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文

时间:2023-05-30 17:20:21 作文 投诉 投稿

诸葛亮作文(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诸葛亮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诸葛亮作文(汇编15篇)

诸葛亮作文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每次读到这首诗,我的心中都会涌起莫名的感动。我仿佛仍能依稀看到你的身影,闪动于战局之中,矗立于朝堂之上,那么高大,那么从容。一份傲然于天地的霸气,一种胸有百万兵的才情;一位德才兼备人人称赞的名士,一位鞠躬尽瘁令人惋惜的良才。你是响彻中华历史天空的卧龙。

  不知谁说过,没有你便没有三国。八阵图的传世之作,使得多少人去为之呕心沥血的揣摩;鞠躬尽瘁的悲凉遭遇,又令多少人为你肝肠寸断。

  诸葛亮,你好,我心目中的英雄。你自比管乐,不理世俗偏见,将世事付于笑谈中。你少年得志,十几岁便语惊花红宴,说出“吾料天下三分”的狂言;你坚强,父母双亡没有使你消沉,而是更让你下定决心,活出个名堂;你勇敢,敢在曹使面前直言拒绝,敢在周郎眼前草船借箭,更敢在司马懿面前唱空城计;你忠诚,你忠心护主,连亲人的说服都打动不了你的心,你为蜀汉奉献了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你好,你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军帐中亮着你案头的灯火,如一颗不落的.星辰,照亮了蜀汉的天空。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你用坚强的臂膀担起了兴国的重担,却全然不顾你的才情正被一点一滴地蒸干。为了先帝临终前的托付,你忠心辅佐懦弱的阿斗,你用血泪凝结成《出师表》,却没料到无法打动昏君的心,更没想到他日后会乐不思蜀;你知道自己的万事巨细必会过早长逝,却不肯放心下来培养人才;你一次次亲自带兵北上,却又担心走后国中的安危。

  也许你曾悔过,不应该斩掉才华横溢的马谡,不该放任刘备去伐吴;也许你曾恨过,老天如此不公,浇灭了上方谷的冲天火,将你引入一个悲剧之中。我认为神机妙算的你不是没有料到,你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

  你明知刘禅昏弱无能,以当世的情况,只能是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你却答应刘备一定要统一中原,就只好不断的北伐、北伐;你深知“补缀天地,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然感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情,自己在一日就尽一日的忠。有人说你不应该在临终前还杀魏延。我觉得你是宁可错杀,也不漏杀。魏延有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志,你害怕死后他会威胁到昏庸的刘禅的统治地位。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人人都说关羽是古今中外“义”的化身,我看你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义”的化身。

  诸葛亮,我们心中的忠义英雄,你让多少人为你折服、痛惜呀。

诸葛亮作文2

  夜阑人静,我躺在床上,望着天空的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我的脸庞上,是离愁,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我朦胧地听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透过窗户,我看见河边站着一个人,羽扇纶巾,好生面善,我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只见他徐徐说到:“如此月色,何不一同散步?”君子成人之美,我便与他散步在河边,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三国时代。

  这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与曹军交战在即,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明白周瑜在故意为难他,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怀疑,派鲁肃前去打探,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鲁肃回来报告周瑜,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一切,但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我和大军一起回营,望着平静的江面,内心却跌宕起伏,深思中,我已经站在了家门口。我想,遇事的沉着冷静,处事的灵敏机智,为人的心胸宽广……诸葛亮的这些优点都是我在日后的生活中要学习的地方。

  我与诸葛亮的在一起的这一天,让我受益匪浅。

诸葛亮作文3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于是下令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造不好就要杀诸葛亮的头。可诸葛亮自称三天就可造成,周瑜欣喜若狂,以为诸葛亮是在找死呢。

  第三天清晨,诸葛亮带着鲁肃,开着二十条装满草把子的船开往曹营水寨。曹兵们不断向他们射箭,一个时辰后,船上都装满了箭,诸葛亮吩咐把船驶回东吴,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

