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白痴》观后感

时间:2023-04-23 11:52:26 晓丽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三个白痴》观后感(通用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个白痴》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个白痴》观后感(通用15篇)

  《三个白痴》观后感 1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影片主要反映的是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恐惧与不科学。也反映了学生时代的友谊情比金坚。双手伸直向上触摸,永远有一片天空是你所无法触及的。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只要有勇气,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慢慢人生路,当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周围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忠实而又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你的生活及人生态度!必须坚持真正的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培养自己的兴趣,这a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创造出最高的财富!走有意义的人生路,你会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做做真正的自己!

  《三个白痴》观后感 2

  前段时间从网上下了《三个白痴》,网速慢,下了CD1 现在正在下CD2,先来说说看了CD1后的感受,之后再补上CD2的。

  《三个白痴》是一部印度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先从十年后的场景开始。原来十年前有两个学生定下了一个赌约,一个是追求自由和张扬的A,一个是遵循传统甚至是专制的E,就是这样两个学生赌谁在十年后活得好、活得成功,此时的E已经有房有车,就等着A出现。然后场景拉回十年前刚刚进入大学时的情景,三个白痴指的是印度一所大学里的三个学生,其中一个是A,另外两个是B和C。

  说说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情节吧,第一个是A刚进大学时被侮辱后,教训那个人(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我想这是想告诉我们A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个是上课时对原原版版记住定义的讽刺;第三个是一个具有才华的青年被各方面压力逼得自杀;第四个当然就是爱情(附带的还有那些舞蹈)。

  我想这部电影主要是对印度教育的批判,专制的体制扼杀年轻人的创造力,无情的压力让学生逼死了有想法的学生。对于这个其实我也是有感受的,怎么说我也是个拿到退学通知的学生,那段时间的压力的确不小,也就在那段时间里我靠自己挺了过来,那个时候不要冒险去找别人谈心,因为别人的无所谓一定让你后悔自己的举动。其实人生就是慢慢适应承受的过程,经历的事情多了 就会锻炼你的.承受能力,你知道当你痛苦的时候 你会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跟小时候拿个低分的感觉一样,所以当你承受得多了,承受能力强了,你就适应了,你的感觉就不那么强烈,你就能承受更大的事情。

  中国可能就是在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把你套在一个框里面,从小到大一直套在一个框里面,这样你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没有得到丝毫提高,就这样一直到你长大,这时候你有了自己的想法 可能想逃出这个框,但是由于很多人都承受不住逃出框所带来的沮丧和痛苦的感觉,所以他们就放弃了。

  上面讲到一个孩子被逼自杀,CD2中B也承受不住压力而跳楼自杀,还好后来经过伙伴的照顾和刺激痊愈了。影片的高潮部分算是学校里生孩子那一段,那一段改变了强权校长的思想,因为我看的是英文字幕的,其中那个词又是印度语,所以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下,小孩子会踢一脚的那个词)。

  结尾很圆满,总得来说影片还是不错的,可以让你联想到自身上。

  《三个白痴》观后感 3

  “哈哈”“哇”“咦”当你听到这些感叹传到你的耳朵里时,请你不要感到惊讶,这是怎么一回事?告诉你吧,这是从我们224班传来的,要想知道为什么,请往后读吧!

  原来,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常老师大发慈悲。给我们全班看电影,于是就在周三的下午用了三节课时间给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三个白痴》。其实“三个白痴”并不是真正的三个白痴,而是运用了反语,是指三个聪明的人。这“三个白痴”在同一所著名的工程大学。一开学,“三个白痴”中最傻的一个白痴,运用“盐水有极强的导电性”的知识,电昏了一个老师。接着又向校长提出了“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不用铅笔写字,而要耗费百万资金发明在失重情况下能使墨水正常流出的钢笔”,使得校长难堪。在课堂上又勇于提出新观点,但却被老师把他赶出教室了。这些给他的朋友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另外两个白痴陷于两难之地,可是,这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总是说“All is well”,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他总是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同时也鼓励别人。他很乐观开朗,喜欢工程学,(.)他热衷于创新发展而不是死记硬背,成为书呆子。因为他让提倡死记硬背、制造巨大压力的校长当着全校人的面丢尽了丑。这时候我们全班也看得哈哈大笑,笑得肚子疼,有些甚至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就是你刚才听到的感叹声和笑声了。虽然这个“白痴”很搞笑,但是他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成功了。他成了一个伟大的人,而他的.朋友也成了署名的摄影家和工程师。

