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

时间:2023-04-27 15:42:23 教案 投诉 投稿

有关可能性教案模板汇总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可能性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可能性教案模板汇总6篇

可能性教案 篇1

  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教参)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概率范畴,意在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使学生能定性地认识事件“可能、不可能、必然”发生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数学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的现象,但他们对这些不确定现

  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同时,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又充满好奇且敢于质疑,很愿意投人到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学的有关事件可能性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到可以用列举法来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数,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

  2.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3.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4.会用列举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教学重点、难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包括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分类.

  2.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对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里没有用“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等字眼,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体现了新教材,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引题

  同学们做过抛掷硬币的游戏吗?请你试一试抛一枚硬币10次,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有几次正面朝上,有几次反面朝上?

  做完游戏后,提出问题:

  (1)抛掷硬币10次,每次都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可能吗?可能性大吗?

  (2)在刚才的游戏中,可能正反面同时朝上吗?

  (3)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哪些事件一定会发生?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

  引出课题: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利用学生都感兴趣的小游戏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加强了人文数学的教育)

  二、观察、思考、巩固

  (一)观察和思考: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必然发生,不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的例子吗?(请大家发言)

  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而且在我们所学的各学

  科中也有很多例子.(利用多媒体展示“铁杵磨成针”“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这三个成语故事和天气预报的动画)

  同时给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certainevent);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event);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uncertainevent)或随机事件.

  (这里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动感十足的多媒体展示,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巩固、检测、反馈(利用题组区分概念):

  在课件巾设置能力区分度不同的三组题,以利于同学们正确理解概念.

  1.头脑运动会(设置一组容易题,以快速抢答的方式请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也可以向其他人求助.)

  问题:下面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2)抛掷10次硬币,结果有3次正面朝上,8次反面朝上;

  (3)将一粒种子埋进土里,给它阳光和水分,它会长出小苗;

  (4)黑暗中我从我的一大串钥匙中随便选中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5)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得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6)从一副洗好的只有数字1到l0的40张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比6小;

  (7)一个普通的玻璃杯从10层楼落下,落到水泥地上会摔破.

  2.头脑风暴.

  例在一个箱子里放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

  (1)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黑球.这属于那一类事件?摸出一个球,是白球或者是红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

  (2)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有几种可能?它们属于哪一类事件?

  (3)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列表或画树状图是人们用来列出事件发生的所有不同可能结果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而且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即直观又条理分明.)

  不可能事件 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a|的值

  a的倒数

  若a+b=0(a,b的之间关系)

  3.个性空间(设置一组稍难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问题1:列表造句:

  问题2:(1)有2种不同款式的衬衣和2种不同款式的裙子,各取一件衬衣和一条裙子搭配,问有多少种搭配的可能?

  (2)笼子里关着一只小松鼠(如图),笼子的主人决定把小松鼠放归大自然,将笼子的门都打开.松鼠要先经过第一道门(A,B或c),再经过第二道门(D,或E)才能出去.问松鼠走出笼子的路线(经过的两道门)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在完成了两组区分度不同的练习之后,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都有帮助,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成)

  (三)完成课本课内练习.

  三、概括、梳理、升华

  1.采用谈话式小结.教师提问:

  (1)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最大收获是什么?

  (2)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

  (3)你受到哪些启迪?

  (4)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种小结方式很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容易投入和参与,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总结评价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同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与语言表达能力,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起到认知升华的作用)

  2.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题

  2、1999年,全国少工委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46.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8时的睡眠时间标准,请你在班级里也做一次调查,你的结论是什么?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2、会运用规律结实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发现规律

  教具:8个布口袋。红球、绿球各48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一定”与“不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口袋,放5个红球进去,我请同学来摸一摸的话,你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一定吗?为什么?可能摸出黄球吗?为什么?