  周瑜看了看这二十条船上的箭,细心地数了数,然后带着狡猾的笑,对诸葛亮说:“很遗憾,诸葛亮先生,你自己看看,每条船上只有三千支箭,二十条船上共有六万支,那,剩下的四万支是要留给我做的吗!”“啊!都督息怒,都督息怒。”诸葛亮心生一计,说:“都督,我是说三天完成没有错,但是,这时候还是第三天的早上啊!你若在现在就向我要箭,岂不是耍赖吗?”周瑜听罢,半晌无语,只好让诸葛亮再去借箭。

  诸葛亮明白曹操已经不再上他的当,就从二十条船里选了一支快船,叫身边的几十个护卫使尽力气,往上流的蜀国开去。见到刘备,就说:“大哥,周瑜小人嫉妒我的.才能,要让我造出十万支箭,可我没有完成任务,我就找了个借口回来。其实,这也是我的计谋,你只要在东吴没有人看守的时候进攻,那么东吴就是我们的了。”刘备万分不解,心想:东吴往日都防守得十分严密,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呢?

  再说东吴这里,鲁肃已经将诸葛亮的借箭过程告诉了周瑜,周瑜立刻跟曹操串通好,只要见到有人来攻,立刻率水兵出击。不料曹兵已等候多时,诸葛亮还是没再来借箭,曹兵也就一直没有再派人给周瑜传信。周瑜万分焦急,只好亲自去曹营水寨看看情况。谁知道曹操以为来者是诸葛亮,便派水兵全力出击。结果周瑜没有防备,吴兵被打得一塌糊涂,周瑜火冒三丈,走出船舱,大喊:“喂!不认得我是谁了吗?”话音刚落,一支箭正中周瑜的心脏,曹操这才看清楚:“啊!是周瑜!……”

  周瑜死后,吴王和东吴的所有大将、士兵都去墓地安葬周瑜,正在举行祭奠活动时,有一名吴兵来报:“大王,蜀兵趁大王和武将不在,闯进了东吴,现在东吴已经被蜀国占领了。“什么!”吴王火冒三丈,导致旧伤复发,倒地而亡。

  从此,吴国消失了。蜀国和魏国关系越来越好,最后,蜀国和魏国合并起来,创立了秦国,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作文4

  是谁的智慧,如长河流淌了数千年;是谁的忠诚,如明月从古至今,照耀所有人;是谁的心胸宽阔,穿越时代长青,照亮人们的心灵。是你,羽扇纶巾智多星——诸葛亮。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民族智慧的象征,鞠躬尽瘁的典范。

  诸葛亮的智慧,无人能比!

  在刘备落魄孤寂的时候,你被刘备请出卧龙岗,从此全心全意辅佐这位危主。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霸业。你舌战犬儒,联吴抗曹,使曹军大败。

  你到了晚年,与司马懿较上了劲。司马懿率大军进攻西城,你毫不畏惧,在城楼上弹琴空城退敌;蜀军缺粮;司马懿却镇守麦场,你便装神弄鬼,引开蜀军,进行割麦;在五丈原上,你去世了,却在死后又一场导演了一场漂亮的战争,你用木雕吓退魏军,竟让司马懿说出了“吾能料其生,不可料其死也。”

  从出山到去世,诸葛亮,你都用你的智慧替刘备兴复汉室,真不愧是羽扇纶巾智多星!

  忠诚,是诸葛亮最大的`特点。在群雄并起时,你慧眼识主佐刘备,全心全意,毫无二心。在刘备不听你的劝告,去讨伐东吴的时候,你没抛弃他;在刘备去世之后,你没抛弃蜀国。

  在刘禅登基后,刘禅昏庸无能,整天吃喝玩乐,无心管理朝政,这时,你的忠诚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你并没有君主的无能而离开蜀国,而是继续替先帝完成心愿。在平南蛮、争汉中,都无不闪耀着你智慧的光芒。你在临死前还说自己愧对于先帝,没有达成他的心愿。而你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亦不辱祖先之英名,而对强敌临危不惧,愤然冲入敌阵直至战死。三代忠烈,皆为“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诸葛亮还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周瑜虽智勇双全,却心胸狭隘,总想置孔明与死地。他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心胸宽广不与周瑜计较,当即立下军令状。周瑜本以为得逞,却让诸葛亮留下了“草船借箭”的千古佳话。在平南蛮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孟获心服口服。七擒七放,是自己匡扶汉室的阻碍,你得需要多么广博的胸襟啊!……诸葛亮的宽容之心,是比海洋和天空还要广博的胸怀,是宽广与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

