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作文

时间:2023-10-19 14:31:32 专题作文 投诉 投稿

关于年味作文(合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年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年味作文(合集15篇)

关于年味作文1

  红梅含笑迎新春,瑞雪飞舞兆丰年。每当人们的欢声笑语遍布四围,商场内外都挂满了喜庆的红字,鞭炮的声音震耳欲聋,烟花的绽放光采夺目。年来了,可是,年味却越来越淡。

  曾经,过年是那么的有味。每次期末考试考完后,就天天踩着小板凳,在日历上一天一天的数着,期盼着过年。似乎那是一个特别神圣的日子。现在,只是偶尔才想到快要过年了,也没有曾经那么期望。漫不经心地问一句:“几天后过年?”

  曾经,过年是那么的`有味,爸妈带着我挨家挨户的拜年,亲朋好友之间分享着过年的喜悦。住得远的,就书信一封,字行之间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而孩子们呢,会因为收到一个红包而快乐不已。他们拿着压岁钱买来各种各样的烟花,再拉扯着大人来点火。孩子们坐在石凳上分享着各自的美餐,紧紧的挨在一起。而如今,大家却只是坐在一桌,手里拿着手机独自沉浸着。小点的孩子只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没有一个人理采。也不再挨家挨户的问候,直接用手机群发网上拜年的信息,不再那么充满年味。

  曾经,网络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我们小孩子之间就学着大人们的游戏。打跑得快、斗地主。有时还拉上爸妈助阵,来赢下一场麻将。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我们特别的开心快乐,现在却……

  现在,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认为年味淡了,也许,我们不该一味的议论年味如何的变淡,我们应该用一颗童孩的心,像以前一样去感受年的味道。把身边的电子产品放下来,多陪陪身边那些思念我们已久的亲人们。让年味重新浓厚起来,并把年味继续传承下去,继续把年味散发出去。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我们这份年味!

关于年味作文2

  在东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省不了吃饺子。过年时的饺子与平时的不同,过年的饺子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着,全家人一起做的。

  在东北姥爷家,每到除夕的前几天,奶奶都会提前买好面粉擀饺子皮,还有韭菜和大白菜做饺子馅用。

  到了除夕夜,奶奶会把水装在一个盆子里,再倒入面粉,这样把它们揉在一起,再重复加水、加面粉,很快就揉成了一个个面粉团。接下来,就是擀饺子皮,把大面粉团分成几十个小团,再用擀面棒把团擀成又薄又均匀的饺子皮。饺子馅就是把韭菜或白菜切碎,把新鲜的猪肉剁成肉泥,把菜和肉混合在一起。

  最好玩的就数包饺子了。一家人围坐在圆桌边上,先把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再用手将两边的饺子皮压紧,还可以捏出好看的形状来。有时,我们会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一边包一边悄悄地藏在饺子里面,看谁吃到就是当晚的幸运者,有大红包奖励啊!

  春晚马上就要开始了,奶奶把一个个圆滚滚,头上还带着花边的'饺子下进了锅,我们一起笑呵呵地看着春晚节目。大约10分钟,饺子出香喷喷还冒着热气,还有几个调皮的饺子竟然光明正大地露出了肚皮。我夹住了一个,沾上醋放进嘴里,美味清香,皮薄肉滑,口感细腻。

  饺子慢慢地被我们吃完了,可是谁也没有说自己吃到了硬币。看着盘子里最后一个饺子,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去夹它,心里想:“硬币肯定在这里!”我夹着往嘴里一塞,小心翼翼地吃完了,可是还是没有发现硬币。突然,姥爷哈哈大笑,手心一打开,说:“你们都没想到吧?硬币在我这儿!今晚我中奖啦!你们快点拿红包来!”全家人都笑了。

  在东北过年,饺子真是少不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絮叨着一年的辛劳、一年的收获、新年的期望和祝福,这才是真正的年味味道味道!

