会的变化,对新的事物的出现,往往比大人敏感,家长要多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开他的视野,给他更多的体验机会,才能真正找到孩子的潜能优势。”每个家长心愿是一样的,都想帮助自己的孩子,那么就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相信美好未来一定是属于她们的!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观后感2

  今天应学校要求观看了有关双减的家庭公开视频课,初步了解到什么是“双减”为什么要“双减”。正如张教授所言,家长应该是教育的终身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做家长从来都是一门大学问。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陪伴是责任,教养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第一次听说国家立法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带娃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聆听两位教育专家深入浅出地解读,有一些顿悟:新时代的家长们不仅要依法带娃,还得科学带娃,帮助孩子树立理性的成才观,将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即教育遵守的底线,一是为了健康,二是为了心理,三是为了人格。这也是家校协同教育的终极目标。

  薛教授明确地罗列了我们对家庭教育的误解,在大部分人看来,所谓的家庭教育,就应该是家长“教”孩子怎样。实际上,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家长的大包大揽式的包办代替,也不是花费巨额辅导费用砸在补课班上的经济支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更多数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品格教育。

  学校顺应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孩子的课后负担,保护孩子的休息权,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陶行知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两位教授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到孩子学习的本质,以及家长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孩子的各项品格,所谓知其源更要知其所以缘。学习回归课堂,孩子爱玩乐是天性,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的意愿,学习的兴趣,自控能力,学习的方法是制约孩子成绩的关键,这也就是孩子学习的本质。而这些方面绝大部分要归因到家庭教育当中。要让孩子有学习意愿,父母就应该打开孩子兴趣、好奇、梦想和自信的几扇大门,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只有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有了学习意愿,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再加上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基本上学习成绩就不会差。同进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了解各种社会分工,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励志文章、电影、视频。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增加书籍的广度,以便开阔孩子的视野,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可以的话,让孩子多体验体验生活。父母要想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好的教育,就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家长也应带着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分工,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庭生活,从而对家庭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

  家长唯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启蒙和引领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以及学习抗逆力,这每一项能力,都需要每一位家长从零开始,付诸终身学习的行动力。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02-11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02-18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07-13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09-27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精选15篇)12-06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精选15篇12-16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精选23篇)12-14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精选24篇)01-17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8篇03-26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15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