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4-11 19:13:12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小班教案合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班教案合集七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领会故事中小鸟飞飞不怕失败、多次尝试最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完整的语言仿编故事。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小鸟飞飞相关动画

  3、小鸟飞飞、鸟爸爸、鸟妈妈、小松鼠、小蚂蚁、小鱼、小鼹鼠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谈话引出本次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鸟出生之后会飞吗?那么会是谁叫小鸟飞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小鸟学飞的故事,名字叫做《小鸟飞飞》。

  2、教师出示相关动画,请幼儿仔细听故事,回答老师的问题。

  (1)小鸟飞飞为什么不会飞?

  (2)小鸟飞飞最先遇见了谁?他学会在树干走路了吗?为什么?

  (3)小鸟飞飞后来又遇见了谁?他能和小松鼠一样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吗?为什么?

  (4)后来小鸟飞飞又分别学习了谁?

  (5)最后小鸟飞飞学习的谁?他成功了吗?为什么?

  3、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自由阅读。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应该学飞飞的什么精神?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请幼儿戴上头饰,分角色的表演故事并仿编故事。

  2、引导幼儿尝试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

  3、请幼儿把小鸟飞飞学习小鱼、学习小鼹鼠的.部分仿编完整。

  4、请幼儿模仿小鸟飞飞学习其他小动物的情节。

  五、活动总结

  《小鸟飞飞》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遇到困难就要像故事中的飞飞一样,不怕失败,愿意多多尝试,最后肯定会走上成功的!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要多引导为主,让幼儿重返感受小鸟飞飞故事中的情感,在反复多次的模仿回顾故事中飞飞遇到艰难时的样子,让幼儿也像飞飞一样勇于尝试。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喜欢自己的新班级。

  2、乐意接受新朋友,并能在集体面前表达。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自己有了新班级、新朋友

  活动难点:介绍自己

  活动准备

  小鱼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我们是什么班啊?(出示小鱼的图片)以后啊,这里就是我们在幼儿园的家。

  二、参观班级

  小朋友分组参观班级(午睡室、厕所、教室)

  三、自我介绍

  师:我们看过了我们“溜溜鱼班”的新教室,小朋友们觉得漂亮吗?我们认识了新我们的新教室,现在来看看你身边的小朋友,以后啊,你们就是好朋友了。首先呢,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让小朋友们认识你,愿意和你做朋友。(介绍学号;姓名;年龄;最喜欢什么,比如动物、玩具、卡通形象、颜色;特长,如:喜欢跳舞,喜欢唱歌等)

  四、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玩游戏、交谈。

  教学反思

  因为是入园第一天,幼儿情绪尚未稳定,在认识新教室新班级时,我大致向幼儿介绍各个环境的作用,在认识新朋友的环节中,因对大家不熟悉,幼儿表现胆怯,不愿意在这么多人面前介绍自己,我在课上临时改变方式,以每个幼儿的全家福入手,将幼儿全家福展示给所有幼儿欣赏,我慢慢引导幼儿介绍照片中的'内容,问幼儿,这是谁的照片呀?里面有谁?

  幼儿反应积极,很愿意告诉大家并分享内容:这是我自己,这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在哪里,在干什么。很多幼儿很积极表现自己,能够大胆的借助照片完整介绍自己。在课后,我还将幼儿的全家福装饰好并写上幼儿的名字,(如:29号朱梦圆小朋友的一家)并将照片挂在教师醒目的位置,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看到很多孩子聚在照片下面,争先恐后的找自己的照片,并跟大家在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及自己,孩子们脸上都洋溢幸福、自豪的笑容。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这一精神,在活动设计中充分挖掘音乐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活动内容、形式、方法进行了多重整合,将观看、欣赏、联想、演唱在富有趣味的情景中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富有情趣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形象,自然而然地学习。

  小班孩子们十分喜欢在娃娃家中玩打电话的游戏,“喂,喂,爸爸,早点来接我,带我出去玩?”,“喂,喂外婆吗?星期天我来看你??”孩子们乐此不彼,不亦乐乎!孩子的表现及当今社会时尚、流行的“彩铃”为我创设教学情景带来灵感。我选择节奏舒缓,琅琅上口的改编歌曲《谁找我》旨在让幼儿在契合心灵,契合时宜的情景中拓展经验,学唱歌曲,大胆积极地表现,使教学在无痕中演绎。

  活动目标:

  1、 在“打电话”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的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2、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歌曲,为“手机”配彩铃。

  重点:在“给动物朋友打电话”的游戏情境中跟随伴奏学唱歌曲。

  难点:幼儿能迁移已有的歌唱经验,大胆的尝试唱出自己的“彩铃”。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中,对生活中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有初步的`感知和探索。

