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4-02-28 07:18:49 过年作文 投诉 投稿

春节的作文【通用】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作文【通用】

春节的作文1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的时候,感觉一年的时间特别漫长,而现如今,已为人父,日子过得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一年的光景就从身边悄悄溜过,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琳琅满目的年货已经堆满各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大红烫金的福字、春联,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象征红红火火的串串红辣椒,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新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烈!

  尽管如此,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对新年的期盼远远没有儿时的那份热乎劲呢!现在倒非常怀念儿时过年的情景,觉得小时候过年真有意思啊!进了腊月,我就开始天天扳着手指头数天数。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后,吵年锣鼓就在村庄敲响了。接着,家家扫舍,杀年猪、蒸年馍、办年货。大年三十,贴对联、挂红灯、全家团聚、包饺子、抄盘子。大年初一,穿新衣、放鞭炮、朝祖、给长辈拜年、讨压岁钱;初二至初八走亲戚;初十以后,村中“社火”就开始了。正月十五还有挑灯笼,放焰火,放天灯。总之,从腊八到新年的正月十六,是非常热闹的。 我就这样在眼巴巴的盼望中,迎来大年。

  三十多年前的腊月二十七我出生在陕西关中一个贫寒的农家。我的降生,给父母亲带来新年的喜气。打我记事起,母亲就对我说,你真有福啊,过生日也赶上过新年,啥好吃的都有呢!其实母亲所谓好吃的对今天而言再平常不过了,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年能吃一次瓜籽花生都是奢侈的事,更别提能吃一顿肉了!按照我们关中农村的习俗,过了腊八大人们就开始备办年货,花生瓜籽水果糖茶叶一应俱全,这些都是用来在正月里招待亲戚,但我这个馋嘴猫还没等到过新年就开始偷吃,父亲怕我偷吃光没法招待亲戚,就悄悄的藏了起来,让我悻悻然。然后我就等着腊月二十八母亲蒸包子,什么糖包、菜包、肉包样样都有,母亲蒸的包子让我吃出了天下最美的味道!直到现在我每逢岁末,就期待着早日回家美美吃一顿母亲亲自包的香喷喷的包子!腊月二十九母亲又忙着给我们做肉臊子,到现在想起来都让我馋得流口水。而现在每逢过年母亲又手把手地把她大半辈子的绝活传授给妻子。她说做臊子必须用上好的猪肉,以五花肉为佳,必须带皮的`猪肉。然后将其切块,然后用文火烂,不能炒,更不能煮。母亲常说“紧锅馍,慢锅肉”,意思是蒸馍时要用紧火烧,烂肉却是用温火,还要慢慢翻搅,性急不得。这样才能使肉“出油”,达到去腥生香吃起来不腻的效果。等肉烂到八九成时再下花椒、桂皮、生姜、八角等佐料并加陈醋,这样一锅酸香四溢的肉臊子就成了。母亲做肉臊子很拿手,臊子还没做熟,就已经香味扑鼻,香飘四舍,记得那时母亲每次都把骨头肉给我吃!那个香啊,今天我想起来仍会直流口水。其实母亲最拿手的还是陕西传统特色面食——臊子面(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有其悠久的历史,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宴、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母亲做的臊子面味道正宗鲜美。吃起来亲切,解馋!现在我在城市的大饭店里根本吃不到地地道道的臊子面,大多都掺进了商业味!现在,不管我什么时候回家,母亲都会为我做一顿我最爱吃的臊子面。臊子面里我吃出了母亲对常年漂泊在外的儿子一份浓浓的疼爱!

  其实小时候过年还有一件让我期盼的事,那就是穿新衣。小孩子过年不穿新衣服就等于没过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过年夜饭,父亲给我一元钱的压岁钱,母亲就拿出她亲手缝制的新衣裳,我会高兴的一夜睡不着觉!为了省钱,一字不识的母亲学会了裁缝,每年春节都为我缝制新衣服。但在平时,我只穿哥哥穿过的旧衣服。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记得在我五六岁那年,我跟母亲去县城赶年集,在一家童装店里,我鬼使神差的看上了一件皮夹克,死缠硬磨着让母亲非买不可,那件皮夹克要20元(相当于今天的200元左右),不懂事的我不知道那可要母亲在生产队好几月的工分才能挣回来的啊!母亲见我抱着她的腿不回家,只好硬着头皮向同去的婶婶、大妈凑了20元给我买了下来,那个新年我在小朋友当中可神气的炫耀了一回。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每每想起来就很自责!也许是我那时已经有了虚荣心,开始嫌弃母亲手工缝制的衣服土气!才做出了一件让我现在内疚的事 。

  现如今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奔小康,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正因此使现在的新年越来越没有了年味,过年和平时的生活饮食、文化娱乐没有了区别!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那么盼过年了,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好像已经没有什么让我们兴奋的事值得去期待,随着社会的快速、多元化发展,年夜饭不只是大年三十才能吃得到,新衣裳不只是在新年才能穿一回,晚会也不只是除夕夜才能欣赏得到!一切都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真不知现在的小孩是否能和我小时候盼过年的心境一样!

  过一年就长一岁。岁月催人老,现在多么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多么希望岁月的年轮刻划得慢一些。因此,也越来越不期盼过年,也就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年又一年。

  现在的过年对我来说,不再是儿时对穿新衣吃年夜饭的企盼,而是更多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过年,意味着过去岁月的平安走过,意味着生命脚步的稳健前行,意味着上天对一个人的莫大眷顾。

  愿意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的大年之中慢慢变老,直到老得白发苍苍哪儿也去不了......

