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4-21 18:56:34 教案 投诉 投稿

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五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整理学过的面积公式,完成下表。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

  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青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三)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四)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分解成简单图形。

  (分割法)

  小明家打算装修,要给客厅(如下图)铺上瓷砖,求客厅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

  长方形。

  43+37

  =12+21

  =33(cm2)

  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6+33

  =24+9

  =33(cm2)

  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

  (3+7)32+(3+6)42

  =15+18

  =33

  第四种方法: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76-33

  =42-9

  =33(cm2)

  归纳:方法一、二、三是分割法;方法四是添补法

  第二课时(完成练习)

  四、作业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及错题

五年级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衣服破损了怎么办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会使用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等缝衣工具。

  2.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缝补衣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破损衣服的缝补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几种缝合针法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搪瓷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自己喜欢的一件衣服不小心刮破了,想给自己的布娃娃做一件衣服,想自己亲自缝一个沙包玩、、、、、、等等,你会自己缝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缝补方法。

  二、学技能:

  1.把破口处理平整,使破口两边对齐。

  2.选用合适的针、线、参照p1图中的方法联系缝补。

  三、讨论交流:

  1.如果破口为三角形,应该怎样缝补?

  2.如果衣物的口袋开线了,应该怎样处理?

  3.除了用电熨头将衣物熨平外,还可以用搪瓷杯盛上热水熨平衣物。请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使衣物平整?

  4.你还见过哪些衣物的破损现象?与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

  四、作业:

  在家中的指导下自己缝补一件衣服。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课题:安全使用灶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安全使用煤灶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学习安全使用灶炉的正确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安全小常识。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图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一)学用煤气灶

  1.生炉子。打开炉盖炉门,掏尽炉灰。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炉膛,加小木材,然后加粗木材,待木材烧旺后,用煤钳把蜂窝煤放入炉内,适当扇风使蜂煤燃烧。

  2.加煤当顶层的蜂煤燃烧到七八成时,要加煤,注意对准煤孔,下压,疏通。3.封炉子。不用炉火时要把炉子封好,封炉前要加煤,盖上炉盖,关上炉门。

  4.注意事项:煤炉旁不能放易燃物、易爆物;清除的炉渣不要随便乱倒;室内空气要流通,安装排烟排气通道。

  (二)学用气灶

  怎样安全使用气灶:

  1.点火先打开送气阀,再打开灶上的开关。

  2.调整火力。调节灶上的供气开关旋钮改变火力的大小,达到自己需要的程度。

  3.停火。用火结束时,先关闭灶上的开关,等火焰熄灭后,再关闭送气阀门。

  4.注意事项:钢瓶应距离灶具1米以上并竖立放置,严禁靠近明火或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不能随便拧、敲钢瓶的任何部件。使用气灶时必须有人现场看管,随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外溢发生事故。

  二、讨论交流

  1.你家使用的是什么气灶?有哪些优缺点?

  2.使用这些气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作业:

  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自家的气灶烧水。

  第三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学炒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

  2.掌握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步骤,所需东西以及配料。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所用的原料和调料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一)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

  1.把切好的小豆腐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放入冷水盆中备用。

  2.在锅中放入食用油烧热,把牛肉末放入翻动炒散,再放入蒜末、红油豆瓣炒出香味。加入酱油、盐、鲜汤,将焯好的豆腐放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炖一会入味,再改大火,加入味精、水淀粉适量,翻拌均匀,加入香油,出锅;撒上少许花椒粉、葱花即成。

  (二)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

  1.锅放火上,倒入花生油加热至五六成时,倒入择好洗净的荷兰豆,翻炸至豆角变得翠绿松软时,出锅沥油备用。

  2.原锅内留热油一小勺,倒入蒜、葱末煸几下,再倒入炸好的荷兰豆、碎海米、盐、糖和一大勺鲜汤,改用小火并不停地翻炒,等汤汁快干时,放入味精,淋入香油,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二、讨论交流:

  1.在上面两款菜的制作中,哪些步骤不易掌握?为什么?2.你在家学过做菜吗?你最想学做什么菜?

  三、作业:

  在家里做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让爸爸妈妈品尝评价。

  第四课时

  总第课时课题:学做大米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道做大米饭前应该做哪些工作。

  2.掌握课本里介绍的三种做米饭的方法。

  教学重点:

  大米饭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三种做米饭的方法以及所需水量火候。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米

  水

  锅

  图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在做大米饭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二、学技能:

  常见的三种做米饭的方法:

  1.蒸米饭。取米淘净在锅中煮沸。在米粒略有膨胀、捎带硬心时,用笊篱或漏勺捞出,放在铺有湿布笼箅上蒸10—15分钟即可食用。米汤煮沸后可作汤喝。2.蒸碗米将捡净淘好的大米放入碗中,放米量达碗高的1/3即可。然后加水至碗满,放入笼上蒸,待锅内的水沸腾后再蒸30分钟,即可食用。

  3.焖米饭去500克大米,捡净淘好后,放进锅内,并放入适量水,待水沸后,改用文火直接焖熟。

  三、讨论交流:

  1.“学技能”中介绍的三种大米饭的做法不同,吃起来口感也不一样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焖米饭是常用的大米饭做法,其中较难把握的是放入水量的多少,你在实践中是如何做的?