关于年味作文3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乡下姥姥家过年。乡下的年热闹非凡。

  乡下的春节仪式感特别隆重。大年三十一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个不停。只见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有好几个人忙前忙后,有的擦门,有的扛梯子,有的站在梯子上给大门贴上写满吉祥寓意的大红的春联,有的`人家把福字倒起来帖,这也许意味着福到家来吧!再看看家家门头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别提有多喜庆啦!小孩子们在门前屋后欢快的嬉闹着,到处都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宋代著名大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夜,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只见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红烧狮子头、啤酒鸡、烤鸡我们全家老小围坐一起开心地吃了起来。我们小孩给长辈们敬酒,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长辈们看到我们健康懂事也非常慷慨,纷纷为我们下起了红包雨,祝我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

  吃完年夜饭,我们便和长辈们出去放鞭炮。噼哩啪啦一连串的烟花直冲云天,在黑暗的天空中散开,照亮了半边天。这些烟花可美了!有圆形的、五角星形的、还有心形的有的红的似火,有的黄的像金,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若红霞这五光十色的烟花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色彩,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夜空中盛开的烟花一样灿烂。春晚开始了,我们全家坐在电视前,围着火炉,嗑着瓜子,品着茶,聊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喜欢在乡下过年,因为在乡下过年特别有年味。

关于年味作文4

  每次过年,一大清早空气中就飘着一股煮团子的香味儿,接着就是拨茶叶蛋的声音。到了大约5、6点钟,一家子闹哄哄地从被窝时打着哈欠爬出来,这就算是一天开始了。

  其实按道理来说,过年是从十二月初八至大看初四。但是就正经的,过年只有四天,从初一至初四。但是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这车轮战天中,能干的事情却不少,这四天我们我们很快乐。

  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煮团子、蒸年糕呢?是因为团子是圆的,代表日后生活团团圆圆,而年糕的“糕”谐音“高”,代表日后的财产和小孩的成绩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之后,就是换春联。然后还要把“福”倒过来贴,代表“好运到了”或“福气到了”。

  放爆竹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但是我们买爆竹并不是正午放,而是夜晚放。到了晚上,天黑漆漆的`,用打火机一点,“滋滋滋”地就亮起火来了,拿着它在空中画个数个圆圆的小圈圈,就甭提有多美了。

  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

  晚上大约11、12点从床上偷偷地爬起来,悄悄地穿衣,拿出擦炮。“噼噼啪啪”一阵脆响,家人都醒了。我便收回擦炮,将屑子拾回盒子,回到床上继续若无其事地睡觉。当听见阳台上“谁家孩子放的擦炮,是隔壁家吧?”“宝宝睡得很熟啊!”“到底是谁呢?应该是个孩子。”……之类的话,我就会忍不住笑起来,躲在被窝里,小声地说道:“是我!”。

  我喜欢的第二件事就是发压岁钱。五百的、一千的……沉甸甸的,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地感觉。然后买吃的,好吃的东西将我的嘴巴塞得鼓鼓的,想嚼都嚼不起来了。

  我们这里有一个规矩,从初一到初三都不许扫地,不许泼水,不许动土,不许动剪刀,不许晒衣服,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许打骂小孩。想必许多地方应该都有。

  过年时,大街有许多人,许多车。处处都看味弥漫,处处都充满着思念和爱,处处都有着浓浓的年味。

关于年味作文5

  要说到年味,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非除夕莫属。

  小时候,我问爸爸,除夕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除夕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公认的是这一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凶猛的怪兽叫做夕,他一到岁末就出来害人,使大家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人都在家门口贴上大红春联,燃放烟花爆竹,以此来驱赶怪兽夕,以求得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从此,这种习俗便流传下来,大家把它称为‘除夕’。”我恍然大悟。

  除夕的重头戏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人们老早就会开始准备丰富的除夕菜肴。因为亲人们一年中可能只有这一次难得的相聚的机会,所以在餐桌上大家互相为家人夹菜,相互碰杯,恭祝亲人来年平平安安,做事顺顺利利,温馨无比!