春节的作文2

  今天是龙年的最后一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贴对联,挂灯笼。

  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就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爷爷和爸爸贴着对联,挂着灯笼。我拿着烟花在门口穿来穿去。不时的和邻家的孩子比划来比划去,谈论着团年饭,拜年,红包,舞龙......终于可以吃团年饭了,爸爸拿起鞭炮噼里啪啦的放起来。奶奶说:“赶紧关门,不要把财运放走了。”爸爸赶紧关上门。我不解的问:“奶奶,为什么吃团年饭要关门呢?”奶奶说:“这是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留传下来的规矩。是人们对新一年新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心想只要是美好的事情我们就要流传。

  放完鞭炮,我们都上桌了。爸爸给我和奶奶一人倒了一杯果汁,给爷爷倒上白酒,给妈妈和他自己倒了红酒。等他倒完,我赶紧举杯说:“祝爷爷奶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家听了我的祝福,一起举杯说“谢谢你的祝福!我们大家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干杯!”喝完,我拿起筷子夹了一个我最爱吃的丸子问奶奶:“奶奶,这个是怎么做的?”奶奶笑着告诉我说:“这个丸子是用豆腐,猪肉,鸡蛋,炒米做成的。”我又问:“它为什么是土黄色的?”奶奶说:“用油炸后就是这样了。”我又夹了一块蒸排骨尝了尝。粉嫩粉嫩的真好吃。还没等我问,奶奶就说:“这是最有名的湖北菜‘沔阳三蒸’,是湖北人都爱吃”我满意的点了点头。桌上还有许多菜,有螃蟹,小炒肉,鱼.......都是我爱吃的。我尽情的享受着这些美食。终于吃得肚子圆鼓鼓的再也撑不下去了,我赶紧跳下凳子,准备开门去找小伙伴玩。妈妈连忙阻止我说:“不要走,爷爷奶奶还没有吃完,晚辈不能先散席。”我瞪大眼睛说:“为什么?”妈妈回答说:“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你们年轻一代要遵守和流传。”我只好又坐回位置上。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爷爷和奶奶终于散席了。我才离开了位置。

  中国有那么多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让这些美好传承下去。

  春节到,祝福送,发条短信情更长;欢乐闹,快乐至,愿你开怀大声笑;无烦恼,无忧愁,好运时时把你绕;财源到,福运到,健康平安幸福好。猴年快乐哦!春节到,我扛着塞满快乐的麻袋,提着装满财富的篮子,赶着堆满好运的马车,踏着充满健康的...

  财神日不祝发财,好比春节不拜年。正月初五财神日到了,可以忘记自己的姓和名,不能忘记祝你发财啊。饺子像元宝,多吃饺运道好,愿你今年嫌个饱!昨天拜年早了点,明天拜年挤了点,后天拜年迟了点,现在拜年是正点,拜年啦,拜年啦!祝福您...

  昨天是除夕,俗话说,就是已经过年喽!早上,天好象还没亮,朦胧一片,就听奶奶爷爷在那嘀咕,把我都吵醒了,被逼无奈,害的我不得不从温暖,舒服的被窝里爬出来,因为我只要一醒就再也不能入睡了,也不知道怎么有这个习惯,我哆哆嗦嗦的...

  农历新年指中国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传统上称为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岁首、正旦,现在一般称为新年、大年,口头上亦称为过年、度岁、庆新岁;是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庆祝新年的主要节日。

  每年的`春节,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准备好了一切,等待空中第一束焰火亮起。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边吃晚饭边听与过年有关的歌曲,然后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你是快乐的天使降落人间,给我带来快乐和美好的祝愿,谢谢你,朋友,我也要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福你元旦快乐,幸福永远!朝阳是新生的力量,督促奋斗的人前进;初恋是懵懂的情愫,牵绊相爱的人心上;元旦是新年的伊...

  “咻、咻咻、咻咻、咻”只见妈妈爸爸的手在手机屏幕上上下跳动,对!正是支付宝“集五福”的活动。那我在干什么呢?我在下载支付宝。支付宝下载好后我便打开支付宝在右上角的位置按了咻一咻,刚进去就看到了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分别集齐...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徐州的外婆家过的。大年初一的早晨,我推开外婆家的大门,只见场院里满地都是爆竹碎屑、红纸屑,大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上联是“富贵门庭生百福”,下联是“平安宝地纳千祥”,横幅是“吉祥如意”。

春节的作文3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的年画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4

  年味盛浓,思亲愈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年的渴望越来越淡,对亲情的理解却越来越重。前两天母亲打电话来,说是老父亲春节前会来我家一趟,专门给我送过年物资,母亲还特意交代,家禽是自家养的,蔬菜是自家种的,纯绿色纯天然,吃起来安全放心。她叮嘱我仔细尝尝她的手艺,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末了她还告诉我村里重新组建了文艺班,编排的都是当年的节目。

  放下电话,泪眼婆娑。我亲爱的老母亲老父亲,尽管已半百老人,无论何时,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儿女们。这种骨子里的爱,早已穿透灵魂,融入我的血液,牵引我的思绪,温暖我的每个梦境,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由于工作关系,常回家看看成了奢望,更谈不上和父母一起过春节了,愧疚,自责,涌上心头。。。。。。

  想起当年的味道,顿时,幸福环绕。

  每年到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忙活,赶集上店购买过年所需。最重要的是打扫卫生。该扔的则扔,有用的则留。洗洗刷刷,捋捋扫扫,打扫灶台时,我那传统的小脚奶奶口中念念有词:“

  灶爷灶奶,咱躲躲躲躲,要过大年了,咱清理一下屋子,若是不小心碰到你,切莫见怪。 ”

  我和姐姐捂着嘴偷偷地笑。哥哥调皮地问奶奶在给谁说话,奶奶用眼神呵斥:“

  小孩子莫多言。”

  到了晚上,吃火烧馍吃猫耳朵饺子,霹雳啪啦的鞭炮声预示着过年已经是倒计时了。

  腊月二十六那晚发面,二十七蒸馍。

  蒸了满满一大簸箩馍。有豆包,菜包,红薯包,最引人注目的是枣花馍。奶奶在馍上用刀刻成精美的图案,看起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手,垂涎欲滴。有的像盛开的向日葵,有的像含蕊的月季花,那小鱼儿摆动着尾巴,似在水中畅游,暗喻年年有余;那凤凰和飞龙的嘴里含着红宝石拟欲比翼双飞,暗喻龙凤呈祥。母亲笑着夸奶奶刀技精湛,小姑羡慕地说一辈子也学不会奶奶的手艺,奶奶硬朗的笑声传遍了屋子的角角落落,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这蒸馍还有讲究。奶奶说第一锅给土地神吃,第二锅给财神爷吃,第三锅给客人吃,最后一锅才留给自家人吃。长大后才明白,哪有什么土地财神,不过是家乡人的传统习俗,图个吉利罢了。如今的奶奶,已经长眠于青山绿水之畔,常常在梦里和我相聚。姑姑们相继出嫁,偌大的屋子只剩下年迈的父亲母亲,两位老人离不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依然坚持为我们兄妹守侯着幸福的家园。