  师:那我放一个黄球进口袋。现在,如果你在口袋中摸一个球,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总结:是啊,现在我们不能肯定摸到的一定是红球还是黄球。只能说可能摸到红球,可能摸到黄球。具有“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二、 学习可能性

  师:这只口袋了有5个红球,1个黄球。你能猜一猜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那5个黄球,1 个红球呢?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师:哦。可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测啊,得想个办法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师:是啊,多摸几次我们才可以发现规律啊!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不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而且想到做摸球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有科学家的意识啊!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猜想吧!但在实验前老师有个要求。我请1-4组做5个红球1个环球的实验。5-8组做5个黄球1个红球的实验。我们6人一组。由课前选好的正副组长负责记录和监督。其他人每人摸10次。总共40次。

  师:为了让实验更科学,大家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师:那记录的方法有哪些呢?(没有正字就说老师这里介绍一种新的方法:正字法)

  师:那谁给大家介绍一下正字法!如果有其他方法,就个正字法比较一下(可以根据合计比较)

  师:你觉得正字法有什么好处?

  师:我们就规定实验的时候,同一用正字法记录。同学们,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像科学家研究科学一样,认真对待,实事求是。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实验的最认真,活动最规范。明确了吗?小科学家们,开始实验吧!

  三、 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都猜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那实验结果到底是这样的呢?请各小组汇报数据,其他同学注意边听边思考问题。

  板书:5个红球 1个黄球 5个黄球 1个红球

  师:观察这2组数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师:为什么1-4组摸到红球多,而5-8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呢?这说明了什么?

  师:这跟我们原来的猜想一样吗?刚才,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又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高兴吗?表扬表扬自己!

  四、 实验

  师:如果在这个口袋中放3个红球3个黄球,在这个袋子中,猜猜摸带红球、黄球的可能性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师: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只要怎样?大家都知道,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吧!还是跟刚刚一样。大家要认真负责啊!好了,开始吧!让老师来看看哪个同学像小科学家。

  五、 汇报

  师:好了。我们来看一下实验结果。看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板书:3个红球 3个黄球

  师:观察一下这组数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摸到红球黄球个数相等,所以摸到红球。黄球的可能性就相等。

  师:这跟我们的猜想一样吗?

  六、 巩固

  师:如果要使1号口袋中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相等,怎么办?

  师:那为什么可能性星相等了呢?是啊,球数相等,可能性就相等。

  七、 总结

  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可能性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建立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数学 - 可能性的大小。

  2.学会初步判断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3.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展示仪,因特网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多媒体展示:

  情节:同学们在开联欢会,老师要求每人表演一个节目,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小莉在抽签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让我抽到唱歌………。(停)

  2.置疑:同学们,你们说,小莉肯定能如愿以偿吗?

  生发表意见:

  继续放情景:(两个结局)小莉抽到了表演唱歌的签;小莉没有抽到。

  师:我们不能确定这类的事情,它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3.情景2:过年了,放鞭炮,小刚又蹦又跳,还大声叫着:我又长大一岁喽。

  画外音:小明每年都肯定会长大吗?

  生发表意见:

  小结,媒体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例如,太阳肯定会发光,地球肯定每天都在转,月亮不可能从东方升起。我们称这类事件叫做“确定事件”;而有些事情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我们称这类事情叫做“不确定事件”

  二.探索:

  1.初步判断:(利用电脑选题系统来选择)

  (1)人只要活着,总会变老。

  (2)三天后会下雨。

  (3)地球每天都在转。

  (4)一个人从出生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每天都有人出生。

  (7)在地球上,抛一块石头,它必然会向下落。

  (8)抛一枚硬币,它出现正面。

  学生边讨论边完成。

  2.反馈:

  用可能,不可能和肯定的词语来汇报完成的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可能性的大小》。

  3.科学探索:

  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片断一)自然界中的花有很多种,有的花有浓郁的香气,有的花没有香味,还有的花有很刺鼻子的'味道。

  (片断二)天文知识记录片,太阳系中的卫星和恒星的科普知识。

  (片断三)人们在广场上放风筝。

  银幕显示选择牌 : 一定 不可能 可能

  事项: 花是香的 月亮绕着地球转 石狮子在天上飞

  师;用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来定义事件。

  4.摸棋子游戏:

  电脑展示:两个透明的箱子,一个里面都是红棋子,一个里面有红,兰,黄三色棋子。

  画外音:小朋友,让我来摸以摸,猜一猜。

  那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旗子:

  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

  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

  生讨论:确定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联练习:

  1.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说一说

  出示练习3;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自然界中,哪些事件一定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发生,哪些可能发生。

  2.用电脑操作系统完成涂色。

  (1)要求摸出的一定要是红色的方块。

  (2)摸出的不可能是兰。

  (3)摸出的可能是黄色。

  用“红色”,“蓝色”,“黄色”来做题。

  四.总结。

可能性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⑷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二、展开

  (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2、再次感知(摸球)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师: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

  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冬天()会下雪。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在地球上,石狮子()在天上飞。

  三、巩固

  1、涂一涂

  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

  根据要求涂

  ⑴○一定是黄色的

  ⑵☆可能是蓝色的

  ⑶△不可能是红色的

  2、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师示范: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

  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地震可能会发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会死的。”?