  我被这个“白痴”感动了,深深地感动了。被他的创新精神感动了;被他的仁义感动了;被他的乐观感动了。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最不具有的就是乐观,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第一时间就是叹气,而不是像那个“白痴”急中生智,开动脑筋解决办法。所以我要学习“白痴”,学习他的乐观精神,勇敢、聪明的对待每一件事,心中想着“一切顺利”,使自己心中充满勇气,这样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了。另外,在创新方面我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遇到问题要认真地想,如何用更简便的方法去解决,并解决得又快又好。有办法就要付之行动,空想而不去实践,这是没用的。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和做人。

  你一定很想知道那个“白痴”是叫什么吧,告诉你吧,他的名字叫兰彻,真名是旺度。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我建议你也去看看吧!

  《三个白痴》观后感 4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影片主要反映的是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恐惧与不科学。也反映了学生时代的友谊情比金坚。双手伸直向上触摸,永远有一片天空是你所无法触及的。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只要有勇气,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慢慢人生路,当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周围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忠实而又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你的生活及人生态度!必须坚持真正的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培养自己的兴趣,这a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创造出最高的财富!走有意义的人生路,你会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做做真正的自己!

  《三个白痴》观后感 5

  很久没有在电脑里看到一部这么好的电影了,非常的有教育意义!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三个白痴》观后感。主角是由印度有名的男演员来饰演,我感觉有点像卓别林。哈哈。影片主要反映的是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恐惧与不科学。也反映了学生时代的友谊情比金坚。突然想到那天群里截来的一段话,也是某位博友博里写的其中一句话"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选5个你最要好的朋友你的成就一定是他们5个人的平均值"。本没有什么共鸣,看过此片后深刻感悟到身边只要有一个是积极向上、聪明机智的朋友,我们就一定会被带动。双手伸直向上触摸,永远有一片天空是你所无法触及的。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只要有勇气,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慢慢人生路,当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周围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忠实而又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你的生活及人生态度!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做有兴趣的事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又想到前几天看了SO的那篇《课外阅读》,她引用书中的话:"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观后感《《三个白痴》观后感》。"突然联想到自己,大脑测试智力也算优秀,但为什么我书读得比别人差,考试考得也没人家好呢?归根究底也是自己从小不爱看'闲'书。中国其实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我读书的时候,一到期末,老师总会划重点,甚至于几乎把整份试卷的题目都告诉了你。可是,试问:考一百分又如何?这能证明什么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果你的兴趣是画画,整天让你去写作,你会有灵感吗?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吗?如果你的兴趣是摄影,让你整天去学机械是如何制造的,你能用物理知识去活用到现实创造中去吗?所以,培养兴趣非常重要!我们要为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工作。这样你最终的成就远比你死记硬背考到一百分甚至于考入名牌大学而更有价值!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创造出最高的财富!走有意义的人生路,你会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去看吧!亲爱的们,你们一定会跟我一样有所共鸣

  《三个白痴》观后感 6

  《三个白痴》这部影片,体现了教育制度的不适应,给孩子、给家庭……带来的伤害。教育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在影片中,提到了印度每90分钟就有人自杀,自杀率世界第一。影片中,一位制作飞机的学生,拉朱,教授的儿子,都是由于当时的教育制度,导致他们在重大的.压力下自杀。

  影片中有几句话,让我感慨颇多。“他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却无影无踪。”“跑快点,要不然会被踩在脚下。”“他在哪里都改变传统。”。“让我做自己。”“每学期42门要考。”学生又怎么有精力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兰彻这个“白痴”,因为乐于动手实践,盐水是电的良好导体,这个知识点的应用,让我感受到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改变生活。太空用铅笔的思考,让“病毒”无言以对。

  当我看到“机器”、“书”的简单解释和专业解释,我也笑了。过于简单的,我们常常错过,可以简单的,我们又常常复杂化。拆机器,装机器的过程,才是对知识的真正应用讨论成绩、工作、移民。兰彻让大家30秒钟找出答案,启发我怎么去教的思考。

  “你朋友倒数第一,你感觉糟糕;你朋友第一,你感觉更糟糕。”学生希望成绩不要张贴出来。兰彻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看似空闲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对学习要有激情,对工作和生活同样缺少不了激情。兰彻正是因为激情,所以才选择了那样的工作。在工作中延展自己的兴趣,在趣味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影片中所说“让激情变成职业,让职业变成游戏。”

  “两个白痴会来找我的。”“学习的快乐最重要。”三个白痴建立的友谊,不得不让我们想到更多。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有几句话,值得我们在今后细细琢磨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黑暗中总有曙光。”“去和他袒露心声。”“过度的期望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断了两条腿,我才真正地站起来。”“做你想做的。”