  二十八开始过油。

  炸油条,炸鱼块,炸酥肉,炸丸子等。总之,一切过年需备的油炸食品都要炸。我认为最好吃的还是炸红薯丸子,娇嫩爽滑,酥而不腻,甜津津软丝丝的,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

  腊月二十九更忙了,我们家兵分两路。

  父亲哥哥和我忙活对联的事,奶奶率领母亲几个姑姑和姐姐忙活洗菜切菜,装盘备用。有胡萝卜,白萝卜,芹菜,莲菜,土豆,粉丝粉皮等。那时候,奶奶给土豆和莲菜起了个更奇特的名字。土豆叫洋红薯,莲菜叫窟窿菜。小姑曾说,现吃现做,健康又营养。奶奶故作聪明,眼一瞪:“

  你知道啥,祖祖辈辈传承了一辈子,还用你瞎咋呼。”

  又是老传统,众人不敢再多言。

  那年月,集市上卖对联的很少且贵,家家户户就把红纸买回家,自己裁自己写。我们村的对联都由村里一位上过私塾的老先生免费代笔,大家排着长队等待着老先生叫名字。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先生的.模样:

  一副深度老花镜,手握毛笔,神态自若,下笔如神。

  “出门见喜,福禄安康,五谷丰登,春光满园”等,在他笔下熠熠生辉。

  一直忙活到年三十,年味愈发浓厚。几乎家家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

  三十上午煮肉,满满一大锅,拢上劈材火狠煮,直到滚瓜烂熟,方才停歇。奶奶把油沫撇去,留下清透的荤汤备用。父亲端来一大盆煮熟的骨头让一家人啃着吃,小孩子啃一块还不够,要啃上三块四块才觉得解馋。啃骨头不蘸任何佐料,就觉得倍香,啃一遍还想啃第二遍,好像那年味全在这骨头里。啃完骨头吃完肉,还有工作,哥哥和父亲贴对联,姑姑们和奶奶剁馅子包饺子,我和姐姐帮妈妈洗衣服,一家人的脏衣服摞起来满满一大盆,没有洗衣机,全部用手洗,洗去一年的灰尘和疲惫,加固一家人的团结和幸福,欢欢喜喜过大年。尽管寒冬腊月天,却不觉得冻手,因为那压水井的水是温的,母亲的心是热的,母亲的爱是暖的。

  我突然泪流满面,不假思索地抓起电话,告知母亲,今年春节,一定回家过年。

  我分明听见电话那端传来父亲母亲欣慰的抽噎声。

春节的作文5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最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

春节的作文6

  这是非常热闹的几天,全国各地都在放鞭炮,迎接新年的第一天。

  就说说我家乡的春节吧。

  在春节前一天,我们都会包饺子。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00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新春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大年初一那天,我们起得有点晚,因为除夕晚上,我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熬夜看春晚。

  “啪啪啪······”不知又是哪一家在放鞭炮,这下可热闹了,村里很多家庭的鞭炮都响起来了,抬起头,还能看到一朵朵火花在半空中盘旋,没错,那便是花炮。

  吃完年饭,拿出那已有一年没使用过的果盘,把它洗干净后,抓起糖果、花生、瓜子等杂拌儿,把果盘里那一个个空格子填的满满的。不久,有几个村里的熟人来拜年了,还带了一个小孩子,大人们都会抓一把糖果塞在小孩子的手里。我也会跟着大人们一起出去拜年,整个村子的人家都拜完了,回家用一个塑料袋,把我得到的糖果装在里面,足足装了满满一袋,真是收获多多啊!

  正月初六,店铺都开张了,一条寂静的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大人们遇到熟人,总会说说笑笑,谈谈自己过年的情景和热闹的场面。我们小孩子也不甘示弱,偶尔会遇到好朋友,聊聊过年有多么快乐,尽管有些话说过很多次,但仍然无法阻止从我们口中说出来,因为我们感觉过年实在是太有趣了。

  一眨眼,春节过完了,学生们回到学校去上课,大人们也各忙各的。虽然春节过完了,但我对春节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六年级:妮子girl

  时间可真是飞逝啊!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新年了这不,新年又来临了。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过年啦!过年啦!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了。每年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现在老一辈的人们一提起到,就觉得好玩。曾经小学的时候有听说过有关过年的成语,儿歌的。什么年年有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富贵安康,吉祥如意。

  xx年2月14日星期六晴今年春节,我非常开心!春节我们到了姥姥家,见到了我想念的人,特别是姥姥和姥爷是我最想念的人。我们一起过了一个团圆、热闹、开心的节日。

  哈罗,大家好,我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春节。没错,我是欢乐的,是无穷无尽的快乐,但是,大家看到的只是我的表面,其实我是多愁善感的,不信,你自己看时间:xx年心情:酸与甜今年很不幸,南方遇到雪灾,回家的道路全都被阻断,人们回家过。

  春节的时候,最令我难忘的事就是放孔明灯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过团圆饭,就出去玩,在路上,我们看到许多人在放什么东西,而且还会飞,我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东西,还会飞?妈妈说:这叫孔明灯,只要把里面的蜡烛点燃然。

  在复杂的心理作用下,我从老家飞来了这个我过了将近一年的地方,一年里我没有好朋友,能算上朋友的只有两三个!春节即将到来,零星的鞭炮声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门前的梧桐树,度过春秋的朋友,有一点唠叨的奶奶,热闹的外婆家一切的一。

  玉环的春节是从腊月(农历十二月)开始的,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人的手被冻裂了,小狗冻得夜夜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腊月二十八,我们走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我不断地催促着爸爸开快点,开快点;可走到半路,天公不作美,窗外下起了飘然大雪,爸爸也将车速降到了50迈,我的心也越发焦急起来,真想一瞬间飞到奶奶家去过年。

  1、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今年除夕了,你在那面过的还好吗?我想你,一直很想!想想去年想想过去,你把我捧在手心!想想以前,你忙碌的身影,今年全都不在了,今天都在。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吵醒了熟睡的我和爸爸,我们连忙穿好新衣服,然后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灯笼,拿到门外,先挂上红红的灯笼,再贴上对联,我用手指着对联高兴的念道:“万家春,千里秀。

