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教案

时间:2023-03-10 11:06:35 教案 投诉 投稿

艺术课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艺术课教案

艺术课教案1

  课题:动物的家园

  课型:艺术综合课

  年级:一年级

  教材分析:

  神奇的大森林是动植物的王国,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森林里生生不息。孩子们对大森林充满了神奇与向往。本课让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用音乐来描绘的小动物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使学生从音乐中体会用音乐描绘的小动物是怎样的,并通过欣赏能表现小动物的形态。体会到人类与动物应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引发学生对动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和关怀,并获得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认识以及各方面的艺术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幼儿心理:“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一个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达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

  教学目的:

  1、通过旧歌的复习,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描绘小动物的歌曲和儿歌。并用艺术手段(表演)进行展示。

  2、通过对《蜜蜂》、《青蛙音乐会》、《乌龟》三段不同速度,情绪的音乐欣赏与形体表现,感受几种小动物的音乐形象,引发学生对几种小动物的动态与神情的模仿与表现。

  3、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可以用色彩或线条来表现音乐形象。

  4、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对小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并用绘画方式为小动物营造一个安宁生态的生活家园。

  教学重点:

  从音乐中感觉音乐的不同速度、情绪。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准备:

  1、歌曲《小雨沙沙》、《蜜蜂》、《青蛙音乐会》、《乌龟》、《两只小象》等。

  2、剪刀、彩纸、彩笔、胶水等美术用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律动。

  2、提出听故事的要求。

  [设计意图:律动为课堂营造活泼愉快的氛围,提出本课要求,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

  二、创设情境、感受本验

  1、师:青蛙妈妈睡醒了,青青的杨柳也随风飘,嫩绿的小草拼命地往外钻,小雨唱起了美妙的歌声。小雨怎样唱歌?

  生:小雨“沙沙”、“沙沙”地唱歌。(生:小雨“滴嗒”地唱歌)……

  2、师:请小朋友模仿小雨的歌声表演。(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放《小雨沙沙》(表演,并让学生自评:哪组模仿表演最好?)

  3、师:小雨湿润了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大地,大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小草绿了;花开了;到处都是绿色的;……

  4、师:什么季节到了?谁来告诉人们?

  生:春天来了,小燕子为人们报春。

  5、师:小燕子是一只怎样的小动物?它怎样飞的?谁来表演?

  生:是一只可爱机灵的小动物,飞起来时翅膀很柔和(学生可边说边表演《小燕子》歌曲之后进行评价)。

  6、师:小朋友表演了多么可爱伶俐的小燕子,还可以表演哪些有关小动物的歌曲,儿歌?

  生:(争先恐后举手表演与动物有关歌曲,儿歌,有《小蜻蜓》《蝴蝶》《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塔》《咏鹅》《小兔子》等)

  [设计意图:这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艺术活动中。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表演的动物形象给予提示,如从小动物的形态、神情上,可用什么样的情绪表演更适合]。

  三、音乐欣赏、创造表现

  活动一

  1、师:刚才小朋友用歌声,儿歌描绘了小动物,老师今天要让小朋友,听听音乐怎样描绘小动物?(提出听音乐的要求:安静、仔细)

  播放《蜜蜂》

  2、师:远处来了一只小精灵,它四处张望,窜来窜去的它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

  3、听完《蜜蜂》,请小朋友自由发言谈感受。

  (1)生:小鸟飞地很快,很急,来报春了;

  (2)小兔子蹦蹦跳跳很愉快;

  (3)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地采蜜;……

  (学生的回答很多,只要能表达出地一种快速行驶的小动物都可以。能表达出一种很愉快地情绪也行)

  4、请学生复听音乐,随音乐的情绪和速度进行律动表演。

  5、教学的.扩展:

  (1)师:请小朋友为音乐中的小动物选择适当的节奏型。

  (出示:a、×× ×× ×× ××; b、× × × ×;c、×—×— )节奏。

  (2)根据八分节奏,让学生模仿其它小动物的叫声,并随老师有力度变化的手势进行演唱。

  (3)师:请小朋友用笔描绘出小动物的形态。

  学生用笔画出图谱:;;。

  学生可用彩色笔描绘出明快的色块。(黄色:红色:绿色: )

  [设计意图:教室里出现第一次高潮,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艺术活动中,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做学习的主人。]

  活动二

  1、师:小动物的歌声和欢笑声引来了一只小青蛙,它是怎样跳出来的?

  2、师:学生表演小青蛙的跳跃状态。

  3、师:请小朋友为小青蛙选择一条合适的节奏型。

  (出示:a、×× ×× ×× ××; b、× × × ×;c、×—×— )节奏。

  4、学生选择了b条节奏并进行表演。

  5、师: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它要做什么?请小朋友听。(播放《青蛙音乐会》)

  (播放的音乐学生知道是描绘青蛙的,给一个命题音乐,让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认真仔细地体会、想象)

  6、学生通过欣赏,编创了有关小青蛙的音乐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与第一活动比较不同在于,第二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命题音乐中合理的感受音乐形象,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描述或编创一种音乐形象,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自己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得以充分的发挥。]

  活动三

  1、师:不一会儿,森林里来了许多小动物,有一只小动物它走得很慢,走到所有的小动物的后面,听听音乐,告诉大家它是谁?(播放《乌龟》)

  2、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从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上的判断了以下的小动物:乌龟、蜗牛、大笨熊、大象;

  (学生的回答并没有错,以上的小动物在行走时速度很慢,音乐的情绪上是低沉的,因此,只要学生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老师都可以给予肯定)

  3、复听音乐,并随音乐让学生进行律动表演。

  4、师:第一段音乐与这段音乐有区别吗?说说你的感受?

  5、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各种形式表达。

  (1)律动;

  (2)色彩:(第三段音乐可以用深色调来表现);黑色:棕色:

  (3)绘画:第一段音乐用小巧、纤细的线条;

  第三段音乐用粗线条;

  [设计意图:第三个活动在随音乐做律动时,学生做自已觉得是谁来了就做谁的动作,放手让中国学习联盟胆创造。只有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他才会真正地喜欢学习了。]

  四、深入探究、人文情怀

  1、师:这么多小动物在一起,可高兴了,如果你们就是这么一群小动你们应该怎样相处?

  2、生:小动物应该友好相处。

  3、表演《两只小象》表达小动物团结友爱的情怀。

  4、师:小动物相处地很友好,很幸福,小朋友平常你们在哪儿能看到小动物?

  5、生:动物园、鸟笼里……

  6、师:小动物们它们自由吗?我们应该怎样做?

  7、学生分组讨论“为动物营造一个美好家园”;分组用美术用具为动物“绘画”一个理想家园。

  8、师生一起在《小鸟、小鸟》音乐背景下,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放回”学生绘制的“动物家园”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自己参与的活动命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这节课的小主人。]

艺术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艺术游戏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

  2、在幼儿塑造、感受美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4、激发幼儿热爱国粹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各种适合做京剧服饰的材料如:各类纸张、颜料、胶水、双面胶、剪刀、毛线、珠子、油画棒等。

  2、电视机、有关京剧的VCD片。

  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有一定的京剧氛围。

  活动过程:

  1、激发情趣,进入情景。

  教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京剧的音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

  2、集体商议,确定主题。

  教师:你们喜欢京剧吗?喜欢京剧里的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旦、丑;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各种脸谱;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服饰。

  教师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不但中国人喜欢,连外国人都在学我们的京剧呢!咱们就来玩一个有关京剧的游戏好吗?

