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23 11:33:43 教案 投诉 投稿

【优选】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能在教师引导下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以探寻“大衣的秘密”为线索进行阅读,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猜想。

  3、感受“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神秘的大衣”一件,大衣内侧挂满动物玩具。

  2、东方娃娃绘本《神秘的`大衣》人手一册,幻灯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身穿“神秘的大衣”出场,导入活动。

  1、师:看,我穿的这件大衣看上去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学习词汇:鼓鼓囊囊、宽大)

  2、师:大衣里面会是什么?猜猜看! 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

  二、 教师出示“胡默尔先生”画面(课件中P2—3页或将此页上的胡默尔先生剪切下来的图样),介绍其名字,引导幼儿观察。

  1、 师:这件大衣其实是胡默尔先生的,这可是件“神秘的大衣”哦!为什么说它是件神秘的大衣?(幼儿自由表达)

  2、 师:胡黙尔先生正准备干嘛?(出门)你怎么看出来的?

  三、以探究大衣的秘密为线索,师生共同阅读绘本(课件)自封面起至第8页。

  1、 当读到P2—6页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词汇:好奇)

  师:街道边有三个孩子,他们看着胡默尔先生,心里在想什么?

  这三个孩子为什么要躲在柱子后面?他们在听什么?想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

  2、观看课件中P7—9页。

  师:胡默尔先生有什么变化?他怎么会长高的?(幼儿自由表达)

  3、 师生共同阅读P10—13,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细节(如:漏出的水、房子里的影子),从而进一步进行猜想。

  师:孩子们继续跟踪,后面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幼儿人手一本绘本自主阅读,教师巡回参与。

  引导幼儿按照“大衣的秘密是什么”这条线索阅读。

  师:孩子们有没有发现大衣里面的秘密呢?胡默尔先生愿意让他们看看大衣吗?

  五、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1、师:大衣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胡默尔先生原来是干什么的?(动物园园长)

  他为什么要带动物们回家?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幻灯,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示P20—23动物们挤在大衣中的夸张场景;找找P24—25中动物在胡默尔先生家中的位置。

  六、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最后带着触摸“神秘的大衣”的满足感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与同伴友好相处。

  2、仔细观察图片,围绕画面主要内容连贯、清楚的讲述。

  3、认真倾听同伴讲述,借鉴他人的讲述经验,丰富自己的讲述内容。

  教学准备:

  手绘教学挂图四幅、幼儿操作小图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小熊家有一个漂亮的花园,它可喜欢啦!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1)出示图一并提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季节?小熊家的花园怎么样?小熊在干什么?发现了什么?心情又怎样?

  (2)出示图二并提问,小熊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有这样的表情?花园里的花怎么会没有了?到哪里去了?

  (3)出示图三并提问,他发现了长颈鹿把花送给谁了?为什么送给小松鼠?小松鼠会感到怎么样?小熊会原谅长颈鹿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长颈鹿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4)出示图四提问,小熊和小兔、小刺猬又是怎么做的?他们对小松鼠说了哪些关心的话?小松鼠心里怎么样?

  3、请幼儿相互完整地说出图片内容,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

  4、个别幼儿(2--3名)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语言的'完整和连贯。每位幼儿讲完,给以鼓励和简单的小结。

  5、教师完整的有表情的讲述图片内容。

  6、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再次完整讲述故事。利用小图。提醒幼儿说故事前可以说说故事的名字。

  故事里小熊、小兔、小松鼠们心情都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多用一些词来说说他们的对话。(个别幼儿集体面前讲述。)

  7、组织幼儿讨论:除了送花以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小松鼠的关心。

  活动总结:

  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我们平时在和小朋友相处中呢,也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钙塑板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尝试制作自己的毕业照。

  2、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同伴情。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颜料、滚筒、湿毛巾、桌布、反穿衣;

  2、铅笔、铅画纸、钙塑板;

  3、版画制作步骤(PPT、图片)

  4、老师的毕业照。

  活动过程:

  一、交流(价值分析:通过交流,引出活动主题,幼儿初步感受毕业后离别之情。)

  1、思考:再过19天,你和你的老师、小伙伴们就要分别了,心里肯定会有点舍不得,当你想念的好朋友的时候怎么办?