  新年到,祝福到。我们的愿望也到了。小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过年的,因为一到过年我们就有压岁钱了。也可以许愿望。当然,我也有愿望。1。希望我可以考一个好的中学。2。希望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昨夜,不知什么时候下了一场雪,那是天女向人间抛下的白纱,她为凡间穿上洁白的衣裳,也为人们带来了福音。窗前,雪花掩盖了腊梅的羞红,雪的冷酷,伴随着炽热的狂喜,她要告诉人们,新年即将来临了,雪的使者也为人间带来福祉,期待吧。

  快过年了,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新年梦想。而我今年的梦想是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使我的成绩更上一层楼,综合素质得以进一步提升,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小学毕业后能够进入徐汇中学就读,以崭新的姿态融入新的集体中。

  爆竹声中玉犬去,喜气洋洋金猪来。哇xx年春节到来啦!它将带给人们无数的祝福与快乐。 我们家今年过了一个迷人的传统的除夕: 一到除夕,大家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

  新年,缺憾依旧美丽 除夕的夜风夹杂着新年的清冷挤过窗子间的缝隙,吹落一脸落漠的温暖,临窗墙壁上红笔圈点某处的中国地图于浅浅风冷的视线里模糊,只是记不清是谁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的诗句,传唱千古。

春节的作文7

  除夕是我最喜欢的日子。看着家家贴春联、穿新衣,听见鞭炮声此起彼伏砰砰响起,除非万不得已,不管十里百里外的亲人,这天晚上都一定要回来与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的。吃过年夜饭,我们小孩都跑到屋外燃放烟花,各式各样的焰火绽放天空,犹如一朵朵巨大的鲜花,漂亮极了。八点开始,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联合晚会节目,大街上似乎安静了许多。可是,午夜零点开始,鞭炮声又欢闹起来,这是人们在喜迎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才是真正的春节。早上起来,我们一家就去给附近年长的亲戚拜年祝福,这时大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可以买学习文具,还可以和小伙伴去玩耍,或者逛街在小摊上买点小玩意。最有意思的要数套金鱼了,桥头、街边都有摊点。看着小朋友把一个个圈圈扔出去套中小鱼缸时,那快乐劲就别提了。 瞧,春节多热闹啊!

  打从懂事起的整个孩提时代,每一年最盼望的事莫过于是过春节了。结束了整整五个月虽不紧张但却天天周而复始读书生活的我们。开始了虽不漫长但却令身心愉悦的寒假生活。因为只有过年,我们或许才会得到一套新衣,尝到平时不敢奢望但现在看起来极其平常平常的美食,可以毫无顾忌地尽情地享受冬日早晨温暖的被窝,可以玩耍一些平时无暇顾及且大人严厉禁止的玩意,可以欣赏到农村孩子极少拥有的天天电影。因此,童年时代的我们对春节充满了遐想。

  掀开尘封的记忆,我与我的伙伴们的春节时光,快乐而充实,欢欣而天真。

  春节期间,各家的食物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按当地的风俗,自腊月二十,每家每户都忙着舂米、磨面,洗刷搁置一年的蒸笼。大人们挑担提水,忙着蒸糕蒸馒头,我们则全然不顾衣衫的单薄在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中穿梭。那时日子紧巴,能吃到馒头的时间也只有一年中的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接着个家又开始自制炒货,如炒蚕豆、炒花生和妙番薯干,奢侈的人家也会有炒瓜子的,但不多。家家户户掏出生产队刚刚支付的结算款奔向市场,平时一向冷淡的菜场,到了腊月末变得人头攒动,人们花去平时舍不得开销的钞票,提回了平时只有来客时才舍得破费的大鱼大肉(当然,不多的收入得留点,另有他用)升火、起油锅,准备好除夕夜起至大年初五的所有吃食。我家则由平时忙碌的父亲掌勺,母亲则要靠着自己揣摸会的缝纫技术替人家做衣,赚取不多的收入以贴补家用。小孩每天主餐吃着丰盛的食品,饭后拍着鼓胀的肚皮急忙揣上几抓炒货,马不停蹄地赶赴伙伴的约会。

  上世纪七、八十年级国家百废具兴,经济状况正待复苏,生活水平非今天可比。尽管父母勤劳节俭,家境在当地也属中上水准。但姐妹兄弟众多,孩子们的穿衣一般实行 “大传小”制度,我排行老小,所以每年能穿一套新衣服只能在春节才有机会去想,平时里所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父母也懂得孩子们的心理,所以往往是新衣服和新棉鞋隔年“配发”。极少有机会得到“上下一新”的照顾。即使语、数双百的大红奖状捧回家中,父母欣喜之余也不例外。我们也无怨言,因为我们深知父母是那种过日子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的本分之人,六个孩子的生活压力压得他们长年喘不过气来。母亲替人做缝纫活,为了使别人家的孩子在除夕前能拿到新衣服,常常赶着做活直到除夕年夜饭。一吃过饭,又匆匆坐到了缝纫机前……。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被阵阵鞭炮声惊醒时,一眼发现枕边常常不是一套崭新的自制衣服,就是经过改缝整齐的半新衣服,里面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尽管压岁钱数字很少,这在当地已属不易了。起身穿衣,却发现母亲又在灶台边忙碌……。

  大年初一,吃过团圆饭,我们便捏着红包,嘴里招呼着玩伴,去寻找我们的快乐:去不远的小镇影院看电影,影票要0.1元一张,我们每人口袋里也只有0.5元~1元不等的家底,就设法混票,在人群中钻挤,想方设法逃过检查人员,去一饱眼福。当然也有不慎被抓住的时候,免不了遭到严厉的呵斥及告诉家长、学校的威胁。放风筝也是一大快事,我尤为喜欢,早早备下织网用的聚乙烯细线,自制风筝,当西北风呼呼的时候,便迎风将其升入空中,线端系在固定物上,眺望在空中左摇右摆的精灵,引得小伙伴争相围观,心中骄傲无比,直至傍晚才悻悻收下。进赌场“淘宝”也是我们喜欢的。在乡下,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也只有在这时候才能用这种方式来泄泄他们的辛劳,缓解他们的神经。在我们本地,较为流行的聚赌方式是“推牌九”和“推老和尚”,都是由庄家坐庄,自由押宝。那时人们手头余钱不多,一毛起押,押宝的人数不限,所以常常一室聚赌,人数众多,场面宏大,人们将一张赌桌围成里外三层,最里面的人坐在凳子上,中间的人是站着的,最外围是站在凳子上的。押宝时,纸巾如雨点般落下,小孩子也不时将毛票丢入其中。一旦庄家赔付,我们和大人们一样,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我们在人缝中钻来钻去,寻找运气最好押宝门道。更幸运伙伴,还常常能在大人们的腿缝中、脚底旁拾到大面值的票子,那是他们相互拥挤时不慎掉落的,也是孩子们意外的收获。至于放鞭炮、烧草火、堆雪人、玩雪仗等也常常使我们乐此不疲。

