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读后感

时间:2023-03-26 11:04:11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心理学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读后感1

  在教育孩子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困惑,时常听家长抱怨,李老师,某某学生现在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和我们家长发脾气,怎么办呢?在学校有的学生很不听话,经常和老师顶着干。作为老师也非常的苦恼。

  最近我读了桑标的《儿童心理学》,在读到第七章情绪发展这一章,我很有收获。这一章节,主要讲了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是儿童早期适应生存、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心理工具,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组织作用。本章先介绍了儿童情绪评定的`三种方法,即生理测量、表情测量和主观体验测量;再分别从情绪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对儿童情绪发展作了介绍。

  在儿童情绪评定中,生理测量,也就是人处在某种情绪状态下,可以表现出许多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变化可以作为情绪的客观指标,如心率的变化,呼吸的变化,皮肤电阻的变化等等。行为测量主要集中在对儿童面部表情以及言语表情的分析上。儿童处于高兴、悲伤、愤怒和其它情绪状态时,眉毛、眼睛和嘴部肌肉都会产生细微的运动变化,儿童的声音也是情绪指标,有的老师习惯为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好学生一好百好,坏学生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了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会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对孩子带来危害。在今后的学生的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孩子脸上不满与抵触情绪时,我们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情绪的评定方法还有主观体验测量法,即评定儿童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解释。主观体验测量运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似的情绪体验,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的经验(如:“告诉我,上个星期你是怎样感到高兴的?”)或是要求儿童完成命名,匹配或表现情绪(如:“告诉我图片上这个人感觉怎么样?”“请你指出谁感到伤心。”)

  通过对些内容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如何看待孩子们的情绪问题,并懂得了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如当孩子情绪暴躁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教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学读后感2

  去年第一次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它让我了解到“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我写下了自己的收获: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读、听、讲、写、用”的五种学习……

  在上学期,在学校品质课堂管理的课堂检查和科组的课堂检查中,发现我们的课堂上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学生随便插嘴、故意捣乱、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不听从老师的命令、做练习不动脑、做事拖拉;课堂乱成一团,老师对此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些问题,我想从书中找找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所以今年再次阅读,我选择性地阅读《第十四章课堂管理》。

  我主要从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和课堂里的控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当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情境时,通过课堂管理,使学生迅速适应课堂情境的变化。

  2.当课堂里出现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紧张时,通过课堂管理,缓和与解决各种冲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当课堂里出现纪律问题时,通过课堂管理,维持课堂纪律。

  4.当课堂里发生心理问题行为时,通过课堂管理,调节学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二、课堂里的控制

  1.实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发生问题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必须实施有效的控制,一方面通过控制课堂纪律和设置必要的课堂结构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心理辅导,矫正各种问题行为。

  2.教师的自我控制。课堂里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于教师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视自我控制,当面对一个新的课堂,或者再次面对一个曾经让自己非常棘手的课堂时,不少教师很容易焦虑过度,内心里充满着紧张不安和担心害怕,唯恐出现课堂混乱和失控。要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常胜将军,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关键在于善于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努力将教训转化为经验,就有可能不断减少失误而成为课堂管理的能手。

  有些教师容易因课堂出现纪律问题而愤怒,有的还会大发雷霆,这时很有可能失去理智,出现过激的管理行为,甚至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在课堂发生的问题行为,避免以自己的粗鲁去压制学生的粗鲁。学会自我提醒,可以在备课本的醒目处写上“制怒”方面的警句,当自己激动起来的时候,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使自己迅速平静下来。

心理学读后感3

  《幸福心理学》一书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并分别从幸福是什么、实现幸福和拥抱幸福三个角度就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人格、心态、情商、逆商、爱情、目标和时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