  诸葛亮的一生,即壮烈,也有遗憾。而他能够扎根在我心中,是因为他的宏才大略和他那颗无比忠诚与宽容的心,而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我永远记住它,永远为我们民族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道德家而自豪!

诸葛亮作文5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朝政混乱,黄巾军起义,天下动荡不安。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必出豪杰,卧龙先生——诸葛亮便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世的。

  诸葛亮,字孔明,因居住在卧龙岗,所以自称“卧龙先生”。诸葛亮在卧龙岗隐居了十年,他在这十年里积蓄才智,了解天下的局势。为卧龙先生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他虽隐居在荒僻的卧龙岗,却一直心怀天下,等待着合适的机会,建功立业。在当时,有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叫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刘备三次拜访所表现的真诚所感动,与刘备相见。

  虽然卧龙先生只有27岁,但他已经是一个成熟博学的智者了。诸葛亮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让刘备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来到了东吴,联合孙权一起抗曹。在东吴,诸葛亮舌战群儒,又激孙权,故意夸大曹操兵力,激起他的雄心豪气,与曹操争锋;又激周瑜,假称曹操要夺取二乔,激起周瑜的怒气,与曹操势不两立。这些话真真假假,随机应变,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辩才。

  周瑜使计干掉熟悉水战的蔡瑁和张允后,又对卧龙先生起了杀心。便用造箭之事来谋害诸葛亮,让其十日造十万枝箭。但不曾想,卧龙先生早在三日前便已算定第三日会有大雾,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装上上千余个草人。在第三日四更时分,二十只船一字排开,并擂鼓呐喊。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令人让船掉头,并继续擂鼓呐喊。期间,诸葛亮从容不迫,只和鲁肃饮酒。

  太阳升起,回到岸边,诸葛亮令人把箭全部取下,共得十五六万枝箭。鲁肃说了取箭经过,周瑜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这件事叫作诸葛亮草船借箭。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卧龙先生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实在让人佩服!

  过后,卧龙先生又三气周公瑾,把周瑜给气死。

  后来,司马懿进攻西城县。诸葛亮不慌不忙,使用空城计,巧妙利用司马懿十分了解自己这一点,吓退了司马懿。

  最后,诸葛亮在北伐时病逝五丈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卧龙先生诸葛亮让我们崇敬的不只是他胸怀天下、厚积薄发、智谋超群,还有他用一生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历朝历代血腥的君臣关系相比,卧龙先生和刘玄德的相知相报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诸葛亮作文6

  手中的《出师表》轻轻的放下,心中的那份惆怅还是驱之不去,心里叹息着——诸葛亮啊,诸葛亮。

  你才华横溢,却在卧龙岗隐居,是不是在乱世里难抒自己的才华,亦或是等候着自己的知音?

  你与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等为友,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徐庶临去时与刘备道出了你的名字,于是乎,才有了接下来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

  你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决心出山为他打天下。临走时,你还嘱咐弟弟莫使田野荒芜,可你是否知道,这一去,就再也不能享受这优美的田园风光了?