  童年的春节虽然贫穷,但却富足,虽然相隔遥远,但却记忆犹新,它成了记忆中最美好的篇章。

春节的作文8

  花了很长一段时间重新看完了蔡岳勋导演拍的《白色巨塔》,听着《曾经太过年轻》,写下这些文字。

  不管是苏怡华、关欣,还是邱庆成、唐国泰、徐大明,它就像我们身边的人,困在各自的巨塔里,有着相同的挣扎和无奈,真实得令人发指,却又不认回望。

  重新完整的看完这部电视剧时,我依旧会陷入每一场生死离别的戏里,会哽咽会哭泣会为每个生命祈祷,但与第一次看时的绝望不同,当悲伤散去,会在心里留下一些柔软。

  我们都曾经那么年轻,那么单纯。站在巨塔门口仰望着塔里的一切,怀抱最初的梦想,对于站在塔顶的人心存敬畏,那时我们眼里有梦想的光芒,对传说中的黑暗嗤之以鼻,那时我们以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换来我们想要的一切,可以用我们的拼搏保持我们的单纯。可是人生就像一出写好了剧本的戏,你在局里挣扎,局外的人越是在看你的笑话。命运推赶着我们向某个未知的方向前进,所以曾在死神面前翩翩起舞的庄哲明成了生意人,所以那个脾气一直很好的苏怡华在当了外科主任后也会在手术室里对年轻医师大吼大叫。邱庆成在苏怡华奉命前往他家调查红包真相时对他说:“你已经站在我的立场了,站在我曾经有过的立场,你自己不知道吗?”是啊,你知道吗,现在的你已经变成当初你最不想变成的人了,不是当初的誓言不够坚定,只是我们都太年轻。不懂生活并不会向我们期望的方向演变,不懂立下的誓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挥发,年轻的我们其实尚未看清自己的心,不确定自己到底要什么。

  每个人都被自己困在了白色巨塔里,每个人都在作出自己的选择然后不断的奔向自己的目标,可是每个人都免不了遭受命运的捉弄和现实的摆布。正如邱庆成机关算尽,却算不清自己的良心和命运的无常。高傲自负如他,在唐国泰当着众人的面往他身上扔东西的时候,依旧点头鞠躬。可是关键时刻他仍然主导拆去了刘心萍的port-A,因为他终究有不忍看到病人痛苦的医者良心。急功近利如他,在唐国泰刚刚倒下就向徐大明输诚,大刀阔斧地铲除前朝旧臣,可是他在劝关欣接受麻醉科主任一职时,那句高呼着我们的时代到了,那种神情语气,与最初怀抱着理想和梦的少年如出一辙。当一切尘埃落定,他无奈的告诉苏怡华:“我只是觉得,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我自问所有角度我都想过了,而且该用力的地方我也用力了,我也努力作到了,我会觉得没有问题,这个事情搞定,一切都会很好,但是不一定,只要老天爷一个弹指,就不一样了,什么事情都不一样了。”在这座塔里,坏人如唐国泰没有什么好下场;聪明人如邱庆成亦是黯然收场;纯粹的人如苏怡华,爬到了众人羡慕的塔顶,心底却眷恋着埔里乡间的风光。命运从不把我们追求的东西双手奉上,而欲望与梦想之间,总是填满了消耗着青春的迷惘。

  我们曾经那么年轻,以为王子和公主可以一辈子幸福的在一起。可是人生充满了最美的错过。还记得班主任说的:“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没事因为结局不如人意,却让其中的挣扎和努力尤显珍贵。关欣用她最美的深情爱过庄明哲,那个牵着她的手在死神面前优雅起舞的男人,那个激烈燃烧过她的男人,那个足以让她忘记对苏怡华愧疚的男人。而苏怡华用他的不弃不离深情守护着关欣,不会被轻易打败,不会轻易失去耐心,“要不然下辈子换你爱我好了,不管我怎么对你,你都不能离开我”。“我认真思考了生命的意义,我想要给自己一个答案,关欣,嫁给我好不好”……最后陪在关欣身边的是简单坚定的廖其书,而能够照顾苏怡华的也只能是勇敢的徐翠凤。当关欣看到徐大明父女对苏怡华的积极热情,听完邱庆成精辟的分析后,她退出了。因为自己的不够勇敢也因为苏怡华只差一步就能到塔尖了,没有退路,只能向前。所以她喃喃念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命运已经推着年轻的完全没有主任样子的他们走向了前辈们抉择的路口上。

  每一个看过这部戏的人都会为苏怡华心疼,因为他有太多美好的特质,却一次次的被狠狠蹂躏。看着他因为救不了病人而痛哭崩溃,看着他因为关欣一再的绝情甚至是最后的离去而饱受折磨,都让人心疼不已。最让人动容的却是廖其书告诉苏怡华他和关欣的小诊所在山里要开业了时,苏怡华脸上那种难过、迷惘和不知所措的表情。那曾是他的梦:和爱的人一起,去埔里的山里,教小朋友刷牙,为山里人提供医疗服务,重拾学医时最单纯的初衷。可如今他最美好的梦却由别人实现了。因为关欣不够勇敢,也因为关欣比他更早看清楚他的梦其实在那个让人无奈的巨塔里。所以她在重逢时虽然能笑着和他说再见,却又在他怀里哭得那样伤心;所以她在勇气石上告诉苏怡华,原来真正的勇气是用来追求那种简单的幸福的,而她,希望苏怡华幸福。

  邱庆成说得对“人活得越久,就会越悲观”。可是关欣说的也没错,身边俯拾皆是都是亟待珍惜的幸福,所缺的,不过是我们认真寻找的勇气和执着。

  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回望,我们也许都不得不问:花了多少时间才走到了现在?而这辈子,还剩下多少时间?不知不觉中,突然就到达了最初仰望的地方,变成了最初信誓旦旦不会变成的人。曾经以为重要的那些事情,也都变得不再重要了。