  阅读此书,使我受益匪浅。

  若有人问起金钱、名誉和幸福你会选择什么时,想必大多数同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幸福。由此可见,对我们来说幸福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是一个谜,一千个人,兴许会有一千种答案。远行时父母的悉心关怀,是一种幸福。穷困潦倒时恋人的不离不弃,是一种幸福。难过时朋友的耐心关爱,是一种幸福幸福是一个人全部快乐的总和,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是幸福人生的定义。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因此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诸如烦恼、焦虑、抑郁、暴躁、冷漠等消极的情绪我们必须摒除,否则将会降低我们体验到的幸福感受,更甚者,消极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的排解,这种不良心理能量的积聚若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起心理疾病。

  快乐主义的Epicuros说:快乐是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所以快乐的情绪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的走着。别人问:

  “你为何如此的.惬意?”他笑着说:

  “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快乐就是如此简单,负担少一点便可以了。

  这也是幸福的原理。生活在尘世里的人们,不管你是不是有一种努力的生活态度,至少是寂寞的、累人的。我一直很欣赏这样的生活:于某个无事的下午,一个人坐在电脑旁边,用耳朵捕捉音乐的旋律,用眼睛追逐喜欢的文字。窗外有淡淡的阳光,有拂树的清风,有一种秋日的诗意与美好。这是一种静心的快乐。我喜欢那种文字在心头跳跃的感觉。也时常感恩,感恩这些快乐的文字犹如取之不尽的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把我灌醉。于是我,不再纠结与累人的事情和人,也不再停留在忧郁的情绪里。

  无疑,时刻快乐着,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的种种,才可以拥抱幸福。

心理学读后感4

  假期里,我浏览了与本人工作中相关的书籍——《教育心理学》,感到很有播种,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接收和思考:

  我在书中不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白定义,而是通过先容教学过程,通过与附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思。

  对教学过程,我是深入的领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彼此影响和促进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全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该有准确的理论去领导,这样才干更好地促进教学。

  教导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础规律,而绝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讨在教育教学前提下学生心理运动的法则及利用。这两个学科比拟好辨别,我的意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咱们的教育教养,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一般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联能够说是非常亲密。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本的,却不好说谁包括了谁,谁附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辅助了我对学习进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治理跟评估的实践和实际。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宗旨,研究方向,起因及研究方式有了一定的懂得,另外关于书中波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对我在懂得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赞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景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盛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系统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晓得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须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核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因为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严密相干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接洽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先生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对于老师的心理学识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别范畴。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当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议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天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沿迷信”。不同社会轨制国度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独特点和不同点,这在必定水平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规模。依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畴是完整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请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义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增进全部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起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知识题为目标的。

  教师为什么必需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心理学读后感5

  近段时间,拜读了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前言及第一章部分,收获颇多。

  在书中,陶老师为我们介绍脑科学的知识,讲如何慧眼识人,如何积极投入,如何播种幸福,如何快乐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学生成长。

  我们常说,尊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师,才能乐其课。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可能会让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学习中。

  小薇,一个黑黑胖胖的小男生,是我班公认的捣蛋大王,只要班里有违法乱纪的事,那肯定少不了他。平时听到最多的告状声音就是“老师,小薇打我。”“老师,小薇把谁谁打哭了。”“老师,小薇把扫帚把弄折了。”“老师,小薇把抹布扔到房梁上了。”……

  当我一听到这种声音,血压就开始往上飙,一开始就是各种批评,后来吵疲了,效果甚微。我又采用怀柔态度,有点成效。

  带了孩子们两年多,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对他们的了解更加的深入,特别是小薇。他看起来是个什么都不在乎的孩子,别人得到什么奖励,他还嘲笑一番。我知道他内心是最想得到奖励的那一个,因为他偶尔得一次奖励,会炫耀得全班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上一刻的表扬余温还没下去,下一刻他能马上犯个错误。

  我看过很多的案例,知道越是调皮的孩子,越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小薇也是这样。这不,晚自习放学了,我去班里带孩子们回宿舍就寝,结果看到的却是小薇和数学老师僵持的局面。不用说,小薇又犯错了!数学老师向我诉苦,这个孩子又不好好听课,还搅得别的同学上不成课。劝走数学老师,我把小薇单独叫到教室外,问他原因,一开始,他态度还特别硬,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后来看到我真的生气了,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数学老师一节课都没看他,昨天一天都没理他。看着他哭的那叫一个委屈,我无良的笑了,这个理由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告诉他想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可以用问问题的方法,不能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法。

