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作文

时间:2023-03-24 09:29:02 专题作文 投诉 投稿

关于节日习俗作文汇编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节日习俗作文汇编十篇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下面让我介绍一下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习俗。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下面让我介绍一下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习俗。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到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其实吃豆腐渣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接下来的习俗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那就是发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

  ”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 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节日习俗作文200字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春节节日习俗作文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同学们,你知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年前跟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春节,加上从网上查看资料,我知道了一些春节的习俗,你想了解吗?

  在我老家的很多地方,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才结束。有一段歌谣是这样唱的“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油渍渍,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热黄酒,三十杀鸡祭祖。”其实最主要的传统习俗有这么几项:

  祭灶王。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或祭灶节,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现在民间有的地方还在灶间设有“灶王爷”神位,也有的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这天晚上,民间讲究吃饺子,意思是“送行饺子迎风面”。

  扫房子。迎新首先要除旧,也就是年终大扫除。扫房子的.时候,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贴春联: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俗称“对子”,大都用红纸书写。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字: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守岁:也叫“熬百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大家终夜不眠,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爆竹: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就能听到各处不断响起的爆竹声,代表着春节已经来临了。同时,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新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初一起床后,晚辈先在自己的家里向长辈磕头拜年,然后,由家中的长兄率领晚辈,去村里其他人家向长辈磕头拜年。从初二开始,就要上门给亲戚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亲情。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听说汨罗江因为屈原选择这里做长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粽子到河里,江水都发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

  每年都会举行的划龙舟大赛,从练习到正式比赛,天天敲锣打鼓的,不知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也是诗人节。屈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对后世的影响有这么大?知道自己的自杀是错误的示范吗?

  太多的疑问,想问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托梦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难受啊!

节日习俗作文 篇6

  说到迎接过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农民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后,便正试迎接过年的准备了。每年从农历腊月七号就到除夕的这段时间被农民称作迎春日。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这个节日,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比如:压岁钱、拜年、贴春联、年画、守岁、爆竹等。

  传说压岁钱有家长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可以有这些钱贿赂妖魔鬼怪或“年”,让他们不再伤害小孩子。

节日习俗作文 篇7

  年夜饭的名堂非常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节日习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也不相同,哈尼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更是有名。我要写的也很有名的节日,那就是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节日习俗作文 篇9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年夜饭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节日习俗作文 篇10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节日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习俗作文01-09

【精品】节日习俗作文44篇03-15

【精华】节日习俗作文43篇03-31

精选节日习俗作文汇总5篇03-17

节日习俗作文300字六篇12-23

节日习俗作文300字三篇12-18

节日习俗作文300字4篇12-27

节日习俗作文300字8篇07-24

节日习俗作文300字3篇08-13

节日习俗作文400字(精选3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