  《三个白痴》观后感 7

  印象中基本上没有看过印度的电影,可能是觉得印度这地方能出什么好的电影呢。所以看电影一般就看国产的和欧美的。国产的是因为毕竟是本国的文化,有些电影还是有看头的。而欧美的其实一般也就是好莱坞出的片,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美国大片。美国的电影虽然说是在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但不得不佩服他们所作的作品,因为和国产的比起来,无论在剧情,视觉效果,想象力和其他方面,无不领先国产电影几十年。而这一次看这一部“三个白痴”,完全是因为好几个同学的强力推荐。以前有听过印度每年都拍好多的电影,但基本上还是看轻他们的,这一次心想这么多人推荐,必有他的可看之处,因此也就带着期待的心情来观看此电影了。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之间的故事。影片以其中一位主人公法涵在飞机上接电话开始,由于电话中所讲事情紧急,而飞机又已经起飞,因此他就假装生病倒地,换得飞机返航,这样一个滑稽的场面开始。故事以三个人要寻找另外一个人的悬念展开,之后进入故事的主体,就是三个主人公在在印度的皇家工程学院求学的经历。其中主角兰彻是一个对机械工程无比热爱的年轻人,但又抵制古板的教学制度,鼓励学生要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而另一个主角法涵是一个热爱摄影,但又因着家人要他成为一个工程师而来到学院。第三个主角是莱俱,他是个对生活充满恐惧的人,因为他家人的重担很大。而学院的院长却是一个非常严谨,刻守教条的老古板。故事中的三人是学院的异类,兰彻长年是学院的第一名,而另外两人却是倒数一二名。兰彻为了使莱俱相信教条主义的无用而使学院中另一名古板而成绩好的学生查尔图在学校的演讲上出名,以致查尔图立下了十年后和兰彻比拼成就的誓言,引出片头三个人寻找兰彻的一幕。兰彻在院长大女儿的婚礼上认识了院长小女儿皮亚,并使皮亚看出她未婚夫拜金主义的丑像,最后兰彻和皮亚陷入热恋中。后来三人因偷院长的试卷而被院长开除,在开除的路上刚好碰到院长大女儿要生产,而城市下暴雨以致交通瘫痪。当院长无助的时候,兰彻领导学院的学生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因着这样院长对兰彻另眼相看,免去他们被开除的噩运。故事又回到三人寻找兰彻的线路上,他们到达兰彻的家里发现兰彻其实另有其人,而真实的兰彻其实只是他主人家里园丁的儿子。因着他热爱学习而与主人签订协议,主人出资供他学习,而他在将来的学位证书上必须写上主人儿子的名字。紧接着他们打听到兰彻的地址,但此时又听到皮亚即将结婚的消息,因此他们赶到婚礼现场将新娘抢走,并找到了兰彻。而查尔图发现兰彻其实就是他即将要合作的'生意伙伴,比他更加成功百倍,而兰彻和皮亚则重新走到一起。

  哆嗦了这么多才大概讲了下故事情节,其实也是想让自己对这部电影印象更加深刻,毕竟是一部挺精典的电影。影片的主题是在阐述自由的观念,就是人不应当受到各样的束缚,而是真正的享受自由带来的乐趣。不应该为了前途,为了家人的期待,为了各样的要求,而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心志。主人公兰彻作为一个天才学生,不但自己一直贯彻这样的思想,还帮助别人脱离各样的束缚。兰彻他可以在明知到学习得再好都没有学位的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的追求知识,并且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兰彻帮助法涵有勇气追求自己所喜爱的摄像的梦想,帮助莱俱脱离对各样事情的恐惧,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帮助皮亚脱离用金钱衡量的婚姻,帮助院长改变固守己见,不思创新的思想。影片中所不断阐述和表达的自由创新的思想,勇于挑战旧制度的思想,对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种提醒和鼓励。我们在生活中,在人生的道路上,何尝不像故事里面那些害怕改变,固步自封的人那样,整天为了金钱,名利,地位,为了成为别人眼中所称许赞叹的人,而不为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牺牲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由呢?

