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

时间:2022-10-09 10:57:58 培训总结 投诉 投稿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通用6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通用6篇)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1

  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2

  一年以来,我校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以及老师们的互相协作下,顺利地完成了学校的教研校本教研计划各项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一年的校本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要走上正轨,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几年来,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且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逐步完善。做到每周分学科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并做到教师每学年上一节校级或校级以上公开课,并做到课课有目标次次有记录。更重要的是我校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学校领导都带头参加,切实融入其中,不走过场,与学科组的教师们共同探讨,营造了浓浓的校本教研的氛围。以制度作保障,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不断学习新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科研是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经常组织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活力,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教师的理念新了,我们的课堂活了,我们的学生乐了,教学实效高了。老师们在使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

  我校继续开展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对新教师进行培养。对于新教师,我们一开始就精心地给他们物色师傅,经常督促师徒双方互相听课,共同提高,徒弟们经常向师傅请教,送审教案,前去听师傅的课,虚心向师傅学习。在师徒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新上岗教师进步很快。如新聘教师孙斌,该同志虚心好学,积极上进,从教不过两年,教育教学水平已相当可观。再如我校一批新人英语教师徐鑫、燕英、黄海燕等自己预约听有经验教师的示范课。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理念的更新不但要学习,更需要专家的指点。一年中,我们邀请了县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由于专家的引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本身好学,所以逐步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培训学习,我们的教师了解了各地课改的最新动态,明确了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要性,特别是明确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三、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这些新的变数迫切要求我们从原本的“传授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只有把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顺利地转化。

  1、强化教师的听课作用,要求教师在听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评课能力,听课记录没有实际的评课不算有效的听课。鼓励教师从同伴的身上吸取好的经验,以求更快的提高教师的授课、研课的能力。

  2、改革学校教研课形式

  上学期,我校进行了校级研究课的改革。对教师备课做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备课在上课前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并交由教研组长审核后方可进课堂。课后还必须写出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

  3、认真贯彻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做到从严治教,严格按照湖南基础教育地方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通知进行排课,在教学中做到七抓。抓好计划、备课,反思(必须做到四点:好的方面;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改进措施。)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素质测评单元清。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有效,稳步提高。

  4、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倡导,开展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小学部全体教师参加了选拔赛初赛,最后评选出六名教师并授予其“教学能手”称号。

  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不仅较圆满地完成了各自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由此更加坚定了我们搞好校本教研的决心。展望明天,我们将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3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深感受到学校组织“以校本教学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专题的校本培训这个平台,给我们创造了在新课程教学中探讨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向更多优秀老师学习契机。为期八个多月来的校本培训,经历了老师们的专题培训,感受颇多。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德育论坛”上,谭水林、丁晓群、陈成等等,许多优秀的老师们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诠释了教师教育岗位的真谛,是一份平凡人的朴实,也是一份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年轻老师,在工作的起点上,熏陶着这份思想,是弥足珍贵的。

  教师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培养没有和生命意识有机联系起来,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就没有全面、深刻地体现出来。同样,教育的生命意蕴得不到陶冶和滋养,教育也就显得贫乏和粗糙。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性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虽然生活不等同与教学,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成长无关;一堂好课更应该是学生探索现实和未来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激发课堂的的生命力,也就是从内驱力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本阶段的校本培训中,我们生化组的金国文开了一堂公开课,全组成员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分组对金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从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观察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观察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问题的设计上观察教学的有效性”、“从师生的交流互动中观察教学的有效性”每个小组负责观察一个角度,每个成员在自己的观察角度上做好记录,并统计分析,以数据化的观察结果来探讨课堂的生命力。每个小组成员都作了自己的发言,分析并且反思。这样的形式,让每个听课者都有收获,特别是我们年轻老师,在这个平台上,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而且是课堂细节上的学习,很实在,很有意义。不光是我们年轻老师,相信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最后是这次校本培训的几点思考:

  1、校本培训要符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才能发挥整整的作用。我校的教师队伍特征:老中青适当,大部分中青年教师正朝气蓬勃地渴求着自身专业的发展,这种实际情况要求培训既要有理论层次,又要有实际操作性,因此我校的培训目的是提高老年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培训形式上主要采取老帮青、青帮老,取长补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在培训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将教师分成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由学校出示讨论题,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体交流。既有生化组大组进行的集体讨论,也有备课组进行的关于日常教学的探讨;既有公开课的互听,又有课后得互评。每一种活动形式中,都得到了相应得学习探讨。