  四、作业:

  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次大米饭

  第五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制作万花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道制作万花筒要用哪些材料。

  2.掌握制作万花筒的方法步骤。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万花筒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制作万花筒的方法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玻璃片三片、直径厘米的毛玻璃一片、直径厘米的玻璃两片、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有机玻璃碎粒、细线、胶水、小剪子、小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制作:

  1.将三块玻璃片用细线绳捆扎成三棱体。

  2.用卡片纸或旧挂历纸做成一个圆筒。圆通的粗细要刚好能够装入玻璃片做成的三棱体。圆筒要长一些,硬一些。

  3.在圆筒的一端先放入一块圆玻璃片,然后用硬纸剪一个与圆筒直径一样大小、中间有一个观察孔的圆片,紧靠三棱体,放在圆玻璃片外侧,并贴牢(见P10上图)

  4.在圆筒的另一端紧靠三棱体放入一块圆玻璃片,然后放入适量各种颜色、大小不等的有机玻璃碎粒,再将毛玻璃片装在最外端。

  5.如果能在最外层稍加美化,外观就显得更漂亮了。

  二、探究活动:

  1.查阅有关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万花筒为什么会出现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的图案。

  2.请你用身边的其他材料再设计制作一只精美的万花筒。

  三、作业:

  按照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小组合作制作一只精美的万花筒。

  第六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会钻圈的小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会钻圈的小船的制作方法。

  2.通过实验明白小船会钻圈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会钻圈的小船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明白小船会钻圈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实验

  材料工具:厘米长的缝衣针,5厘米×5厘米的吹塑纸,长约5厘米的铅笔,直径毫米、长4米的漆包线,直径4厘米、长6厘米的圆筒纸,一号电池两节,胶水,剪子,小刀,磁铁教学过程:

  一、动手制作:做小船

  1.磁化缝衣针在条形磁铁的任意一个磁极的顶端,将缝衣针摩擦15—20次即可。

  2.做船体按照P11图的方法步骤,制作船体。

  3.美化小船4.做线圈将漆包线沿着一个方向、紧密整齐地在纸筒上缠绕30圈左右,固定好两端的线头。

  5.连接线路让小船钻圈。(P12图)

  二、讨论交流:

  你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1.小船顺利通过“桥洞”。

  2.小船行至“桥洞”中间时不再向前。

  3.小船在“洞口”附近向后退。

  4.还遇到过其他现象吗?分析原因并研究解决的办法。

  三、作业:

  小组合作做一个会钻圈的小船,并实验钻圈。

  第七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制作手掷型模型滑翔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手掷模型滑翔机的制作方法。

  2.掌握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手掷模型滑翔机的制作方法。学习难点:

  掌握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一套发泡沫塑料机翼手掷模型滑翔机材料,单面刀片,剪刀,直尺,橡皮泥,垫板,双面胶胶带。教学过程:

  一、制作过程:

  1.修整机头。先把机头上的塑料毛边用刀刮干净,再用铅笔的尖头从两侧插入机翼插孔,由前向后将插孔扩宽如P13图1所示。

  2.折机翼上反角。

  (1)将机翼平面朝下放在垫板上,用直尺棱角边在机翼中点压一条垂直于后缘的V形凹槽如P13图2所示。

  (2)折出机翼上反角,使两翼尖相距205毫米。用10毫米宽的双面胶胶带粘在折角处的表面如P14图3。

  3.固定机翼。如P14图4所示,固定好机翼。

  4.粘贴尾翼。如P14图5所示,按步骤逐步进行粘贴。5.插入机身。将机身木条插入机身插孔内(如P14图5所示)。若木条太粗,可用刀削其插头四边,但应保证插接不松动。

  二、检查调整:

  1.总机检查。检查模型,使各部分安装正确(如P15图6所示)

  2.调整重心。用大拇指、食指顶住左右翼根部,由后缘到前缘距离二分之一处重心位置,视平衡情况用橡皮泥调平。

  3.飞行调整。首次飞行,应在无风的条件下小力量投掷,观察模型滑翔姿态如P15图8所示。模型滑翔姿态基本调整好后,就可以加大投掷的力度、对准风向放飞了。

  三、作业:

  带上亲手制作的手掷模型滑翔机,到操场上进行小组赛,看谁的模型飞机飞得直,滑得远。把你掌握的方法教给大家。

  第八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编织网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编织网袋的技巧方法。

  2.学会装饰网袋,使网袋美观漂亮。

  教学重点:

  掌握编织网袋的技巧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装饰网袋,使网袋美观漂亮。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尼龙绳或塑料绳、棉纱绳,剪刀,直尺,图钉。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1.截取袋口绳。截取约1米长的细绳作为袋口绳,两端用图钉在物体上固定好。