  影片中可能有一些拖沓的地方,特别是唱歌的部分占了好长一段,或许是文化不一样的缘故,但总体上不论是创意,剧情,笑点,和影片所带来的思考,都说明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让我们都能够从这部电影中,学习成为一个乐观,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人。

  《三个白痴》观后感 8

  “All is well !” “All is well !”当你在生活坎坷艰辛的时候,你有这样安慰过自己吗?我的回答是,不会,影片《三个白痴》观后感。可是现在,我学会用它来哄那颗脆弱的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会告诉我的心“一切顺利”。当然,是在看了《三个白痴》这部影片后。

  当我第一次看见这部片的片名时我感觉十分搞笑,的确这部片子在感人肺腑的同时也不是会让你捧腹大笑。影片中融入了很多生活哲理,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我认为还不如说他是一节饱含人生哲理的教育课,是一节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人生课。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在这样一个压力颇大的环境下,三个主人公的友情也在此展开,一个个煽人泪下的小故事展现在了荧屏之上:拉朱因为酒醉惹事被勒令退学跳楼,在医院里兰彻和法涵想尽各种办法唤醒他的意识,并最终令他苏醒而热泪满面,此时,荧屏下的我心中早已热血沸腾,观后感《影片《三个白痴》观后感》。法涵最终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并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而父子相拥,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的充满眼眶了。三个伙伴一次又一次通过他们深厚的友谊来战胜困难,我也一次又一次为他们而高兴。三个伙伴最终再次相遇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又怎能不让我开心地笑呢?三个好伙伴用他们最最真挚的友谊收获了无数感动与欢乐,用它们之间那种深深的爱来战胜无数困难和坎坷。生活是有苦有辣,有悲伤有喜悦的,但你身处绝境的时候,好朋友是唯一能和你同舟共济的,我想这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吧。

  当然,这部影片的教育意义也十分重大。不管是“病毒”口中的:“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或是“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都是引发我们深思的。我们生来是为了什么?仅仅为了工作、为了竞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质问一下自己的。“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这个家族女的必须当医生,男的必须当工程师”,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是这样活着的呢?但是,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懂的,做自己想做的,活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可是,又有几个人真正这样去做了呢?大家总是以为只有工程师和医生这样的职位才是好的,所以便疯狂地去学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他们忘了一点: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三个白痴》这部电影用那患难与共、真真切切的友谊来让我们感动,在感动我们的同时又告诉我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自己想做的,活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只要你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请记住告诉自己“All is well !”,大胆的去活出自己独特风采吧!初一(13)班黄 偲 政

  《三个白痴》观后感 9

  我们今天看了《三个白痴》这部电影,里面讲了在印度有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是一座工程学校,学院中有一位院长,他很死板,有位学生把书上的知识全背了下来,而三个白痴中的一个把生活中的比作了,而是把三个白痴中的一个赶出了教室。

  看这个校长死板吧!他虽然很死板,也很爱仪容。

  他每天都要2点的时候刮胡子,并放上一段美好又动听的印度睡曲。

  看这个院长有死板又爱干净,他是不是很爱臭美呢!

  那三个白痴中有一个主角叫兰彻,他很聪明,当时学的东西立刻就可以运用,在我们看来他不是白痴,而别人看来,他是一个比白痴还白痴的`一个人,因为他替别人考试,在毕业书上别人的名字,他学了4年,大家一定说他是个白痴吧!

  我懂了!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

  《三个白痴》观后感 10

  很久没有在电脑里看到一部这么好的电影了,非常的有教育意义!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三个白痴》观后感。主角是由印度有名的男演员来饰演,我感觉有点像卓别林。哈哈。影片主要反映的是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恐惧与不科学。也反映了学生时代的友谊情比金坚。突然想到那天群里截来的一段话,也是某位博友博里写的其中一句话"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选5个你最要好的朋友你的成就一定是他们5个人的平均值"。本没有什么共鸣,看过此片后深刻感悟到身边只要有一个是积极向上、聪明机智的朋友,我们就一定会被带动。双手伸直向上触摸,永远有一片天空是你所无法触及的。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只要有勇气,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慢慢人生路,当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周围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忠实而又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你的生活及人生态度!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做有兴趣的事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又想到前几天看了SO的那篇《课外阅读》,她引用书中的话:"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观后感《《三个白痴》观后感》。"突然联想到自己,大脑测试智力也算优秀,但为什么我书读得比别人差,考试考得也没人家好呢?归根究底也是自己从小不爱看'闲'书。中国其实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我读书的时候,一到期末,老师总会划重点,甚至于几乎把整份试卷的题目都告诉了你。

  可是,试问:考一百分又如何?这能证明什么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你的兴趣是画画,整天让你去写作,你会有灵感吗?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吗?如果你的兴趣是摄影,让你整天去学机械是如何制造的,你能用物理知识去活用到现实创造中去吗?所以,培养兴趣非常重要!我们要为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工作。这样你最终的成就远比你死记硬背考到一百分甚至于考入名牌大学而更有价值!