  3、校本培训中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听课为主,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一同研究内容,分析寻找本节课的成功与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差距,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普遍欢迎。还要反思教师自己撰写的教学案例、实践后要进行反思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4、新课程提倡学生间的合作,更提倡教师间的合作。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的体验、感受各不相同,交流、讨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减少了走弯路,达到了资源共享。例如,校本培训下我们备课组的常规活动,课前,有集体备课、试讲,确保了课的质量。课后,本人说课,备课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讨论找出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使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一节好课的标准,指导今后的教学。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教育教学与专业研究相结合是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必由之路,以校为本的校本研训既是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是教师发展的要求。学校给我们借校本培训,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和探讨的机会,作为年轻老师,在渴求自身专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上,我们需要这样充实丰富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上奠定厚实的积累。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应是新时期为人教师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年,学校从师德教育、教师的素养、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师的素质、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这个学年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首先,经过本学年的校本培训,我了解到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以及校本培训建设在于学校的重要性。

  教育的实现依靠的是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本学年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其次,要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以前我对教师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只要讲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对这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新课程中蕴涵着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是远大的;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点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也是一种趋势。这样一来,教师博学更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更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这是教师应有的胸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通过这学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4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为中心,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总体目标

  1、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口,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2、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鼓励部分学科的部分青年教师制作具有一定质量的学科特色的课件、网页和网站,在部分中老年教师中间进行上网浏览教育信息资源的培训,使得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学科教育进行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3、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达到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对全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把全体教师造就成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品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好学进取、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的优秀群体。

  二、具体目标与内容

  1、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教改新动态,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方式:讲座、研讨会、考察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五学校定期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各年级组每周进行一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不定期参加各级研讨会。

  职能部门: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及各年级组。

  2、青年教师岗位培训

  对象:新调入的教师和去年分配的教师以及所有的青年教师。

  目标:为使刚毕业到校的大学生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内容及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等。继续实施“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要拜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师,认真向师傅请教,主动请师傅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听评课和检查教案。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次数应不少于30节。培训中坚持“突出学科性,注重实践性,体现创新性”和“一年学,二年仿,三年创”的原则,按照培训方案的要求,卓有成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个阶段的培训工作,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活动形式:采取报告、讲座、观摩、讨论以及师徒结对、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等相结合的形式。

  3、教育新理念以及新思想的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要求教师每周学习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要“吃透”一本教学专著,记好业务学习笔记;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素养,促使教师的专业不断地发展、

  内容:

  (1)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相关的教育教学论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各种教育杂志上的有关理论文章。

  (2)我们将充分发挥已经出版的校本教材的教育功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教学艺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为了把我校教师培养成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我们还将进一步采用沙龙的形式,就新课改形势下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对前一段时间进行的沙龙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4、教学研究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不少于10次)。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每次活动有主题,活动有记录考勤。

  (3)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名师成长档案。通过组织大丰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进行课堂观摩课、讲座等形式,扩大名师辐射效应。并通过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优质课的评选不断培养壮大学校的名师队伍。

  (4)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周”的活动,组织全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向全校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让所有教师参与学习和研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每学期组织20次左右的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指定教师在全校上课,各学科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每学年的上半年,我校在期中考试前,将组织部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系列活动: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大家各自备课→选出一人说课→大家共同讨论、评议→选出一人上课→大家集体评课、提出修改意见→再次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课→再次评议,形成优秀案例。这一活动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7)这三年,我校还将进一步尝试集体备课的流程与最佳形式的探讨与摸索,可先在部分学科或年级组试点,然后再由点进行扩散,争取在这种由点及面的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功效,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

  (1)每学期开学前,采取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常规》。

  (2)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方式:观摩、研讨等。

  (3)每学期进行教师优秀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案的评选,并选出好的作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参评,争取获奖;或向有关的杂志投稿,争取发表,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4)充分发挥学校各年级组的作用,以各年级组为单位,按照既定的活动计划,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等活动。

