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13 15:10:51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品】美术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美术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教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风铃的外观、造型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个小风铃,体会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风铃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制作形式新颖的小挂饰。

  教学方法:

  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 教具:各种风铃、彩色卡纸、剪子、胶水

  2. 学具:剪子、胶水、彩色卡纸、小球

  教学过程:

  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一.各组介绍自己的纸风铃

  二.制作纸风铃

  三.展示自己制作的.纸风铃

  四.大家一齐动手装饰教室

  五.表演节目

  组织学生介绍:

  1纸风铃什么形状?什么形式?

  2纸风铃可以摆在家里的什么位置?装饰哪儿?

  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出注意想办法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教室和学生一齐动手装饰教室、美化环境。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制作的快乐

  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一边介绍一边互相补充

  学生制作:

  1设计纸风铃的外形。

  2装饰纸风铃学生个别制作或者小组合作

  观看

  自由提问题

  还想了解有关纸风铃的什么事情?

  学生动手装饰教室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设计图

  学生制作的纸风铃

  纸风铃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细致地观察与造型表现物象的方法,画出鸟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特点的鸟的形象,并能够欣赏别人的作品及。

  3.了解有关鸟的文化,鸟的各种艺术品以及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小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鸟是迷人的,鸟是多姿多彩的。鸟类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的良友,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历来被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当做描绘的对象。鸟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笔下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山里的孩子更不用说,打鸟、捉鸟甚至玩鸟、养鸟……鸟几乎成了儿时的玩伴。鸟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鸟到底有几种?鸟的羽毛为什么这么漂亮?……一个个问题困扰着他们,吸引他们不停地去追问、去探究。

  2.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单概括地画出鸟的基本形体特征。

  难点:能通过观察鸟的头、嘴、身体、尾巴和翅膀的形状及动态变化,画出鸟飞的、叫的几种形态。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剪刀、胶水、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资料及有关图片

  (教师)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录像等)、一棵用厚纸板做成的大树、剪刀、双面胶、乐曲《荫中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观察、讨论,营造讨论气氛。

  导入:

  (1)听听鸟鸣声的录音。

  (2)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鸟类的品种很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你熟悉的鸟?

  (提示:展示课前各种有关鸟的资料图片,与小组同学交流。谈鸟、说鸟、了解鸟、熟悉鸟,引起表象知觉,引导回忆,启发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表达对鸟的喜爱之情。)

  (3)欣赏国画作品《玉兰黄鹂》、摄影作品《和平鸽的广场》、雕塑作品《陶鹰尊》、学生作品及各种鸟类装饰物等艺术作品。

  (提示:欣赏鸟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4)揭示课题:《鸟的天地》。

  3.分析、比较,学习表现方法。

  (1)对鸟的外形分析(外形、羽毛的花纹及色彩)。

  (2)对鸟的头、眼及嘴进行分析、比较。

  (3)对鸟的尾巴分析、比较。

  (4)对鸟的动态分析。

  (5)找找鸟的共同特点。

  (提示:出示课件中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及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理解和明了鸟的外形、色彩及羽毛的花纹特点,创作想象中的鸟,形象概括鸟的特点。可以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教师介绍等形式。)

  4.造型、表现,创作个性作品。

  (1)作业要求:画几只特征明显的鸟,并上色。

  (2)把画好的鸟用剪刀剪下来。

  (提示:鼓励学生画出特征明显、有个性、有创意的

  美鸟或怪鸟。学生作业的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因为有的鸟不是生活在树林里的。)

  5.展示、欣赏,学生作业。

  (1)出示一棵用厚的硬纸板制作的“大树”,置于教室中央。

  (2)请学生把剪好轮廓的鸟“停到树枝”上去。

  (3)作业:说说你喜欢树上停的哪只鸟,介绍一下你画的那只鸟及特征。

  (提示:欣赏乐曲《荫中鸟》,营造鸟的家园、鸟的天堂的氛围。请学生到台上指着作品介绍、讲评。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6.打扫,布置下次课用具。

  (提示:保存好学生的作品。)

  7.课后研究。

  (1)鸟类之最。

  (2)做一件爱鸟的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4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录像等)、乐曲《百鸟朝凤》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启发想象,引起联想。

  欣赏乐曲《百鸟朝凤》:让学生谈谈感受。

  (提示:体验各种表现鸟的艺术形式。)

  3.展示作品,说说体会。

  (1)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品。

  (2)请学生说说各种有关鸟的故事和艺术品。

  4.观看录像,观察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鸟的生活环境,了解各种鸟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鸟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交流课后学习的“鸟类之最”。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多种情境,创编鸟的天堂。如:《孤独的小鸟》、《小鸟乐园》、《小鸟俱乐部》、《怪鸟》、《我们去旅行》、《鸟的天堂》、《群鸟学艺》……

  (提示: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4开画纸的作品。通过拟人化的故事创编,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作画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学生画出有情感的鸟,不同动态、各种色彩的鸟及树养鸟、鸟护林等内容。)

  6.作业展示,结合表演。

  (提示:也可以采用做各种鸟的头饰或全身打扮的形式,小组表演节目。)

  7.,、保存学生作品。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检查,

  二.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捣练图正是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

  (1)多媒体:播放问题

  1、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2、“练”是什么?“捣练”又是什么?

