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6 08:55:17 教案 投诉 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语文教案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对话.

  2、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3、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对话,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教学难点: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出示《狼和小羊》中的一组对话。

  学生读句子,发现什么特点。(明白什么是对话)

  2、对话与平时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一般由两句话组成。有冒号和引号)

  3、标点符号巩固练习。

  小明说今天真热啊小红也说是啊都出汗了

  4、能不能在《狼和小羊》中再找出一组对话,读听。

  1、比比看,谁能在其他的课文中还能找到更多的对话?

  2、同桌之间任选主题进行对话。

  3、看图想象对话。

  A、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查阅资料呢,你联系在平常读书中和同学们的对话,也来想象一下这几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B、同桌之间互相商讨并练习。

  C、学生汇报,同学品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对话。我们不仅会运用了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还知道怎样对话,最关键的一点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说的话,只有这样对话才能顺利进行。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01年10月28日 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02年2月28日 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课题: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 (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 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4、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语文教案 篇4

  课时目标:

  1、完成词语超市、连连续续、加标点、写字板这四个板块的练习。

  2、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

  3、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字、词的积累。

  难点:叠词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仿说叠词,并写一写。

  3、选择一个词造句。

  4、再读词语,识记。

  二、连连续续。

  1、出示“连连续续”,自由读左右两边的词语。

  2、看看这些词语是什么词?

  4、师生配合朗读。

  三、加标点。

  1、复习逗号、句号、感叹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读书上的句子,自己填写。

  3、交流汇报,评价填写情况。

  4、板书答案,齐读句子。

  四、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中的6个字。

  2、观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

  3、重点指导“罚”和“寿”字的写法。

  4、学生完成写字板,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好了写字板,同学们的收获不少。

  六、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汇报

  分组仿写,看哪一组仿写的最多。

  3、连线,和同学交流。

  回忆标点符号的用法,汇报交流

  观察字的结构和规律,学生完成写字板。

  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预设目标】

  1、学会“全、奇”等14个生字,理解“奇妙、精彩、没完没了”等词语,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预设流程】

  一、导入课文

  看老师写3个字。

  (板书:看电视)

  你认识这3个字吗?一起读──

  (齐读课题)

  看电视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明明他们一家人也特别喜欢看电视,他还写了一首看电视的小诗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打开书翻到第20页,先听老师来读读课文。

  2、多有意思的小诗啊,你们想读吗?那就请你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

  过渡:

  刚才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现在谁能大声地、清楚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呢?

  3、分段检查读:

  ⑴ 第一段:

  第一段谁来读?看看谁是勇敢的孩子!

  (指名1人读)

  师评:你读得很正确。

  这一段里有几个生字宝宝,认识吗?

  (出示生字卡片)

  全:

  指名2人读。

  奇妙:

  这个词谁来念念?

  指名2人读──齐读

  看来生字宝宝都认识了,那咱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

  ⑵ 第二段:

  第二段谁来念?(指名1人读)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些字、词很难读,容易读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却 换 精彩 关掉 赛 咿咿呀呀 没完没了

  (指名读词后)这个句子你会读吗?

  (出示句子,指名2人读)

  师评:这么难读的句子你都读对了,太了不起了!你也很棒!老师觉得“打盹”这个词特别难读,谁能读准?

  (指名3人读)

  师评:你读得特别准,请你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遍。

  (学生领读)

  (出示句子)那这个句子你会读吗?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

  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谁能读正确?

  (指名2人读)

  师评:不好。愿意再试一试吗?看来这个句子很难读,先听听其他小朋友来,等一会再请你读,好吗?

  (指名1人读)

  师评:好的,你把每一个字都读得很正确。读得很流利,很通顺!看来这一段难读的地方可真不少,认识了这些字,读好了这些词语,现在你一定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了。谁来读?

  (指名1~2人读 果然读好了!──小组齐读)

  ⑶ 第三段:

  谁来挑战第三段?

  (指名1人)

  (出示句子:“好球……直叫”)

  在这一段中这个句子特别难读,但是他也读对了,了不起!现在让老师来考考别的小朋友。

  (指名读──小组齐读)

  ⑷ 第四段:

  下面咱们该念第几段了?

  (第四段)

  在念第四段之前,谁先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要特别注意?

  (指名说)

  修改 文稿 疲劳 舞蹈 音乐

  (指名1生读,指出多音字,齐读)

  看,这些难读的词语你都会读吗?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你一口气把这些词语都读对了,请你做做小老师吧!

  (学生领读)

  有了他的帮助,现在这一段一定读得更好了,自己再试试。

  (自由读──指名读)

  ⑸ 第五段:

  最后一段谁来念?

  (指名1人读 齐读)

  三、学习第1段

  1、课文咱们都读会了,小朋友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诗中,这个词语出现了两次。

  (出示:奇妙)

  一起读──齐读

  (板书:奇妙)

  它们分别在课文哪里呢?赶快找到把它们圈出来。

  (生找)

  2、“奇妙”第一次出现在哪个句子里?能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1人)

  出示句子: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第二次呢?

  (找到后,读一读)

  出示句子: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

  3、啊,找对了!在诗的开头和最后2次出现了“奇妙”,那你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吗?

  (指名答)

  4、真聪明!那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把奇妙、奇怪的语气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试

  (自由读)

  第一句:

  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女生读

  第二句:

  指名1人读──男生读

  师评:读得好!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可”字。

  过渡:

  丁丁说他们家看电视有些奇妙,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一些奇妙的地方?奇妙到底在哪儿呢?请小朋友再认认真真地读读第2、3、4段,找找看。

  四、学习第二段

  找到奇妙的地方了吗?