  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创造出最高的财富!走有意义的人生路,你会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去看吧!亲爱的们,你们一定会跟我一样有所共鸣

  《三个白痴》观后感 11

  电影里的印度人表演确实很夸张,但夸张只是形式,任何电影只要内涵上面是庄重的,揭示的哲理是广泛可接受的,只要能让观众看到真诚的一面,就是好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一部好电影是需要一定的哲理作为支撑的,纯粹恶搞的电影是不会让人怀念的。

  《三个白痴》在诙谐中描绘出了印度现行教育体制的状况,跟中国教育现状挺像的,就是从根本上来说的“舍本逐末”,从表现上来说的“揠苗助长”,为了赚钱而上学,为了攀比而竞争,人们学习的动机不纯。

  我对印度的教育体制不了解,但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牺牲者,我也是有发言权的。现在的孩子太苦了,经历那么惨烈的高考,上了大学,出来后竟然仍是连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没有个明确的了解。学校只教给我们死读书不教我们去主动了解社会需求,了解怎么去运用书中知识,培养了大批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说实话,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学习行为本质上说,跟街上收破烂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学校教育和社会基本脱节这是一方面的悲哀。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对于选择专业上的无能为力,不是我们选专业,是专业选我们,或者是我们在掷骰子。高校设置的那几百号专业,哪个高中毕业的毛头小子能够清楚是做什么的,选专业不就是在掷骰子吗?能否上那个专业,也不以你之前的相关积累作为决定因素,而以那些扯淡的语数外数理化课程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很荒唐,其实国外的做法已经是很好的参考了,人家高考只有选学校的担忧,进去后第一年不分专业,第二年才开始选择专业,只是我们所谓的教育体制改革一直雷声大雨点小,跟不上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的步伐。可怜的同学们花了几年时间学语数外数理化,到大学几乎大多数知识被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努力学习大学专业知识,毕业后这些知识又被社会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到最后真不知道还剩下些什么,或许真的只剩下一颗冰冻的眼泪吧。

  至少,在前面两场重要的赌博之中,我没有掷对骰子。

  《三个白痴》中有直面这些不合理的东西,男主角是个极其有个人信仰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反抗着不合理的制度,感染着身边同是受害者的同学们,他自信,聪慧,极具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他非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身边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鼓励身边的朋友反抗不合理的现状,追求真我,虽中途会遭到好友的猜疑和背弃,但仍然坚持不懈的以事实证明打动对方相信自己。

  他的执着让人感动,他救了两个人,都是因为他的执着,他救了两个一般人觉得必定无救之人。

  他的感染力让人敬畏,他释放了两颗心,都是因为他以身作则循循善诱,他释放了两个被束缚却渴望高飞的心,两个不敢正视自己渴望的人。

  电影有褒便有抑,电影的抑表现在对于那些死背书的人的讽刺,其实死背书的人只能说是可怜,倒不至于可恶,可恶的是那种自己明明是愚蠢的还嘲笑讽刺挖苦和自己不同的人,如果一个人死读书但有自知之明,懂得谦逊礼让,倒也不会让人唾弃。

  前几天看过《未知死亡》,从此对宝莱坞刮目相看,于是下了几部口碑较好的宝莱坞大片,其中就有《三个白痴》。

  昨晚跟阿茂吃饭时,正好提到《三个白痴》,不由兴趣大增。回宿舍后便看了起来。我惊奇的发现男主演竟然又是阿米尔·汗。

  在《未知死亡》里,他精彩地演绎了一位兼具力量与智慧的硬汉,将男主角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风度翩翩的幻音公司总裁与凶神恶煞的复仇者)诠释得几近完美。而在《三个白痴》里,年过40的他将一位20岁左右的大学生“兰彻”演绎得活灵活现恰如其分,不禁感叹他深厚的“装嫩”功力,观后感《三个白痴观后感》。

  2009年《三个白痴》在印度上映后,不仅超越了《阿凡达》,还创下了印度的票房纪录。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优秀的剧本,精良的制作。改编自畅销小说保证了剧本的高水准,影片各种精致的桥段夹杂着层出不强的笑料又给观众提供了愉悦的观影感受,而紧凑的剧情、张弛有度的节奏、精美的画面、优越的配乐无疑给《三个白痴》贴上了优质影片的标签。