  3、什么是仕女画?

  4、这幅画藏于哪个博物馆?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张萱另一幅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代表作是《簪花仕女图》。

  宋徽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虽说他治国无方,但却对书画异常喜爱,堪称一代巨匠,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特别是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现在仍有很多人都在临摹他的瘦金书。

  “练”是一种丝织品。“捣练”是指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唐朝时期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练兴盛于劳动妇女生活之中,体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包容性。

  “仕女”是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仕女画”是指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

  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2)请同学们看《捣练图》,告诉老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觉得它像我们平时常见的什么?(从形式上进行引导)

  大家看他的形式像不像平时我们举行校内活动时操场主席台上挂的横幅?咱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也属与横幅的一种,它叫做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

  学生: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教师:它长528厘米。(此时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3)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

  学生:从右到左。

  教师:大家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第一部分捣练,第二部分缝纫,第三部分熨烫。

  教师:若下次同学们在不清楚画面内容时,可根据这个从右至左的阅读顺序常识来看画面。

  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认真的看画面。

  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

  2.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

  共12个人物形象。特点:高耸的发髻华丽的服饰丰满的体态(丰頬肥体)

  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火盆空心的设计,显示出古人的才智,通风性更好,促使炭火燃烧的更好。炭火盆三层花纹不同,很精美,有火筷子加碳用,火盆边有提手,它可以移动,最下面一层仔细看是空的。

  (4)课外小知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三、教师总结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思想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它又像一颗恒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四.板书设计

  捣练图

  一.仕女画

  二.作者

  三.作品介绍

  1.捣练

  2.形式

  3.背景

  四.唐代人物画特点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 教学导入:

  (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

  (2)评价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生分小组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

  ●教学新授:

  (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

  (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布置作业:

  (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

  (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

  制作二:

  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

  制作三:

  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

  ●作业展示评价:

  (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

  (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

  (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

  (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

  ●结束教学。

美术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欣赏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画,认识这两种颜色,了解其艺术效果。

  2、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3、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感情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学习难点

  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导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时展示黄色、蓝色两组画面

  提出问题: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题:<<黄色和蓝色的画>>。

  二、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欣赏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画,认识这两种颜色,了解其艺术效果。

  2、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3、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感情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自学指导

  欣赏书中作品,打开教材第14——15页内容思考:

  欣赏黄色和蓝色的画

  (1)黄色和蓝色的画常常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2)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使可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哪个季节可以用蓝色代表。一天中哪个时间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哪个季节可以用蓝色代表。

  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并以红色为主的画联系起来讲解)

  A、黄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黄色的画?蓝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蓝色的画?你是怎么理解的?

  B、画面上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黄色或蓝色?这些颜色都一样吗?(出示色相卡,认识深浅不同的黄色和蓝色。)

  C、画面中还用到了哪些颜色?

  4)继续欣赏:

  提出问题:

  A、这些画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B、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画,谈谈你的感受?

  C、你打算怎么样去表现?

  四、检测自学

  指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程度较差的学生)

  五、后教

  1、更正

  (1)师:同学们,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谁还有补充?(教师不轻易表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纠错,补充。)

  2、讨论: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创作一幅以黄色为主的画或以蓝色为主的画,你设想一下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请同桌互相讨论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程度较差的学生)

  (1)师:同学们,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谁还有补充?(教师不轻易表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纠错,补充。)

  六、当堂训练

  布置作业:

  以黄色和蓝色为主,分别画出两幅画,体验黄色和蓝色给你的不同感觉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七、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八、拓展

  1、欣赏以其他颜色为主的画。

  2、其方法,尝试着去变现。

美术教案 篇7

  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设计方案

  方案1

  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美术教案 篇8

  一、课型:

  工艺课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学生

  四、教具准备:

  范画、示范包装盒若干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包装装潢的作用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让学生将已学的装潢美术知识作一次应用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装潢美术的兴趣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课重点在于讲清包装盒的构造特点和用途。

  2.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从平面设计转化到立体设计,并达到内容与图形相统一,解决造型符合陈设环境统一的问题。

  七、教学具体措施:

  1.教师在课外收集资料,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2.当堂示范以讲清包装盒的构造方法。

  3.举例子说明图形,色彩和环境的关系。

  4.让学生积极提意见和动手创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每位学生在课前准备小剪刀、铅笔、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纸两张)

  2.讲述上节课的作业情况。(总结前几节课的平面设计知识)

  (二)讲解新课

  1.出示包装盒,导入新课。说明每一面的平面设计图案,总结学习装饰画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在怎样把平面设计应用到包装盒上。

  2.商品包装的定义与作用

  商品包装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样的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满意,达到商品包装的装潢目的?提问,然后总结:(有以下特点)

  (1)介绍商品的名称,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颖,具有视觉吸引力,同时方便消费者与同类商品进行直观比较。

