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2 09:57:50 教案 投诉 投稿

(热)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学习重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的.生长特征有所了解。

  三、 学习难点:

  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竹子通过图片和查找资料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习准备: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找一找:

  师:同学们,中国古代人们所指的“梅兰竹菊”,其中“竹”指的就是竹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竹子”这一课。

  师:下面我们进入“找一找”环节,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进行观察图比较。

  (二)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对竹子都有哪些了解?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师:通过观察图片和查找资料,竹子对我们生活有哪些用途?

  生:小组交流进行回答。

  (三)考一考:

  师:下面到了考考你们的环节了,文竹和水竹是竹子吗?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七:板书:

  2.竹子

  (1) 找一找

  (2) 说一说

  (3) 考一考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可以造福于我们,也可以毁坏我们的家园。一般来说人们总认为风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一系列的听风、体验感觉风、画风、说风的活动,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风。使孩子们更亲近大自然,主动观察、探索风起时自然现象的变化,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什么是风?风从哪里来?空气流动而成风。我们感觉到风,其实是我们感到附近的空气在流动。我们用扇子使空气流动,会感到阵阵凉风。刮风时,是什么使空气流动而产生风呢?由于不同地方受热情况不一样使空气温度有分别,较热的空气膨胀,空气密度及气压减低,周围的较凉空气就会流过去填补空缺,而形成风。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 指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实验,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进而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学习重点:

  学生用简单的器材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从而风的成因;

  学习难点:

  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用简单器材设计操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风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教师准备:关于风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交流风从哪儿来这一科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加强交流,做一做、摆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交流对风的认识,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讨论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填写到科学记录卡上,进而积极思考产生探究性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猜想、假设,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相互合作,从模拟实验结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风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实验结果,汇总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关于风的科学探究问题。以“地球高层大气中有没有风”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进一步思考问题,搜集关于风的科学知识,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风从哪儿来这一科学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做一做、摆事实,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交流对风的认识,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讨论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填写到科学记录卡上,积极思考产生探究性问题。

  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猜想、假设,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并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按照事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小组学习活动中交流、讨论并从模拟实验结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风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实验结果,进一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3、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交流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关于风的科学探究问题。以“地球高层大气中有没有风”为切入点,积极进行课后延伸拓展学习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活动空间,自由展开制造风、描述风的活动,使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摆事实、讲道理、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课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和热情。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养成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课标要求中“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这一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学生在对风的成因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本活动的设计充分强调每个学生都应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只要有充足的、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生生互动的效果。

  板书设计 风从哪里来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如秒表)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2.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STSE目标:

  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重点是比较运动前后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秒表.体育器材.记录表.锻炼计划等。

  教学地点:校园或操场(考虑到让学生进行运动,在宽阔的地方较好)

  教学活动

  引入

  师:我们举行过“动物运动会”,今天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运动会。

  新课

  1.生命在于运动

  ⑴ 公布运动会的`项目(50米跑步.跳绳等简单的运动)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⑵ 师:你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吗?

  怎样能证明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

  ⑶ 指导学生测量并记录运动前的身体情况(如心跳.呼吸.出汗等)

  ⑷ 按自己小组选择的项目进行运动,并在运动后及时测量和记录身体情况

  ⑸ 指导学生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状况的变化.分析.交流

  ⑹ 讨论:这些由运动产生的身体的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⑺ 讨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⑻ 归纳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2.拓展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⑴ 师: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就要定期进行运动来锻炼身体。

  让我们一起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⑵ 出示一份运动计划的式样,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⑶ 展示.交流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在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剥一剥、尝一尝的过程中认识蚕豆颜色、外形、触感和味道;

  2. 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发现多种剥蚕豆的方法;

  3. 体验剥蚕豆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托盘;人手一只小碗;

  2.煮好的蚕豆;

  3.小毛巾一筐;

  4. 餐盘每组一只;笑脸盘每组一个;

  5.白色小桌子,其上放置宝宝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 出示蚕豆,引发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什么颜色?你看,像什么?(观察颜色,形状)师:请一位宝贝上来摸一摸,感觉怎么样?(鼓鼓的,表皮毛毛的)

  2. 引导猜测,想象里面藏着什么;

  师:摸起来鼓鼓的,里面藏着什么呢?(神秘状,激发猜测想象)

  3.认识操作材料;

  师:究竟里面藏着什么呢?等会儿,韩老师请你们来剥一剥。剥开来,就知道了。

  师:现在看看,桌上放了些什么?(一托盘蚕豆、小碗人手一个)师:猜猜空空的小碗用来干什么?(放什么?)(放剥出来的蚕豆)师:现在请宝宝搬小椅子到桌子边坐下。(按组先后)小脚藏在桌子下面,就开始剥。

  4. 指导宝宝剥蚕豆;

  师:剥出来,是什么?什么颜色?

  分组指导剥蚕豆的方法。(鼓励宝宝自己剥)

  5. 引导宝宝观察蚕豆宝宝,并与豆荚的'表皮进行比较

  师:摸一摸蚕豆宝宝,感觉怎么样?(滑滑的)师:蚕豆宝宝摸起来滑滑的,豆荚摸起来毛毛的。

  6. 引导宝宝尝一尝煮好的蚕豆;

  师:这滑滑的,绿绿的蚕豆,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

  师:我带来了煮好的蚕豆,请你们尝一尝。

  (拿出煮熟的蚕豆)师:小毛巾擦擦手,小勺子手中握,轻轻放进小嘴巴,啊呜啊呜真好吃!

  师:蚕豆的皮皮放到笑脸盘中。(不然笑脸盘要哭咯)教师分发蚕豆到每组的餐盘中。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考察提示PPT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阅读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04-06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冬天科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