  3、幼儿自主选择,体验京剧的乐趣。

  在京剧声中,幼儿有的在制作脸谱、有的制作装饰水袖及头饰、有的京剧欣赏、有的在穿着各种自制的京剧服饰在表演、有的还在商议。

  活动室的一角,几个孩子自成一组,用颜料及油画棒在纸、布、扇子等不同材料上画各种不同形态的脸谱,还把画的脸谱粘贴到瓶上、纸管上,有的送到了京剧表演的小朋友那里,说是要请他们表演变脸呢;四五个小朋友正在模仿VCD中小丑的表演,演得还真象那么回事;好几个小朋友在水袖上又是画又是粘,又在印染;一组孩子们正穿着不同角色的京剧服饰在尽情的表演,嘴里还在哼着调子,真有点京剧的唱腔。

  幼儿对话:

  “这个花旦穿的衣服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件好吗?”“看看它的式样。”

  “这个小丑的帽子怎么带的?”“问问老师吧。”“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4、师生互动,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京剧服饰展览会:在幼儿做好的`各种角色的服装后,他们会感到做了这么多漂亮的京剧服装别人看不到太可惜了!经过小朋友的讨论“京剧服装展览会”就产生了。

  艺术长廊:小朋友们在各种物品上画了脸谱,他们把脸谱放在一起,越看越象“艺术长廊”,于是一个新的活动主题产生了。

  京剧小剧场:有些小朋友在京剧表演中,他想扮演某部戏中的某个角色,另一个小朋友想为他们伴奏,还有一些孩子想观看他们表演,这样新的主题“京剧小剧场”又产生了┄┄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构思巧妙,情趣盎然,其内涵则体现了艺术性为游戏的特征,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为游戏的灵魂。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造,以“京剧”为主线完成了“设想京剧的各种服饰┄利用废旧品制作┄京剧表演”一系列活动环节,充分体验到动手做、游戏乐的愉悦。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断地感知、尝试、操作,在幼儿感受美、塑造美的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活动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真正成为了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成为孩子们的合作伙伴。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艺术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造型石头;

  2、学习与同伴协调地进行活动;

  3、大胆的尝试,体验做个小艺术家的快乐。

  活动设计思路:

  石头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得的活动资源,曾经在活动中利用过它,孩子们在活动中意由未尽。由此想到设计这一活动:小小石头艺术家。一方面满足幼儿玩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对已接触到的美工技能(涂画、粘贴、搓捏、压印等)得以巩固,在他们的尝试中感受动手的快乐。

  让小班幼儿进行造型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愿意利用石头塑造,体验动手的乐趣,从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活动以观察小动物的石头作品开始,让幼儿在一种自由的形式中去寻找去发现,并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去思考总结。同样幼儿尝试也是以自由的形式进行,即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跟哪个小动物学本领。通过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幼儿感到自己本领的大,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获得成功才能使他们有活动兴趣至使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活动流程:

  导入观察作品 → 产生利用石头创作的欲望 → 尝试创作,体验做小艺术家的快乐 → 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

  准备:和

  幼儿一起收集石头及石头制品;;美工工具(颜料、一次台布、棉签、水彩笔、彩色纸、胶水、画有图案轮廓的大纸、彩泥等);布置熊、松鼠、小狗、公鸡、小兔作品展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石头):小朋友这是什么?(石头)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动物艺术家,它们知道我们在收集石头,所以带来了和石头有关的礼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时想一想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变的?

  (二)引导观察并讲述

  1、 观察石头

  (1)幼儿分散观察石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石头变成了什么,想想用了什么办法(材料)。

  2、 讲一讲

  教师:你看到的石头变成了什么?用什么东西,什么办法使石头变成XX的`?

  (鼓励幼儿大胆的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达)如:小熊用橡皮泥把石头变成了小鱼。

  松鼠用石头拼出小屋。

  3、个别演示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演示或请小朋友演示。如若幼儿没提到的教师可以提出:这是怎么做的?

  (三)创作要求

  动物艺术家的本领可真大,你们想不想跟小动物学本领,做个小小石头艺术家呀?你想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引导讲述:怎样用石头,把石头变成什么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要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

  (四)尝试体验: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东西(材料)创作,注意和小朋友协商一下进行(小朋友不要争抢,先到人少的动物哪儿学本领);

  2、引导使用颜料的幼儿注意颜料不要过多;

  3、提醒可以结合石头已有的外形想象,并粘贴(看看石头的形状象什么);

  4、鼓励幼儿尝试一种以上的方法创作(你可以试试到其他动物那儿学本领);

  5、帮助个别幼儿完成活动内容。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说说自己的作品;

  你跟谁学了什么本领?把石头变成了什么?

  3、请幼儿自由参观同伴的作品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教师:给你的朋友介绍介绍你的学到的本领吧!

  具体操作及材料提供

  熊(石头、橡皮泥、垫板)

  松鼠(石头、画有轮廓的图案的大纸)

  狗(石头;颜料红、黄、蓝;盒子进行滚画)

  小兔(石头;颜料;棉签)

  鸡(石头;公园情景,进行建构)

  建议:

  结束不用集中可直接交流;

  石头按轮廓拼可画一张大幅画(显幼儿间协调)

  滚画可提供小勺舀石头

  可用提供的石头创造一个环境作为延伸。

艺术课教案4

  设计思路:

  大海边,贝壳琳琅满目,而且色泽自然美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小朋友不但喜欢用贝壳当玩具玩,还会用来拼摆美丽的画面呢!本活动的生成来源于每次吃完点心“大骨花蛤面”后,总有许多小朋友拿着花蛤的贝壳在 桌子上摆弄图案。

  贝壳的形态各异,纹理、色彩丰富多样,它们的天然造型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像和创造空间。让幼儿在拼摆贝壳的过程中进行联想,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我抓住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主题,利用师幼共同收集的自然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让幼儿主动发现贝壳形状、大小、色彩、图案各不相同,体验收集的乐趣。

  2、能根据贝壳的外形特征大胆想像,用多个贝壳和辅助材料进行动物造型设计。

  3、努力尝试用不同材料、不同技能进行装饰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①师幼共同收集、认识各种贝壳及造型辅助材料。

  ②幼儿已具备粘贴、拼图、折、剪等手工技能。

  2、物质材料准备:

  ①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贝壳(海蛎、鲍鱼、花蛤、扇贝、蛏、竹蛏、蚶、海瓜子及各种海螺等)洗净晒干。种类、数量不限。

  ②辅助材料:毛线、腊光纸、碎布、吸管、颜料、豆子、棉签、白乳胶、双面胶、剪刀、海树、卡纸等

  ③收集各种贝壳制品(项链、螺号、花篮、贝壳画等)布置成“贝壳馆”、大的贝壳粘贴画“动物园”、熊猫手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贝壳馆”,引起幼儿创造兴趣。

  1、手偶激趣

  师:今天,熊猫小博士举办了个“贝壳馆”,想邀请小朋友参观,大家想不想去?好,开上我们的小汽车,出发吧!