  “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

  ..........

  四、拓展

  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

  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

  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一次小组合作“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

  这三个数学用语。

  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一个层次巩固了新知,第二个层次“设计骰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小球后展开:

  师: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生1:这个简单,只要把盒子里的黄球全部换成白球就可以了。

  生2:错!这样摸到的就一定是白球了,“一定”知不知道?老师的问题是“可能”摸到白球。

  生3:把题目要改成“一定”摸到白球就对了。

  师:你们很善于倾听,也明白“一定”和“可能”的区别。那么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题意呢?

  生3:那就在这个盒子里放上一些白球就“可能”摸到白球了。

  师: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生1:多放一些白球容易摸到。

  生2:比如里面有10个球,放9个白球和一个黄球摸到白球的机会要比放2个白球8个黄球的机会大多了。

  生3:要想容易摸到白球,放的白球个数必须比黄球要多哦。

  生4: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不一定。

  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对错。

  小组反馈:

  组1:我们组白球4个,黄球1个,摸到白球次数多。

  组2:我们和他们相反,1个白球,3个黄球,就不容易摸到白球。

  组3:老师,我们特地放了2个白球2个黄球,发现次数差不多诶!

  师:通过大家的猜想和验证,发现白球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所占总数的多少很有关系。

  片断二: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一次,甩到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生:想玩!

  1、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

  第一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二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三次甩的结果:绿色

  这时有学生按捺不住开始举手,一边说着:“老师,我知道原因了。”“下面可能还会是绿色。”

  老师继续甩,第四次甩的结果仍然是绿色。

  很多学生叫了起来:“骰子有问题”“红色的肯定很少!”“这样能拿到奖品的啊?”“得奖根本就是骗人的!”“不公平啊!”

  师:我听到同学们的意见了,那么就来观察一下这个骰子吧!

  学生观察骰子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骰子红色的只有一面,绿色的有五面,甩到绿色的`可能性就大,红色可能性就小,得奖机会就少。

  师:得奖机会少是不是表示没有得奖的机会?

  生:不是,可能会得奖,但机会很小。

  师:那么接下去甩,可能会甩到红色的吗?

  生:是的,可能会甩到红色。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得奖的,都是陪衬,浪费钱!

  生:以后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不去玩,得奖机会太少了。

  2、师:那么如果你们是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请每个小组统一意见后根据你们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一个骰子。

  ⑴、学生小组活动,用红、绿贴纸设计骰子。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⑵、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组1:我们觉得只有一面是红的容易让人说我们小气,一眼就看出不诚心让人得奖,所以就贴了两面红色的,这样得奖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比起来还是没得奖的可能性还是大些,不会亏本。

  组2:我们想游客来活动就是图个高兴,奖品档次低些,但得奖机会大,大家玩得就开心啊!所以我们设计的骰子有4面是红的,2面是绿的。

  组3:我们觉得还是公平点好,所以设计了3面红3面绿,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大小差不多,完全凭运气,又不会亏。也不狠赚,这样最好。

  师: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讲的都有道理。通过设计骰子,大家不仅学会知识还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深入思考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选择与学生现实中已有的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我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整堂课由各种联系生活、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的活动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可能”、“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猜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摸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三个活动“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猜想“怎样做才容易摸到白球?”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小小裁判”、“选词填空”、“造句”“涂一涂”和“设计骰子”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的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而且形式多样,例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得出结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盒子里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讨论怎样设计骰子,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再如学生代表小组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整堂课的教学中采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乐于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评价,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化中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中“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可以紧凑些、把多些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更为科学合理。

可能性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事情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多少之间的密切关系,正确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判断能力。

  3、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团结合作。

  教学重难点:

  领悟并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商场大转盘,与学生同玩抽奖游戏。

  师:小明要参加抽奖了,猜一猜,小明第一次可能转到什么奖?