  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本片的喜剧风格。它的诙谐幽默,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是另一种极具印度特色的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三个白痴》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几乎发挥到极致,甚至在影片最煽情的时刻也不忘幽一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片尾出现的旖旎风光,蔚蓝的天空、无暇的白云、悠悠的远山、湛蓝的湖……我很诧异印度竟能有这般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百度一查,原来是素有小西藏之美誉的拉达克地区。据说那里仍保留着古老的宗教、原始的人文、保守的民风,加上它的云淡天高,我不禁心驰神往起来。

  另外,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是中印争议地区。《三个白痴》正因为涉及中印领土问题,始终未能在国内公映,实为一大遗憾。

  二是影片直指印度教育体制弊端,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影片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揭露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体制的谬况,宣扬一种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此外,它还触及了印度很多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人才流失、拜金主义等。这跟中国的现状极其相似。

  片中对填鸭式教育及“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工作”的抨击,道出无数莘莘学子(就是我们)普遍的心声,影片在网上流传后随即引发中国网友的强烈共鸣,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狂热追捧。

  影片描述的“印度皇家工程学院”,虽不如我们这些学校照本宣科墨守成规,但一样唯成绩论成败。我们体验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所以对片中几个学生面临的各种挂科焦虑、排名压力、未来恐惧,我们简直感同身受。而影片宣扬的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更令我们神往。也只能神往。

  三是阿米尔·汗的加盟。他是印度的当红巨星,在印度影坛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他的加盟也是影片在印度票房大卖的重要原因。

  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兰彻”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片头曲的歌词正适合给他做注脚: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

  但他却自己铺路

  跌倒,爬起,他无忧无虑的前行

  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

  他只顾畅想当今

  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他来自何处

  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之后却消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骄阳似火他像一片绿荫

  在无垠的沙漠

  他似一片绿洲

  他是心伤痛处上,抹的滑滑的香油

  我们惧怕,桎梏于蛙井

  他无所畏惧,在水中前进

  面对涛浪,从不犹豫,迎面直击

  他如云菜般寂寞漂泊

  但是我们最亲爱的朋友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不会放过你

  我们还要继承

  要继续

  兰彻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旧体制的革新者。我更喜欢把兰彻看成是一个革命者。因为他不仅公然反抗现有体制,还创造了一个新体制——他的学校。他特立独行,敢于挑战权威;他抨击旧制度,鼓励追求梦想。而他最擅长的,是创新。

  其实,我们也擅长“创新”。我们有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商业创新。我们还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最有创新精神的还属我们各所高校的校训: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我国有27所高校的校训同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可见“创新”在教育领域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从识字那天起,我们“教育创新”的口号就未曾停歇过,但真正的教育创新又在何方?我们还不是在成绩至上的象牙塔里一如既往地修炼了十几年?对此,我们当然不会惊慌失措,因为我们早已习惯,更因为我们从来不孤单。君不见我们身后那数以千万计的学弟学妹们,正前赴后继地争做“遵依金科玉律,严守戒规律文”的“三好”道童。

  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整个的国家都在“创新”,“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诸如此类的口号早已遍布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

  几年前国家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一时间群雄响应,争先恐后走“创新”之路。一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热潮随之兴起,短短几年内全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已有上百个。

  我不禁要问,当“创新”成了喊口号的大热门时,这还是创新吗?

  好像离题万里了,倒也无妨,反正回不去了。不如就此作罢。

  《三个白痴》观后感 12

  众所周知,印度的电影产业十分发达,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给大家推荐一部十分优秀的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五遍,里面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

  说起尊重,让我十分感慨,现在国人普遍不懂得尊重是什么。电影一开始,片中的三个主人公之一的法汉一出生,他的爸爸就宣布了:我的儿子是工程师。但他没有想过,法汉到底想不想成为工程师,就擅自做主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法汉后来说:我想成为什么,没人问过。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帝国理工大学主任儿子的身上,甚至主任还决定未来的外孙也要当工程师。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中国的孩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跟目前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做法一模一样,很多中国父母从自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的一生都设计好了,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做,并且还经常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这都是为了你好”。但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样的,父母们从来不关心。说到底,这只不过是父母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这就是没有做到尊重,即没有尊重孩子内心深处的选择。

  《与神对话》的 G 先生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要经历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就是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或老师要学习老子“无为”的思想,要学着放下“家长”或“老师”的架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拿主意来设计将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家长或老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但决不能成为领导者,干扰甚至阻挠孩子们自己的选择。不过现实中的中国却是完全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了家长或老师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因此中国的孩子们普遍不快乐,厌学,网瘾现象十分严重。家长或老师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成为什么样的“才”不是家长或老师能够决定得了的,这要看孩子自己的想法。正如法汉的好友兰彻说的,如果泰森改行唱歌,杰克逊改练拳击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是“总统”的料却偏要按“总统”的模式来培养是不可能成功的,孩子不管想做什么都是应该值得鼓励的,要让他们自己尝试去做他们希望做的事,将来才有可能成功。