  2、幼儿交流

  小结:当想念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写信,还可以用微信、QQ互相联系,还可以互赠照片,让朋友永远记得你的样子。

  二、了解制作步骤(价值分析:通过观察、交流,了解钙塑板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观看视频

  2、幼儿交流分享

  (1)照片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工具?(出示工具)

  (2)那照片是怎么用这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呢?(出示图示)

  小结:今天印照片的方法就叫做版画,第一步是刻:用笔在板上用力地刻上你想画的内容;第二步是刷:用滚筒在底版上从上往下均匀地刷;第三步是印:注意要边对边角对角的对齐;最后一步就是晾干。

  三、制作毕业照

  (价值分析:通过自己制作,进一步把握钙塑板版画的方法,并在互赠照片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同伴情。)

  1、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2、互赠照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的'毕业照》是在幼小衔接的主题背景下的一个大班美术活动。活动打破了以往老师示范的方式,而是让幼儿在观看视频以后再自己寻找制作版画的方法,而老师只是起到将制作方法小结和提升的作用。而版画的形式也不同于我们以往美术活动中的绘画形式,这样的形式还是比较新颖的,孩子们也比较新奇,而美术活动也是幼儿对美的一种享受。

  今天的活动中,在情感的烘托上还是不够,对浓浓的幼儿在师生情和同伴情感受的还不够。由于我们班的幼儿对版画中的刻的方法掌握的比较好,而今天的活动中,这部分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方法掌握也不太还,所以有板被刻破的现象,也有可能是由于幼儿的新奇,所以我在提操作要求的时候,个别孩子没有静下心来倾听,这也是没有掌握方法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今天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许多孩子印了一张又一张,而且也能在送照片的环节中主动地送于朋友和老师,所以整个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减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至此,孩子们对于10的减法算式的完整结构才有了整体认识和理解。回顾这个逐步建构的过程,是以孩子的操作游戏为基础,让孩子主动观察发现、积极猜测理解的动态的过程。抽象的减法运算因为有了孩子手、眼、.脑的相互协同、互为补充,因而在理解时孩子感觉自然、轻松。另外,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内化的过程,教师鼓励孩子将“感觉回答得快”的题目提升出来,并结合手指的形象进行印证、点评,既能够分享个体的学习心得与经验,又收获了来自集体的智慧解析。)

  4.你来玩,我来记——10的减法算式还有哪些?

  (1)引导幼儿分组自主玩减法游戏:10的减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这几条。现在请你和你身边的小伙伴一起,一个表演手指游戏,一个来记录算式,想想怎样表演记录的算式多、而且不重复。

  (2)交流、展示与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们都找到了,哪些你没有找到?为什么?

  (3)小结:有顺序地表演手指游戏,所有的l0的减法算式都会被一条条地记录下来。

  (4)再次结伴活动,展示作业成果。在这过程中追问:你的小伙伴在记录10的减法算式时记得怎么样?错了没有?你怎么帮助他的?

  (利用结伴分组来讨论一个已经明确了目的的活动——10的减法,能让孩子们以更加专注的状态,在分别作为说话者、倾听者、记录者的角色转换中,思考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想法、表现,形成和回答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提升出操作游戏中的经验、结果。这种“幼一幼”互动中动态的、变化的探索过程,较之于“幼一作业纸”的静态作业活动,能给予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浓厚的兴趣,更能促进他们相关数的减法知识的自主建构。)

  5.延伸——10的减法算式还能记录什么?

  (1)拓展幼儿的思考:10的减法算式不止是能记录10个手指藏起来的游戏,还能记录、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问题情境并配上完整的减法算式记录。

  (3)结伴讨论:还有什么事情可以用得上这些减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带来的“减少”相对于手指游戏情境是特殊的。而数的减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具有一般的、普遍的应用意义。从当前的学习出发,引导孩子将已有的减法知识进行迁移、演绎,这既是当前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必要环节,也是日后的所有的数的加减学习活动所必须注意的。)

  小百科: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土壤的特点,知道有多种颜色、有干有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空气。

  2.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子(里面有土壤)

  2趣味练习:在土壤里生长,土壤里的故事

  趣味练习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出每人带来的一小杯土壤。

  请幼儿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土壤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2.观察后交流

  (1)捏捏土壤,有什么样的'感觉?

  (幼儿感知土壤:软,硬)

  (2)什么样的土壤是软的?什么样的土壤是硬的?

  (湿的土壤软,干的土壤硬。)

  (3)仔细观察,土壤有些什么颜色?

  (让幼儿相互比较。)

  3.了解土壤的作用

  (1)感知土壤的特点:有多种颜色、有干有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空气。全面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2)土壤上面:可以种植植物

  (3)土壤里面有有许多的小生物

  4.实验:

  (1)呼吸的土壤

  放块比较硬的、大块的土壤放进玻璃杯,发现什么了?