  火烧新野,二败曹军,一开始你就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才华。但是由于刘备的仁慈,你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荆州,退守夏口。并且为了打败曹操,只身一人前往江东,说服孙权抗曹在江东,你舌战群儒,并用激将法使周瑜说服孙权抗曹,但你的才智,使周瑜深深嫉妒,便安排了一个阴谋。

  大江上,面对迎面而来的数十万之箭,你毫无惧色;面对周瑜惊讶的面孔,你没有一丝得意,因为你知道,这不算什么。

  施法借东风,周郎烧赤壁。华容道上关羽的释放你早就推算到;荆州城外周瑜的怒火你一笑而过,

  三气周瑜,你又挺进西川。在好朋友庞统死后,你帮助刘备取下西川。

  你智取汉中,使得天下大势鼎足三分。但关羽的失利,刘备的复仇,都出乎了你的意料。

  火烧连营八百里,陆逊还是止步于八阵图。白帝城刘备托孤,你伤感至极。

  七擒孟获,在解决了西方的困扰后,你决定——北伐!

  眼看蜀汉最弱,你六出祁山。收取姜维,智摆空城。但天意弄人,也许是你太过劳累,五丈原前,七七四十九盏明灯,点亮你的一片忠心!天上的'明星陨落了,你的忠心却依在。不知你的魂魄是否曾回到隐居的那片风景优美的山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也许是需要休息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不仅是你对刘备许下的承诺,更是你这一生的真实写照!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这是多么的赤胆忠心!《出师表》,还有你的所作所为,都已经载入了史册,供后人瞻仰和缅怀。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今的你已经是智慧的代名词。可是,你死去的时候是不是哀叹着卧龙岗的景色,哀叹着北伐大业没有完成,哀叹着没有完成刘备的嘱托呢?造化弄人啊!

  诸葛亮啊,诸葛亮!

诸葛亮作文7

  “东汉末年分三国,风火连天战不休”正是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颗明星诞生了,重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人,将战场变成了谋略展示的舞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人,用思想与谋略,写出了三国新的篇章,诸葛亮是这颗明星,他的人格魅力与斗争精神还有雄才大略贯穿了三国--这个时期的每一部分。

  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他素有大志,刘备的求贤若渴让诸葛亮离开了草庐,是他悬崖勒马,使刘备的事业出现了转机,是他点燃了刘备心目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是他的“隆中对策”为三国打开了新的战局。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他严以律己,从不文过饰非,街亭失守以后,作为一名军师,他自贬三等,因为诸葛亮的“达则廉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使他成为了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正因为他的高尚品格,使其才能“以德服人”,统一将士的思想。刘备临终时嘱咐诸葛亮,刘禅“苟不可辅,公可取之”则更好地证明了他的高尚人格,诸葛亮坚贞不渝,他深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愿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尽忠刘备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坚定自己的信念,带着希望北伐中原,力图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挽回了汉室倾颓的结局,不仅是时机好,也不仅是实力强,而是诸葛亮战斗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诸葛亮在刘备病死白帝城以后,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图兴复汉室,是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后来,他对先帝临终前遗给诸葛亮的使命未完的抱怨与无限惆怅,强烈震撼人们的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智慧点燃了刘备心中的希望,是他的足智多谋给“兴复汉室”带来了一线曙光……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曹,被历史证明是三国的高潮,正因为这条战略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智慧不同于曹操的智慧,后者是奸诈、耍弄权术的`阴谋诡计;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周瑜的智慧,后者是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小人计谋;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司马懿的智慧,后者是多疑的君子计谋。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是智慧的榜样、甚至诸葛亮是智慧的结体!

  诸葛亮的一生中,用他自己的人格与理想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完美的诠释,同时,用自己的使命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尽管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但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是将智慧与高尚品格于一身的人格典范。

诸葛亮作文8

  提起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同时,人们也知道周瑜气量狭窄、不能容人,以至于英年早逝。“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这一切都是出自罗贯中小说的文笔,历史上的二人真是如此吗?就《三国演义》来说吧,周瑜身为东吴大都督,统领吴国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下的许多将领如:黄盖、程普、韩当等,都是跟随过孙坚出生入死的老将,如他真无才能无胸襟,岂能服众?《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周瑜不但不气恼,不报复,反而恭敬有加,气度非凡,使程普在自传中写下了:与公瑾交,如饮佳酿,不觉令人陶醉……诸葛亮对降将魏延早有成见,平时不重用他,后来在数次伐魏战中也不听他的计策,足见他把私人偏见看得比国家大事还重,以至“统一大业”的高远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斗智的最高巅峰,别的不说,就说周瑜的美人计吧,刘备入赘东吴周瑜想借此机会软困,可每次使出的计谋均被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所破,人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提是必须有了政策,才能产生对策,而人家诸葛亮却是在连周瑜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政策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他的对策就已经出来了,也许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吧,那么后来的`挥泪斩马谡,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及走麦城却和他的神机妙算甚不吻合呀!