  笑归笑,这件事也让我沉思了好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是特别想要老师关注的,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得当。如果作为老师,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所想,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学生才能乐其课,爱其师。

  因此,当我们遇到越来越难教的学生的时候,需要反思,有没有以新的眼光和视野来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只有努力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开启新思维新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才能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陶新华老师的这本书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做教师的知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改变自己的教育与理念和方法,获取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也是我们终身的追求。

心理学读后感6

  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每当我去学院图书馆的时候,总会去四楼看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当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想起自己平时常常找一些借口,了解到平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借口对自己的影响。

  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论时间地点场合,只要一出现小问题,人们往往会习惯性的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找借口的人可能有难言之隐,或者做错了事,或是想推卸责任,或者是想拒绝别人,或者是想逃避惩罚。总之,没有一个借口是偶然的,借口的背后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心理诱导。

  原来我玩团队类型的游戏的时候,输掉游戏之后总是埋怨队友,从来没有反思自身的缘故,后来我才发现,是个人原因居多,所谓的埋怨都是借口。有人做过调查,问许多人同一个问题:”你觉着你自己是坏人吗?”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说:”不是”。甚至许多杀人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们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大多数人都觉着自己不是坏人,这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就算自己做错了事,也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或将责任归咎于给他人。在生活中,许多人寻找借口,不仅仅是怕承担责任,而是在心底觉着自己没有错,错的是他人。别人的嫉妒、自私我们一清二楚,对于自己的错误,便极力掩饰。人们总是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却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就算真的是自己错了,也总是来找借口宽恕自己。

  我一个朋友,刚到学校的时候便说要找份兼职挣一些零花钱,到了现在,还没有行动,每次我问他情况,他总是说这周有事,下周有空再去。很多人喜欢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拖延,不管你有什么借口,拖延时间始终是极其有害的恶习,部件容易染上拖拖拉拉的坏毛病,让人讨厌。而且会啃噬你的心灵,摧毁你的意志,不改掉的话,离成功遥遥无期。

  也许借口或许可以帮人开脱责任,掩饰过错,逃避责罚,但也会阻碍你的正常潜能发挥,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有人也知道找借口不对,想要改掉这一恶习,首先要战胜懒惰,抛弃找借口的恶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借口离你原来越远,成功离你原来越近。

心理学读后感7

  在阅读了《终结拖延症》之前,我看过《拖延心理学》,可能由于自己偏向于感性,我感觉《终结拖延症》一书偏于理性规则,阅读时间比我预计的要长。

  最能减少拖延负罪感的,莫过于发现:拖延的不是我一个。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学》之后,我的拖延焦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或许以前被这种拖延负罪压迫的太厉害了,以至过度放松走向了反面――我几乎心安理得于自己的拖延。在这种情况下,偏重理性的《终结拖延症》对我很好的进行了一次纠偏。

  我非常赞同这本书对拖延的定义: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时间做。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拖延会有一个逐渐加重和蔓延的过程。习惯具有固化的特点,所以针对拖延,保持觉察很重要,但从我自己的经验,过于敏感的觉察,会引起内心的抵制。所以这种觉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复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简单的步骤使自己脱离这个环境。我以前回家总是躺到沙发上看报纸,结果就是经常一份报纸看了两三个小时,晚上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这中间也会时时想到“起来吧起来吧。”但最后还是惰性占了上风。但如果回家后就坐到桌边看报,那么基本半个小时就能搞定,也就有时间去干其它事情。