  (有许多的气泡,得出结论:土壤里有空气,所以小动物不会死)

  (2)实验:溶解的土壤

  将水到入一个的小杯子里,然后缴绊,土壤怎么了?

  (成了象冲剂一样的东西,得出结论:土壤会融解在水里)

  讨论:怎样保护土壤,不被水冲走?

  5.趣味练习

  (1)在土壤里生长

  请幼儿观察图片,找出有哪些东西是在土壤里生长。

  (2)土壤的故事

  请幼儿排序图片。编出土壤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学会比较物品的长短。

  2. 知道长和短的概念。

  活动准备

  彩色胶带,彩色皮套,彩色绒线皮套,强力胶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展开]

  1. 用启蒙积木向孩子们讲解长度的概念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

  - 两个积木有什么共同点?

  - 两个积木有什么不同点?

  - 哪个更长?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长短?

  - 你想比较什么物品的长短?

  2. 比较不同长短的物品。

  ① 准备好不同长度的物品。

  ② 用彩色胶带量一量物品的长度。

  ③ 按照比较出来最长的物品排序。

  ④找一找什么能测出自己的身长。 (用拃量, 步子, 脚印等等)

  ⑤ 用自己的身体来量一量教室里大的物品。

  ⑥ 说一说在测量大的物品时用什么测量更好。

  ⑦ 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品有什么差异。

  (用尺子量准确。在测量长度长的物品时用脚量比用手一拃一拃的量方便。)

  3. 用活动纸中准备的材料表现出头发的样子。

  ① 用两面胶粘出头发的样子。

  (一侧粘出短头发的样子,另一侧粘出长头发的样子。)

  ② 用绒线皮套表现出长头发的样子。

  ③ 用彩色皮套表现出短头发的样子。[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活动图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2.大小皮球各1个。

  3.糖、药、木块、海绵、沙子、图片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要请你们用耳朵听听,嘴巴尝尝,手捏捏、拎拎,还要仔细观察观察,你们就会发现许多小秘密,看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1.(出示大、小皮球)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皮球大,一个皮球小),老师(揭示要学习的内容):对,一个皮球大,一个皮球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就叫它反义词。

  2.请幼儿听教师两次拍手的速度,尝糖和苦药的味道,捏木块和海绵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试着说出快和慢、甜和苦、软和硬、轻和重四对反义词。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利用投影片,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1.图片上有什么?

  2.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观察、尝试,并说了相应的反义词(冷--热,厚--薄,方--圆,粗--细,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

  四、游戏,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尝试印象

  1.介绍游戏玩法: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如果教师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请小朋友不仅说出正确的反义词,而且也要配上相应的动作。

  2.教师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动作,再引导幼儿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的`方式巩固掌握所学反义词。

  五、启发幼儿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1.教师说一些新的词语,请幼儿试着说出它们的反义词。(如:好--坏,前--后,里--外,远--近,多--少,香--臭)2.引导幼儿通过平时的观察,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说出老师没有说过的一些反义词。

  六、活动延伸:游戏"找朋友"

  1.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图片围成圆圈,在音乐声中边跳边唱边找与自己手拿图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请一对对好朋友告诉大家自己图片中的反义词。

  活动反思:

  在学习第一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边思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得出记忆反义词的小窍门——义相反、一对一对记得牢。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提出边思边读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回答问题。

  在处理生字教学环节时,我采用的是孩子自主识字的方法。由于这一单元基本上都是教授孩子如何识字,所以此阶段,孩子已经能够通过学会的各式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了。在孩子交流生字的时候,我也是根据每个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同时也使得识字教学更有效率。例如,在教“闲“的时候,我主要抓住这个字的“形”,让学生注意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然后“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曾学过的“门字框”的字,这种强化记忆,让学生通过一个生字的学习复习到了更多相同结构部首的字,识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另外在朗读环节的处理上,我分了三个步骤。把课文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本环节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读文:初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字音,以此来巩固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文中的反义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能力。第三次在正确读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用上反义词编儿歌。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目标明确地引导学生正确读文。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种从易到难的读,不仅使得课的容量增加,同时也体现了边读边思的原则。

  最后一环节,我设计了说话练习。说话练习中包括了所学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巩固生字,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课后部分学生还运用反义词编写故事,兴趣浓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目标:

  1.根据故事发展线索,大胆尝试、想象,剪纸各种物品。

  2.初步学习脱稿剪纸,学会看图示剪纸。

  3.感受故事里爷爷的聪明才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准备:

  绘本PPT;彩纸、剪刀(人手一份)。

  过程:

  一、回忆绘本故事。

  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绘本PPT,边复述故事。

  2.故事里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爷爷?他把一条毛毯变成了什么?