  2.截取细绳。每根细绳的长度约1米,一般截取12—18根,必须是双数。

  3.把每根绳对折绳距相等排列整齐地骑搭在固定好的袋口绳上4.为使网眼大小基本相同,用直尺从上至下量每根绳子,根据所需网眼大小,在每个等距离处用笔做个记号。从第二根细绳开始,把相邻的两根细绳合并在一起,在第一个记号处打个结。

  5.取下图钉,把袋口绳两头合并在一起打个结,就形成了一个圆环。再把第一根和最后一根细绳合并在一起,在第一个记号处打成双股单结。这样,网袋的第一层就编制完了。

  6.从第二记号处把相邻的两根绳合并打结,就编织完成了第二层。以后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编结第三层第四层??直到你所需要的长度为止。

  7.最后,把剩余的.细绳都合并在一起打一个结,剪修整齐。

  二、探究活动:

  1.与同学讨论交流其他编织网袋的方法。2.想一想如何使网袋显得更美观些?

  三、作业:

  比一比,看谁的编织网袋结实实用,美观大方。

  第九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用铁丝制作日用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用铁丝制作日常用品的方法。

  2.通过小制作,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铁丝制作日常用品的方法学习难点:

  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直径为2—毫米的铁丝三根,直径—3毫米的塑料软管3根,尖嘴钳,量衣软尺,火柴,小铁锤。教学过程:

  一、动手制作:

  (一)制作记事架:

  1.截取86厘米和12厘米长的铁丝各一根。分别套上

  厘米和13厘米长的塑料软管如P18图1所示。

  2.取较长铁丝按P19图2所示的尺寸用尖嘴钳弯制成门行框子和两只脚架;再把短铁丝两头弯曲后,固定在门框下部,最后夹上一个夹子,记事架就做好了。如P19图

  (二)、制作衣架:

  1.截取110厘米长的铁丝一根,套上111厘米长的软管,两端各长出厘米。

  2.用尖嘴钳按P19图4所示,弯制成型。

  3.最后把尾部变成钩攀在挂钩下部,简易衣架就做成了。

  二、动脑动手

  1.每根铁丝上套上塑料软管,其作用是什么?

  2.请你设计用铁丝或其他金属丝制作日用品的方案,并动手试制一下。

  三、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设计制作一件铁丝制作的日用品。

  第十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认识木工工具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的木工工具。

  2.知道部分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常用的木工工具

  学习难点:

  知道部分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一些常用木工工具或者木工用具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工具

  看挂图或实物,认识一些常用的木工工具,如各种锯、斧、刨木工钻等。

  二、学技能

  木工锯的使用方法:

  1.画线把木料放在条凳上,以平直一端边线为准,在需要开据的地方画线,做好记号。2.调整锯条。调整时先松弛绞绳,将锯平举,锯齿朝下,使锯条与锯架平面成45度角,然后拧紧锯绳,使锯条拉近绷直。

  3.锯料将木料放在凳子上,用左脚踏紧,右腿直立。右手握锯把,然后按墨线起始处来回推拉,直至把木料锯断。

  4.存放锯用完后,要放松绞绳,在锯条上涂些防锈油存放。

  二、讨论交流: 1.如何才能锯出一条直线呢?

  2.想一想,什么时候使用刨、斧、钻?相互交流注意事项及正确的操作使用方法。

  三、作业:利用木工工具,修理班内或家里损坏的桌椅。

  第十一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用电常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2.知道一些常用的用电小常识。

  教学重点: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电

  学习难点:

  学会一些日常用电的常识。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课件或图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了解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电?

  二、看图解疑

  1.电是从哪里来的?(P22图)

  2.人们还利用什么方法得到电?3.电是怎样进入你家的?(P23图)

  三、讨论交流看P23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四、实践活动

  1.从报刊杂志上剪一些图片或者自己画一些简图,举办一次安全用电常识展览。

  2.检查一下家庭或学校有没有存在安全用电的隐患。

  3.请你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节约用电的。

  五、作业

  自己总结一下,在日常用电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收录机的使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收录机。

  2.了解收录机使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怎样使用收录机及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收录机。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一台收录机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1.收音将收音、放音功能开关置于收音(RADIO)位置,就可以按一般收音机的操作方法收听广播。

  2.录放音先将功能开关置于录放音(TAPE)位置,然后即可操作磁带按键。

  3.常见按键名称、符号及作用(P25图)

  二、讨论交流1.使用收录机应注意哪些事项?

  2.与同学讨论交流一下,你所使用过的收录机型号及其功能。

  三、作业

  用自己家使用的收录机把课上学习的知识操作一遍。

  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怎样使母鸡冬季多产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了解鸡的一些生活习性。

  2.掌握一些让母鸡在冬季多产蛋的方法。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在冬季让母鸡多产蛋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保暖、饲养和增加光照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1.注意保温

