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面前,人人平等》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36:46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面前,人人平等》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面前,人人平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面前,人人平等》读后感

  世界越是复杂,数学认知就越必不可少,否则我们就无法对世界做出清晰、正确的判断。数学思考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人生,也是打破社会不平等的理想起点。任正非说:“这30年,华为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的。”数学如此重要,让我们一起打开《数学面前,人人平等》这本书,去寻找数学为何能让世界更美好的答案。

  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对生活质量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很可能与他们的数学能力强烈相关。书本26、27页写道:“在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数学能力对于做出周密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做心算来激活前额叶皮层的抑郁者,可以在情绪困境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所以,懂得数学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数学教学时,我们要懂得数学思维的非凡力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观念,这样可以从许多方面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充分地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数学潜能。比如:小学低年段,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指导孩子理解12计时法和24计时法的联系,并用24时计时法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一天的生活,作出一天的时间规划,让孩子在面对繁杂的生活能够游刃有余,保证最重要的事情不被遗漏、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再如:中高年段可以引导孩子制定旅游计划---查找城市间的交通、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餐饮、景点等,规划参观路线,做出费用的预算。学生经历从数学的角度概括事物的关键要素、有条理地制订计划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让每个学生学会数学思维,他们能将学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学科或职业,这不正好契合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及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吗?

  和作者一样,我也是一个缓慢的的学习者。高中以前,我一直觉得数学挺难的,自己也没什么数学天赋。一开始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后面父母强烈要求改成数学类专业。既来之则安之,那就踏踏实实地学。第一个学期我非常用功地把高数和几何两门学科学进去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期末成绩。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教高数的符老师和教几何的蒙老师的聊天,正说起我,说“王丹那个孩子你认不认识,平时总坐在后面又不怎么说话,从作业和回答问题来看,数学学习能力挺不错的,上学期高数还考了全班第一。”偶然听到的对话,为我打开了学习数学的大门。此后,我尝试深刻地理解数学,分析数学背后的逻辑原理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数学练习,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大大加强了,因为我有一个信念:老师都觉得我可以学好数学。

  最近看了《数学面前,人人平等》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当时认为没有数学天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许天赋被扼杀在小学三年级我妈送我去奥数班的路上)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虽然无法否认的是,每个人在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或许会有天赋上的优势,但对于数学来讲,每个人都可以学的很好。当教师的都知道期望效应,也就是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以学习数学为例,倘若老师对某个同学有比较消极的评价,觉得他没有天赋,而他又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这样的评价,就会导致他最终停止关注或者放弃努力。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生身上。老师要告诉学生,他们很聪明,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好。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学好数学充满希望。前几周,我们进行了单元测评,对于平时疏于练习的孩子测评结果自然不理想。测评情况反馈后有个孩子家长着急的给我发信息,觉得孩子测评结果不太理想,还认为孩子有视知觉障碍。我指出了孩子平时的作业问题同时也给予了一番鼓励:“他的数学学习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稍加努力,再多用点心,数学成绩肯定不成问题。”后面几天看到孩子课堂表现尤佳,我以为是妈妈给孩子做了思想工作。有天下课后,孩子和我聊天,问我这几天他表现怎么样?我当然肯定了他的表现。他又告诉我:我看到了妈妈和老师的对话,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一定能把数学学好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去创造公平、有成效的数学课堂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和佩服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学习数学的天赋。

  基于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经验,许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刻板、枯燥的学科,它会扼杀好奇心,没有给创造力留下足够的空间。但实际上,数学的进步是由非凡的想象力推动的。数学是培养所有年龄段学习者好奇心的理想工具。书中的这段话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好奇心和创造力是紧密相连的,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显然需要培养学生天然的好奇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局部学生已经预习过,上课时对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感兴趣。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也就无法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我会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分类》一课中,我采用读《外婆的纽扣宝盒》绘本,带领孩子推测情节的发展,探讨解决分类难题的办法,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分类的知识和方法。听“平均数”一课,课前通过记数游戏(3秒中能记住10个数字中的几个)讨论用哪个数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从而引出平均数,学生在讨论中不再认为数学是做题,而是一种享受。我从中认识到:我们应该致力于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怎样去创造出架构良好的挑战序列让学生能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关注到序列背后的关键特征,从而增强自己对于数学的好奇心与坚持不懈的能力。

  在数学面前,我们是平等的。因为数学不仅仅是学科的一种,也是不断学习的科学,还是心理学,在很多时候也是影响我们不断创造的动力来源之一。正如作者所说,数学适用于99%的解决方案。在复杂的世界里,数学认知的工具,不仅需要孩子拥有,也需要我们拥有。在思维上找到突破口,拥有更加强大的数学判断力和思考力,为我们的生活、社会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数学面前,人人平等》读后感】相关文章:

在困难面前10-07

在挫折面前作文07-08

面前有路作文10-07

在困难面前作文10-07

在规则面前作文10-06

在机会面前作文05-24

在强手面前作文05-25

在生命面前作文10-07

在困难面前的作文500字10-07

在困难面前作文(精选22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