  大家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到指定地点欣赏贝壳制品。

  2、观察设疑

  师:看看这贝壳动物园,怎么只有一只小动物呀,,多孤单呀,看我们小朋友,热热闹闹的在一起,多开心呀。怎么办呢?

  3、动物联想

  教师出示共同收集的贝壳,请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来打扮它们,让它们变成贝壳动物园里可爱的小动物_ 儿童网

  (主要引导幼儿抓住喜欢的动物的突出特征跟贝壳的形状、大小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大胆想像、暢所欲言,给孩子充分的交流时间)

  二、材料组合造型设想

  1、欣赏范例

  ①师:小朋友看这“小金鱼“和“开心小猫”,都用了哪些不同的贝壳摆出身体、头、耳朵?还用了什么材料呢?

  ②师:老师这边有很多的辅助材料,看看拼小动物除了用贝壳还需要用什么材料呢?

  取出几筐让幼儿认识:它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动物的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其特征,如:豆子圆圆的,可以做动物的眼睛;毛线长长的,可以做动物的尾巴等。

  2、示范演示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些贝壳和辅助材料固定好呢?

  结合幼儿的提议,教师示范、演示材料的组合。

  三、领会“构思——寻找材料——大胆组合“的操作步骤

  1、师:先想一想喜欢做什么小动物,哪种贝壳做动物的头,哪种贝壳做动物耳朵,哪种贝壳做动物的翅膀呢?。。。。。。想好了找到材料先在卡纸上摆出来。

  2、师:再想想需要用什么辅助材料来添加其他的特征呢,可以试一试用折的、剪的、画的等多种使用过的方法。

  四、鼓励幼儿进行有创意的创作活动

  1、在柔和的音乐中,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贝壳及辅助材料进行创意造型活动。

  2、教师提醒幼儿先观察想像后再取材料,鼓励幼儿多尝试,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重点关注幼儿能否进行大胆想像,大胆运用材料进行装饰,给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如蝴蝶的触角可以用毛线或腊光纸剪出来,金鱼的眼睛可以在贝壳上画出来,小猫的胡子可以用牙签、小鸟的翅膀用扇贝的壳比较形象等。

  五、作品展示

  师:这下,“贝壳馆”里的小动物可不再孤单了。我们把做好的小动物送过去给熊猫小博士,好吗?

  师带领幼儿把自己做好的小动物粘贴到“贝壳馆”里的“动物园”并欣赏。

  六、延伸活动:创意交流

  1、看一看、说一说

  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可爱的动物,是哪个小朋友做的,请这只动物的小主人介绍一下,好吗?

  2、教师表扬幼儿独特的创意和方法。

  活动评析:

  首先,本次提供的创作材料体现沿海特色,在选择内容方面能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在“变废为宝”的创作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第二,在活动设计方面教师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准备,活动提供给孩子许多能力的挑战,如工具的使用、创意的想像等,幼儿参与主体性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设计动物、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投入的神态、充分体现了他们的需要。

  第三,教师的教法与表现。教师的引导过程自然,注意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幼儿手眼协调和动手能力。教师善于用讨论、商量、鼓励的方式提升孩子的创作,淡化了教学的痕迹。

  第四,从教学效果看,幼儿的作品是创新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作品交流的幼儿自评、互评),调动了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了创造、成功的乐趣。

艺术课教案5

  第一单元 你、我、他

  教学名称:你 我 他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双手表现出不同的手影,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创编出各种手影,一年级艺术教案。

  2、过了解十个手指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深化同学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加深友谊。

  3、描画手形添加绘画教学准备:投影仪,可以用来敲击节奏的事物,彩色的纸,一棵画好的大树

  教学过程:

  一、请你跟我这样做。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随着教师做动作。教师的动作主要集中在手部,包括十个手指间的配合。其中也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动作。

  二、玩一玩。同学们,人类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是我们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的小手灵巧吗?举起来让老师看看好吗?教师念儿歌:巧巧手,巧巧手,长着十个手指头。你帮我,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他们都会做什么?我们都是好朋友,十个手指也是好朋友,看,他们团结一心,为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

  1、教师通过投影仪表演手影。教师只表演一、两个手影,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做手影游戏。这十个好朋友团结一心,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影,看我们的艺术书上就有很多,你们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请学生到台前表演。

  3、你还会做哪些手影游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下位到投影仪前来试试看。如果学生做不出的话,教师可以多做一些手影,教给学生。

  4、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手影做好?

  三、比一比。

  1、在音乐的伴奏下,分组比赛,比一比哪个组表演出的手影最形象,哪个组创编出的手影最棒,哪个组的同学最团结,合作的最好。

  2、同学合作描画手影,发挥想象涂色、添加完成美丽的画面。

  教学名称:我有十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将手形的轮廓概括成具体形象并进行平面装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2、通过手形添画的练习,锻炼学生对形象的观察、想象能力。教学准备:水彩笔或蜡笔、图画纸、手形的组合图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上节课我们做了许多好看的手影,谁还记得?能为大家表演一下吗?谁还学习了新的手影?

  教师演示:

  通过光的照射,我们的手在墙上留下了一个影子,假如我把他们记录下来会是这样。出示一组事先画好的手形外轮廓,教师经过简单添画变成美丽的图画。

  一、比一比。你们也能行,让我们分组比一比,看哪个组添画地又快又好。(出示四组手形图)

  1、学生发挥想像自由添画。

  2、评一评。学生评选出添画比较好的作品,教师奖励一个小手。

  3、想一想:还可以添画成什么形象?三、画一画。让我们把自己的小手描下来,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把小手都添画成了什么?画面的颜色怎样?画面的大小呢?学生做画。教师强调画面要饱满、色彩鲜艳,可以画单只手、双手或多只手。学生做画中,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让每个同学的十个小手指都动起来,每个好朋友都笑起来。

  4、评一评。评选创意奖、美观奖、合作奖。

  5、集体做画。黑板出示一整张图画纸画成的心,教师在中间印上自己的手,添画成鸽子,学生画完作业后可稍做修剪贴到前面。粘贴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协作、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并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名称:找呀找,找朋友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朋友的可贵。

  2、通过为朋友画像,回忆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增进友谊。

  3、培养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4、能恰当地运用颜色、线条画出朋友的画像或者自己和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情景。

  教学准备:录音机、歌曲《找朋友》、图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全班分成四组,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跟着音乐在教室里边走边跳,当歌曲唱到最后一句时,一定要找到一个朋友,并请他起立,两人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在游戏中主要训练学生的音乐反应能力,并通过找朋友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二、说一说。你有好朋友吗?他是谁?能讲一个你们两个在一起时发生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引导学生回忆和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三、画一画。你能为你的朋友画张像吗?也可以画你和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1、说一说。 你想画什么?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自画像,说说在画这幅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看一看。欣赏课本的范画,找出他们的值得学习的地方。