  团圆饭的菜肴非常有寓意,如: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吃过团圆饭,爸爸和舅舅们去打牌;妈妈和舅妈、姨奶奶聚在一起拉家常、聊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近来的生活状况;而我们这帮小屁孩,唉,早不晓得跑哪儿玩去了。他们带来的“社会危害”是:满街的鞭炮屑;满街的鞭炮声;满街的硝烟味。但是,鞭炮屑带走的是旧年的晦气;鞭炮声奏响的是希望的锣鼓;而硝烟味代表的是满满的年味儿。

关于年味作文6

  年味曾是大放异彩的烟花;年味曾经一家人围着火炕闲聊着家常;年味曾经是小孩子们垂涎欲滴的糖果。而今回家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时让人觉得莫名的清冷,年的味道去哪儿了呢?

  除夕带着一身的疲惫匆忙的赶到在县城的老家,斜躺在沙发上,望着外面漆黑而厚重的夜色,这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里只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让人感到空荡荡的。我盯着窗外,似乎看到一个灯火明亮的房间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姑父,还有九个姊妹都欢聚一堂,一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这时窗外一个硕大的烟花绽放开来,似乎像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又似乎像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漫天烟火似乎再恭祝祖国昌盛,百姓康泰。屋里的孩子们在笑着,闹着,任凭年味在屋子里弥漫。我慢慢睁开眼,一切又回到之前的样子,窗外依旧是寂静。我不由的感叹,曾经的年味去哪儿了呢?

  “宝贝,快来看春节晚会了”妈妈再卧室里大声的喊我。我跑进去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开始了。幽默的贾玲笑翻全场,毒舌蔡明和冯巩大叔演绎什么是人间真情,还有富有文化内涵的相声--诗词接龙。看着看着,心中慢慢的多了一份开心,家里也多了一份生气。看到已经有了白发的父母笑得东倒西歪,眉眼里满满的幸福。我霎那间明白,年味是亲人相互依偎的`温暖,年味是眉眼间开心的笑容,年味是一家团圆的甜蜜。

  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甚至有的农村都禁止燃放烟花;很多在外打拼的亲人因为各种原因,能够真的团圆在一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或许没人再在意那一桌子大鱼大肉的饭菜。可是我们却都在每一年的同一时间看着同样的节目,在不同的地方有着同样的思念。以前总有人说春晚越来越不好看,是啊,众口难调,总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可是正是这春晚让我觉得年来了。我想,年味就是对春晚恒古不变的守候,年味就是跨越半个地球都扯不断的思念!

关于年味作文7

  过年啦!过年啦!

  第一声新年的钟声悠扬地敲响,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开始蠢蠢欲动,出门的脚步变得轻快,脸上的笑容变得灿烂。

  不知何时起,大路两旁悬起了通红的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好像枝头上沉甸甸的苹果,用扑鼻的香气祝贺人们新春快乐!金黄的.灯笼穗摇头晃脑,好像在与我们挥手问好。夜晚的灯笼分外耀眼,一眼望不到边,圆圆的大肚子里闪闪发亮,好像天边的一抹彩霞。妈妈高兴地说:“有了灯笼才真正有了年味。”

  看着容光焕发的街道,商场也不失时机地把门面装点得五光十色。走进热闹非凡的商场,震耳欲聋的《新年好》迫不及待地钻进我的耳朵,抬眼望去,高高的货架上货物鳞次栉比,选购的人们抢着把中意的物品放进手推车,好像不多买些东西对不起自己鼓鼓囊囊的钱包。这可忙坏了收银台前的“小姐们”,等待结账的顾客排成长龙,都站在队伍当中翘首期盼,忙得她们焦头烂额。

  过年怎么少得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路边很快设立了“烟花爆竹销售点”,各式各样的烟花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下子,家属院里闹开了锅,鞭炮声不绝于耳。兴奋不已的人们点燃一挂挂鞭炮,随手一丢,顿时火光冲天,震耳欲聋,随着鞭炮逐渐化为灰烬,爆炸声也渐轻渐弱,最后只留下一股浓浓的爆竹味与一地喜气洋洋的红纸片。公园里,漆黑的天空照如白昼,一朵朵灿烂的烟花直冲云霄,在月亮身旁绽开了笑脸,乐得围观的孩子拍手叫好。

  团聚的人们更是兴奋不已,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大鱼大肉、瓜子点心……家家欢聚一堂,欢声笑语,共同欣赏20xx年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

  声声爆竹迎新春,句句祝福庆新年!在此,祝广大博友们合家欢乐、龙年吉祥!