  (1)鸡舍要建在被风向阳处,屋顶、墙缝要严实,防止透风。

  (2)地面可用碎草铺垫并经常翻动,防止板结。

  (3)注意傍晚早圈鸡,晚上早放鸡。

  2.加强饲养

  (1)冬季气温低,鸡体热量散失较多,所以在饲料中要注意多增加些高能饲料。

  (2)冬季昼短夜长,夜间要加喂一次饲料。

  (3)饮用水要用温水。

  3.增加光照

  冬季日照时间短,要采取人工补光的办法,保持每天早晚用灯泡照明,时间不少于14小时,并且不能中途间断。

  4.注意防病

  冬季鸡容易患呼吸道的疾病,要注意观察,发现甩头、咳嗽、不进食或者少进食的鸡,应立即挑出,隔离治疗,以防蔓延。每隔一段时间,鸡舍内要进行一次消毒。

  二、调查研究

  调查家周围的养鸡人家,看看他们是如何喂养产蛋鸡的。简单写出调查结果和你的看法

  三、作业

  到附近的养鸡场或养鸡农户访问,请他们介绍养鸡的经验。

  教学反思:第十四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马甲的设计和制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马甲设计图纸。

  2.知道马甲的设计制作流程。教学重点:

  马甲的设计制作流程。学习难点:

  学会马甲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软尺、剪刀、固体胶、透明胶带、挂历纸、彩笔和彩纸。教学过程::

  一、看图解疑

  观察P28图了解马甲的特点和结构。

  二、设计制作

  1.量体。量准衣长、肩宽和胸围等。

  2.画图样。把马甲的款式和量体的尺寸画在图纸上。3.裁剪沿距外轮廓线大约1厘米处剪裁。

  4.装饰。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马甲。5.粘贴。把马甲的接缝处粘贴牢固。

  三、讨论交流

  1.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为什么剪裁时,要在距外轮廓线大约1厘米处剪裁?

  四、试穿马甲,同学之间互相观摩,并做出评价。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了解社会的不同职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上一些不同的职业。2.了解他们为什么要工作。教学重点:

  了解目前社会上有哪些不同的职业学习难点:

  并了解他们为什么要工作。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看P31上的图,说说他们从事的职业,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要工作?

  2.还有哪些不同的职业?简单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二、讨论交流

  1.我们要尊重不同职业的人的劳动成果。

  2.同学之间讨论下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看P32图)3.你们还见过哪些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谈谈应如何改正。

  三、拓展活动

  1.请问你长大想干什么?为什么?

  2.了解要从事理想中的职业,应具备那些本领?应如何获得这些本领?

  3.了解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情况,看他们是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的。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上册教案3

  一、积累运用(54分)

  1、在正确的音节下画上“____”线。(4分)

  泊船(bó bō) 歧途(zhī qí) 数量(shǔ)

  慈母(cí chí) 澄清(dèng chéng) 傻事(sǎ shǎ)

  宝藏(cáng zàng) 阴谋(mú móu)

  2、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ù chá téng xiě jǐn shèn mí liàn

  ( ) ( ) ( ) ( )

  dé yì yáng yang kún jiǒng fán zhí

  ( ) ( ) ( ) ( )

  qí tú yì piān mǎn huái xìn xīn

  ( ) ( ) ( )

  3、比一比再组词。(5分)

  隔( ) 晖( ) 谨( ) 梢( ) 板( )

  融( ) 辉( ) 勤( ) 俏( ) 版( )

  4、给下列句子中带( )的词语找个反义词,写在括号里。(4分)

  ①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地笑出了声。(不由自主)

  ②我( )思考这个问题。 (想方设法)

  ③我( )到床上痛哭起来。 (倒)

  ④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 )我这首精彩的诗。 (欣赏)

  5、补充下列词语,并造句。(4分)

  ( )不及待 一如( )往 随心所( ) 一本正( )

  6、把正确答案选填在括号里。(4分)

  ①与“闻围虅歇”这组字的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

  A、围南落将 B、阔固藻样 C、图田盘亲

  ②“斗塞夹和卡”中有( )个多音字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③在“理屈”中“屈”应选___解释,在“坚强不屈”中“屈”应选___

  A、弯曲,使弯曲 B屈服 C理亏 D委屈

  ④与“改进”能正确搭配的词语是( )

  A错误 B作风 C工作 D关系

  7、判断下列句子,在表示“她笑了”的句子后面打“√”。(3分)

  ①她差点儿笑了。 ( )②她差点儿没笑。 ( )③她怎么没笑呢? ( )④不能说她没笑。 ( )⑤怎么能说她笑了。 ( )

  8、按要求心迹句子。(6分)

  ①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园里的花开得很美。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张老师对五宇说:“你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我讲给你听。”改为直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战士们攻下了泸定桥。

  改为“把”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

  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的韪中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少年时听到的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母亲的话使作者不_____。这两个极端

  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

  ②《游子吟》一诗。广为传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游子”指__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这首诗表达诗人______的感情。

  10、联系课文,自由回答。(6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部分道理,其实就是我国传统家教理论中的“慈母严父”,你的父母是怎样扮演这两个角色的?谁严谁慈?给文中的.一样吗或是相反?你希望父母怎样评价自己,你觉得父母有必要读这篇课文吗?