  鲁迅曾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难道他真是妖人?再看他的军事才能:周瑜二十岁便跟随孙策统兵打仗,三年内出兵帮孙策攻下了十余个县,孙策死后,周瑜更是重担在挑,重权在握,他先讨伐邓龙,击败来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后在征讨西川途中不幸病故…诸葛亮出山时二十六岁,初期,刘备得他并非是如鱼得水,而是节节败退。赤壁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羽翼渐渐丰满,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后人对他的评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诸葛亮亲自率兵连年伐魏,却徒劳无功,最后还被司马懿拖死军中…光阴荏苒,眨眼瞬间,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起伏变幻,有的人被埋没了真面目,有的人被升华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霉变或发酵了其功绩,而史册则永远是斩新的,洁白的,永远,永远都是……

诸葛亮作文9

  城上,一个人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燃着香,悠闲地弹起琴来,而城下,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

  这个场景应该是人尽皆知了:这城上坐着的便是诸葛亮,而城下,指挥这支队伍的便是司马懿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

  当时,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而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队也有一半去运粮草了。当听到司马懿来袭时,众人大惊。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他命令收起所有旌旗,士兵原地不动,大开城门,每个城门派二十名士兵化装成老百姓,洒水扫街,而自己则登上城楼,悠闲地弹起琴来。

  等到司马懿到来之时,看到这一番太平景象,以为城中有埋伏,于是便退兵了。

  ——这是我们看见的,而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呢?其实,到最后,真正的赢家还是司马懿。

  仔细想一下,当时司马懿为什么要撤兵呢?他完全可以派一小队人马进去探个虚实:如果真的有伏兵,再撤也不迟啊,又何至于试也不试一下呢?这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生性多疑吗?其实不然,他之所以不试就撤兵是因为他有更长远的打算。

  当时,曹氏集团对司马家已经不是很信任了,而曹家最大的敌人是诸葛亮,他司马懿又是诸葛亮的劲敌,曹家如果想战胜诸葛亮就必须要用到司马懿。所以,如果诸葛亮死了,那么司马懿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所以说,诸葛亮对于司马懿来说还有用处,所以,他就必须得留着诸葛亮。诸葛亮其实就是司马懿手中的一粒棋子,任司马懿摆布,被司马懿玩弄于鼓掌之间。

  再看后来,司马懿兵败上方谷后,坚守不出,任凭蜀军怎么叫阵,只是按兵不动,诸葛亮无奈至极,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服,并附上书信一封,讽刺司马懿。而司马懿却厚待来使,依旧坚守不出。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堂堂蜀汉军师出此下策,无疑是无奈之中想要给司马懿一个“莫大的`侮辱”,好让司马懿与他决斗。而司马懿呢,根本没有和他斗一时之气,他知道诸葛亮行军路途遥远,粮草供应难,一定急于交战,所以,他与诸葛亮打开了持久战。所以司马懿不是消极的忍,而是在等待。正是在这种等待中,形势终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诸葛亮巨星陨落,蜀军不战自退,司马懿胜了。

  我们往往只看见空城计中诸葛亮用计谋使司马懿退了兵,但是,对于后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却看不到,而这才是最精彩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技高一筹也在这里体现的最充分。

诸葛亮作文10

  诸葛亮是谁?呵呵,这连3岁小孩都知道,是个家喻户晓的大智囊吗!大忠臣,为刘备打下了大片的河山,乃是众多贤人智士追捧的偶像,即使是现在,也有不少他的粉丝呢!但我跟大家的看法不是很一样,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这刘备,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把蜀国的江山打下来,可才维持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被曹操打垮了。为什么呢?原因除了阿斗的无能外,还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个人就是人们口中的大“忠臣”——诸葛亮!