  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也获益最多。由于阅读的兴趣,我有意无意间赞同“人生贵适意耳”的生活态度,所以对于不舒服的状态,第一反应就是要避开,对于不能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想放弃。骑手与马的比喻非常适合我――由于骑手缺席,我就象那匹只能依据本能行事的马。我对各种东西的学习,依赖自己理解力不错,入门都比较容易,但到达某个平台阶段,要下一点死功夫时,我就会停步不前,以至于我良好的开端从来都是失败的前奏曲。最后对学习形成抵触,对任何学习计划都开始拖延。此类拖延汇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专业上“望人兴叹”局面。我以前把这个单纯归结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足。书中的“单凭意志力,往往不足以决定内心冲突的斗争结果。接纳负面评价的能力,才是在行为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点”。对我真是当头棒喝。我总想用一种轻而易举的姿态完成学习,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论上的欠缺。目前我针对锻炼情绪肌肉,想到的就是五分钟和计划完成及时鼓励的办法。

  其实我想,克服拖延或许就是一个从自恋走向不自恋的过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离开自身,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接纳和热爱它。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从自我倾注的视角转化为自我观察。

  总算写出来了,虽然比预计的长,但动笔时倒是确信自己能在截止期前完成的,而且也做到了。嗯,对自己感到满意。

心理学读后感8

  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能拥有好人缘,在其一生中能否取得巨大成就,跟这个人的情商、气场和影响力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美国哈弗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格尔曼曾说:“社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作用只占20%,而情商作用却占80%。”大量事实证明,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高情商者可以充分发挥潜能、有效调节情绪,可以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保持良好的亲进度,因此会获得更多的机遇,从而提前实现自己的梦想。情商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

  气场是现代心理学和交际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一种能量场,存在于一切物质的周围。人类的气场就是一个人自身发的能量所形成的能量圈,是一种环绕在身体周围的能量场,它以人的身体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能量。一个人的气场并不来自他的出身、学历或命运的恩赐,而是来自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包括信念、坚持与奋斗。拥有不服输的信念时,你会发现身上有一股用不完的力量;为梦想不断坚持时,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为了获取成功不懈奋斗时,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这样的气场才是真正强大的气场,也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并且值得拥有的气场。所有成功人士的辉煌也正是根植于这样的气场之中。如果你一直保持积极乐观,并对自己的既定目标有着强烈的渴望,你气场的能量就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帮你在第一时间实现你的目标。很多时候,你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气场,而且还要运用气场。气场是全世界众多高端人物走向成功的法宝。相信很多人都喜欢以迷人的优雅气质的著称的女影星奥黛丽赫本。赫本的优雅,纯净而清丽,仿佛天上仙女般。“在无数人中,在众星闪耀的红毯上,只要有她的地方,我的眼光就只会追逐这一个人,她就是奥黛丽赫本。”这是好莱坞一位资深导演对赫本的评价,这一评价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这就是气场的力量。

  影响力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与权力不同,影响力不是强制性的,他发挥作用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行为、信念和态度。例如,如果你是一个推销员,想卖出更多的产品,你要能够影响的顾客;如果你是个经理,你的成功取决于你对下属的影响力;如果你是教练,你只有靠影响力才能建立一支常胜队伍;如果你想建立美满家庭,你必须必要能够正面地影响你的孩子。左右你影响力的7个心理定律:蝴蝶效应,互惠效应,社会认同原理,破窗效应,木桶定律,墨菲定律,瞬间效应。

  无论是情商、气场,还是影响力,都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该多学习实用心理学技巧,修炼情商、提升气场、扩大影响力,拥有幸福的成功人生。

心理学读后感9

  在很多人的心里,写有关于幼儿心理学的读后感一定是需要购买一些幼儿读物或者是阅读一些网上的书籍,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能够通读并且真正理解最基础的《学前心理学》一书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在这本书中,作者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幼儿心理学的内容。

  《学前心理学》这本书告诉我,虽然学龄前幼儿年龄幼小,身心发展也不成熟,但是我们在与幼儿的相处中,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我们一昧地用我们的要求去要求孩子,那么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从而更难达到我们所需达到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幼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发地想参与到游戏中,在快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够学到更多。