关于年味作文8

  戏剧性的一刻在寒冬腊月出演,幕启幕后都十分精彩,一股浓厚的年味儿袭卷而来,合家团聚,辞旧迎新,大街小巷都上演着阖家幸福的戏码,渲染着合家欢乐的过年气息。

  翻开精美日历,细数春节来临的日子。年前,小孩早早买好新衣端正放在床上,待初一再穿;年关将近,大家琐碎唠叨着忙碌打扫卫生,准备大干一场;大年三十,爬高贴春联;除夕,做好熬一宿的打算,守岁;初一,吃饺子,到处恭贺新禧。年味便在亲友的欢笑声中渲染开来……

  伏卧窗前,这大年三十的日子里,外面一切都那么特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炮竹宛是年的缩影,它在空中点缀,似乎那么虚幻,却有些“陌生”。

  小孩在街上抱着大小不一的鞭炮,找到一处空旷地儿,精心挑一个,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一手堵着耳朵,一手点着打火机,五官紧缩在一起,点火之后,撒腿飞快地跑到一旁,期待而又有些害怕地望着:烟花实在美得让人心醉。

  漆黑帷幕拉开后,伴随一声声巨响,一朵朵烟花,带着上天赋予它的神奇力量穿破云雾,直冲云霄,如红日喷薄而出,像孔雀开屏在寂寥苍穹绽放,犹如蓝天上的云彩,时而五彩缤纷,时而轻柔如柔曼花絮,时而如辉煌燃烧的烈火……令人烟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一刻,一年的.难受,泪水,无奈,委屈都在每一次全力以赴的绽放中消逝得无影无踪,像电光火石,洗涤了人们心中的烦躁不安,消融了人们内心的哀愁,令跳动的心充满喜庆与希望。

  繁花开满天际,明亮而迷惘。社区禁烟禁炮的行为多了,但年味儿依旧,尘世喧嚣纷扰,奢华糜乱在烟花绽放的一瞬转眼成空。

  烟花空逝,年味不减,我们在声声祝福中迎来新的一年。

关于年味作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总在回忆中送走这一年,又在不断的幻想中期盼着来年,家乡的年味总是最足的,但是随着年龄这的增长,时光的流逝,这种传承着中华悠久历史的节日氛围,也慢慢变淡了。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起。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可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的确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年味的感觉有了很多的变化,与以往有了很多的不同,从小时候期盼着过年只是为了放假,为了能够收到红包,才期盼着过年,而如今却期盼的是在过年时能够全家团圆的'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过去一年的趣事,年味浓浓最浓就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了口福,又填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一家人在华声笑语中度过了每一年,又在期盼迎来了新的一年。

  尽管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无忧无虑,很多人觉得年味在慢慢淡化,但还是有着亲情的温暖,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关于年味作文10

  关于“年味儿”变淡的讨论由来已久。早些年,就有人感叹“一台春晚代替了除夕”,也有人说“过年就是集体作秀”,这些表达虽然有些偏激,多少也道出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现状:我们的年味儿确实变淡了。

  那么,什么是年味儿呢?“年,是小时候打的陀螺,是捂住耳朵的冲天炮,是甜到心里的蜜饯糖果,是攥在手中的喜庆红利……”诸如此类的文字让我们怦然心动。尽管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种年味儿,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曾经的“年”承载着我们太多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过年的种种传统习俗,不仅在文化层面上愉悦着我们,而且在物质层面上直接滋润着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过年”习俗的心理抚慰功能削弱了,我们对于“过年”的精神需要出现了断层。新衣服早已经可以月月买,每周本来就可以下几次馆子改善伙食,以前所谓“年货”早就吃腻了……剔除了这些儿时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年”还有什么值得期待?于是,很多人和“年”之间产生了“相见不如怀念”的无奈和酸楚。

  年味儿为何会变淡?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过年”一直存在着误解。用冯骥才的话来说,浓浓的年味儿,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传统的年文化,也需要适度的创新。

  虽然这也许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大事情,但作为个体,我们还是可以让自己的年过得有滋有味。一些过年的传统形式可能会淡化,但假如取其“亲情”“团聚”等精神文化内核,在春节里为亲情加加温,为家庭生活调调色,或者哪怕仅仅是梳理梳理自己的内心,这年味儿,不也同样芬芳吗?