  3、画一画。学生创作绘画,教案《一年级艺术教案》。

  要求:第一:构图要饱满,头象画的大一些。

  第二:起稿时要用黑色或深颜色的彩笔。

  第三:涂色时要认真观察,大胆用色。

  4、讲一讲。为全班同学介绍你作的画,把画中表现你和朋友在一起时的情景说一说。或者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5、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换绘画作品。

  6、想一想。怎样才能有自己的好朋友?和朋友在一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果你和朋友发生里矛盾,你怎么办?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为自己的朋友画像,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了解。我们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就象一个大家庭,同学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象画画一样,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

  第二单元 我上学了

  教学名称:校园里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把校园里自己喜欢的画下来。

  2、使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友情和关爱。

  3、在有趣的节奏游戏中,帮助学生认识文具盒和文具,教育学生爱护文具,养成好习惯。

  4、通过画自己的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准备:磁带、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谈一谈。校园里有哪些事情令你感兴趣?(同学间可相互交流,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你观察我们的学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二、看一看。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画一画。画一画校园里你最喜欢的……。

  要求:第一:构图要饱满。

  第二:色彩要鲜明。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四、讲一讲。同学间相互介绍自己的画,把画中表现的情景说一说,感受校园里的友情和关爱及学校生活的美好。

  五、活动延伸把自己在学校里的发现和感受回家讲给家长听。

  教学名称:我的小书包

  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简单的文具头饰,能自己为头饰设计形状以及颜色。

  2、根据老师编讲的故事表演童话剧《书包的故事》。

  3、了解学习用具的用法,懂得合理地整理和使用学习用具。

  4、认识书包是学习的用具,引导学生爱惜文具,懂得文具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纸板、卡纸、水彩笔、胶水、剪刀、书包、课本、各种文具的角色头饰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做一做。

  1、教师头戴书包的头饰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书包,我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助我吗?我的小伙伴文具盒、铅笔、橡皮、书本……都不见了,你们看见他们了吗?那你们能不能帮我做一些文具的头饰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2、头饰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图案部分,二是由一个长条围成的头套。我们先来绘制图案。

  3、画各种文具的图案。(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要制作的文具头饰)教师提要求:抓住各种文具的特点来画,注意画面要大方。起好线稿以后在用彩笔涂色。

  4、按轮廓将画好的图案剪下来。

  5、取卡纸的一条,按自己头的大小剪下来。

  6、将图案粘在卡纸条上。这样,一个文具的头饰就做好了。表扬绘画、制作好的同学,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

  活动二:认识书包。说说书包的来历、特点、用法。

  活动三:画画书包。

  1、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的书包,有几个面?

  2、书包上有那些附件?有什么图案?(书包带,拉链或开关等)

  3、欣赏书中学生的画。

  4、先将书包大形画出,再画细小部分(如书包带,拉链、图案等)

  5、构图要饱满,色彩要鲜艳。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

  教学名称: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声音的敏锐感觉,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从新的视角认识生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敏锐的听辨能力,以及节奏感、韵律感等艺术要素

  。3、在模拟、制作、辨别、欣赏各种声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准备:1、锅、碗、瓢、盆、瓶子、米粒、多媒体、录像机、录音机2、挂图、头饰、报纸、雨衣、圆珠笔

  教学过程:

  活动一:模拟自然界声音

  1、热身迪斯科(带领学生跳舞,活动)

  2、听录音,猜猜是什么音响?(暴风雨声、海浪声、流水声、喇叭声、摩托车声、东西倒地、婴儿哭声、关门声、笑声等)

  3、有那些东西可以发出声音?它们的声音怎样?学生们充分举例、演示。

  4、看录像(没有声音),老师在旁边用道具模拟声音。师:录像上没有声音,老师用道具完成的(老师出示道具发出声响,分别让学生猜模拟的现象)

  5、请学生到台前根据录像内容配上声音。(根据时间可几个同学一起表演)

  6、各小组展示结果。教师及时评价,奖励。

  活动二:创造声音

  1、教师出示一个瓷碗,提问: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2、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方法,教师提示: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演示。

  3、你能用桌子上的物品创造声音?任选一样,使它发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声音

  活动三:模拟声音

  1、用多种方法模拟很多声响,用桌子上的材料发声、模拟。

  2、启发学生想象,创新,展示,评价。

  3、用自己创造的声音为图片的“骑马”配上远近不同的马蹄声。

  活动四:做游戏(出示图片)

  1、提问: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嘴里应该是什么声音?

  2、学生回答、模仿、两个同学表演,教师随机评价。

  3、小组同学一起表演,创设氛围。

  教学名称:图画里的声音

  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画的观赏、理解、体会图画所表现的声音。

  2、启发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凝固的图画流动起来,有声有色。教学准备:空镜框、多媒体、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名画欣赏《风雨鸡鸣》

  1、(投影出示第一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艺术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艺术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练习将橘子皮撕成碎块的精细动作。

  2、感受用橘皮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游戏本学具:橘皮若干、胶水人手一瓶或每组一份活动过程:

  一、引导宝宝观察背景图,可用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语气,激发宝宝的制作橘皮画的兴趣。

  师:树上的橘子都到哪里去了?看老师把它们变出来哦!

  二、示范粘贴制作橘皮画的方法:先撕橘皮,再将胶水涂抹在画纸上,然后将橘皮撒在涂抹胶水的地方。

  三、请宝宝尝试在游戏本上制作橘皮画,注意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1、 对于不会抹胶水的宝宝,可以手扶宝宝的手,引导宝宝将胶水抹在橘子的轮廓里。

  2、 引导宝宝将橘皮撕碎后,再撒在涂好胶水的`纸上。

  3、 引导宝宝要轻轻按一按纸上的橘皮。

  四、帮助将宝宝制作好的橘皮画展示在背景墙上,鼓励宝宝并请宝宝欣赏。

  师:小朋友们把橘子树打扮的真漂亮啊!