  1、(生: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

  你在奇怪什么?能不能说得完整一点、清楚一点?

  (生: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

  爸爸看京剧,为什么让你感到奇怪?

  (生答不上来:谁能帮他说清楚这个奇怪?)

  2、哦!这真让人感到奇怪?你是在哪一段找到的?

  (出示第二段)

  3、读出奇怪:

  那你能不能读读这一段,读出奇怪的语气?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指名2人读)

  老师也想来读,行吗?

  师范读。

  我读出奇怪了吗?那你能像我一样的来读吗?自己再练练。

  (自由读)

  (指名2人读)

  师评:有点奇怪的味道了!我好像看到你脑袋里的小问号了!

  咱们一起读出奇怪来。(齐读)

  4、情境对话:

  现在你们都来当当明明,好不好?来做个“打盹睡觉”的动作吧!

  (生做动作)

  明明、明明,快醒醒!你们刚才不是在看电视吗?怎么看着看着睡着了?

  (指名3人)

  (我不喜欢看京剧。)

  你为什么不喜欢看京剧?能用书中的话来说说吗?

  (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可我知道现在电视上正在放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呢!赶快换成球赛,好不好?

  (不好)

  那又为什么呢?

  (指名3人回答:因为奶奶喜欢看京剧)

  哦,我明白了。为了让奶奶看京剧,你和爸爸宁可放弃一场精彩的球赛,对不对?你们真是关心奶奶的好孩子!看来,你们家看电视的确有些奇妙,你能不能再读读,读出奇妙的语气来?

  (自由读──指名读──男生齐──女生齐)

  五、指导书写,小结全课

  1、指导写字:下面我们来写几个字。

  (课件出示:爸 全)

  请你观察这三个字,从结构上看你能发现什么?

  (上下结构)

  是啊,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我们先来写“爸”:

  爸:

  范写:看老师写这个字。上面是个父字头,一撇一捺要写得展开来一些,正好写到横中线。下面是个“巴”。谁来教教老师这个“巴”字该怎么写?

  (指名说,师一边写)

  谢谢你,我们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这个字上下两部分一样大,上下平分田字格。

  看清了吗?请你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把个别学生的字拿上来)你看他这个字写得怎么样?

  (指名学生说)

  全:

  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指名说)

  “全”和“爸”在田字格的位置差不多,请小朋友先在书上描一个,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位置。

  谁来说说这个字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指名说笔画的位置)

  有了他的帮助,现在你一定能把这个字写得很漂亮了,自己再写一个。

  关:

  我们要让“关”住进田字格里,怎样写才能让它住得舒服呢?请你观察一下田字格(指名答)

  范写。

  看清了吗?请你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2、我们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地方,还有奇妙的事儿吗?我们下节课继续找。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2至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直往上飞”的“直”表示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的。

  “直掉下来”的“直”表示“垂直。”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二)学习第9自然段。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 ”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四)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五)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 (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六、作业: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语文教案 篇8

  一、谈话导入。

  走进秋天,我们尽情享受到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无数乐趣和无尽的遐想。让我们在秋天里快乐地学习,认真地思考,我想你会从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二、我的发现。

  1、让我们进入“我的发现”这一题,你认真读读里面的内容,说说你的发现吧!

  2、出示课件,学生读

  3、学生汇报

  (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不同程度的新的词语。)

  4、祖国语言多奇妙呀!除了书上出现的一些词语外,你还能说出一些吗?(生说师随机板书)

  5、老师这里还收集了许多表示这些颜色的'词语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哪些你已经说过,哪些你还是不知道的。

  出示课件:

  黄 橘黄 枯黄 浅黄 柠檬黄 土黄 鸭黄 米黄 焦黄 蜡黄

  红 通红 淡红 暗红 玫瑰红 绯红 肉红 鲜红 猩红 杏红 血红

  绿 青绿 葱绿 草绿 橄榄绿 苍绿 油绿 品绿 石绿 水绿 军绿

  蓝 天蓝 石蓝 靛蓝 瓦蓝 品蓝 毛蓝 藏蓝

  6、颜色千变万化,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你还会发现更多的奥妙呢。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⑴小朋友,接着我们要走进“对对子”中去,让我们先来读读“对对子”吧。/soft/

  ⑵学生自由读

  ⑶指名学生读,纠正错音。

  ⑷同桌互读,想想这首“对对子”里讲的内容跟什么有关?(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⑸师生对读

  ⑹男、女分角色读

  ⑺齐读

  ⑻背诵对对子

  2、我会填

  ⑴小朋友,我们在读、背“对对子”中也体会到了快乐,让我们进入“词语搭配”这一题吧www.jiaoanba.com

  ⑵(出示课件)自由读词,想想“地”后应该填什么?

  (动词)

  ⑶学生做题,教师巡回指导。

  ⑷汇报。

  四、趣味语文

  1、我们刚才通过词语搭配的活动,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呢,让我们进入“趣味语文中的绕口令”吧。

  2、出示课件:绕口令

  3、学生练读。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读。

  ⑷比赛读。

  4、课件,出示《颠倒歌》、《兜装豆》、《狗与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绕口令读。

  5、交流读

  附绕口令:

  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兜装豆

  兜里装豆,

  豆装满兜,

  兜破漏豆。

  倒出豆,补破兜,

  补好兜,又装豆,

  装满兜,不漏豆。

  狗与猴

  树上卧只猴,

  树下蹲条狗。

  猴跳下来撞了狗,

  狗翻起来咬住猴,

  不知是猴咬狗,

  还是狗咬猴。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清奇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同上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朗诵、鉴赏、品悟。

  教学过程: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词的特色:

  1、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2、构思新奇巧妙。

  3、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五、作业、背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下册教案01-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