关于年味作文11

  在古代,辞旧迎新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在腊月初八之后,就完全进入年节状态,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时,大年就进入倒计时,人们忙着备办年货,祭灶送神。

  而如今的过年,并不像以前那么早。人们忙碌了一年,直到腊月三十,人们才会在家里与家人团聚,聊家常,尝年饭。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我们都会与家人一同坐在客厅看春晚,品香茶。到零点时,长辈就会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年过年出现一样特别的应用——微信红包,这款应用可以直接在微信上送红包。微信红包还与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互动,让它成为了除夕晚上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还抢了春晚的风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都乐在其中,整个家回响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哎呀,怎么还没摇到啊?”“快来看看,8.8耶,你有没有摇到啊?”“我摇到了,我摇到了,你摇到没?”……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攀比”着钱的'多少,一个晚上,大家一会儿也没歇,一个劲地摇,全家都收获不少。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紧密相连,正如它——微信红包,“摇一摇”这个动作,成为今年春节最特别的“风景线”。从小到大,过年的“味道”始终萦绕于心,从吃饺子,放烟花,看春晚,到现在的“摇一摇”。过年的“味道”是诸多中国人整整一年翘首以盼的期冀。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过年不像以前那样有年味了。我认为现在的过年与以前相比,的确少了很多应该倡导并保留的传统,但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过年的庆祝活动和方式如何演变,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恒久以来中国人凭借春节、端午、重阳这些中华传统节日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的中华美德。

关于年味作文12

  悄悄地,你悄悄地来,不带来一片喧嚣;轻轻地,你轻轻地走,留下一片繁华。你,就是这样:热闹,隆重,却不爱张扬;淳朴,简约,却饱含情意。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经来临,年味飘荡在华夏大地上。没有喧哗,毫不张扬,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伴随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这身影疲惫,却也跳跃着愉悦,这忙碌也充斥着幸福。

  外出打拼的游子们,此刻正忙着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背囊很丰满,对家人的思念也很充盈。他们把这一年的收获带回家,把长期的思念带回家,把礼物带回家……虽然在回家途中,他们要日夜兼程,还要风餐露宿,但一想到会和家人团聚、陪父母聊天、与朋友相聚,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这一路的.奔波劳碌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家中的父母们,他们也毫不逊色,他们正忙着置办年货,只为儿女回家能吃口父母亲手做的热乎饭。虽然儿女眼里重点是家中的味道,但父母们还是希望让儿女们吃得好,更好团聚。更多的是想犒劳一下在外“报喜不报忧”的儿女们。虽然这活不轻松,但父母却很高兴,因未能和儿女团聚,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我们放假的学子们则忙着写作业,补习差科,做习题,背诵经典,想着能在来年赶超别人呢!当然学业之余我们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学习包饺子,制作中国传统美食;看庙会,领略中国传统习俗。嗨,真别说,真还挺美的那。在庙会上有吹糖人,画糖画,还有捏泥人的呢。记忆大师们简单一动,作品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以为是泥人张在世。还有唱大戏的戏曲大师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中华文化的缩影,韵味十足。

  大年初一,村里的扭秧歌队也是让我大吃一惊,十分震撼。秧歌队的成员都是跳广场舞的大妈,平均年龄在六十岁以上,但扭起秧歌来十分灵活矫健,一点也不含糊;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引来一片欢笑和阵阵掌声。

  奔波劳碌是幸福;热闹繁华是年味;家人团聚是开心;五花八门是特色。

关于年味作文13

  离春节就剩几个小时了,我来说说这几天身边的浓浓年味儿。

  最能体现出那浓浓年味儿的还是超市。

  无论天气如何,但超市依然人山人海,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大人们提着购物篮在精心挑选着年货,还有忙着收货的服务员也是大汗淋漓,收银台排起了一条“长龙”,而那收银员忙的也是不亦乐乎,还有那趴在柜台上祈求妈妈给自己买新玩具的孩子们,超市里满满的全都是人,“嘿!你小心点,我这里面是碗!”“哎呀好挤啊!”“妈妈,他踩到我的脚了!”超市里这番热闹景象,你一定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焕然一新的大街小巷也是个好地方。大街上路灯与路灯中间挂起了一个又一个红彤彤的灯笼,公园旁也都竖起了横幅,还有各种商店门前,各种装饰,招牌上贴上“福”字,或在门前种上几株寓意着平安的花束。