艺术课教案8

  活动目标

  一、 在愉快地歌舞游戏中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自律能力。

  二、 培养幼儿对节奏的认识。

  三、 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使幼儿懂得友情,珍惜友情。

  活动准备: 为曲调选节奏的四列火车及节奏型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游戏《赶花会》,引导幼儿在句末大胆创编造型。 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引入,引导幼儿大胆创编B段中花叶花茎的`各种造型,活动中注意保持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挤在一起,不相互碰撞。

  二、 多声部朗诵《小鸭小鸡做游戏》,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协调性。幼儿一部分扮小鸭,一部分扮小鸡,扮小鸭和小鸡的再分别分成两组,一组念第一声部的语句,另一组念象声词。小鸭小鸡快过来站队,我们又准备做游戏了。(站成四队),今天,小鸭小鸡比赛朗诵,我们看一看哪队朗诵得又协调又合拍。

  三 、复习歌曲(拉拉勾)1、 情节引入“有只小鸭子不高兴了,我们去帮帮它吧。”怎么帮助它呢?幼儿讨论。对幼儿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2、 复习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唱。

  四、 学舞蹈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1、 复习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① 教师问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启发幼儿答: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就是你。② 幼儿齐唱后,复习这道歌有几个乐句?(4个)。2、 为曲调选节奏,并练习拍打节奏。① 出示四列代表四个乐句的小火车,引起幼儿兴趣。② 出示节奏型卡片,幼儿拍打节奏。③ 引导幼儿为歌曲选相应的节奏型贴在车厢上。(合作性、互助性的培养)。④ 读节奏。3、 看着节奏谱学习基本动作。4、 学习舞蹈游戏。① 教师唱曲示范一次。② 交待舞蹈游戏的规则。③ 组织幼儿舞蹈游戏。 游戏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

  五、 小鸭小鸡律动退场。

艺术课教案9

  一、活动名称及内容:绘画――可爱的我

  二、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习画头像及五官;

  2、布局合理,画面饱满。

  活动重点:能通过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会画头像及五官;

  活动难点:能布局合理的画头像及五官。

  三、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头部画像作品2~3幅,一面大镜子或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油画棒、黑板。

  3、美术画册。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照镜子,观察、感知自己的五官。

  教师:镜子里是谁?喜欢自己的模样吗?朝他(她)笑一笑,做做鬼脸。

  教师:镜子里的你长什么样子?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大班幼儿作品,观察、感知人物面部特征。

  师幼共同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教师提问:

  ――小姐姐(哥哥)的头是什么形状?

  ――小姐姐(哥哥)的头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

  2、师幼互动,学习画人物头像。

  教师:我们也像小姐姐(哥哥)一样吧自己画下来好吗?

  教师以自己为例示范讲解。(最好在黑板上示范,可以给出幼儿五官不同的多种画法,便于幼儿尝试。)

  绘画步骤:在画面的中间先画圆圆的.头,画得大一些,然后画眼睛、鼻子、嘴巴(可以请个别幼儿添画另一只眼睛,师幼共同示范鼻子、嘴巴的不同画法),最后按意愿添画头发。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尽量画大头部,并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五官。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欣赏。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把自己画成什么样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在欣赏中相互交流。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给同伴或父母画像。

艺术课教案10

  单元概述:

  童话,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最美丽的梦,我们总是幻想那是个真实的故事:或许它就发生在山的那一边,或许就在海的尽头,或许只出现在星星布满天空的夜晚,或许发现它们在不经意间……

  随着我们的成长,知道童话那只是个美丽的花环,因此心里总是有些说不出的遗憾。如果一定要我说出答案,我宁愿说:它永远在我心间,围绕在我身边。

  众多的童话,都是极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孩子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它几乎伴随了所有人的成长,伴随着所有人的童年。

  本单元是在前几册戏剧内容的基础上的延续,它们在故事的选材上取自于儿童文学,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再创作,是以美术、戏剧、表演、歌舞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对它们的再现。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形象,没有必要强求一致。同时,因为每个儿童文学作品必定有它内在的意义,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语言形式,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表达方法,表现心中的艺术形象。

  本单元选择了中外童话各一则,组成两个课题:《说谎的孩子会长长鼻子》、《马良的大画笔》。在文学作品中,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教育儿童要诚实、善良,富有爱心。学生在对文学作品、动画片、木偶剧的欣赏中,学习绘画、制作、表演等各种艺术表现语言,丰富和积累艺术表现手段,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更多的艺术知识。

  课时建议:

  4课时

  课题一 说谎的孩子会长长鼻子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线》录音带,CD光盘等。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单元主题页欣赏

  幕布打开,演出就要开始了,今天的儿童剧场将演出什么剧目呢?皮诺曹的长鼻子挑开了幕布,小马良手持画笔在描绘什么样的美景?在这个单元主题页的设计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哪个剧目即将出现在我们的艺术课上,我们将在这个单元的艺术学习中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活动一:演一演《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1.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的安排,将自己收集和知道的关于《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分小组讨论故事的含义,根据自己的感受,交流对故事意义的理解。

  2.观看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片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根据故事情节分小组进行表演。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改变故事的部分情节和结尾。例如故事中美好的梦想在什么时候可以变成现实?主人公皮诺曹与大鲸鱼搏斗的时候,大家怎样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皮诺曹早一些脱险,等等。通过创编,使学生体验在交流与合作中解决问题。

  3.欣赏教材中同学表演的故事片段,看他们的表演描述了什么?他们的表演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小组同学一起,将大家对故事的理解表演出来,并和教材上的表演进行比较,加以评价。

  活动二:歌曲表演《星星祝福歌》

  1.学唱动画片《木偶奇遇记》插曲《星星祝福歌》,注意这首歌曲的旋律上有什么特点。例如,旋律中有很多忽高忽低的音调跳跃,叫“音程的大跳”。还有加了升记号的叫“变化音”。对“音程的大跳”和“变化音”的特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特点,使你对旋律产生什

  么印象和感觉。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继续学习动画片《木偶奇遇记》里的另一首插曲《我的身上没有线》,先朗读和讨论歌词,对其中的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学唱歌曲。

  活动三:做一个可爱的小木偶

  1.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例如木制的、布料的、旧的饮料筒(瓶)、乒乓球、旧毛笔杆等,制作一个形象可爱的小木偶。可以先制作最简单的布袋式木偶,并自己编写小故事表演出来。

  2.分小组制作小木偶,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举办小型的木偶工艺展示会活动。请学生自己讲一讲过去曾经知道或见过的木偶及木偶戏,唤起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回忆。

  3.师生共同欣赏关于木偶起源的图片资料,教师根据历史文字资料启发学生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

  4.利用旧报纸制作(糊制)大头娃娃(木偶) ,然后画好形象(开脸),由学生表演自己编写的身边的学习、生活故事。

  活动四:和家长一起做木偶

  1.在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回家与家长交流关于对木偶的记忆,或家长儿时曾经有过的经历。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家长对过去的回忆,引导孩子对生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好,一般都是依靠家长为自己买玩具,而过去时代的孩子(家长小时候)是自己想办法制作玩具。通过交流生活的变化,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

  2.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制作家长(长辈)儿时曾经制作、玩过的、“木偶”、“系列木偶”。例如用废旧毛笔的竹杆制作小木偶。(步骤:将废旧毛笔杆分别锯成若干段,头部一段,上身一段,上肢两段,手一段,下肢三至四段,分别用线绳穿起来。)而且可以制作成不同造型的系列木偶,在有夹缝的木板下操作表演。

  3.按照上述的制作步骤,分小组设计、创编一个与自己生活有联系的小故事,确定故事的角色,进行小木偶制作,挑选几位同学进行木偶表演。这种活动不仅体验了自己家长过去时代曾经有过的快乐,而且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活动五:木偶的传说

  1.老师安排学生查找我国有关木偶起源的资料,交流讲述古代木偶的起源(郭郎的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究上来,通过有趣的故事展开。从前有一位姓郭的秃头,非常善于滑稽搞笑,他的形象被后人仿照刻成木偶,进行表演。这个郭郎在木偶戏里的职能是率领个木偶表演歌舞,他身着很长的舞袖。在当时的木偶表演中,众木偶队伍的前面一定有一个秃头、滑稽的角色,叫做郭郎。这是关于木偶起源传说中的一种,有着比较多的史料记载。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设计故事情节和角色,按照情节与角色进行木偶制作,排演自己的木偶戏,并进行班级或年级木偶戏汇演。学生自己创编的木偶戏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并参考古代木偶戏的历史故事进行。

  3.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木偶戏表演形式和故事,引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鼓励,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里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和引导。

  2.对学生的歌曲学习进行小组式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学生对音准地把握程度,特别关注那些在歌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星星祝福歌》、表演《木偶奇遇记》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线》录音带,CD光盘等。

  课型:音乐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有一个小朋友就因为说了谎话而受到了惩罚,鼻子长长了,经历了许多苦难。你听说过他吗?