  辰辰是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他对唱歌画画十分感兴趣,可唯独对益智区看都不看一眼。每当小朋友玩着益智区的游戏邀请辰辰时,辰辰就说:“哼,我才不玩呢,一点意思都没有”,然后默默地走开。对于辰辰的这种情况,我感到很着急,但是冷静下来后我开始反思: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游戏者,想要辰辰能够对益智区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不是我可以换一种游戏规则来吸引辰辰,从而让他自主的想要去进行游戏呢?观察了一阵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在益智区创设了——开心大玩家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创设吸引了包括辰辰在内的很多孩子的注意,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游戏。面对孩子们的好奇,我只是将玩法告诉了他们,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找伙伴进行游戏。来到辰辰的身边,我发现辰辰正在吃力的进行游戏,看到我的到来,他立刻询问我:老师,老师,这个水果要5块钱,那名名给我了10块钱,我要给他多少钱?”我笑着说:“现在你是老板哦,要自己想一想。”辰辰十分想玩这个游戏,只能自己想,过了一会儿,他开心的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了,我要给名名5块钱,10减5等于5嘛。”辰辰从对益智区完全不感兴趣到如今能够进行游戏我觉得十分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会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好的环境更会使幼儿受益颇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幼儿的发展状况,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更好、更快乐的成长。

心理学读后感10

  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许多人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我们都需要心理学知识的帮助。所以,认真学习心理学非常重要。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xx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大学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有很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学生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极参与,从中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必要的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进而认知别人、尊重别人,与人互助合作,从而给自己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围。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求知中获取快乐。

心理学读后感11

  初次得知要读的书是关于拖延的,我打心底没有感到像听到共读的第一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名时那么有归属感,那么亢奋,仿佛自己正需要这种正能量,仿佛生命会因为这部书而更加完满……因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经八百”的拖延者,我从来不无故不拖延约会,老师布置的任务,家务……只是简单的把自己所有延后完成的事情或因时间期限已过而不能做的事情归结到自己的懒惰上。

  但是,读到第二章,我便惊讶的'发现,作者分析的案例分明就影射着我自己。为了不让自己的朋友因为自己太优秀而疏远自己,或者不愿意取得成功后面临更大的退步的空间,就故意拖延自己的前进——这听起来好像恰恰和我想要获得进步的目标背道而驰,但这无疑是真的。虽然我从来没有在心里总结出这句话,但是只凭“自己取得较好成绩时感到的焦虑甚至超过了取得很差成绩的所感到的焦虑”这一点,我就断定:我是一个拖延大亨,一个不自知的隐性拖延者。因为我的拖延在我浑然不知中竟在我的大脑里自动生成了一个框架,目的竟然还是保护自己——用一种近乎伤害自己的方式。

  不仅如此,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完美主义者”。因为但凡我想做到一件事,我就会在脑海当中构建一张近乎无法超越的蓝图。之所以说它无法超越,是因为这种结果的实现,必须要保证我的大脑和我的机体时刻处在高效运转当中,还要保证没有任何人打断我的计划,我所需要的帮助能够及时的获得……这无疑是在要求全世界都围着我转。但是这可能么?

  读完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我知道,它已经逐渐被我接受,并且逐渐被我实践到具体生活中了。

  今天中午,拎着暖瓶,穿着大出两个码的绿胶鞋,有气无力地走在楼梯上,正是脑袋一片空白的时候。随着我“啊”了一声,暖瓶跌破了,我呈狗熊装趴在了楼梯上,手按在了壶胆的碎片上,血流出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上楼,拎着我刚刚牺牲的暖瓶,让舍友看看我流着血的手,安慰我一下。但是又转念一想:现在上楼,拖着不去买暖瓶,中午洗刷没有热水;而且即便是有了舍友的安慰,木已成舟。于是我没有拖延,而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我更喜欢的自己。

  正像作者说的那样,导致拖延的原因有各种,这些令人讨厌而我们却不得不依赖的拖延行为,大都发源于自己的错误认知;且治愈拖延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重在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但是改善自己的拖延行为只有一个结果——优化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读后感12

  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是我从大一下学期就买的一本书,本以为暑假可以读的,但因为自己偷懒,所以一直拖到了大二上学期才读,而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刚一开始读的时候确实很无聊,但迫于自己的信念,就一直读了下去。可后来我发现越往后写的越有意思。