  近年来关于中国教育的话题一再升温,在我们人生中, 18 岁以前的教育应当是“基础教育”那么,什么才是“教育的基础”呢?其实这个问题早有答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6 年就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这里的“学会认知”绝不是国内应试教育的“灌输知识”,而是具备真正的学习能力,懂得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等含义。而这些,恰好是中国教育缺乏的。中国学生就像电影里的查图尔一样,是个不会思考,只会背标准答案的考试机器罢了,从来不会去想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只能被当成打工仔来用,像查图尔那样听人使唤,被人作弄。

  电影中提到了三次学生的自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可以说是经常上演。中国每年自杀人数是世界第一,其中每年大中小学校的学生自杀都很多,但已经不是“新闻”了。最近因为北大的新生刚刚入学十几天就自杀,才成了“新闻”。这反应了在家庭中和学校里,我们都缺乏“生命支柱”的教育。电影中主任说生活就是一场竞赛,要么生存要么死亡,这种教育根本就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我们的学校也从不去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比如人际关系!心理学!幸福课!家庭和婚姻关系课程!健康课程,饮食课程,生命课程。虽然这些课程不会列入高考,但是,人生中几乎每一天,都在考这样的课程。 如果你一旦考砸了,后果还很严重 。没有支柱的教育是可怕的,中国的应试教育完全把教育四大支柱丢到一边去,连“学会认知”都没有真正做到,其培养的“人才”,只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他们会成为这个社会中很可怕的摧毁性的力量,毁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他们自己在内。一个孩子,如果只会读书,不会做人做事,往往思想固执偏激,行事鲁莽又不计后果,喜欢钻牛角尖,很可能长大就会干傻事。比如北大新生自杀,同样,朱海洋等人会去杀人。这样惨痛的事例非常的多,但很多家长经常认为这是个别事例,是个意外,是别人家的孩子出了问题,与自家孩子无关,而不是去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往往出了事才后悔,但为时已晚,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电影中兰彻和主任的女儿都说到了谋杀一词,不错,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许许多多的孩子都被谋杀了,家长们既是受害者,但也是帮凶。因此,教育必须回到它的本来面目上来,“ 教其心,育其身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以不仅是孩子,连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学习人生这门最需要学习的课程,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真理,尊重智慧,尊重生命。家长还要学者多和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呼声,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你们以后有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个白痴》观后感 13

  人类的心灵不是一台机器,不仅仅是逻辑严谨、划分细致的高精度的玩具,它还具有脆弱、容易恐惧、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等等。但如何呵护我们的心灵。作者告诉我们一个方法。

  对自己说“所有的事情都很好”。当我们对自己说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会平静,你心灵的创造力和理性和合理的判断才会起作用。另外,电影中还有两个实例,就是主人公的两个朋友。一个人的心灵被恐惧所左右,通过信奉神灵的.力量来继续自己的生活;但经历很多事情后,这人变得,从相信神灵到相信自己。勇敢的面对一切事物的精神状态,我一直不知道这种转变是什么,我现在明白了,这种变化就是自信。

  第二个实例,人类心灵的自我欺骗。由于家庭、老师、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个电影的第二个主人公心灵被这些外在因素所左右,没能去做自己喜欢的摄影工作,而是学习理工;这个人没有勇气反对自己的家庭;没有勇气反对父母的思想,没有勇气面对父母的牺牲和期望。但最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迈出了行动的第一步,和匈牙利的一个著名摄影家进行了联系。并获得了对方的认可。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人物消音器,也是很有意思。典型的学习狂人,人生的目标就是要比别人强,要竞争过别人。这种人缺少对人的关注和关注,专注于生活竞争,迫于压力之下的生活,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忘记自己的灵性。此外这部电影还有几个角色很有意思,什么事情都安价格计算的标签先生,做事认真,给学生巨大压力的教授等等。

  《三个白痴》观后感 14

  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我对这次的电影是充满期待的。晚上大家早早的来到教室等待电影的上演。是心理委员组织的这场电影,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开学后的三周学习没有任何新鲜感,反而多了一些枯燥无味。这次电影可以给大家充充电,缓解一下疲劳和压力。其次每看一次电影,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感受不同,收获也不同,每个人的心智都会更加成熟,甚至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但是这必须要求我们在看完后在思考才行。