  (3)给消费者提供方便,包括携带、储存、使用以至保护、维修等。

  (4)富有装饰艺术性,能为消费者增添美的享受。

  4.简介三大类包装的'特点和作用。

  (1)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是以运输和保护商品为目的,一般采用木箱、瓦椤纸箱、箩筐、塑料袋等,将商品装入,其装潢可以从简。例:电视机的外包装,整箱的萍果等。

  (2)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或"原包装")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外貌,其包装装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为了销售,除了保护商品外,还要起美化、宣传商品,方便商品陈列展销,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叶等。

  (3)陈列包装(又称"展销包装")是在销售包装的基础上外加宣传广告,或设置的包装盖能撑起来露出商品部分陈列,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的包装形式。例:名酒包装,咖啡包装等。

  5.包装设计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2)商品包装的造型及视觉设计;(3)是选择简便、省时、省料的包装方法。(4)是选择适合包装档次的包装材料。

  6.包装盒的设计形成(分包装盒和包装袋)

  请同学回答所知道的几种盒的形式,然后总结:

  (1)折叠纸盒──是用厚纸制成的盒状容器。厚纸先按盒展开的图形裁切,并在折叠处作压痕(可用小刀背刻划),再折叠成可启口的纸盒(课本第18页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两用彩色笔”的包装盒)。

  (2)扣盖式折叠纸盒──这是盒身和盒盖分离的折叠纸盒。在不盛装产品时,纸盒可折叠成片状,使用时拉开成盒,盖扣在盒自上。

  (3)抽屉式折叠纸盒──又称屉匣盒,由盒身与抽匣两部分组成。押匣像抽屉状要能塞进盒身(外壳),所以设计时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点.折叠后用粘合剂粘在折叠处的边角即成。

  (4)手提式折叠纸盒──在包装盒体上装有提手,便于携带。(课本第18页下图中的"宝宝桔味饼干")。

  (5)固定纸盒──形体比较固定的包装纸盒,一般用纸较厚,刚性比折叠纸盒强。(如课本第18页彩图中的"王一品斋笔庄笔盒"、"中国书画墨盒"、中国楹联盒"等。

  7.制作步骤:

  (1)构思立意:首先想好是为什么目的而设计的,设计时,先要考虑放什么物品,决定它的高、宽、长,采用哪种盒子的形式,然后用铅笔画出折叠纸盒示意图,(教师提供资料)。

  (2)折盒:把示意图中的实线用剪力剪掉,把虚线用小刀背刻一痕迹,然后折叠盒子。

  (3)盒面设计:(下节课具体讲解)

  (三)布置作业

  要求同学设计并制作一只放置美术用品的专用盒,可在课后完成。

  (四)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布置下节课需带的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盒、水罐等)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2.教师讲评上节课作业情况,并展示制作较完整、较精美的作业,指出优缺点。

  (二)讲解新课:

  1.总结上节课内容,引导下文。

  2.包装装潢的社会意义:

  包装装潢是商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首先介绍盒面设计要求

  (1)盒面的文字(商品名称、企业名称等)、标志、图形必须与企业、商品性质相符。文字要求醒目,易认,具有诱惑力。

  (2)盒面装饰形状是受盒的形状所制约的,图形宜用适合纹样,可运用均齐式或均衡式构成。并要具有装饰意味。

  (3)色彩的配置方法与书籍封面色彩、装饰画色彩、手帕装潢色彩、招贴广告色彩等基本一致。

  让学生回答几种色彩配置方法,然后总结,复述:

  A.装潢美术所采用的装饰色彩带有共同特点,一般都运用对比色协调或类似色、同类色配置法。

  B.色彩和图形一样受到所放置内容的性质所决定,必须研究其个性特点,才会使作品形式新颖,具有独特的诱人魅力。包装盒要求色调明快,和谐,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和陈设环境的协调。

  C.内容决定色彩的依据。

  包装盒的色彩应根据所放置物品的性质来考虑:

  放置儿童用品:色彩应以鲜艳的对比色调为主,符合儿童的天真、活泼性格,并用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放置日常用品:应以大方,明快的色彩。

  放置贵重物品:色彩应以丽的细纹纹样为宜。

  放置学习用品:色彩应文静,大方的和谐色调为主。

  D.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

  调和色配置法:这是一种色相性质相近的色彩配置法,分同种色的同类色两种配置方法。如绿和粉绿、涂绿的配置。

  对比色配置法:是指性质不同的色彩配置法,如红与绿、青蓝与黄橙色等的配置,运用对比色配置,效果强烈、醒目、鲜艳。

  (三)布置作业

  在上节课制作方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确定图形,上好色彩。(只画盒面)要求:着色要均匀,边缘颜色要整齐,画面保持整洁,图形和色彩并能符合内容。

  (四)学生练,教师巡回辅导

  九、总结:

  教师把方盒制作较好,图形和色彩较理想的作业向班里展示,并对全班作业加以讲评。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和所需工具。(讲评时,优秀的指名表扬,以加强学习兴趣;较差的作品不指名,指出缺点,以改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2-21

脸谱美术教案11-09

中班美术教案03-10

小学美术教案11-19

《爱心》美术教案12-06

美术欣赏教案06-11

走进美术教案02-21

《彩虹》美术教案12-02

《纸杯》美术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