  而珍藏在记忆里让我们留恋唏嘘不已的,便是那太过年轻的岁月。那拥抱梦想,充满迷惘,坚定爱着的岁月。

  曾经太过年轻,泪纯真透明。而这样的岁月,竟一晃就突然过去了。

春节的作文9

  上海除夕之夜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

  台湾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除夕家家戶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福建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湖南长沙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湘潭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新化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

  东北首先全家一起祭祖,随后包饺子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

  广州美称花城,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江苏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正月十五,山西各地都要举行灯节,灯节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转九曲黄河阵。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九曲,即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当地讲究摸摸老杆,祛病延年。

  江西南昌人过元宵叫闹元宵,闹了十五还要闹十六。闹元宵这天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住户,都必须吃元宵,象征全家团圆、幸福。吃了元宵之后,便开始闹灯了。

  每年的元宵节,河北邯郸地区大地上生活的人们,还有荡秋千的习惯。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人们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所以男女老少都要在秋千上荡上几下。

  在陕北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中国少数民族中以春节作为本民族重大节日的占一半以上,如鄂伦春、达斡尔、朝鲜、苗、瑶、畲、京族等,他们的节日活动还保有本民族的'特点。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北方的蒙古族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春节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除夕晚上,全家老纱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园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

春节的作文10

  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想想孩提时代,我对过年是多么的向往啊!那时候家里经济状况很是困窘,所以每年只有在过年时,父母才想方设法给我们兄弟几个缝制一套新衣服,这一套衣服就要穿一年。而我又很不安分,上树、爬山、滑冰、和别的孩子摔跤,因而我穿的衣服就容易破旧,到年底的时候我的衣服就打上了很多补丁,很像现在流行的丐帮服装,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看我时(在我看来)都有鄙夷的神色。正因为如此,每年的中秋节一过,我就扳着指头等待过年了。当然,盼望过年除了等待一身新衣服以外,还有其它的收获:过年可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饭菜,跟着大人去拜年,去“赚”别人几毛钱的压岁钱,大年初一敲锣打鼓去给烈军属拜年,扭秧歌、唱大戏,正月十五闹花灯———————

  现在每每想起童年时光、每当看到花炮,就有种幸福的感觉,心里就会想着,如果不要长大、变老,时光永远停留在儿时该有多好啊,或者总是希望人们发明时光穿梭机的梦想能变为现实,让我们回到孩提时代,那个时候的我们,没有烦恼,那样单纯,有一些梦想,有一些希望,哪怕是非常幼稚的而又不值一提的希望,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享受,在贫穷的缝隙中呼吸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长大了,成年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便不再那么热衷于过年了。因为有了太多的负担,经历了人情世故的冷暖炎凉,也因为有了些许危难和挫折,所以心倦了,身累了,曾经渴望飞翔的翅膀结满了冰霜,只能选择栖息、选择放弃。尽管身上穿的衣服没有了补丁,尽管平时的饭菜和过年过节没有明显的差别,尽管没有了差钱的烦恼,但现在的日子除了忙碌就是烦躁,纷杂的规则条文束缚了思想,超负荷的劳作扭曲了身躯,除了领到那么几个铜板的辛苦费外,剩下的就是一幅幅冷冰冰的面孔。没有了关爱,没有了期盼和希望,生活就像一潭波澜不惊的死水,新年与旧年,今年与昨年有什么两样呢?只不过是走向另一个世界的路在不断缩短罢了,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

  曾几何时,过年留给了我很多遐想和回忆。我相信和理解,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即使电视上的春节节目花样繁多、热火朝天,即使很多人们给自己的脸上挂上了笑容,然而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在这时候,总是忙着拜年,走亲串友,有时候还得戴着面具,强作欢颜,与和自己貌合神离的人在一起猛吃豪饮。无论走到哪儿、无论见到新朋还是故友,都要像祥林嫂那样重复“过年好”之类的的陈词滥调,虽然感觉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携妻带子赶庙会、呼朋引伴看社火、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欢颜,观看每年重复让明星发光的晚会节目,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按自己的生物节律生活,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聊天闲谈。总之,在这个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没了一向良好的食欲。

  几千年以来,我们的民族在这样的节日中经历了王朝的更替,经历了文化的繁荣与衰败,经历了狂热与冷静,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把这个节日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淋漓精致,再加上网络的打扮和美化更是锦上添花。但这一切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更何况在我们的周围,君不见春节期间交通事故、烟花爆竹安全事故、抢劫、凶杀等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受贿、色情利用春节找到了滋生的'温床,犯罪有了更为适宜的土壤。如果说春节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那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疲惫消极的脸孔,这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能找到一丝欢乐的影子。

  真的,我们(中年人)是在不断老去,不断经历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春节的欢笑里有没有我们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我们的欢笑是虚无的、飘渺的,真正的欢笑属于孩子们。

  就让我们因孩子们的欢笑而欢笑吧!

春节的作文11

  过大年压岁钱 一个字爽

  爆竹声声辞旧岁,在连绵不绝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又一个春节。春节,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有很多的习俗,比如打爆竹,据说是为驱赶年兽;除夕夜守岁,据说是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春节那几天,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大人们忙忙碌碌,小孩们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除夕那天,天公很作美,在连续的阴雨天气后终于放晴。寒假里每天都起床很晚的我,那天却起得格外早。因为,想想新衣服,想想压岁钱,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在凌晨的睡梦中,我笑着笑着就醒,一醒便再也难以入眠。我干脆一骨碌穿衣起床,吵着磨着爸爸妈妈早点起床去奶奶家。因为今天不仅是过年,关键是还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压岁钱。

  一到奶奶家,没想到大伯家和叔叔家也刚好到,于是大家互相问好,我把早已准备好的祝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向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一遍遍说过去,一个个压岁红包装进我和堂妹堂哥的口袋。我想:现在各家生活都好起来,一过年,我们小孩的口袋也跟着鼓起来。

  打爆竹放烟花 一个字乐

  除夕夜,当大人们还在喝酒聊天时,我们小孩早就溜下桌子去玩爆竹。我和妹妹用压岁钱买许多的爆竹玩,每当我在门前街道上点燃爆竹时,七岁的堂妹总是把耳朵捂得严严实实的',躲得远远的,十分害怕。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户户放鞭炮,这句话用在此时是再恰当不过。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爆竹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噼哩啪啦的,热闹非凡。点燃的爆竹在空中、在地上开出美丽的花,漂亮极。

  正当我和堂妹玩爆竹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从杭州回来的堂伯来,我和妹妹赶紧跑过去说:大伯,新年好!大伯说:看,我给你们带来的新年礼物,啊!原来是烟花和爆竹,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和妹妹迫不急待地把烟花摆在门前的道路中间,点燃引线,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朵朵鲜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远处的高楼也依稀可辨,随着一朵朵璀璨的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阵惊喜的欢呼声;烟花在空中飞舞,光彩夺目,绚丽多姿,一会儿象孔雀开屏,一会儿象飞龙在天,一会象大鹏展翅,一会儿象银河飞瀑&&,好看极!