  材料准备:

  1、亲子制作:幼儿和家长一起用废旧纸盒等制作的各种有趣的手机。

  2、多媒体课件: flash动画—打电话。

  活动过程:

  一、电话叮铃铃:引起孩子们对电话铃声的关注。

  (一)听听、猜猜引起兴趣

  播放铃声音效,

  听!这是什么声音? 出示手机,引出电话铃声

  (二)唱唱、跳跳,复习律动

  播放律动音乐《宝宝打电话》(另附歌谱一)

  你要找谁呀?找他干什么?(用问答的形式赋予游戏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律动。

  电话叮铃铃,喂-喂-你好呀,请问你找谁?XX快来听电话!

  二、彩铃声声唱:借助四个动物形象,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快乐学唱歌曲。

  (一)感受旋律

  1、播放媒体,演唱歌曲:谁找我(出现手机和动物电话本,拨打电话号码:电话号码数字1—5,4个数字为一组,)(另附歌谱二)

  提问:小狗的电话铃声和刚才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是音乐铃声)

  小结:会唱歌的铃声,我们叫它彩铃。

  2、教师扮演小狗接电话,并说: “你好呀,我是小狗,找我干吗呀?”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打电话的想法)

  (二)熟悉歌词

  1、播放媒体动画, 重点倾听,小兔听到“彩铃”在唱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听到的歌词,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相应的歌曲演唱重复,帮助幼儿回忆歌词、熟悉旋律)

  附:歌曲:谁找我(改编自英文歌曲《Big big 》儿整体听完之后,老师提问,和幼儿互动。“小朋友们喜欢听老师刚才唱的歌曲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听到老师唱的歌曲中有两个什么呀?他们在哪里呢?他们在干什么呢?”老师在幼儿给与不同的答案之后,让幼儿带着刚才的问题细心的再听一次,老师依然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然后鼓励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刚才的问题,大概的“复述”歌词。

  6、老师手上打着节拍,嘴上说着准确的歌词,让幼儿一边随着老师打拍子一边跟读。

  7、老师弹一句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依照此种方法重复三次整首歌曲。

  8、老师弹琴,引导幼儿和自己“同时”“一起”唱歌。依照此种方法重复三次整首歌曲。

  9、鼓励幼儿脱离与老师的“合唱”,师幼分工合作,老师弹琴伴奏,幼儿集体唱歌。 教师评价:表扬大胆唱歌的幼儿,鼓励唱歌声音小,不善于与老师和其他伙伴互动的幼儿。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也可以表演给自己家人听。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交集的基本概念,学习正确计数集合内物品的数量。

  2、感知15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1、呼啦圈2个。

  2、黄色和其他各种颜色德望雪花片若干。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交集的概念。

  1、教师讲故事引出交集概念。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交集的`概念。

  1、教师讲故事引出交集概念。

  2、教师在桌子上摆好两个不相交的呼啦圈并提问。

  3、引导幼儿检查两个呼啦圈里的东西,是不是符合要求。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如果将两个呼啦圈靠近一些,部分重叠把黄色的雪花片放在呼啦圈里重叠的部分,表示黄色的雪花片既可以送给白白,也可以送给胖胖。

  二、记数领袖。

  1、教师同时引导用手沿着放雪花片的呼啦圈围绕画一圈,引导幼儿记数。

  2、教师同时引导用手沿着放黄色的呼啦圈围绕画一圈,引导幼儿自己记数。

  3、教师同时用两只手沿着两个呼啦圈长的重叠的部分画一圈,引导幼儿自由几数。

  三、小朋友站圈记数。

  教师在地上画两个相交的圈,请幼儿站在圈里,让幼儿记数。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朗诵活动,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戴绿色眼镜来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在集体中大胆清楚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眼镜。

  2、图片:天空、小猫、甜糕、手套、绿色的世界。

  活动过程:

  1、出示眼镜,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绿色眼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这是什么?和平时的眼镜有什么不一样?