  除夕那天的上午,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我们家常年都是胡同,大家一起贴春联的时候可真是感觉到了年味儿,这家人手忙脚乱的,胶布也不知道放在了哪儿,一家人来贴春联,却只有一个人行动着,其他人好像全都在看热闹。而挨在他们家旁边的,只有三个人来贴春联,一个管贴,一个管递胶布,还有一个指挥。总之,一条胡同都换上了新的春联,家家户户都在通过贴春联来秀自己家的幸福,真是其乐融融。

  夜幕降临之时,超市附近仍是一副人声鼎沸的样子,大家都趁着吃过晚饭的时候出来散散步,买买东西,总之,大街上的人都不一样,有的拎着购买的`大包小包往家走,有的商户还在期待着能多有几分生意,还有的人“横遭堵车”,在大街上抱怨着,这要是在以前,这个点儿整个县城都会陷入一片黑暗。

  除夕夜,大人吃着年夜饭,香喷喷的,美滋滋的,任何山珍海味怎能比得上家的味道呢?小孩儿正在央求着大人们放烟花,结束了年夜饭,大人们提议开始打扑克,“哈哈!我赢了!”“哎呀!这烂牌!”这时候的大人们没空理小孩,小孩们就开始在家门前放各种鞭炮。

  春节,满载着年味儿,满载着欢喜。

关于年味作文14

  在一年将要结束之时,每个人都格外想家,想家的那一道年味儿。

  “5,4,3,2,1!过年啦!”全家人齐声欢呼,窗外的礼花和鞭炮齐刷刷地响了起来,更增添了许多热闹的过年气氛。这一次过年在老家,内心非常激动,又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老家过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清晨,我被老爸叫醒,说是要磕头、祭祖。这就让我疑惑不解了:为什么要磕头?给谁磕头?磕几个?祭祖?我边走边问。“女儿呀!你是变成十万的为什么嘛了?”爸爸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磕头呀,是这个地方过年的'一大习俗。每逢过年,我们同姓氏的小一辈要给祖先磕头,还要给老辈磕头,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而磕几个则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般在祭奠祖先时,我们要磕三个头;在给老辈磕头时,每人只需磕一个。”“噢,”我像明白了什么大道理似的,用力点了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啊!谢谢老爸科普了!”

  磕完头后,大家显然都很疲惫,于是便躺在床上好好睡上一觉,什么事也不做。

  呼——”我伸了个懒腰,一看钟,才2点,再睡会吧!我又准备继续做着美梦睡下去了。奶奶看看我,笑着说:“别睡了,你看,大家都到齐了,只有你一个人还在睡。”奶奶指了指门口。哇,这阵势可真大呢!爸爸的五兄弟及其家人都来到奶奶家。我利索地穿好了衣服,跳下床和亲戚们热情地拥抱。大年初一,真热闹!“妹妹,快看,奶奶在做花馍呢!”姐姐说。“花馍?”这次,我憋住了一连串的问题,好奇地过去瞧奶奶做花馍。呀,原来是个大面粉!这个大面粉和盘子差不多大小。奶奶在花馍顶上用面捏了一朵美丽的花,那花栩栩如生,十分洁白。奶奶真不愧是做花馍的高手。奶奶告诉我,花馍是用来祭奠祖先的,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个大大的花馍。

  老家年味儿,那叫一个“正宗”啊!城里绝对没有这么热闹非凡!

关于年味作文15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新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新年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的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们的物质需求渐渐的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的是,我们的新年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的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的“新年”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新年,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新年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民族风俗的尊重,对于自身存在的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的作文05-25

年味的作文09-26

年味02-21

年味的作文【荐】03-19

年味的作文【精】03-19

寻找年味作文03-04

【荐】年味的作文03-06

有关年味作文03-14

我家的年味作文02-27

关于年味的作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