  三、新授:

  单元主题页欣赏

  幕布打开,演出就要开始了,今天的儿童剧场将演出什么剧目呢?皮诺曹的长鼻子挑开了幕布,小马良手持画笔在描绘什么样的美景?

  在这个单元主题页的`设计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哪个剧目即将出现在我们的艺术课上,我们将在这个单元的艺术学习中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演一演《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1.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的安排,将自己收集和知道的关于《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分小组讨论故事的含义,根据自己的感受,交流对故事意义的理解。

  2.观看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片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根据故事情节分小组进行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改变故事的部分情节和结尾。例如故事中美好的梦想在什么时候可以变成现实?主人公皮诺曹与大鲸鱼搏斗的时候,大家怎样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皮诺曹脱险,等等。通过创编,使学生体验在交流与合作中解决问题。

  3 欣赏教材中同学表演的故事片段,看他们的表演描述了什么?他们的表演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

  小组同学一起,将大家对故事的理解表演出来,并和教材上的表演进行比较,加以评价。

  歌曲表演《星星祝福歌》:

  1.学唱动画片《木偶奇遇记》插曲《星星祝福歌》,注意这首歌曲的旋律上有什么特点。例如,旋律中有很多忽高忽低的音调跳跃,叫“音程的大跳”。还有加了升记号的叫“变化音”。对“音程的大跳”和“变化音”的特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特点,使你对旋律产生什么印象和感觉。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继续学习动画片《木偶奇遇记》里的另一首插曲《我的身上没有线》,先朗读和讨论歌词,对其中的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学唱歌曲。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鼓励,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里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和引导。

  2.对学生的歌曲学习进行小组式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学生对音准地把握程度,特别关注那些在歌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施教时间:20xx年2月16日-18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制作木偶、表演木偶剧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线》录音带,CD光盘等。

  课型: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认识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皮诺曹。他是什么样子的小木偶呢?你能把他制作出来吗?

  三、新授:

  和家长一起做木偶:

  1.在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回家与家长交流关于对木偶的记忆,或家长儿时曾经有过的经历。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家长对过去的回忆,引导孩子对生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好,一般都是依靠家长为自己买玩具,而过去时代的孩子(家长小时候)是自己想办法制作玩具。通过交流生活的变化,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

  2.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制作家长(长辈)儿时曾经制作、玩过的、木偶”、“系列木偶”。例如用废旧毛笔的竹杆制作小木偶。(步骤:将废旧毛笔杆分别锯成若干段,头部一段,上身一段,上肢两段,手一段,下肢三至四段,分别用线绳穿起来。)而且可以制作成不同造型的系列木偶,在有夹缝的木板下操作表演。

  3.按照上述的制作步骤,分小组设计、创编一个与自己生活有联系的小故事,确定故事的角色,进行小木偶制作,挑选几位同学进行木偶表演。这种活动不仅体验了自己家长过去时代曾经有过的快乐,而且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做一个可爱的小木偶:

  1.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例如木制的、布料的、旧的饮料筒(瓶)、乒乓球、旧毛笔杆等,制作一个形象可爱的小木偶。可以先制作最简单的布袋式木偶,并自己编写小故事表演出来。

  2.分小组制作小木偶,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举办小型的木偶工艺展示会活动。请学生自己讲一讲过去曾经知道或见过的木偶及木偶戏,唤起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回忆。

  3.师生共同欣赏关于木偶起源的图片资料,教师根据历史文字资料启发学生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

  4.利用旧报纸制作(糊制)大头娃娃(木偶) ,然后画好形象(开脸),由学生表演自己编写的身边的学习、生活故事。

  木偶的传说:

  1.老师安排学生查找我国有关木偶起源的资料,交流讲述古代木偶的起源(郭郎的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究上来,通过有趣的故事展开。从前有一位姓郭的秃头,非常善于滑稽搞笑,他的形象被后人仿照刻成木偶,进行表演。这个郭郎在木偶戏里的职能是率领个木偶表演歌舞,他身着很长的舞袖。在当时的木偶表演中,众木偶队伍的前面一定有一个秃头、滑稽的角色,叫做郭郎。这是关于木偶起源传说中的一种,有着比较多的史料记载。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设计故事情节和角色,按照情节与角色进行木偶制作,排演自己的木偶戏,并进行班级或年级木偶戏汇演。学生自己创编的木偶戏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并参考古代木偶戏的历史故事进行。

  3.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木偶戏表演形式和故事,引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鼓励,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里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和引导。

  2.对学生的歌曲学习进行小组式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学生对音准地把握程度,特别关注那些在歌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艺术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有鲤鱼跳龙门这个励志故事。

  2.通过活动,让小朋友能口述故事和表演其中情节。

  3.初步感知近似色和对比色,并学习运用两种近似色或对比色进行线条彩绘。

  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彩盘、废弃盒子记号笔、蜡笔、水粉、毛绒球、双面胶、透明胶、龙灯会及龙的图片、刻刀、安全剪刀、KT板、大小相同的箱子四个。

  活动过程:

  1.导入:

  (1)请幼儿观看视频——鲤鱼跳龙门动画片,激发兴趣,说说里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角色?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2)师:小朋友你愿意做故事里的哪个角色呢?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神奇的'龙门请到我们的教室里来?有什么好办法?

  2.制作过程:

  (1)小朋友拿笔蘸所需颜料涂在纸盒上;

  (2)在许愿条上画上自己的愿望;

  (3)老师帮助小朋友把画好的纸盒贴在墙上,配合龙头,形成一个龙身;

  (4)小朋友将制作好的愿望条贴在龙身下,以丰富我们的作品;

  (5)和老师一起粘贴鳞片;

  (6)一次请三个孩子,钻到鲤鱼的身体里,用手扶住纸箱,这样就可以自由的游来游去,模仿鲤鱼跳龙门。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小朋友对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视觉感受有一定认识。了解什么是渐变色和对比色。

  难点:

  1.小朋友可能无法将颜色调涂均匀,需要老师帮助。

  2.小朋友对对比色,渐变色概念模糊。需要老师事先调好几组渐变色和对比色,方便小朋友认识和选择。

  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安排:

  3~4岁:在老师的构图下,幼儿会在纸盒上涂上漂亮的颜色。

  4~5岁: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能清楚对比色和渐变色的概念。

  5岁以上:通过这次制作和互动,能回家对家长口述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艺术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欣赏漫画,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初步了解漫画特点。

  2、感受漫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乐意自己创作各种形式多样的漫画。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大胆创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漫画作品(单幅、多幅;黑白、彩色;有趣的、夸张的、充满幻想的等)。

  2、ppt:姚明、刘谦漫画及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人物的特点。

  提问:生活中你最喜欢谁?他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画、感知漫画特点。

  (1)出示图一,幼儿观察。

  提问:猜猜他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喜不喜欢这幅画,为什么喜欢?