  赤壁之战,《三国》里最有名的战争,那场战争里,诸葛亮,刘备名声大噪,而曹操却被打的损兵折将,并十分狼狈的带兵从华容道逃走。诸葛亮也算到了曹操有这一手,并派人拦截,可他不派张飞,不派赵云,偏偏派了跟曹操有情谊的关羽,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怎么会猜不出关羽会放曹操走呢?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诸葛亮当初派的是张飞,而不是关羽,那曹操还会活着吗?蜀国会那么快就灭亡吗?

  还有一个人叫魏延,原是曹操手下的大将,因为听说刘备是个仁君,并有匡扶汉室的雄心,于是便想去投靠刘备。

  当然魏延也是很忠心的,当年刘备去投靠荆州时蔡瑁,张允掌握大权,刘备根本进不去,这时魏延出来了,给刘备打开了城门,可也致使魏延一家大小被杀,但这也没让魏延动摇去投靠刘备的`信心。

  赤壁大战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当刘备派关羽去打长沙时,老将黄忠和关羽打的难解难分,那的太守韩玄认为黄忠勾结关羽,要斩他,那时魏延可不愿意了,号召了几百人,杀了韩玄,并向关羽投降,于是魏延被引见与刘备的帐中,诸葛亮看了他一眼,便说他会反,要不是用人之际,魏延早死了。

  魏延如愿以偿的做了刘备手下的一名将士,可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打过一场仗。就连最见不得人的阵前叫骂也不让他上,只有上方谷那一战,而诸葛亮打的主意却是让他和司马懿一起烧死在火中,可没想到下了场倾盆大雨,不但魏延没死,连司马懿也活着回来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还记得街亭一役吗,街亭乃出入西川的咽喉之地,多重要的地方啊!诸葛亮没有派久经沙场的魏延去,而是让只会纸上谈兵的马稷去(听说他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结果他刚愎自用,面对军法,只会死搬硬套,认为居高临下才能获胜,结果被司马懿团团围住,断了水道,街亭才失守。于是诸葛亮不得不斩他,并且提心吊胆的演了场空城计。

  呵呵,诸葛亮死了不久,魏延果然反了,不过他是被诸葛亮给逼反的,你想啊,蜀国堂堂一代大将,不让打仗就算了,还没事找难堪,说他是反骨,他能不反吗?

  蜀国最后落得了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局面,跟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此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诸葛亮作文11

  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对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最大特点是谋。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出神

  诸葛亮的一生,为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还不忘刘家的社稷江山。诸葛亮的一生,是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算得上模范丞相!

  但倘若你拨开诸葛亮身上华丽的'外衣,心平气和地读那段历史,你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诸葛亮!做为谋士、军师、丞相,为辅佐刘备,在血雨腥风中打出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建立了蜀国,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你若细读史书,就可发现诸葛亮也非百战百胜,失误比比皆是:千百年来被人们赞赏的空城计,实际上是一场侥幸取胜的战争,司马懿若识破是空城计,引大军杀入城中,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沦为魏军的俘虏。空城计,是诸葛亮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招险棋。失街亭,则又是诸葛亮的一次重大失误;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皆无功而返,排除天时地利等不利因素,做为三军统帅的诸葛亮,其失误是显而易见的!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乃蜀国的灭亡。蜀国的灭亡,虽是诸葛亮死后发生的,但诸葛亮难辞之咎!蜀国当初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丞相、和几十万精兵良将,为何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愿,反到落了个国破家亡的结果呢?

  诸葛亮当初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到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灰飞烟灭,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人生中最大悲剧!

