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

时间:2022-10-05 23:20:2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

  导语: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篇1

  这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姊妹篇对秦淮河是如此描写的呢?可以分别从船、水、光来概述:

  秦淮河的船比作者去过任何一个地方的船都要好,好在哪里呢?其他地方的船不是简陋,就是看上去笨笨的,无情调。

  作者对于秦淮河里面的船是这样描写大船和小船的,大船: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小船:“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由此可见,作者更喜欢小船,因为小船的情调是最合作者的意。可以谈天、望远,比大船还要清隽。描写船灯、桨声的部分可以看出作者的愁思,寄情于景是朱自清的写作特点,那桨声能引人入梦,但是却是愁梦。

  作者对秦淮河的水的描写: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天色明与暗时的对比非常明显,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田径,委婉,使我们一篇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灯火明时,阴阴的变成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样;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梦”一直是爱用的一个字,体现出了给外界环境给作者的这种朦胧睡意的柔和甜美的`感觉。从前的秦淮河里热闹极了,现在却显得空了,静了,从中读出作者的物是人非的惆怅。从灯光写到月光,一会写灯光,一会写月光,光影交融并存着。

  夜深人静时,孤舟河上,夜色渐浓,只有桨声入耳。这时的景色却有不同了: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一切都进入了梦想,这船也进入了她的臂膊里。该上岸啦!梦醒!幻想破灭!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篇2

  谈起秦淮河,心头总涌起一丝想念,像人们亿及亲人般的想念,这时,就会拿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来看一看,心头的想念才会由此消除。虽没去过秦淮河,但通过作者的妙笔,仿佛秦淮河我早已熟悉,而且是亲人般的熟悉,仿佛它就是我的亲人!作者眼中秦淮河的景色如影像般跃然纸上!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啊,真美,真好!赏心悦目的大船使人起诗意之感!也不枉秦淮河水的“一片好意”——同样美丽!透明般的颜色!两者衬上刚刚好!

  “‘七板子’规模虽不大极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读罢,小船的样子若隐若现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秦淮河的“七板子”真是与其他船只大显不同!因为呀,小船的样子,基本上就是破烂不堪。好吧,秦淮河是个景点,略有装扮也是人之常情,但“七板子”却格外漂亮,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它的舱前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了,坐在船上,领略着秦淮河的美景,还坐在七板子的舱前吹着微微凉风。啊!这真是一种享受!我想,这就是作者愿意搭乘七板子的原因吧。

  “于是飘飘然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美如仙境!无与伦比的美;无与伦比的文字!坐在船里,朦朦胧胧、模糊的看着其他船只里的“走马灯般的人物”。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里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他们经过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的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夏夜的微风可真是有着巨大的“魔力”呀!能把那些机械的歌声变成动人的旋律和悄悄的.密语!这歌声牵惹着我,使我震撼!并陶醉其中!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大冲的一条小溪。它虽不及秦淮河的美丽、秦淮河的优畅、秦淮河的动人、秦淮河的繁荣,但比秦淮河淡雅、清纯!如青花瓷的线条般流畅,悄悄流进我们的心田。

  这条小溪,是山泉汇集而来的。清澈无比!她只有短短的十几米长,因为尽头有一座大山,挡住了她奔跑的脚步。

  这不,快到春节了。白天人们洗菜、洗被单、洗衣服都到这条小溪来。原本安静无比的小溪突然热闹起来,如打破了花瓶,里面呈现出一段娇艳的花——小溪心中快乐的花。

  寒假也来了,好几个几个小孩子结成团,来到小溪,一会儿爬小溪四周的山,一会儿又在小溪里玩水仗。这样想想,秦淮河的热闹怕不及小溪了!

  夜晚,小溪没有五光十色的灯光,只有月亮与她作伴,不过她似乎很知足!与月亮“哗哗”地说故事。

  到了第二天一早,初升的太阳照醒了小溪,波光粼粼的水面偶尔翻着零零星星的浪花。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秦淮河可真让人向往!作者以歌女的出现淡化了自然的审美情趣。笔尖触及了作者自身,把它当时那种想听歌,却又碍于道德律的束缚,一心想超越现实,但又不能忘却现实的矛盾心情淋漓尽致!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记忆中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篇3

  这篇是俞伯平的作品,是朱自清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姊妹篇,它们被誉为秦淮河风光的“双壁”。俩好友为排遣心中苦闷,仲夏之夜同游秦淮河时,约定以同样的题目作文,于是便有了同样的两篇美文。与朱自清通过全景式的景色描写抒情不同,俞伯平更关注于自己的主观情感,呈现朦胧的意境。虽然两人风格迥异,但是内容同样精彩,在文坛被传为佳话。

  文章的前部分,作者着重介绍了秦淮河上繁花的景象,通过卖艺的烟花女子、喧闹的小酒馆、三三两两的花船的描绘,给我们展现出秦淮河的繁花风光。“看!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的.往来,把河水都皴得微明了。”那作者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纸薄的心旌,我的,尽无休息地跟着它们飘荡,以至于怦怦而内热。”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进入文章的下半部分,以远离岸边的角度来描绘秦淮河的景致。“虽同是灯船,虽同是秦淮,虽同是我们;却是灯影淡了,河水静了,我们倦了,——况且月儿将上了。”,“犹为下弦,一丸鹅蛋似的月,被纤柔的云丝们簇拥上了一碧的遥天。冉冉行来,冷冷地照着秦淮。”由喧闹转为宁静,繁花与冷清两种不同的意象相互照应,全面立体地展现了秦淮河不一样的风情。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游湖秦淮的时候遇到了卖唱女傍上了船,多少还是失了点游湖的雅兴,不过那两个文人的尴尬场面,想起来让人捧腹。

  作者独辟蹊径,以桨声为切入点,描绘出秦淮河的别样风味,不落俗套的写作手法让人印象极为深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让人完全沉浸在情怀河畔,心也随着桨声荡漾……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下桨声》教案09-10

桨组词10-14

收音里的呼救声作文500字10-06

秦淮河_450字10-22

夜游秦淮河作文11-18

游秦淮河作文10-14

宽容是前行的桨作文05-07

可堪父母青丝白 杜鹃声里童年远散文10-05

花声10-08

江苏秦淮河的导游词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