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9 09:34:06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鞋子的基本特点急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体验鞋子的优点。

  3、讲述自己喜欢的鞋子,感受鞋子带来的舒适。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鞋子若干(皮鞋 布鞋 球鞋 凉鞋) 会响的鞋子各一双

  2、小鞋店的环境布置(鞋柜 鞋架)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探究鞋子的基本特点急作用。

  2、活动难点: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指导要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鞋子的基本特点。

  活动过程:

  1、出示会唱歌的鞋子,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是一双会唱歌的鞋。(请一位幼儿上来穿上,并走一走)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师:你喜欢会唱歌的鞋子吗?为什么?

  2、说一说自己的鞋子。

  师:那么穿的鞋子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鞋?鞋子有什么好处?

  3、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鞋子,教师引导个别幼儿,并给不同表达能力的幼儿发言的机会。

  师:你最喜欢什么鞋子?为什么?

  4、鞋子的一家。(出示各种各样的鞋子让幼儿辨认,并说出鞋子的特点及用途)

  (1)出示布鞋。(引导 幼儿从鞋子的款式,材料,舒适程度观察,探究)

  师:这是什么鞋?它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今天谁穿小布鞋来了?请你说一说,布鞋穿在脚上有什么感觉?

  (2)出示皮鞋和凉鞋。(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材料,用途两发面进行对比)

  师:这两双是什么鞋?看起来怎样?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款式 穿的时间不一样)凉鞋在什么时候穿最合适?为什么?

  (3)出示球鞋。

  师:它是什么鞋?鞋上有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穿上球鞋?穿上球鞋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外观和功能上看一看,试一试,知道运动时球鞋会保护脚)

  5、讨论问题(其他功能的鞋)

  (1)下雨天怎么办?穿上布鞋会怎样?

  (2)洗澡的'时候要穿什么鞋?为什么?

  (3)冬天穿什么鞋最保暖?

  6、小结:鞋子真好看。有皮鞋,球鞋,布鞋,凉鞋,雨鞋,棉鞋,拖鞋等许多鞋,它们款式不一样,制作材料不一样,穿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冬天,夏天穿的,有防水的,运动的,凉快的,保暖的,各样格式。鞋子是我们的好朋友,穿上鞋子可以保护 的小脚,平时我们要穿合适的鞋。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活动中孩子了解了鞋子的特点及作用,通过了这节活动内容孩子知道鞋子是分时间段来穿的,有皮鞋,球鞋,布鞋,凉鞋,雨鞋,棉鞋,拖鞋等许多鞋,它们款式不一样,制作材料不一样,穿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冬天,夏天穿的,有防水的,运动的,凉快的,保暖的,各样格式。鞋子是我们的好朋友,穿上鞋子可以保护 的小脚,平时我们要穿合适的鞋。 这节活动孩子理解很好,大多数幼儿都能分辨出鞋子的基本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和2—3根细橡皮筋

  2、海绵变化图示两张

  3、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海绵,幼儿交流经验

  1、你们是怎么玩海绵的?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2、请幼儿讲讲:玩起来与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3、请位幼儿说一说见闻: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

  (二)操作游戏,感受海绵的特性

  1、海绵宝宝变成小青虫游戏

  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示和细橡皮筋,引导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绵分若干节,并与原形比较。请幼儿思考:可以让海绵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再动手做一做。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引导孩子捏成一团),马上松开,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2、海绵宝宝喝水游戏

  1)教师颜料水分组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

  2)待幼儿活动几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如:“我把海绵放在颜色碗里,碗里的颜色水少了,而海绵变颜色了”。

  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教师: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三、联系生活,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引导幼儿把吸水的海绵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桌面的操作材料。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2、数小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收海绵。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有趣的水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体,无色无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体之后的变化如何。

  3、体会自己动手探索水的奥秘的快乐。

  活动准备: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

  活动重难点: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活动过程:

  一,小猫喝水的儿歌导入。

  二,进入水的`特性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小猫喝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吗?看看老师手里的,有谁想来探索探索水有那些特性呢?

  恩,小朋友们真聪明,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三,自由探索水的奥秘。

  那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个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东西,组长们上来,每个小组领一份下去,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看看能把水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

  四,总结。

  哎呀,小朋友好棒!看看这边,水变成漂亮的红色啦!这是加的什么呀?哦,红墨水,还有红颜料呀。这边黑色的水,是加的黑墨水吗?