  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练习(16分)

  流浪汉和时间老人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都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呢?”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打玻璃球,青年时代打纸牌,中年时代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我如云雾山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顾着他哭得可怜,试控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做起,干一番事业!”“好(吗、呢、吧)!只要你好好努力,你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吗、呢、吧)。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他看到几个孩子正玩玻璃球,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照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了时间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下面画“____”。(2分)

  返老还童(a交还原主;b回报;c恢复。)

  试探(a暗中打听;b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c看望。)

  2、在短文( )内选择恰当的词,在下面画“____”。(2分)

  3、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____”上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4、短文1~2自然段可分为一段,请概括这一段的段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续写结尾。写在文后的横线上。(4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童年趣事

  要求:

  1、记一件事,把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注意重在”趣“字。

  2、500字左右。

五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专用,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例3的主题图

  谈话:四年级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

  第一轮:

  课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来看这两个小组同学的套圈情况,第一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刚,女生是小燕(分别出示表示两位同学套中个数的直条),他们各套中多少个?(6、4)谁套的准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谈话:这数字6可以代表男生组的水平,那么女生组的水平可以用?来代替。

  第二轮:

  谈话:第二个出场的男生分别是小明(课件出示直条6),女生是小娟课件出示直条4),(结合手势,表示整体)比较每组中同学的比赛成绩,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些?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预设:生1,比总数,生2,比每个人套中的个数)

  提问:这时,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水平吗?(预设:生1,6、4,生2,12、8)让学生说说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第三轮:

  谈话:第三、四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宇和小杰(7、9),第三、四、五个出场的女生分别是小敏、小芸和小芳(7、5、10)(完整出示条形图),现在,你能比较是男生套的准些还是女生啊?你想怎样来比较呢?学生讨论

  提问:我们先来想想,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一般水平?

  生交流,总结出(28、30)来表示不合适,也就是比较总数不合适。

  那你认为要找哪个数,才能代表男生组的一般水平呢?(这个数要基本反映一组数的一般水平,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1、探究男生求平均数的方法

  谈话:我们先来仔细找一找男生组的`这个数,男生的得分各不相同。我们怎么来找这个数呢?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能代表整体水平吗?那你觉得这个数应该在什么范围呢?

  给大家3分钟,在练习纸上想办法找到男生组的那个数。(练习纸)

  交流:

  方法一:移多补少(课件演示)

  方法二:先合后分(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预设:

  如果只答出方法一:除了像这样局部调整,得出平均数,还有其它调整方法了吗?给大家一个小提示:可以把所有男生的个数先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把这些个数平均分配给他们。

  如果只答出方法二:除了像这样,把他们的得分先加起来,再重新平均分配给他们。还有其它调整方法了吗?给大家一个小提示:能否只移动其中一小部分个数,使得男生的个数一样多。

  交流。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能表示男生组的这个数7,我们来回顾一下。

  一种方法,通过移动来局部调整,把多的一部分,移给少的,从而得到男生的平均个数,你想帮它取个名字吗?(板书“移多补少”);

  另一种方法,通过整体重新分配,先把所有的个数先加起来,再平均分给他们,也得到了男生的平均个数,你也能取个名字吗?(板书“求和平分”)。

  2、揭示课题

  谈话:两种方法都得到了一个新的、能够反映男生组整体情况的数据,就是7个。没错,这个数就是男生组(6、6、7、9)的平均数。

  用课件显示图中平均数画线,直观感知平均数的范围。

  让学生也在练习纸上画线。请你用一条线把这个数7表示到图上来

  提问:得到的这个数7表示什么含义?你觉得这个数是一个怎样的数?能不能说男生组中每人都套中了7个?这个数7与小宇套中的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平均数比最厉害的个数?比最差的呢?

  3、迁移类推,感悟意义

  谈话:现在,请你们也来找一找女生组的平均数吧。(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并交流)

  说说“6”的意义

  交流,提问:现在可以比较出哪组套的准了吗?(完整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两组的平均数,你想说些什么?原来的数据和平均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高于、低于平均数的有几个?(其中的个数有的比平均数高,有的比平均数低,初步感受平均数的范围)

  感受平均数的优势:老师啊觉得平均数真厉害,因为它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也能公平的比较出男生和女生哪组的水平高,老师说的对吗?

  三、巩固练习,应用平均数

  1、书本练一练。(课件逐个出示笔筒)

  第1个笔筒有( )枝,第2个有( )枝,第3个笔筒有( )枝。

  怎样移动笔筒中的铅笔,找到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铅笔。(课件动态显示移多补少的过程,然后逐步变化为条形图)我们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样更直观。(显示移的过程)

  交流:当然,你还可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求和平分)

  如果用求和平分,怎么计算?综合算式?

  2、第一题

  出示丝带图,提问:这时你能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一下子找出它们的平均数吗?

  估一估,平均长度到哪儿?

  想一想,应该在多少厘米到多少厘米之间?(平均数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

  算一算,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

  提问:如果每条丝带都增加1厘米,平均长度会有什么变化?(相当于每条丝带的长度增加了1厘米,也就是平均长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厘米)

  如果把其中一条丝带的长增加3厘米,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如果减少3厘米呢?(刚刚每条丝带增加1厘米,总体增加了3厘米,那么现在呢?)