  其中一种名叫降落伞的烟花,特别好玩,当点燃的引线烧完后,会从烟花的底部喷口喷出一团火花冲向天空,砰的一声,火花炸开,一个降落伞从空中飘下,我跑过去接住,看着这完好无损的降落伞,心想:如何把这降落伞再废物利用呢?如果在降落伞上再连着一个

  鞭炮会怎么样呢?说动手就动手,我找来一些线和废纸,把鞭炮包在纸里,用线和降落伞连起来,然后跑到二楼的阳台上,点燃鞭炮后向下抛,只见鞭炮在空中随风慢悠悠地飘荡,突然,砰啪,鞭炮在空中炸响。

  哈,太有意思!妹妹在楼下高兴得手舞足蹈,哥哥!太好玩,再来一个!。我不禁为自己发明的新玩法而兴奋不已。我想:不管干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除夕夜看春晚 一个字喜

  在我和堂妹放完烟花爆竹后,大人们也已吃完年夜饭,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自己家中,早早地打开电视坐到床上,准备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妈妈在床头柜上摆满各种水果和零食。想到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零食的那种甜蜜的感觉,心里的那种兴奋啊,甭提!在我们的焦急等待中,春晚终于开始。

  一个大型的舞蹈拉开晚会的序幕,表演者那优美、婀娜多姿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缭乱,让人赞叹不已!接下来还有几首歌曲,男女演员的婉转歌喉、悦耳动听。终于,我最喜欢的歌星周杰伦出场,他用独特的歌声演唱他自创的歌曲《兰亭序》,我还随着他的节奏在床上摆动起来,惹得妈妈怨声载道。赵本山、小沈阳等人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让我们全家笑得合不拢嘴。

  但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魔术《大变活鱼》,场上有一缸金鱼、一幅画和一个水族箱,魔术师先要让金鱼听他的话,我当时根本不相信,可是金鱼真的听他话,魔术师说什么,金鱼就做什么,太神奇!之后,他还说要把画上的金鱼变到鱼缸里,全场的观众都说不信,可是当魔术师说张开你的眼睛,不要眨眼时,画上的鱼居然动,慢慢地游进水缸里,天啊!这是真的吗?让人无法相信啊!我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问题,真是太厉害!魔术明明是假的,可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真实,这也许就是魔术的神奇之处。

春节的作文12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3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4

  春晚看过,年味犹在,难忘的年夜,难忘的年。

  ---题记

  除夕,我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8点的到来,我每年都看春晚,每次都有期盼,只是这次,我的期盼多了几分。“又到了看春晚的时间了。”我暗道。

  “唉,被我妹缠了一天,终于可以歇歇了。”我心里想着。

  春晚是什么

  春晚是什么?老人和孩子们说:“春晚就是喜庆、热闹,春晚就是红火、吉祥、团圆。”工作的人认为春晚就是歇,因为一年到头,就这会儿能踏踏实实看会电视,青年们觉得看春晚最大的乐趣就是吐槽;而成龙说:“春晚是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姚明说:“贴春联,放鞭炮,一年必须热闹一次。”冯骥才认为它已是新的民俗,离不开了。陈道明却认为它只是年夜的一个伴随,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再看看开场短片中游子回家的场景,我心头不觉一酸。在外的游子辛苦打拼了一年,累了,没想到回家的路也如此的艰辛;家中的亲人们辛苦盼望了一年,此时站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团聚后,过年的喜悦,与久别后的心酸汇到了一起,最终融为热泪,打湿了每个人的心,也许,这就是年的感觉,这才是家的羁绊。“春晚,应是每个人心中家的感觉。”我心中浮起了这个想法。

  难眠的时刻

  晚会已经开播,我发现我越看越愿意看,越看越爱看,心想:“今年的`春晚可比前年、去年的春晚好看多了。一定要好好看。”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不少节目了,我还真没找到不喜欢的节目。

  外面天刚黑不久,我已听到了外面放烟花的声音,虽然还很稀疏,但已透过了一丝年味,迎接新一年的节奏才刚刚开始,就有了一股喜庆的气息,我透过阳台玻璃看了看外面,深青色的天幕还是闪着烟花的光,我把视线移回到电视上,拿起遥控器,把音量稍稍调大了一些。

  我看得有些入迷,所以显得时间有些快,春节联欢晚会渐渐也播了四个小时。

  一曲《天耀中华》过后,已是零点倒计时,外面烟花阵阵,已是喧闹不已,想来外面早已是一片欢腾。

  零点钟声响后,外面烟花更是响亮几分,春节到来,欢度春节的气息无比浓厚。

  春节联欢晚会很快步入尾声。在清雅静谧的钢琴曲前奏中,舞台上显现出幽蓝色的背景,还有如雨如幕的动态帘幕,闭上眼,回味起来,我似乎已经置身于一片朦胧的细雨中,面前细密的珠帘,细雨轻轻打在珠帘之上......

  我睁开眼,听着电视中一身白衣的霍尊演唱着《卷珠帘》:“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夜静谧,窗纱微微亮......”宛如天籁的声音飘进我的心中,清新淡雅的中国风已超越我听过的任何一首歌,我再一次沉醉其中......

  两分钟多的时间,一曲《卷珠帘》演唱完毕,《难忘今宵》宣告着晚会的结束。我站起身,走到厨房,看着窗外,夜空中还有稀疏的星星,听着熟悉的旋律,看着小区里闪烁的小彩灯,回味着这春晚,此刻难眠......