  5、加强对科研课题研究的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全校教职工的科研水平,不断创新教育科研模式,深化课题研究,促进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科学化。

  内容:

  (1)结合当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对“创新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课题的研究,深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再求新发展;

  (2)深化对重点课题的研究,加大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培训力度,使媒体更好得服务于教学,取得阶段性研究新成果;

  (3)加强市、县级课题的研究力度,通过研究进一步促进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

  1、抓好“一人一个专题”的确定、实验研究、撰写论文和评选工作,突出我校的科研特色。对于每人的研究专题进展情况,年级组要一月一次检查督促,并把检查情况上报教科室。教科室每学期进行两次检查并具体加以指导,对研究好的要及时表扬推广。

  2、课题组成员每四周进行一次集中学习,要定期集会,开展“每周一读”活动,并及时交流课题实验的进展情况。学校将继续聘请上级主管部门的专家、教科室成员或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每学期不少于3次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及教学策略讲座。对全体教师的读书笔记,教科室选择时间进行一次检查,促进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

  3、加强对课堂中“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方式的运用,通过讲座和组织公开课、研究课、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真正做到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促教学,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考核与管理:

  1、把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和案例、课件、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和参加培训和研究活动的考勤情况作为校本培训检查、考核的依据。

  2、建立两级管理模式,采用“学时”和“学分”制的管理方法:学校内部规定各种培训的学时、学分,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定期评价考核,登记培训的学时和学分,本年度结合每一位教师的学分进行评优和确定考核的等级。

  五、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网络。

  2、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进修、观摩活动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3、成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小组,进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监督,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及时推广优秀教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出台倾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校管理章程》,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5、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列支部分继续教育经费,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进修和观摩。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5

  一、研修目标:

  1、通过集体培训、个人研修,使自己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铸就优良的师德师风。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修内容:

  (一)主要内容:

  1、进一步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维目标,更要掌握6大学习板块、44个学习主题的具体内容标准。还要明晰实施建议的具体要求。

  2、学习新教材,走进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更要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和具体内容。同时也要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外延、拓展和深究。

  3、结合学情,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历史教室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和能力。改变“为教而教,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

  4、探索适合学生运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愿学、乐学、活学、善学和会学。

  5、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具体内容

  1、参加校本培训,提升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只有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才能适应发展。

  ①主动参加校本培训,并能不断反思总结,致力于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和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②主动主动向业务领导、教研员、导师、骨干教师请教,聆听学者的专题讲座,也要利用好自己参加的省、市、县历史教师群以及华夏名师交流的群等QQ群,在网上与众多教师交流、研讨。这样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经验和方法,并能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养料”。另外对区域教研活动也要主动参与,以便促进自己的学习与进步。

  2、立足教室教学,形成个人特色。

  教室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教室,因此作为教师深入研究教室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室教学水平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①日常教学中要备好每节课,进行深入的教室教学研究。主动参与教研组和校内外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并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②主动地进行研讨课教学,研修期间开设一、二节校级以上的公开展示课,并能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与组员们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反思、感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③能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出版网——华夏名师资源库的网络资源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

  3、注重教育科研,促进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能参与教学研究。

  ①在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日常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比照、归纳,将自己的教学感悟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能通过网上交流的方法与大家互相学习进步。

  ②主动参与教研组和学校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与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反思与完善中提高进步。

  4、参加舒兰市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是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更是提高自己、反思自我的重要平台。对一些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要主动参与。对教学教研活动也要主动参加。尤其是“两修三课”活动更要参加,力争达到“示范课”的要求。要参加吉林市小学中学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即继续教育的网联学习)和吉林省农村小学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即国培)并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三、研修具体措施:

  (一)参加教研、学习与交流活动。

  1、主动主动地开展示范或研究教学,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历史教室上主动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两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每学期都能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及时反思、主动改进、主动完善,使之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2、不但要学习拓展外延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更要广泛阅读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够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整合。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一专多能”的更高要求。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历史书籍,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3、主动参加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和教师集体的学习交流活动。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要主动向业务领导、教研员、导师以及骨干教师虚心请教,要主动与同学科、同组教师学习交流。更要主动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我也会一如既往地主动主动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进行自主研究

  1、在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配合《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相关杂志及网上的文章,学习新教材,通过与旧教材比较,把握新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