  指出:一组数中有一个数据变化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平均数很敏感。

  3、第4题(假如我当经理)

  先估计一下苹果和橘子平均每天卖出的箱数,再同桌分工计算,然后画出表示平均数的那条线。

  提问:如果你是水果店的经理,看到这样的数据和平均数的情况,你会有什么想法?

  4、第3题(篮球队员的身高)

  提问:李强是学习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出示篮球队5名队员的身高统计表)

  小结:同学们,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情况的数,如果只知道平均数,要去推测其中一个数据是多少,这个数据会有很多种可能性,这就体现了依据平均去推测其中一个数据的(不确定性)。

  但是,知道了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可以用“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后分”明确地得到平均数是多少,体现了求平均数的(确定性)

  思考:如果姚明加入学校篮球队,平均身高会如何变化呢?(图片显示)

  出示现在的平均身高,提问:这时得到的平均身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增加了姚明,小队员的身高都在平均数一下了?(太高的人,对平均数的影响很大,所以姚明的身高在这组数据中属于极端数据,具有极端数据的话,平均数就变得不一样了)

  介绍: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像这种不一样的平均数,你想知道吗?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生读)

  谈话:通过xx的介绍,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带这这个新认识去看看吴萌的诗朗诵比赛吧。

  完成练习八第9题。(口答综合算式)

  四、总结经验,感悟平均数。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平均数有那些认识?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愿大家能带上今天的学习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

五年级上册教案5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主题:我爱阅读课时:共3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第九组张建岭张新利田新峰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基于写作

  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有一定速度。

  3.基于综合性学习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一”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学生在积极参加活动的同时,读写知识和能力获得了很大的迁移,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1.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2.基于习作

  五年级学生能在与人交流后,根据表达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开展辩论等活动,训练学生表达、倾听等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评价任务

  1.能够围绕交流主题说出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悟,表达语言准确,完整,流畅,内容具体有条理,意思明白。

  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积极的交流活动中,通过倾听同学的读书故事,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悟,获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反思与评价1.目标达成情况:目标一:

  2.教后得与失:

五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2、看到物体颜色的材料──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片。

  3、认识光的三原色的实验材料──每人一支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黏胶片。

  4、制作彩色陀螺所需材料──火柴梗,红、绿、蓝圆形卡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7)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像彩虹一样的的七色光?你还有哪些方法做成彩虹?

  3、认识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颜色。

  (1)讨论:阳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提问:几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别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红色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白光照在其他颜色的纸上呢?

  (5)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不同颜色?

  (6)小结:物体反射照上身上的光,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就被它吸收了。人眼看到物体什么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4、认识光的三原色。

  (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胶片,贴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使三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其中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光叠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如果调整光照的距离,使色光有强有弱,还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课后感受:对于光的七种色彩,学生都能了解,光的混合在美术中也已学到,因此,教学较轻松。

五年级上册教案7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

  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

五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 “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五年级上册教案9

  教材、学情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重点培养学生“模型和解释”的能力,在凸显这个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该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体积变化之谜》是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第二课。本单元共有三课,其它两课分别是《寻找热能》和《冬暖夏凉的房子》。《体积变化之谜》在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者以“友友”这个假想的外星小朋友为串场的人物,与同学们一起考察地球上的热现象,既有一定的“科幻”味,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同学们进入五年级学习已有两个来月了,与三、四年级相比,生理、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通过两年多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开始喜欢自己动手,体验操作的乐趣,并具有初步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要求、重点难点

  1、目标要求

  ⑴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⑶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教学重点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3、教学难点

  会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教时

  一、复习旧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为外星小朋友友友找到了适宜的居住环境,还为他设计了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

  提问:

  1、友友的宜居地点在哪?(云南大理:年均气温15.1℃)

  2、友友食谱中,一天需要多少热能?(8000多千焦)

  引言:上节课,我们安排好了友友的住宿和饮食,并和他投入了

  紧张的研究工作。一天中午,友友渴极了,准备喝点冷饮

  二、新课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教学设计意图:《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

  三、猜想与假设

  1、师问:玻璃瓶为什么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2、小组讨论:分四人小组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小组长记录同学们提出的假设。

  3、小组进行筛选,保留值得探究的假设,以供进一步研究。

  4、小组代表提出假设

  ⑴这个瓶子质量不好,所以裂了。

  ⑵冰箱温度低,把瓶子冻裂了。

  ⑶这个瓶子使用期限到了,就自动碎了。

  ⑷可能与水结冰有关系。

  (教学设计意图:针对“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了N种假设和预测,在众多假设中,选取一、两个突破口,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四、实验验证

  1、师述:同学们有许多猜想与假设。有了假设,就必须进行验证。我们选取以上⑵⑷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2、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内容:水结冰后体积会不会变大。

  研究步骤:

  挑选4个同学,每两个同学一组。

  ⑴准备一个空玻璃饮料瓶,由第一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冰柜中。

  ⑵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由第二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冰柜中。(如果途中水洒了,到小卖部倒满)

  3、实验:受条件所限,所以借用学校门面小卖部的冰柜进行。

  4、实验结果待下课前2分钟揭晓。

  (教学设计意图: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应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前,已经和学校小卖部的阿姨商量过了,借用冰柜做实验。课堂上我安排两组学生,分别把不同的实验样品送到小卖部的冰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

  五、知识延伸

  1、猜想实验结果:

  ⑴假如空玻璃瓶没有裂。

  ⑵假如玻璃杯中的水,结冰后高出杯口。

  ⑶玻璃瓶裂开的原因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把玻璃瓶胀裂了。

  2、延伸:其它物体是不是也会这样,遇冷体积也会增大?