  (2)请个别幼儿戴上绿色眼镜观察周围世界。

  教师:戴上绿色的眼镜看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说说戴上眼镜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4)教师小结。

  教师:这个绿色的眼镜戴上后,整个教室都变成了绿色,我们像在绿色的世界里一样。

  2、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1)教师边朗诵诗歌边做相应动作,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并感知诗歌的内容。

  教师:讲到“绿色的天空”时,右手指着天空,眼睛顺着手指的方向看。

  讲到“绿色的小猫”时,双手放在嘴边,做猫抹胡子状。

  讲到“绿色的甜糕”时,双手放在嘴边,做吃东西状。

  讲到“绿色的手套”时,双手手心手背翻转一次。

  讲到“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时,左右手分别向两边轻轻挥动。

  讲到“到处都是绿绿绿”时,右手往左右两边各指两下。

  讲到“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时,双手蒙住眼睛再放开。

  讲到“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时,微笑着摇头。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段落的先后顺序再次回忆诗歌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3、出示图片,看图朗诵。

  (1)通过图片提示引导幼儿朗诵诗歌。

  (2)集体完整朗诵诗歌。

  4、教师指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朗诵诗歌。

  (1)引导幼儿运用轮流,分组等方式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教师提供红色、黄色、蓝色等色彩的眼镜若干,让幼儿自选,引导幼儿感受彩色的世界,并仿编诗歌《彩色的世界》。

小班教案 篇6

  一、教材依据:小班健康下册

  二、活动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应注意幼儿口腔卫生”。我发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能坚持每天早晚刷牙,进餐后也没有漱口习惯。为了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特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漱口的正确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

  2、初步让幼儿养成饭后自觉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3、培养幼儿漱口的愿望,体验饭后漱口的快乐。

  四、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五、活动难点:养成饭后自觉出口的良好习惯。

  六、活动准备:

  1、饼干、小镜子1个、每人2个水杯、纸巾;

  2、漱口顺序图片、故事《小蛀虫旅游记》;

  3、音乐:《漱口歌》。

  七、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了解漱口的重要性。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小蛀虫旅行记》,用故事激发幼

  儿兴趣,导课。

  启发:①小蛀虫为什么要到小明的牙齿中去做客?

  ②小明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结:漱口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不刷牙,吃完东西也不漱口,牙齿会被蛀

  虫弄坏的,又痛又不好看。所以小朋友一定不要像小明那样,一定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二)、幼儿品尝饼干,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1、 幼儿品尝饼干,相互观察,说说感觉。

  ①启发:请小朋友相互看看牙齿变得怎么样了,上面有

  什么呢?再拿出小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

  ②说说:这些饼干渣在牙齿上,有什么感觉?牙齿还舒

  服漂亮吗?

  2、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说说牙齿上的东西怎样

  弄干净?

  3、教师小结。

  吃完饭一定要记得漱口,这样我们的牙齿才会干净、漂亮,小蛀虫才不会跑到我们的牙齿上来要家。

  (三)、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1、 引导幼儿看图片、听儿歌,直观学习漱口方法。

  启发: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 教师教读儿歌,演示漱口动作,幼儿跟着老师边听

  音乐,边做漱口的.动作。

  ①教读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

  ②教师演示:强调动作要领,幼儿听音乐,空手联系。

  3、 幼儿尝试练习漱口,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①幼儿听音乐,自由尝试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②强调:漱口水要吐在纸杯里,再用纸巾把嘴擦干净。

  (四)、教育幼儿养成饭后要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只有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才会有健康,漂亮的牙齿,这样吃的东西才会很香,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五)、为牙齿留影,结束活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故事,幼儿能认识到漱口的重要性。幼儿在品尝饼干的过程中,利用照镜子能积极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利用图片,儿歌幼儿能直观地学习正确的漱口动作,通过亲自实践练习,幼儿练习掌握了其本领。本节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听-尝-说-看-漱等环节,幼儿轻松,愉悦的掌握了漱口的本领。幼儿兴趣浓厚,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3、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4、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一个;

  2、小口袋一个;

  3、各种水果图片;

  4、大苹果胸饰;

  5、小朋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出示小口袋(口袋内装有苹果),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里面是什么?

  (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拿出苹果,夸张语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你们谁喜欢大苹果啊?;为什么?

  幼:我喜欢你,我也喜欢你…

  2、出示小朋友图片(小手脏脏的图片):"小朋友们都爱我,明明也喜欢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哎呀,你可别碰我。"师:"为什么大苹果会不要明明碰他?那小朋友们猜一猜大苹果会对明明说什么?"

  (三)欣赏学念儿歌

  1教师贴上大苹果,念儿歌。

  师:"你听到了什么?"

  2、幼儿再次欣赏儿歌,熟悉儿歌内容师:"大苹果说了什么?"

  3、幼儿跟念大苹果的儿歌。

  4、请幼儿都变成大苹果(贴上大苹果贴纸),表演儿歌。

  (四)仿编儿歌教师出示各种水果图片,请幼儿仿编儿歌(西瓜,葡萄,桃子之类的)大苹果我是一个大苹果,哪个孩子不爱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闻的气味08-24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教案03-09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对不起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综合:野菜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花海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综合教案:可爱的小乌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