  诸葛亮最终败给了谁?是败给了天意!天不灭曹!天意不可违!何为天意?民意也!曹、刘、孙等人争夺领地,发动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刘备白帝城托孤辞世,诸葛亮以相父身份,辅佐幼主刘禅,治理蜀国,此时的诸葛亮虽为相父,实为蜀国的皇帝,摄军政大权于一身,独步于蜀国政坛上,失街亭后自贬,也是做做样子,权力丝毫未减。客观地看,诸葛亮治理蜀国那些年,提高了国力与军力,政绩辉煌卓然。但当诸葛亮归天后,蜀国的权利中心出现了真空,历史把刘禅真正推上了蜀国政治权力舞台中心。刘禅昏庸无能只知纵情享乐,便把蜀国推进了亡国的深渊。蜀国有刘禅这样的昏庸皇帝,怎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天意难违,诸葛亮终究败在了天意面前!

  诸葛军师,为你的智慧而喝彩,为你的失败而深思!

诸葛亮作文12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诸葛亮作文13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有几处写到了诸葛亮的哭与笑,颇令人深思。

  周瑜三十六岁,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数声长叹之后,终命巴丘。书中写到:“却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孙刘联盟损一大将,于曹操有利,按情理,诸葛亮应该悲才是,应该哭才对,可是,他笑了。这一笑,耐人寻味。

  按下来的情节就是著名的卧龙吊孝了。诸葛亮跪读的祭文中,最令人肉麻的几句话是:“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他不仅这样读,还辅之以“伏地大哭”的动作和“泪如泉涌”“哀恸不已”的表情。他的这一番表演,不仅迷惑了东吴众将相,还打动了周瑜的接班人鲁肃。以至于众人都认为周瑜与诸葛亮不睦是假的,鲁肃认为诸葛亮多情,“公瑾量窄,自取死尔。”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哭,是真哭还是假哭呢?这是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以为,他之所以要到江东去吊孝,目的是就为了给自己正名——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自己和周瑜的关系是好的。主张孙刘联盟对抗曹操,自己是真心实意的。周瑜的死,是周瑜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他的哭,与其说是在吊孝,还不如说是在表演。

  说他在表演是有根据的'。孔明表演完毕,酒饱饭足之后,准备回去见刘备。不想,他明欺东吴无人的举动被庞统先生一语道破。面对这位洞察一切的智者,孔明自知瞒不下去了,“亦大笑”。他的这一番笑,和在荆州夜观天文之后的笑遥相呼应:前面的笑,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强有力的竟争对手被自己干掉之后的狂喜,而后一个笑,则是小算盘被人识破之后的厚颜无耻。

  总之,这一回中孔明的一哭两笑,彻底地暴露了他冷酷无情、装腔作势、自作聪明的政客嘴脸。

  诸葛亮如此的对死者不敬,他自己最后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也就不值得人同情了。

  《弟子规》语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诸葛亮不可能穿越到清朝,所以,他至死,也不会明白这个理儿。

  后人读《三国》,总以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但我从吊孝这一出戏中,看出的只有奸巧。

  如果我们弘扬国粹,是断不应该让孩子们学这些的。这就是新课标将《三国演义》放在高三时才让孩子们必读的原因所在吧。这样的书读早了,读多了,是真的可以“蔽聪明,坏心志”的。

  所以,对于《三国》,我们也要讲“拿来主义”。

诸葛亮作文14

  黄帝、炎帝奠基了中华,汇成了一条东方巨龙——华夏。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修筑长城,让我们的国家无愧地立于东方。成吉思汗壮大中国,横扫欧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岳飞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精忠报国。但我更想对诸葛亮说:“您的一生多付辛劳,您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万古留芳的贤相之名。