  3、学生作出假设,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序号

  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间110月28日水结冰后体积大了多少?210月28日其他物体遇冷后体积会怎么样?………………

  4、根据实验要求,制定研究计划。

  ⑴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⑵醋遇冷后怎样变化呢?

  ⑶气体遇冷后怎样变?

  5、演示实验: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⑴把塑料瓶盖,放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在外围画一个圈。

  ⑵派两个同学把塑料盖送到小卖部的冰柜里。(下课前2分钟拿回)。

  ⑶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的变化,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6、知识链接:

  摄尔修斯:瑞典天文学家,温度的单位符号℃就是为纪念他的贡献而确定的。℃读作摄氏度。

  (教学设计意图: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了。这时教师及时把课堂上传授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

  六、课堂总结

  1、派三个同学去小卖部分别取空玻璃瓶、装满水的玻璃杯和塑料盖。

  2、观察实验现象:

  ⑴空玻璃瓶没有破;

  ⑵装满水的玻璃杯,水结冰后高出了杯口;

  ⑶这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也证实了友友的饮料瓶,是瓶中的饮料结冰后,体积增大胀裂的。

  ⑷塑料盖遇冷后,放入白纸的圆圈中,明显瘦身了。

  3、教师猜想: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是否也会瘦身(缩小)。同学们回家要进一步证实老师的猜想。

  4、分析:塑料瓶盖、空气、醋遇冷后体积都会变小。

  5、结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水结冰时是个例外)

  七、课外作业

  设计实验:空气、醋遇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本课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信息,不难发现:物体在遇冷后,体积一般会变小,但水结冰是个例外。所以本课教学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有其不确定性,如水结冰,所以本课把水结冰这个“例外”作为重点,放在课文开始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于水这个“例外”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略)

五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自读效果。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二)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考虑: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示,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4、小结:贾岛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考虑: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考虑”?为什么?

  6、看看韩愈说的话。

  (1)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四、作业

  以填空形式复习第一小节。

五年级上册教案11

  【内容简析】

  《我是猫》是一篇精读课文。它选自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课文中,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写了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课文分四部分,先写“我”决定偷吃年糕并发现第一条真理,再写“我”的牙齿被年糕粘住,不能动时发现了第二条真理,接着写“我”为摆脱年糕使出种种伎俩,又发现第三条真理,最后写“我”在人们的嘲笑中无奈而愤恨地演完一场丑剧。文章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只猫,每个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脸凶气,女主人指手画脚,女佣人惊讶不已,孩子们哈哈大笑。而那只猫正无奈地在地上转圈,旁边还放着粘有年糕的碗。这个画面生动再现了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它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起到辅助作用。

  文章生动而幽默,深受读者的喜爱。不论是惟妙惟肖地描述猫行为举止的地方,还是猫发现的真理的地方,都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联想与思考。文章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值得学生感悟与体会。

  【设计理念】

  倡导自读自悟,实现多边对话与个性化阅读。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对话交流的环境,使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质疑、理解、感知、体验,从中感受猫的有趣与辛酸,感受语言的生动与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思索与顿悟,同时揣摩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猫吃年糕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猫的有趣可爱,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猫的动作、心理去感知猫的有趣及“真理”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起阅读期待。

  1.你们一定亲眼见过各式各样的猫或看到过不少写猫的文章,对猫有一定的了解。谁愿意把你见过不同寻常的、十分新奇的猫请向大家介绍?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猫。

  3.你们说的这些猫,的确不是常见的猫。可是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只猫,你们通过比较或许认为它不同一般。这是一只神通广大,才高识广,公正锐敏,能发现真理的神猫、奇猫、圣猫。但又是一只自作聪明,假冒圣贤,误事吃苦的俗猫、蠢猫。这只猫就在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里面。《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是猫》选自这篇小说。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只神奇的猫吧!

  二、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掌握的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给生字组词。注意“徘徊”“遗憾”的读音。

  (2)出示新词,检查认读。

  (3)了解新词的意思。

  3.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4.全班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见《教参》)

  三、熟读课文,理清段落。

  学生按课后提示理清思路,有两种方法。

  1.猫吃年糕的`经过与猫的感受。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2.猫在吃年糕过程中发现的真理。发现第一条真理、发现第二条真理、发现第三条真理、发现人的冷漠。

  四、书写生字。

  1.引导读帖。

  注意字的笔画形状与位置,努力把字写得匀称、端正、美观、灵动、有变化。

  “糕”有九个点,点的位置、大小、方向、形状很重要,注意摆放。

  “谗”“瞧”“撼”“枉”“钳”“掀”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它们左右两边的高低、宽窄不同,起笔、运笔时要注意。