  五,记录。

  那么,小朋友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们留下来,以后也能够看见呢?来老师这里领毛笔和纸,我们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种颜色的水,把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纸上吧。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出来的水的颜色最多。

  六,下课。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体验手影游戏的愉悦情绪;

  2、动手探索影子形成的科学现象,初步了解影子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3、大胆发挥想象,创造有趣的影子。

  活动准备:

  1、 台灯、手电筒、应急灯若干 布3-4块

  2、 手影及镂空图片、树干、书本等若干,

  3、 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以教师自编的手影故事引题

  2、与幼儿共同讨论手影形成的科学原理

  a、 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小动物是手的影子变出来的)

  b、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是东西挡住了光就形成影子,如果我们把灯关了,看看还有没有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的帮助。

  3、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尝试手影游戏

  a、提供各种工具及图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影子游戏

  b、边玩边交流探索发现影子的科学想象

  4、集中幼儿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a、你发现了什么?

  b、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影子(借助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5、播放《皮影戏》片段,欣赏影子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加深对影子的了解

  师:我们的民间艺人根据影子的现象发明了皮影戏,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6、与幼儿共同跟着音乐表演影子,结束游戏

  活动延伸:

  1、剪画影子,表演影子

  2、制作并表演皮影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司机

  小司机——“一个”与“许多”

  目标:

  喜欢参加集体游戏。

  辨别“一个”“许多”,感知两者的.关系。

  能按指挥行动。

  准备:

  玩具方向盘,每个幼儿一个。皮球,每个幼儿一个。

  过程:

  布置“停车场”。

  出示一个玩具汽车,说说汽车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车的地方叫“停车场”。

  教师带领幼儿布置停车场,教师当停车场指挥,幼儿各拿一个方向盘当小司机,做开汽车的动作,玩一玩。要求“汽车”要听指挥行动。

  停车场有许多车。

  “汽车”都停在停车场内,一个幼儿代表一辆汽车,“指挥”问:停车场里的汽车多不多?让幼儿感知有许多辆汽车。

  一辆一辆开走了。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将汽车开出停车场,每辆汽车出场时,要让小司机说:我开走了一辆车。汽车都开走了后,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停车场的许多汽车到哪里去了?知道“许多”分成了一辆、一辆。

  一辆一辆开回来。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都把车开回停车场,进场时要说:回来一辆车。汽车都进场后,看一看,停车场里怎么又有许多车了?知道一辆、一辆合起来是“许多”。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筐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有一家的小动物来我

  们这做客,你们猜猜会是哪家小动物呢?看看他们是谁?(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谁呢?(爸爸、妈妈、宝宝)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哪个是妈妈呢?妈妈长的怎么样?妈妈比谁高,比谁矮,所以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么。(蛋糕、玉米、苹果、蜂蜜)吃早餐前要准备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个给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颜色的?(红色)说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给爸爸最大的。

  3.哪个给宝宝呢?(最小的)什么颜色的?(蓝色)

  4.那最左边的绿色的给谁?(妈妈)

  5.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6.教师小结:三只大小不一样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也不小的给妈妈。有了餐具开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第一样东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给爸爸吃的?为什么?三瓶瓶子一样吗?(不一样)中间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给爸爸吃。

  3.那哪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4.哪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5.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对吧?(对)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引导语:接下来要吃第几样东西啊,(第二样)第二样早餐是什么?刚刚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次吃的东西,它们长的一样高的,(出示:玉米)你们看都是一样高的是吗?一样高的玉米,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谁会分一分呢?为什么?三根玉米一样长,为什么第一个要给爸爸。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那这个除了说胖,还有一个词叫粗 。(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3.教师小结:你看这三跟一样长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细不一样,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还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点,那细的呢,看上去要少一点,你们现在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数数看,一共要吃几个苹果?6

  个苹果给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们可要听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筐筐,里面放了6个苹果,请你把苹果分给三只熊,插在哪儿呢?插在红线上面。明白了吗?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儿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评价:找出不同答案,进行对照分析。

  看看老师找了几种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请做错的幼儿上来重新摆放。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导语:想一想还有一样什么东西没分,(蛋糕)。

  2.打开ppt我们来看看怎么分。

  3.结束:熊宝宝一家在小朋友的细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饱了,它们要休息了,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石头是周围世界中常见的事物,在生活里运用广泛,如石桥、石桌等,我班幼儿对我园草地上的石头路就很感兴趣,会蹲着、围着仔细地看石头。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石头的`特性,结合小班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目的是通过提供丰富、可操作的石头、图片,让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势头的特性,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无限乐趣。

  二.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能通过找、看、摸、闻等方式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

  三.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品种不一)的石头若干、石头图片、照片

  四. 活动过程:

  一、猜石头。

  通过猜猜的游戏,激发兴趣

  二、找石头。

  通过找石头的游戏,了解石头在哪里,石头有很多品种和造型,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石头。

  1、游戏一:从很多图画中找出有石头的图片。

  讨论:石头是什么样的?在哪里?

  3、游戏二:请幼儿从图片中找出石头变成的东西。(如:石头桥、石凳子等等)

  三、玩石头。

  通过玩石头游戏,充分的体验石头的特性

  1. 引导幼儿看看、闻闻、摸摸、敲敲石头,感知石头的特性(硬、冷、光滑、粗糙、有花纹等)。

  2. 给石头取名字,鼓励幼儿围绕石头的特性取名。

  3. 用石头铺路。引导幼儿用石头铺一条小路,并在石头路上走一走,进一步感知石头的特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

  2老师作挂图两张。

  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

  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

  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

  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

  (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

  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

  (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周围,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

  1教师演示,并提问:

  (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

  (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

  (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体无论扔多高,无论我们怎么吹,怎么煽,总会掉下来。只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2-16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7-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05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11-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五篇10-26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04

科学活动教案7篇10-13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