  (跟着幼儿的叙述教师出示相应PPT)二、根据绘本故事剪纸。

  1.毛毯变外套。

  师:毛毯怎样变成外套呢?

  根据幼儿的叙述,教师在板书上画出剪纸的线条,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画的外套(大)师:老师为什么要把外套画这么大?引导幼儿观察约瑟的'外套。

  指导语:幼儿尝试剪纸,要把外套剪刀最大。

  评价:幼儿展示作品,评价谁的外套剪得最大。

  2.外套变背心。

  师:背心跟外套有什么区别?

  引导幼儿观察约瑟的背心,发现背心袖口的弧线,教师在板书上画出弧线。

  指导语:幼儿尝试剪纸,教师启发幼儿怎样把背心剪得最大。

  评价作品。

  3.背心变领带。

  师:领带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领带模板,引导幼儿观察领带的外形特征。

  根据幼儿的叙述教师在板书上画出领带的线条。

  指导语:幼儿尝试剪纸,教师启发幼儿怎样把领带剪大。

  评价作品。

  4.领带变纽扣。

  师:约瑟的纽扣是什么形状的?在生活中,你看见过什么形状的纽扣?

  指导语:请你剪出你最喜欢的、最大的一颗纽扣。

  幼儿尝试剪纸。评价作品。

  三、故事延伸。

  1.有一天,约瑟的纽扣突然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幼儿猜测)2.出示PPT:原来地底下住着小老鼠一家,他们把爷爷剪下的零布拿回来,把自己的家装饰得非常温馨、舒适。

  3.我们也把今天剪下的这些碎纸收集起来,也可以装饰很多东西呢。

  结束:

  幼儿收集碎纸,整理材料。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和AB结构,并能创造性的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做爆米花的过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得情趣。

  3、愉快地、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创造性的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做爆米花的过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2、教学难点: 区分音乐AB结构。

  三、活动准备。

  音乐、微波炉、玉米粒、盆子。

  四、活动过程。

  (一)简短谈话,激发兴趣。

  1、出示玉米粒,把玉米粒放进微波炉,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孩子认真听听微波炉里的声音变化。

  3、请幼儿品尝爆米花。

  (二)感受音乐,引发联想。

  1、欣赏音乐。

  师幼共同欣赏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段落出示爆米花制作的过程图片,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A-B式的结构。

  2、引发联想。

  师:听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师:你知道玉米粒是怎样爆成爆米花的了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玉米粒在没爆之前是怎样的?那是怎样慢慢变成爆米花的?你可以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幼儿自由表现)

  (三)倾听音乐,自由表现。

  1、自由表现。

  教师播放A段音乐请幼儿表现玉米粒变爆米花的过程。

  2、讨论创编。

  师:玉米粒在微波炉里是怎样转?

  师:爆米花爆开时还可以怎样表现?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试试看。

  教师播放B段音乐请表现幼儿爆米花转动过程过程和爆开的样子。

  (四)完整表演。

  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表现爆米花的.全过程。

  (五)结束活动。

  把爆米花带回去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教学反思。

  我组织的是大班音乐活动《爆米花》,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本活动正是贯彻了纲要的这一精神,让孩子在音乐中尽情地创作和表现,体验其中的乐趣。

  其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孩子通过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多种形态,为后面的创编活动作铺垫。然后用图谱配合音乐帮助孩子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再设计学做爆米花的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爆米花的过程和造型。最后让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自由创编。

  第三,活动中,我注意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让孩子随音乐创造性地自由表现,而不是把孩子变成机械式的技能训练,让他们充分的体验到了创造表现的乐趣。

  虽然我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但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孩子的能力和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不够,有些孩子虽然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动作,但有些孩子还是要经过提醒,说明还是有小部分的孩子不太熟悉音乐结构,需要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音乐欣赏以及创编动作方面的教学。

  在我上完这节课的时候,专家指出幼儿在看微波炉爆爆米花的过程时用时过长,而且微波炉里的光线太黑,应该把灯都关了,让孩子更仔细地观察,效果会更好。专家还指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放手不够,经常要求孩子们做完动作后就坐回小椅子,怕孩子会乱。我在活动过程中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怕放手,特别是在进行启发式的提问或对孩子评价时怕孩子太乱,会听不清楚我说的话,不按要求去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还要不断总结提高,学会如何大胆放手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做到收放自如。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01-2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10

幼儿园教案大班11-1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8-1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5

幼儿园大班教案:春02-04

幼儿园大班教案:乌龟02-05

幼儿园大班教案《狮子》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