  这是一个印度电影,据说是获奖了的,自然很不错,我坐在后排,正常电影气氛很不错,大家笑声不断,仅有到场的那两个男生似乎情绪特别高涨,时不时还错拍桌子叫好。每个人的心情似乎是一样的———haapy!电影幽默色彩很重,用轻快的语调讲述了印度高等工程大学学生们忙碌而充满竞争的生活。片里刻板的班主任一直用他的方法奴役着大学生们,当然大学生们也机械的为学位而拼搏,因为社会的法则是:有名牌大学的学位证,才能有好工作。“生命就像赛跑,必须全速前进否则你就是最后一个”这是片里班主任上说的话。主角无非就是那三个被称为“白痴”的人,阿米尔汗片中自始如一的焦点,他确实是一颗星,一直吸引着我的眼球。我很少如此的佩服或崇拜一个人,而阿米尔汗却是一个如此优秀的人。

  他不仅实现了科学家的理想,也帮助另外两个人实现了理想。有人说:可以实现的叫理想,不能实现的叫梦想。片中阿米尔汗的一位朋友有摄影天赋,却被固执的父亲送进这所工程大学,无论怎么努力,成绩总是倒数。无可厚非,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很难成功。我相信天赋也相信兴趣,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你的天赋猜能在最短的时间表现地淋漓尽致,你会找到生活的激情,会认可自己的价值,甚至会得到应有的尊严和地位。这一点至少我曾经体会过。阿米尔汗的一位朋友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很优秀,只是有个不幸而贫穷的家庭,他从小就背负了太多人的`期望和梦想,这使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因为他不能失败,他输不起,一家子人等待他的拯救。我们往往在最在乎的事情面前显得最没有价值。因为大学他一次次失败,他内心增加的只有恐惧和不信任,而这些恰恰阻挡了他前进的步伐。

  一个人,你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看了这个电影后,大家都有说有笑的离开。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所触动。大学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应该有片中主任的竞争意识,更应该有阿米尔汗的创新精神和“一切皆好”的信念和高涨的生活激情。我们感谢有这次机会观看这部励志电影,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不管现实有多么惨不忍睹,我们都要固执的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短暂的黑暗而已,我们始终相信,tomorrowis another day!

  《三个白痴》观后感 15

  真是部好片子,老师介绍的可真是不错啊,三个白痴——观后感。

  可是假兰彻(旺度)这号人物,少见,或者说根本就是绝迹。为什么呢?

  现在的学生和旺度的另外两个死党一样,一个呢累赘太多,抱着家里所有的期望,苦学无用,第二个,兴趣不对,被逼着学,本非所愿怎么学得好呢,只为一纸文凭。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自己找上门。我更觉得应该是追求兴趣。

  兴趣的力量很大,我想不少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呢?全都在苦于高考制度,中国外国都一样。人才,素质教育这个东西,不好说。一是,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社会不齐心协力啊。二是凡是学生受尽高考制度,长大了,谁还会去管它,自己过了这个卡,只会记得高考是条好路,只是自己走不好,虽然心里还是知道它怎么讨人厌,但还是会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知道劝孩子看开,却只会说这是为孩子好,孰不知……什么是真的`为孩子好?

  发挥兴趣。现在的我们为何不去做,被弄得没兴趣啊,被学习搞的完全没了兴趣,题目让人失去一切,麻木。对学习有兴趣的大多是成绩好的学生,被好成绩熏陶出来的,一旦没了,脆弱呗。除非在失去前把自己内在的境界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真那样,绝对是个人才,但未必是教孩子的好手,因为自己成功的太多,就以为一定好吗?在学习成绩上成功的,其实大多都未必知道自己依何而胜。大多拿老师的那一套传授给他人。当然啦,既然有了境界,这些想必不在话下,说不定很懂教育呢。可这类人毕竟也少啊。

  实践,又是这个问题。不是不知道道理,只是苦于实践。这实践,第一点——意识,所有人的意识。第二点——基础,物质基础。第三点——团队,志同道合,各大领域。第四点——实践。

【《三个白痴》观后感】相关文章:

三个白痴观后感04-20

《我是白痴》读书笔记10-16

《我是白痴》读书笔记范文200字02-20

《三个和尚》观后感12-09

《三个傻瓜》观后感11-02

《三个傻瓜》观后感03-03

《三个和尚》观后感(7篇)11-27

《三个和尚》观后感7篇11-27

三个强盗作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