  2、要掌握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的生长点,达到掌握传授知识的深浅程度。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认识的养成。

  4、认真总结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形成书面材料,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进行自我剖析

  1、坚持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一节公开课。

  2、每节课后认真完成反思。

  3、主动与组内老师交流。

  (四)参加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1、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

  2、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主旨的讲座、研讨。

  3、专题培训。

  4、收看教育教学的光盘、录像

  5、“两修三课”活动

  6、继教网联和国培

  总之,要时刻把工作与反思相结合,在反思中工作,在工作中反思,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向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将为你的明天带来失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面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坚守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次的教师研修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6

  思想重视,目标明确。校本培训是一项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作。如果把初中新课改和校本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会更加有效地提高两者的质量。这种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师生发展为目的,严谨、务实、创新的教研,是新课改得以茁壮成长的土壤,也是新课改推进成败的关键。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展具体工作就有了明确目标。

  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将集中培训、培教结合和个人自学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共拟定计划每学期开展全校集中培训2次,全年开展4次,教研组内集中学习、研究十余次。教研组教研工作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开学初制定的计划中将公开课、专题研讨会、理论学习会全部纳入。教师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拟定具体的个人自学计划,将教学随笔、学习笔记、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纳入其中。

  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上学期初,我校召开校本培训动员大会,会上校长带领大家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提高教师对新课改和校本培训工作的认识,增强培训的自觉性。随后,我校按照计划逐步逐项开展各项工作。在集中培训阶段,第一学期我们共开展了4次活动,市教科室主任林立主讲了(新课程改革的思考)。合肥师范校长主讲了《以校本的教学研究》。第二学期我们共开展了2次活动,邀请专中心小学校长主讲了《学习管理与教师成长》、林和生老师主讲的《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这几次讲座都利用双休日进行,并对所有教师进行考勤。老师们认真听讲,认真记录,收获很大。本学年,我校组织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到南师附中学习,该校在江苏省是一流名校,在初中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绩,通过认真的学习,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回来以后,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开展了不少工作,成效显著。我校还在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中设立备课组,开学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认为这样做效果很好。校本培训的重要机构是教研组,我校教研组本学年共开展了85节带有探索性质的公开课,一人上课,多人帮助备课,课后认真研讨、反思,效果很好。每个教研组还开展了每学期至少两次以上的集体理论学习或专题研究,在学习与讨论中深化认识。在个人自学方面,我们给每位教师订阅了教育教学杂志,教师在课余认真阅读,取长补短,每位老师每学期撰写了一本学习笔记。

  我校还认真实施了“导师制活动”,无论对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老师们在此基础上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学年共有52篇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38人次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评比获市级以上获奖,6人次在市级以上教学评比中获奖。上学年我校有两个市级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果。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备课笔记评选活动,将能体现教改新思想、有创新意识、写作认真规范的备课笔记评选出来,予以表彰。校教科室本学年还举行了两次校级大型观摩课,反响很好。每学期结束时,我们都组织教研组长、档案管理人员将每位教师的材料装袋、签字,采用活页的形式装袋。学校共投入经费1、2万多元,使校本培训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18位教师全部完成了校本培训规定的学时数,合格率达100%。

  校本培训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出现了不少问题。

  1、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尽管学校领导再三强调校本培训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师仍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活动未能参加,对过去的教育教学思想未能认真加以反思,而是凭着经验去干活。

  2、少数教师活动流于形式。这些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3、科研方面不热心。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因此动手写论文的人并不多,开展课题研究的人就更少了。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许多人把搞科研当成次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期内解决。有的老师报名参加课题组积极,一旦进来了却不能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问起来则以工作太忙等为由搪塞过去。

  校本培训对我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而艰巨的任务,刚开始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老师们的认识会越来越高,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主动性会越来越强,教科研成果会越来越多。今后,我们力争开展更多更有实效的活动,让校本培训工作在我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让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科研水平上到一个新台阶。

【教师校本的培训总结】相关文章: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08-31

教师校本个人培训总结10-30

初中教师校本培训总结04-16

校本研修教师培训总结04-27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05-26

体育教师校本培训总结04-16

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总结04-13

校本培训总结05-07

校本培训总结10-12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精选21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