  第二次,第三次、、、、、、

  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各种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可能性大小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实践体验、探究新知。

  师:下面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摸球的实验来研究好吗?

  1、实验准备:

  (1)介绍实验材料: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每个盒子中都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球。

  (2)电脑出示实验要求:1、摸球时眼睛不能看,每次摸完球后还要将球放回盒子,摇一摇,接着再摸。2、小组内每人摸2次球。3、各小组记录员把实验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中。

  2、各小组合作实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观察汇报。

  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观察一下自己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3、推理、验证、归纳。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六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表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咦!每个盒子里都有黄球和白球,为什么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的黄球的次数比较多呢?(学生猜测)

  师:这都是你们的猜测,到底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小组共同完成并汇报)

  师:看到你们盒中的球,再联系刚才摸球实验的摸球结果,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看来,摸出这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从你们小组的盒子中再摸一次球,你觉得你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师生并板书:同学们,在摸球实验中可能性的大小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

  数量少可能性小

  三、应用拓展。

  1、转盘游戏。多名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结果出可能性的大小与涂色范围大小的关系并板书出:范围大范围小

  2、手势判断。(活动前教给学生判断的手势)

  ①酒后开车发生车祸的可能性()

  ②啊!爸爸买福利彩票中500万元大奖的可能性()

  ③刮台风时,在海上行使的渔船发生翻船事故的可能性()

  ④我长大后到太空旅游的可能性()

  ⑤雨天在校园内追逐奔跑摔跤的可能性()

  在联系中渗透教育

  3、设计装球活动:

  ①出示主题图

  ②师:现在老师请你设计一下,怎样往这个盒子里装球,让陈老师摸到笑脸球的可能性大、默祷哭脸球的可能性小?

  ③装球方法。

  ④:希望同学们天天笑脸多一点,笑声每天多一点。希望同学每天都生活得开心!

  4、设计游园活动:同学们,7年元旦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来为7年元旦设计一些游园活动好吗?老师为我们的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幅画,请同学们根据画中的要求涂颜色,这个涂色活动需要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来参加,要想把我们的活动设计好,活动前我们每个小组必须要做到:活动前各小组认真读图中要求;还要商量好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分工?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画来就可以开始了。(抢凳子游戏、钓鱼游戏、踩气球游戏、摸信封游戏、摸奖球游戏、转奖游戏)

  师:现在请哪个小组来大声的汇报出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个小组表现最优秀?优秀表现在哪儿?

  四、全课: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数量多(范围大)可能性大

  数量少(范围小)可能性小

可能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104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什么事件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什么事件是一定发生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光盘;每组准备A盒(里面放有6个蓝色的玻璃珠)、B盒(里面放有红、黄、绿色玻璃珠各2个)各1个;每组2个信封(内装有题卡);玻璃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老师和一们一起玩好吗?

  1、游戏活动一:“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跟你们玩的第一个游戏是“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颗漂亮的玻璃珠(举起双拳),它就在我其中的一个拳头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

  生答……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帮帮你们吧!(教师慢慢张开空着的手,再次握紧拳头)

  生再次回答。

  师挥动拿球的一只手问:为什么你们这次那么肯定玻璃球就在这只手里呢?(指名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肯定它发生的结果,有些事情可以肯定它发生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研究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看看哪个小组研究得最好,将得到一颗“集体智慧星”。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游戏活动二:石头剪子布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跟你们一起玩好吗?(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问:谁赢了老师?谁输给了老师?(让学生举手表示赢和输)接着问:还有些同学没有举手,为什么?(指名回答)

  师:有输、有赢、还有平的。那么,我们再来玩一次好吗?(让几个学生回答游戏结果)

  师:你在开始游戏时想赢老师吗?结果呢?为什么想赢又赢不了?(指名回答)如果咱们再玩一次,猜一猜,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说出可能输、可能赢、可能平并板书:可能)

【可能性教案】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案06-21

《可能性》教案01-31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03-07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04-06

可能性教案范文04-13

【精选】可能性教案四篇02-13

精选可能性教案八篇03-22

【精选】可能性教案三篇04-23

《可能性》教案15篇02-13

《可能性》教案(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