  两千年来,您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您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与华夏民族共同的骄傲!”诸葛亮,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在公元234年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字孔明,号卧龙,被后人称为智圣。我想对诸葛亮说:“一说起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们严重的您,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您以成为智慧的化身,您的传奇性故事也为世人传诵。不仅如此,您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您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我还想对诸葛亮说:“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您才华横溢,处处胜过他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您。他以军中缺箭为由,令您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您满口答应,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暗自高兴,满以为这下可以除掉您了。而博学多才的您,利用您那渊博的知识,夜观星象,乘着大雾,去曹营“借”了十万多支箭回来复命,使周瑜的`阴谋未能得逞。”我又想对诸葛亮说:“自刘备三顾茅庐,请您出山,并封您为丞相,您便全力辅佐刘备,先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又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政权。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您全力辅佐无能的刘禅,积极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为官,推广屯田,鼓励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在军事上,您连吴抗魏,严格训练军队,五次率军攻魏。您自己生活俭朴,虽身居相位,但家无余财,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仅仅这些,就足以说明,您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实的人。

  最后,我真得很想对你说:“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聪明、忠实的人。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诸葛亮作文15

  风雪下得紧了,即使关紧门扉仍冷的刺骨。无奈只好往炉里多添点柴火,无意中抬头望向屋外的墙角,那枝腊梅却早已傲然地抬头与风雪斗争着,溢出来仿佛有形的香。想想也该是时候了,我站起身走向里屋,捡起散落一地的书籍,恭敬地唤了声:“先生,该起床了。”

  “恩”。他像往常一样背冲我摆摆手,依然无动于衷。

  诸葛孔明,我所侍奉的主人,在兵荒马乱之际来到深林茅庐之中过着隐居的日子。照理,应先生的学识,绝非世间三教九流之辈可比拟,而他却谢绝了所有邀他出山的名士,在此百无聊赖地度日,徒留一“卧龙”之称于世间。只是……群雄割据,狼烟四起,难道真无他一席容身之地?是啊,汉室倾颓,仅凭他一人岂能强逆天命?而抱着兴复汉室之心的英杰又有谁呢?是跟随空有抱负的'无能鼠辈来毁灭自身的才识,还是跟随狼子野心的汉贼来玷污名节?“卧龙,困兽之流也,空有神通,岂奢呼风唤雨哉?”先生时常苦笑,伴随着长叹。像那枝梅花一样,芳香满园却无人驻足观赏。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看样子先生应该是醒了。听到唤我的声音,我轻声疾步来到床前,递过去先生最爱的《梁甫吟》。他侧卧于床上,随手翻起了书,尽管他早已倒背如流。上下翻飞的书页仿佛响起此起彼伏的厮杀声,飞动的字好像在他眼中化作千军万马。不会错的,作为堂堂七尺男儿,他憧憬着,梦想着,这才是他实现雄伟抱负的地方。只是,谁又能给他准备好这样的机会?

  “砰砰砰……”愣神的功夫,是谁在敲门?外面分明还下着雪,我走出去,透过窗户向外望。刘备?怎么又是他?看样子应该已经到了一会儿了,他的衣帽上压上了一层白霜。我连忙把他迎进屋子,向先生汇报:“先生,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先生猛然起身,“那个落魄的皇叔?他又来了?”他自喃着,掀起门帘看去。与刘备目光交汇的一瞬间,我发现先生的眼睛忽然前所未有的明亮。或许是抱负之火,想要在乱世建功立业的念头点燃了它;又或许是求贤之火,不顾大雪纷飞与无礼对待,又一次拜访的执着映亮了它……我没看到这些,只注意到,原来离门扉三步的距离,这次,先生只用了一步……

  “先生,真的就这样出山了吗?”我递过包袱,不由得产生了一丝疑惑。先生跨上马微微点头,“刘皇叔心系苍生,仁德四海闻名,也只有这样的贤主身边才是容下百丈蛟龙的江海啊!我又怎么能够辜负了?”马蹄声远去,伴随着梅的香气,回首茅庐,夕阳余晖投在庐顶,放出万丈金光,仿佛一条金色的龙正仰天长啸,腾空而起……

【诸葛亮作文】相关文章:

诸葛亮作文02-17

诸葛亮的作文01-03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04-14

论诸葛亮作文03-16

评价诸葛亮作文05-10

诸葛亮的事迹12-08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3-28

诸葛亮作文(15篇)03-19

诸葛亮作文15篇03-07

诸葛亮作文(精选15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