  (2)出示图二,幼儿观察。

  提问:这张图片上画的是谁,你怎么发现的?

  和我们平时画的画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小结:漫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不一样,突出明显的特点,很有趣,用简单、夸张的方法表现人或事。

  3、引导幼儿观察漫画图片,讲述自己对漫画的.理解。

  提问:你对哪幅画印象最深?发现了漫画的什么特点?

  你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

  小结:漫画幽默、夸张,有彩色的、黑白的,有单幅的、多幅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漫画特点,提出绘画要求:

  提问:漫画中的人物为什么一下就被我们认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谁来说说自己身上特别的地方?

  你想画谁?你想怎样表现他特别、有趣的地方?

  除了画人物, 还可以画什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鼓励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提问:猜猜看,他画的是谁?为什么你一眼就认出来了?哪里最特别?

  喜欢漫画吗?为什么?

  2、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我们都可以试着画一画。

艺术课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讨论,使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能用绘画和歌唱表演的形式表现可爱的春天,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学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歌唱表演。(如创编情境、舞蹈表演、打击乐伴奏)。

  3、通过自制打击乐器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节奏感的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喷水壶、录像机、录像带、沙锤。

  设计理念:

  艺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课程,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让学生在欣赏、节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艺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音乐《嘀哩嘀哩》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步入教室,然后师生围圈坐好。

  二、“说”春天

  1、描绘春天的美。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的变化,你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

  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生4:春天常听到很大的雷声,常下雨。

  生5:春天可以养蚕。

  2、师: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浇花的压力水壶,在空中喷水),你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什么了?(小雨)

  师:你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吗?

  生1:嘀嗒嘀嗒??

  生2:沙沙沙沙沙沙??

  生3:刷-刷-??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再引入主题“春雨”,并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初步感受xx x |xx x |的节奏。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练节奏

  1、师:同学们,今天啊,有一滴小雨点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为大家唱一首歌,你听:(课件展示卡通形象“小雨点”和下面的节奏)

  2/4 x x | xx 0 | x x | xx 0:||

  师:谁能用“沙”来模仿一下,唱一下小雨点的歌。

  3、学习反复记号。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小雨点”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们新朋友――反复记号。

  (课件展示)║::║

  儿歌:四条竖线站两边,两边各有两个点,

  犎缭诟柚锌吹剿,请你再来唱一遍。

  师: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教师模击节奏[二]

  2/4 xx 0 | xx 0 | xx xx | xx x0:||

  师:谁也来试一下!

  (学生用自制的沙锤试打节奏〔二〕)

  〔评析〕: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本环节的教学借助多媒体,用卡通形象“小雨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唱节奏”和用自制的沙锤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音乐知识的学习设计成动画儿歌,改变学习内容单

  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什么是反复记号及它的用途。

  四、春之歌

  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她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鸟儿呼唤着小河也快快融化,就连小雨也迫不及待地唱起了欢快的歌,你听——

  1、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同时播放一些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

  2、轻声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在基本熟练后,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在说话”处略强,分别感受体验力度强、弱的对比。)

  3、师:这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歌唱这春雨呢?

  生1:我觉得要用很欢快的心情来唱。因为种子喝了这雨水是多么快乐呀。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沙锤为歌曲伴奏吗?

  (学生边唱边伴奏。)

  师:你觉得《小雨沙沙》这首歌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你能用身体来表演出来吗?

  生1:这首歌描写了春天下雨时的景色。

  生2:还讲了种子在说话,它们要发芽要长大。

  师:你能模仿一下雨怎么下的和种子怎么说话吗?

  生3:这首歌还讲了春天下雨,种子很高兴,因为有了雨水它们才能出土才会长大。

  师:谁来模仿种子怎么出土的?

  师:模仿得可真像!真是一个小小表演家。请小朋友们都来当一当“种子”,在歌曲中舞起来!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

  〔评析〕: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浓浓的艺术氛围,开启学生的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去体验春天的美,去感爱“种子”的心情,去表演种子的各种动作。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五、用线条画一画

  师:“你能用什么颜色和线条表现出这首歌曲吗?”让学生学习借助于线条、颜色加深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学生作画。课后在班里的小画廊展示。)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这也是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总评:

  本节课注重体现“新课改”中“艺术与生活”,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如点、线、色彩、节奏、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艺术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自主教学、活动教学、互助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为主线,将音乐、美术、戏剧表演融为一体,使艺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艺术课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宝宝爱乌龟的情感。引导幼儿沿着线条画出乌龟的主要特征。

  2、引导宝宝布局,打扮画面,添一些水草、泡泡等。

  二、活动准备:

  1、第一课时,宝宝听故事《聪明的乌龟》,告诉宝宝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动脑筋去克服困难。

  2、第二课时,情景模仿《聪明的乌龟》,让宝宝回忆故事情节,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会用简单的词语复述。

  3、乌龟描画图若干,油画棒,故事录音带、活动乌龟教具。

  三、活动过程:

  1、出示乌龟活动教具,指着乌龟背问:宝宝这是谁呀?(聪明的乌龟)那这儿圆圆硬硬的是乌龟的什么?(乌龟背)它的脚在哪儿?有几只?我们一起数数看……能缩回去,又能伸出来的.是什么?(乌龟的头)

  2、出示描画图。宝宝,小乌龟喜欢穿绿色花边的衣服,今天早上它忘记穿外套了,请宝宝帮帮它好吗?找出绿色的油画棒,帮它添上绿色的花边。教师边讲边示范。

  狐狸狐狸耍花招,乌龟乌龟动脑筋。

  狐狸气得呼呼呼,乌龟乌龟真聪明,

  我要学你动脑筋。

  3、宝宝描画,教师放录音,伴音乐儿歌《聪明的乌龟》。

  4、教师鼓励描得整洁的宝宝,并引导宝宝与妈妈一起打扮画面为聪明的乌龟添画水草、泡泡等它爱吃的食物。

  5、评价作品。让宝宝拿着作品一起跟着音乐磁带念儿歌及讲讲对聪明乌龟的情感体验。

艺术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脸谱中主要图案所表示的含义,能用对称的经验并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唐僧师徒四人的有趣特征。

  2.对故事《金猴降妖》感兴趣,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喜欢的人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脸形纸(可装有牛皮筋)、彩笔、记号笔、背景音乐、对应的半成品脸谱材料(唐僧帽、悟空箍、八戒鼻和脸上色块、沙僧胡子和月牙铲)等。

  2.西游记人物脸谱图片、PPT课件。

  3.幼儿有画脸谱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1.听一段声音,回忆故事《金猴降妖》。

  提问:请你听一段声音,仔细听这是什么故事?谁在说话?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视剧,孙悟空的声音都很有特点,加上幼儿对《西游记》非常熟悉,尤其喜欢孙悟空,所以选择以孙悟空的声音作为导入,便于引出下面的环节。)

  2.让幼儿说出故事中其他主要人物。

  (1)教师提问:去西天取经的还有谁?