  21世纪是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世纪,在这一进程中,工业设计将起到关键的作用,综合化国际已成为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设计教育必须从亦可称为中心想以课题为中心转变,将涉及作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全面提高设计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设计教育也必须面向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人才。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人机工程学、信息科学等,而这些学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相关网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道“感觉”这个词,入“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而“知觉”这一词,如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又或者红花、红衣、红车等的红色。所以感知觉不仅使人们感知客观规律事物的基础,也是人们接触设计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

  设计还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澳大利亚著名室内及产品设计师Josephlicciadi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艺术家总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我,我,我,最后是你。设计师则是相反,你,你,你,然后是我。对于创作,艺术家始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满足这样的前提下,再进行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家是感性的、自我的,而设计是理性的、开放的。”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根本目的,而了解和发现需要是满足需要的前提。因此对于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非活动中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消费者心里的研究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就开始讨论美学问题。柏拉图阐述了美是独立存在的观点。那么美是什么,什么才是美,这是人类一直是人类在探讨的问题,并逐步形成各种美学相关的学科,其中与设计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审美心理学。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有关于设计创作的独特方法,拓展出我们设计创作的思维,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好的设计,什么才是美的设计,什么设计让最大化的群众所接受,因此在设计这条道路上,我们还要为之做不懈的努力。

心理学读后感13

  一直以来,总认为自己对于心理学还是有点了解的。不管是中学时代的学习,还是自己额外看的辅导书,又或者是大学时代专门的心理学课程选修、考试。在我看来,心理学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可以分析自己,也可以了解他人、分析事情。不管是约翰内斯还是佛洛伊德,冯特还是华生总会信手拈来,能说道一番。可能当看到这样一本《心理学的故事》的时候,我就被权威的心理学解说折服了。厚厚的一本书,讲述了有关心理学的种种历史。就如书中题记说的那样,我们研究一门科学,既要了解它的现状,也要了解它的历史,才能掌握这门科学的完备知识。

  作者李汉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或许还有其他头衔也不一定,但是为他做序言的学生都已经是北京师傅大学心理学院资深教授,想来这个耄耋之年的学者在心理学的教程中更是有着多年的研究。书中将心理学划分为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哲学心理学时期,第二部分讲述科学心理学创建时期。两个部分一共分为五篇,包括古代欧洲灵魂官能心理学、近代欧洲意识的经验心理学、近代末期实验心理学的`诞生、现代西方技能主义心理学和当代西方结构主义心理学新思潮。朱子语类中说道,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这也就是李老说创作本书的目的,让人们去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的哲学心理学降到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用时间发展的顺序升入论述其发展概况,评介历史的功绩与不足。文章思路敏捷清晰,观点深刻睿智,讲述了很多未曾知晓的心理学史的史实、学派的观点和心理学家鲜为人知的轶事。

  文中通过不同时期人物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了解,来讲述心理研究的精细和深入。开篇的人物画像、名人名言以及每章后面的总结都能让读者快速的明白每个时期的发展进程。可以让读者对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能梳理出一个思路,然后去认识心理学,去深入了解心理学。国外已经有了那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了,但是国内排的上名号的却没有。这本客观讲述心理学的书籍或许就能帮助爱好、研究心理学的人们得到启发,成为研究的一大助力。

  说来心理学在读书时代会穿插的讲述一些,但现实社会中似乎心理学真正实用的却不多,讲述整个心理学发展史的就更少了。而这样一本完整的心理学发展史足够让初始心理学的人们好好的去了解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史,作为辅助工具,非常值得收藏。

心理学读后感14

  比发射火箭还复杂的事儿是什么?很多有孩子的父母会不会有点预感,没错,就是“养孩子”。这不是夸张,这是《清单革命》一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说的:养孩子是个极端复杂问题,是比把火箭送上天还复杂。