  “毽”字左边的“毛”的第四笔“竖弯钩”要包住“建”字。

  2.个人书写练习。

  3.全班展示、评议、欣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优美词语。

  3.收集有关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交流、介绍收集的有关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资料。

  2.说说这篇课文读后给你的感受或疑问。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这几种感受:文章很精彩,很喜欢读;猫可笑有趣;不可思议,猫不可能发现真理;猫发现的是不是真理;文章语言幽默,写法很独特;猫拔年糕的描写很具体形象;不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只猫;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猫……

  3.带着自己的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探究猫发现的真理。

  1.速读课文,找出猫发现的真理。

  2.探究第一条真理。

  (1)出示

  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①“机缘”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难得的机缘指什么?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教师启发与等待学生在课文中不断的发现,最终理解到:“难得的机缘”指遇到年糕,这年糕早晨见过,还没吃过,是一年才遇一次的、又恰巧是主人没吃完、而被猫无意中发现的。此时又没有人来。这好机会与缘分,是难得的。

  ②“所有的动物”包括谁?

  (这里包括猫在内的动物以及人。)

  ③“并非情愿”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思考猫是否不情愿?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这个词语中你看出这是怎样的猫?请你用一个词形容猫。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学生说的有道理即可。如:猫有点虚伪,它对年糕虎视眈眈、认为没人看见是机缘、心里催促自己快吃等词语都表示它想吃,可又说自己并非情愿偷吃,所以说有点虚伪。)

  ④读第二自然段,还可以加上动作演示,想象猫见到年糕时的动作,体会猫的心情。

  ⑤归纳这句话的意思。

  所有的动物都会在难得的机缘面前,大胆去尝试,去实践。

  (3)读描写猫的心理的句子,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这条真理的?

  (4)对猫犹豫不决。

五年级上册教案12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1.同学们,静静地看……

  板书:高尔基

  △知道他吗?你对他知道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

  板书:和他的儿子

  3.谁来读读课题?

  表示人名的词儿连读,意思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书,自身读读课文。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儿子是怎样种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只有一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动人的小故事。仔细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整个假期没有停止过,很辛苦。

  (2)各种各样,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

  3.闭上眼睛(学生),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

  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

  △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个打比如的句子,这样的比如恰当吗?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1)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身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希望,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

  △第二段信的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花、协助、关爱、为他人奉献……)

  △给什么?给予、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什么?索取,一味得到他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是的,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协助他人、为他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出那样的人生因此而快乐吗?

  (3)连起来读读这封信的内容,想读给谁听,就去吧,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他。

  (4)你们小小的年纪,也许父亲的话语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但不要紧,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张老师也是在童年时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十几年过去了,是这句话随同着我长大的,生活的体验告诉我,付出真的是一种快乐。请允许我来代替父亲,代替高尔基向大家诉说他对儿子,更是对每一位小朋友的期望,好吗?

  2.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到儿子为父亲种的花,高尔基广博深沉的爱包围着我们。

  板书:爱

  3.老师再送两句高尔基先生的名言,希望它们能随同你们长大!

  幻想,使精神得到休息,还可以打扫一下心头的生活灰尘。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五年级上册教案13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身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学默读课文

  3、好,现在俺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局部“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俺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交叉)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俺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局部,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俺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俺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俺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俺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俺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誉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身的好处)

  (2)俺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俺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俺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誉一番呢?还是为了让俺们学习花生?俺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俺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俺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俺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示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标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俺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俺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五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去习作。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鲸鱼的画面:(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他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很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教师板书:鲸)

  请大家课件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文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着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创设情境,走进“鲸”的世界

  我们分组研究了鲸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老师来当主持人,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鲸研究专家组”,围绕一个方面有重点地汇报鲸的研究成果。

  召开“新闻发布会”,研究“鲸”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鲸”的大小。

  都说鲸很大很大,到底怎样大?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

  指名读。

  朗读点拨预设:听出来了,你强调了数字,读出了鲸的大!

  鲸为什么不是鱼。

  联系上下文从哪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从鲸的演变过程,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为什么形体像鱼?(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

  鲸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2)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列数字、举例子、比较法、打比方)

  五、研究文本,领悟说明方法

  1.我们知道鲸是哺乳动物,而且还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鲸,用了很多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2.结合文中一处内容,让学生谈谈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告诉我们什么?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鲸很大很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朗读体会说明文用词讲究准确、科学。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大家读读课后第3题练习。

  作比较: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和象作比较有什么好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打比方: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我们自己发现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我们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章会写得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灵活运用表达方法

  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请大家一起观赏鲸家族中的部分成员。播放课件,出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看来同学们已经整整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下面请大家也来扮演某一种类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全班交流

  七、课后练笔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对鲸还有很多地方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提示在解说词的书写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八、板书设计

  鲸

  形体:大

  进化:哺乳动物

  种类:两类

  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上,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这类课文,不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实现语言、知识和精神在学生心理上的同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语言,让语言、知识和精神在转换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

五年级上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5、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八、教学后记

【五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教案01-24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02-21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2-13

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09-07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28

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11-07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2-02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鲸》教案02-0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3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