  (观察幼儿是否了解唐僧师徒一共有四人,并按幼儿说的顺序依次出示相关角色的名字。)

  (2)小结:这四个人是著名的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人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问题式导入,用倾听、辨别的方式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并锻炼幼儿在已有经验中迅速梳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让幼儿陈述自己判断的理由,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思考过程。】

  二、观察脸谱,了解脸谱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绘画

  1.让幼儿从第一组京剧脸谱中找出孙悟空。

  (1)(出示第一组脸谱:猴脸、孙悟空、二郎神)这里有三个脸谱,请你找一找,哪一个是孙悟空。

  (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并激发幼儿说清楚判断的理由。一般幼儿在观察比较后能发现脸谱上的金箍、桃子、毫毛、火眼金晴等特点。对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教师可以追问,如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它有个非常神奇的兵器叫什么等。由于幼儿对《西游记》很熟悉,教师的追问能促进幼儿回忆,并引导幼儿在脸谱上寻找这些特点,还可以让幼儿学学他们的表情、动作等。)

  (2)请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回答:为什么你认为第几个脸谱是孙悟空,请说出理由。

  (教师观察幼儿按顺序观察和表述的能力。)

  2.幼儿从第二组京剧脸谱中找出其他三个角色。

  (1)(出示第二组脸谱: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这四个脸谱分别是谁?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鼓励幼儿相互补充,完善对其他三个脸谱上图案信息的理解,同时根据幼儿所陈述的理由,把脸谱旁边的数字改成角色名字。)

  (2)唐僧师徒四人长得各不相同,脸谱上有各自明显的特点。但有趣的是,四个脸谱上有一个图案是他们共有的,请你找一找是哪个图案?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教师观察幼儿在比较四个脸谱的过程中,能否发现共有特点,同时了解幼儿是否知晓这个特点所代表的含义。)

  3.幼儿了解京剧脸谱上的图案特点。

  (1)这是世界有名的中国京剧脸谱(PPT上出示“中国京剧脸谱”六个字)。

  (2)京剧脸谱会把每个人物的主要特征,如唐僧的白白净净、猪八戒的朝天鼻等长相特征,孙悟空爱吃桃子等爱好特征,他们用的兵器等物品特征表现出来。

  4.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并陈述理由。

  (1)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该问题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对这几个角色的认知。)

  (2)如果让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来画,可以怎样画?怎样才能让人家一看就知道画的是谁?

  (此问题旨在了解幼儿对之前所说的特征是否清楚,还记得多少。)

  5.幼儿了解桌上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现其主要特征。

  (1)请你用桌上的材料画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的脸谱特征。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桌上的辅助材料,以及它们的用法。这里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能让幼儿自由表现,关键是让幼儿在表现中了解民族元素、脸谱主要特征的含义。)

  (2)幼儿选择材料后进行绘画,并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教师要观察了解选择每个角色的幼儿人数,幼儿能否表现出该角色脸谱上的主要特征。鼓励幼儿尽量大胆表现,可以选择辅助材料一起完成脸谱装饰。)

  【设计意图:在观察比较中挑战幼儿的`思维。该环节前半部分的观察比较有两种方式:“发现不同”可以从两两(人物)比较开始,锻炼幼儿发现不同的能力;“发现相同”,通过比较四个脸谱,促使幼儿发现、排除、判断。因此,相对让幼儿找不同而言,寻找共有特征的挑战难度更大。

  幼儿在观察中表达的经验往往是零碎的,该环节先让幼儿重点观察孙悟空,帮助幼儿从上至下整理——箍、如意、桃脸等。具体的剖析,让幼儿的思维有集中性、有序性和广泛性。继而让幼儿将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其他

  脸谱上。

  教师在陈述理由中了解幼儿的思想。在互动中,教师不时让幼儿陈述自己判断的理由,目的是在了解幼儿对角色认知的同时,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很有意思,如他们多数喜欢孙悟空的勇敢、神奇的七十二变;少数幼儿表达了孙悟空对师傅的忠心;喜欢唐僧的幼儿主要理由是因为他善良、学问多、帅气;而少数幼儿说唐僧在旅途中很舒适,因为一路都骑马,有徒弟保护等。这个过程非常考验教师的回应能力,如何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合适的、正确的引导,这需要教师好好预设和思考。】

  三、出示“妖怪”,引发表演故事的兴趣

  1.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请“师傅”“徒弟”分别上来,其他幼儿观察同伴绘制的脸谱主要特征是否明显。)

  2.幼儿听儿歌《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并排出队形。

  (1)请你仔细听儿歌,并按照儿歌里说的顺序为角色排队。

  (教师鼓励会念儿歌的幼儿一起参与,并观察幼儿能否按顺序为角色排队。)

  (2)一共有门个角色去西天取经?现在有几个角色?请想办法把到西天取经的四个角色凑齐,我们一起出发。儿歌中最后一个角色是谁?故事中的老妖婆是谁?故事还需要一个角色,谁愿意扮演?(确定角色后,出示“白骨精”脸谱。)

  (幼儿一般会选择唐僧和孙悟空,极个别的幼儿会选择猪八戒和沙悟净,此时,教师要观察每个幼儿对缺少角色这个问题的行为反应和想法对策。等幼儿凑齐了四个角色后,再次问幼儿谁愿意扮演老妖婆。如果幼儿实在想不出办法,可以提示他们观察周边可利用的资源,如请教师一起参与等。)

  3.幼儿听儿歌,排队模仿角色的样子,出发去取经。

  儿歌里的角色终于凑齐了,我们准备出发,这几个角色不但长得各有特点,走路也各有特征,看看谁模仿得最像o

  (教师观察幼儿的模仿,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

  【设计意图:《唐僧骑马咚那个咚》是许多大班幼儿熟悉的儿歌,按儿歌里的顺序排队并模仿角色的行为特点,既让本次活动暂告一个段落,也为后续进行相关游戏、表演等做好铺垫。

  此环节再次挑战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角色的缺失,幼儿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积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教师在进行“我是中国人”主题下的“京剧脸谱”活动时,较多表现的是脸谱颜色和对称这两个主要经验,而这个环节的处理,巧妙地引出了老妖婆——旦角,丰富了幼儿认知的广度。】

【艺术课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艺术课教案02-28

艺术课教案设计08-24

艺术课教案15篇03-15

幼儿艺术课教案(精选20篇)03-27

幼儿园小班艺术课教案01-11

艺术课工作总结01-06

艺术课父亲节的手工中班教案(精选5篇)05-14

2022艺术课标学习心得(精选19篇)10-10

最新艺术课标学习心得(精选5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