  深刻的印象

  回味着刚刚播完的春晚,难眠之际,我站在阳台上,回想起来,许多节目已刻入脑海。

  此次的春晚,插了几个公益广告,关于筷子的那一个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双筷子,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启迪、传承、明礼、关爱、睦邻等人间真情。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千万年的情感。

  喜迎新春,喜庆的是那曲《张灯结彩》,喜庆的背景,喜庆的旋律,喜庆的气氛,大屏幕上红色的剪纸透过了喜迎春节的年味。

  其实,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仅有的四个小品以及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四个小品,每个都令人反思,理想,显示,人情,道德,扶不扶,人到礼到......每个都透着当今现实的问题,杨培安的《我相信》以及小品中那“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心凉。”“钱越挣越多,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礼越来越重,感情却越来越淡。”......这些都回荡在了我的脑海里......

  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味到这首歌,心头感触万千,大屏幕上是大萌子和她父亲的照片,随着旋律,那照片渐渐翻过,照片上的大萌子从小孩子慢慢长大,而她的父亲却从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逐渐成了一个满是沧桑的老人,听着这首歌,看着照片,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看自己身边的父母,看看他们的白发,看看他们脸上的皱纹,再想想自己心中,记忆中父母的样子,我们的父母不也如此吗?珍惜他们,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一个个画面从眼前飘过,一个个想法从心头闪过,深刻的印象,难忘的年夜。

  春晚迎春节,留存年味;春节忆春晚,难忘今宵。

  ---后记

春节的作文15

  导语: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大家都忙着贴春联,每家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文明春节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文明春节作文

  我盼望已久的春节又来到了,我们一家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喜气洋洋地迎新春。

  爸爸给我和弟弟准备了六种鞭炮,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就放,忽然,我想:这么多鞭炮,我自己一个人放不完。于是,我去找弟弟和他一块放,不一会儿,就放没了。我还想放,正要去拿,妈妈对我和弟弟说:虽然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但是放多了会污染环境,你们放完了把剩下的垃圾要清理干净。我和弟弟知道错了不应该放那么多鞭炮,要文明过春节,我和弟弟不一会就把垃圾打扫干净了。

  到了下午,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家门口玩耍。这时,爸爸妈妈正要贴对联,我想去年的`对联还在上面应该把它撕下来。想到这,我就去帮爸爸和妈妈的忙,把去年的对联清理干净以后,开开心心得把新对联贴上去。我又和弟弟把地上的垃圾打扫一遍,地上真干净呀!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吃着奶奶和妈妈做的美味佳肴,吃过年夜饭后,大家都静静地看着春节晚会。初一早晨,我被鞭炮的响声给叫醒,我兴致勃勃地起床,吃过早饭跟着爸爸妈妈给长辈拜年去。先给爷爷奶奶拜年,我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过年好!”原来,孝敬长辈也是一种文明。

  这是我过的一个最快乐、最有意义、最文明的春节。

  篇二:文明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每当这个节日,大家都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踏上回家过年的路。

  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回苗山过年。我看到爷爷正在贴对联,就兴冲冲地跑过去对爷爷说:“爷爷我来帮你贴春联吧!”爷爷夸我说:“孙子长大懂事了!”我听了后,脸唰的一下子涨红了!爷爷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快乐过春节,礼貌伴我行吗?!

  开饭啦,爷爷奶奶做了一桌粮丰肉足的饭菜。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吃大喝,默默吃着爷爷奶奶夹进我碗里的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时时映入我的脑海。心底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昌瑞,要光盘哦!”我要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节约不浪费!快乐过春节,节俭伴我行啊!

  吃过晚饭后,爷爷给我拿出了新买的烟花和鞭炮。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盒正想要放,爸爸却阻止了我,爸爸说:“现在空气污染太严重了要少放鞭炮!”我想起,在电视中播放的有很多人因为空气污染得了重病。我立刻将手中的鞭炮收了起来。爷爷此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快乐过春节,环保伴我行呢!

  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我做到了,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篇三:文明春节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我们将挥手告别20xx年,喜迎20xx年的到来。

  值此迎春之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是不能虚度这个假期,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虽说考好考坏都要过年,但我们应该针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做一下反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要对我们的寒假生活做一下合理的规划,让我们的寒假生活跟条理,更充实。

  在迎年之际,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子女都纷纷赶回家,和他们的父母团圆,与他们一同过年,儿女们看着父母头上又多了几丝白发,心里不禁多了几丝愧疚。父母们看着儿女脸上满足的笑容时,他们心里也是乐开了花。是啊,团圆一直都是过节的主题,只要有节日,就会有团圆,它寄托了亲人之间的`思念和祝福。

  当然,在这个假期,我们也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例如,当父母在忙年没空收拾房间时,我们应该主动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来帮让他们减轻劳累。在过年期间,必然会迎来许多亲朋好友,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要懂礼貌,懂得照顾客人,不能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这匆忙的忙年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此出来作乱,例如,在人口较多的公共场合,总会有人丢包或者是其他的贵重物品。甚至有些和父母走散的孩子也被拐走了。所以,在此期间我们要时刻注意防拐防骗。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我们要及时关掉煤气罐,让插座远离有水的地方,将爆竹烟花放到干燥的地方等。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种种,让自己及家人过一个幸福快乐地好年。

  让文明伴我们同行,快乐地过春节。

  篇四:文明春节作文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端,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饺子,放鞭炮等。在过春节的前一天,我在妈妈的微信上了解到放鞭炮污染环境这一件事。

  今天就是春节了,我们一起坐车去奶奶家过年,在车上睡了好久,终于到奶奶家了,到的时候就差不多已经下午了,我们兴高彩烈地下了车,给每个亲戚问候,我便和小伙伴玩起了游戏,玩的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躺在奶奶的躺椅上晒着暖暖的阳光,逗弄着奶奶家的小黄猫,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快乐。

  不知不觉间,就要吃年夜饭了,奶奶给我们做了很多好吃的,充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这顿年夜饭我们吃的有滋有味,大人们不断地举起手中的酒杯,觥筹交错,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晚上,爸爸兴致勃勃地拉我们去放烟花和鞭炮,我突然想起了从微信上看到的那件事,及时严肃地制止了爸爸。我告诉爸爸,放鞭炮既污染环境有制造声污染,非常不文明。爸爸听了以后思考片刻,决定不放了,还夸奖了我,我的心里甜滋滋的。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很愉快,我既知道了放鞭炮是不文明的行为,又为保护环境添了一份力。

  这真是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啊。

【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盼望春节作文-春节作文01-11

关于春节的春节的作文11-30

[经典]春节的作文02-18

春节作文10-06

春节作文的10-07

春节的作文10-06

春节的作文10-31

春节的作文07-27

春节作文09-10

作文:春节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