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时间:2024-04-09 18:29:57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

  这本书采用随笔的形式,随和,随意,随缘。对于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用诗意的语言来阐释说明。作者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倡导心灵教育,体现着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作者言由心生,以亲切的风格写作,对于教育的理想,作者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和文趣。

  全书分"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真诚的言说"十个部分,用诗意和理性的文字、心底的言说来诠释教育。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

  肖川在书中谈到要"与经典为友",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给学子创造一个自由言说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分享和沟通,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思想、修正错误、达成共识。

  我们倡导读经典,多学一些历史,就多一份智慧的薪传,以从容的态度打磨经典,达到货真价实的创新。

  作者说, "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我认为,教育作为公益事业,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过分去追求最佳的研究范式,很多东西也是不能进行定量研究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不可言说性。

  "尊严来自实力"这句话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学科来说都是真理。"教育要研究哲学,哲学是不屑于研究教育的`"就足以充分说明。我认为,非博学无以广才,教育学要赢得尊严,需从多学科、多角度、整体的把握,更多的关注现实,依托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探索,实现从思想向学术的提升。

  读了这本书,我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和思考,注重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正如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要懂得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同时海纳百川,为他人的成功喝彩;避免责人太严,责己太宽。责人之前要先学会反躬自省;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当成意外的惊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对生活怀有感激;质朴、真诚和宽广的胸怀比名利更重要。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2

  在假期里,因为朋友的极力推荐,阅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部书。感触最深的是在这部文章里作者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促使我们成为怎样的一位教师,去怎样把学生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作为一个勤奋而求实的人,肖川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歌咏 “大学真好”,为闲暇、自由思想、生活的明丽与清闲致敬。他希望每一个人都通过教育获得渊深的学识、敏捷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肖川又是一个浪漫而深刻的人,在娓娓道来的文字中,他崇尚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肖川深刻哲理思想的教育随笔:因随和、随意、随缘而“非常的温情,非常的纤细,非常的文质彬彬”,“异常的隽永,异常的精致,异常的耐人寻味”。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这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没有失败只有成功。”人性化教育“、诗性教育是肖川博士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征。以往怀着对教育理论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以为高处不胜寒以至于避而远之,从接触了肖川的优美作品,其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悦,改变了我的幼稚认识。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3

  刚开始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时,只是存着随意看看的意思,但是他深刻的阐述,真诚的话语,富有诗意的描述,都那么的妥贴与自然,立即深深地吸引了我。犹如他自己在书中所定的那样: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与空洞,有着自然、真切和谐之美。

  就是这样被一篇篇的文章所吸引,意味犹长。读他的书,也许不只是在学他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同时,我更多的是在欣赏他的表达方式与方法,欣赏他的观念与态度。读他的书,确实是一种享受。

  “深入浅出式”的理论使我较容易理解与接受。这对于我的教学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就说“什么是良好的教育”这一环节中所说的“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阐述,这样贴切的比喻,才使我在具体的班级事例中有的放矢。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 “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肖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刻,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学生更应该进行赏识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给他以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读这本书,使我的身体得到了放松,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4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 “而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肖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刻,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学生更应该进行赏识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给他以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班有位张清瑜同学尽管他学习比较薄弱,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勤劳,他们家是从外地过来的,父母在杭州开一家小饭馆,他还有一个妹妹。因此张清瑜同学每天除了要完成家庭作业以外还要照顾自己的.妹妹和包揽所有的家务。我就把他的爱劳动的情况在班里跟所有的同学讲了,同学们听了以后都很佩服他,我就以这个为教育契机,鼓励

  他好好学习。以后每次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以他成功的那次鼓励他,一个学期下来,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加强。还有我们班的郑修远同学,尽管在学习上也是一般,但是这个同学有个优点就是非常的热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他会非常乐意地去帮助,每当班级搞大扫除或者举行什么活动的时候都非常热心的参与其中,因此每次在评班级小主人的时候,同学们总是会推选他。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时常以他的热心为教育契机不断鼓励他,近一段时间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给学生表扬,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5

  在肖川老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他用精辟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教育与教学的意蕴与重要性,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相信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将受益良多。

  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创造文明,富强的社会环境的前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所谓“人才”是从社会的需要的角度来对人的要求,是从人的有用性来定义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良好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发挥个人特长。但是,正如肖川老师说的,我们的教育很多却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社会的规范、纪律的约束和强求一律的认同。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很多成了只会背标准答案的,个性谨小慎微的乖学生,而那些个性较强、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学生却往往被我们一竿子打入“坏学生”的行列。

  当前,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却仍严重缺乏创新人才与高尖端科技人才。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磨灭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以致我们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平庸之才。那些成绩优秀的乖学生在社会中往往只能当别人的追随者,却很能成为担当大人的领导者。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新观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在社会上最充分地实现他们的价值。其次,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观念。“教师中心”的观念,实际是对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践踏,它贬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低估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制定规则的能力。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才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探索。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明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向肖川老师学习,更全面地关注我的学生,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6

  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愿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孩子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孩子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7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相关文章:

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总结06-18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三篇10-06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精选14篇)08-22

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总结2篇06-18

理想与信念作文02-17

理想与信念作文09-12

理想信念的句子01-1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06

《教育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07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