  虽然这里没有一份“清单”可以一劳永逸,但是,对于极端复杂问题,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不能仅靠一个人努力,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巨人”让我们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说他的著作《儿童教育心理学》。

  对这本书来说,最关键的关键词就是“整体人格”。阿德勒所侧重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行为背后的整体人格。在他看来,与其分析一片树叶的颜色纹理,不如了解整个树木。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由此,书中通过分析包括口吃、说谎、打架、孤僻、懒惰、尿床、暴躁等行为,发现行为背后的根源,解读孩子的人格特征。书中举例,“孩子上学忘记带书本,是因为他知道他忘记了什么,他的母亲都会为他操心。这可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这个孩子总体人格系统的`一部分。”

  对于懒惰,他说:“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阻碍他们面对困难逃避困难的借口。”

  阿德勒探索的是一条从观察行为到认识孩子的整体人格,进而改善优化,培养孩子自信、独立、勇敢、坚韧、合作的完整人格,从而让行为问题迎刃而解的有效路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阿德勒所有理论的重要前提是,阿德勒相信“与生俱来的能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孩子的智力水平并不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正如人本主义所坚信的那样:人是可以自我成长和发现,也就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在此基础上,阿德勒认为,父母和老师是儿童优化性格、自我实现的推手。他说“如果我们能以温柔、关心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与才智。”

  他指出“那些相信孩子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人,就不应该从事教育孩子的工作”,而且“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有半点的灰心丧气。”

  应该说,看过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最大的收获是给包括家长在内教育者带来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不再抱怨甚至焦虑孩子的种种问题,相信孩子——有成就自己的内在潜力。

心理学读后感15

  “阅读本书,你将破译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读懂他人的真实意图,学会掌握和运用比说话更高效的沟通技巧。”——摘自《行为心理学》

  我敢确信这无疑是本真正的破译人心理的“宝典”,他是掌握人生的财富密码,为了能够研究至熟能生巧,我整整花了六个月,零3天的时间去研读。简直是收获满满呀!

  当初,买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那时比较内向的我去学会如何自信阳光。这本书很详细的讲解了从一个人的感官开始,从眼睛,鼻子,手这些感觉器官开始学习每个部位的作用,功能与奥秘。那时候的我,可真是碰到了真正的救兵,去拯救我那懦弱,内向的弱小心灵。

  于是乎,热爱学习的我很快掌握了一些控制心里的小技巧,例如,眼睛向上看,表明是在回忆往事,瞳孔放大,不是兴奋就是紧张……学会这些,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和面部表情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本书里的知识简直是如大海般宽阔。书里对言谈对话,行为举止,生活习惯,衣着打扮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告诉你。如何懂得一些很基本的礼仪知识,但凡我学会一个,必定在一些小场面里大出风头,学会用文明话语去反驳别人,去做一位文质彬彬的绅士。这可真是一部对人进行详细“解剖”的书啊。

  一直读到7月中旬,我又渐渐的对研究心理学入了迷。我发现从书中可以学到各种行为,言谈举止,表情的知识来改善自己,那也照样可以应用到别人身上。所以我开始着手去观察每一个人的动作,神态,表情。去研究他们的心理现象和企图。这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想必那些心理学家也都是这样一点点,一点点的观察而来的吧。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老师为什么通过你的`面部表情就知道你撒谎啦!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这本书。填补了我很多的知识盲区,我也逐渐变得自信,明智,理性,懂礼貌。真所谓是前途不可限量。学到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另外,我惊奇的发现,这本书小到吃饭喝茶的礼仪,大到结婚生子的终身大事。可谓是样样俱备,五色俱全。看来,我一生都要携带着它,他对我的帮助必定在未来是无穷无尽的。

  这本《行为心理学》是打开一个人心灵的钥匙。他能够读懂他人的真实意图,窥破人际关系的秘密,获得一种更具优势的生存技巧,让你在工作生活中游刀有余。它便是我未来开路的先锋。

【心理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理学读后感04-20

心理学的语录06-08

心理学语录06-08

经典心理学的语录06-09

经典心理学语录02-02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06-18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04-27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04-18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