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7 01:01:4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1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哈达献给解放军》、《织布》;

  2、练声:《精彩夏天》、《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基本部分。

  1、熟悉乐曲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相处在一起已经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小朋友就要毕业,老师和小朋友就要分开了,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吗?

  (2)教师:你还记得好朋友是怎么和你一起玩的,怎样帮助过你吗?

  教师: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分别的时候,好朋友总是唱起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范唱,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1)教师范唱。

  (2)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教师:你听到歌词里说了些什么呢?说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话?“旧日朋友”、“怀念”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合和孩子回答小结: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谊万岁”,“旧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怀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导幼儿第二次倾听范唱。教师自然带动幼儿与领座同伴目光对视,随着节拍轻摇身体。

  教师:和好朋友一起面对面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3、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边弹唱边唱,引导幼儿用轻声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是抒情曲调,歌词所表达了离别情绪,十分感人。

  (2)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注意提醒幼儿弱拍起唱的强弱处理及延长音的情感处理。

  教师弹琴,幼儿反复跟唱歌曲。

  (3)教师演唱两段歌词,幼儿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儿唱准弱起小节。

  三、告别时刻。

  1、复习《小牧民》,结束本活动。

  2、教师:我们马上就要告别了,你想和朋友怎样告别呢?下课后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拥抱、拉钩、击拳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

  2、初步学习看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

  2、《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

  师: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二、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孩子们,郊游的时候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看图自己编出歌词;

  2、打节奏朗读歌词,掌握歌词内容

  三、学习歌曲《欢乐颂》,根据音乐节奏填唱

  1、请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并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导语:A、你刚才听的音乐的名字叫什么?

  B、你能听出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样的吗?(平稳的、缓慢的`??)

  C、你听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

  2、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用“啦”“呜”代替歌词第一遍学唱;

  重点: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半的幼儿用象声词“啦”音、另一半的幼儿用“呜”音演唱,熟悉旋律。

  3、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乐的!那我们唱得响亮一些。

  4、随音乐,让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四、鼓励幼儿分句用体态节奏表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1、个别幼儿表现。

  2、集体表演。

  五、结束部分:

  一起随音乐边唱边跳。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对国旗的含义和情感,初步学会演唱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2、尝试用动作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容。

  3、在唱歌时体验庄严、自豪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国旗一面,录音机及歌曲磁带。

  2、幼儿用书:《国旗多美丽》

  活动过程:

  1、帮助幼儿感知旋律,了解歌词。

  观看投影仪,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范唱歌曲《国旗多美丽》。

  师:你听了刚才的新歌,它有几段?你听到两段歌词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词重复与动作重复的对应关系,帮助幼儿降低学习难度的方法,从而较快地记歌词、学歌曲。

  师:你发现动作和歌词是什么关系?(歌词相同的'地方动作也一样。)

  了解其他动作的含义。

  师:刚才你还看到、想到了什么动作,它是什么意思?

  2、幼儿学唱歌曲《国旗多美丽》。

  在教师动作、歌声带领下,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2遍)。

  师:刚才小朋友唱得很好,这次老师不唱出声音来,看看你们会不会唱?

  演唱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自助的方法是什么。

  师:我没有唱出来,你们怎么还能唱得很好呢?是什么帮助了你们?(引导幼儿主动

  记忆歌词。)

  教师只用口型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听音乐,尝试自己演唱歌曲。

  师:这次更难了,老师不做动作了你们也能唱出来吗?

  教师完全退出,幼儿听乐曲,尝试自己演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什么都不做了,完全靠你们自己来唱这首歌,你们能行吗?

  问:老师没有帮助你们,你们怎么还能唱出来呢?

  3、引导幼儿用捂住耳朵、轻声默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以检验自己是否能不要别人帮助,真正学会本领。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4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嘻哈音乐,该曲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歌曲里幽默又特别的唱腔吸引了幼儿,孩子们都觉得音乐里“有着一个搞笑的人’。

  同时,作为嘻哈音乐,是幼儿很少接触的新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有兴趣的,同时也能丰富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有利于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

  小丑,这一特殊的角色,正好体现了幽默、搞笑、滑稽的特点,于是我选择了讣丑的角色,借助小丑这个角色充分去感受音乐幽默风趣的特点。而整个活动以‘‘小丑当大厨”的情境为背景,以“切菜”的脉络贯穿其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幽默滑稽的风格,并能创造出多种切菜方法。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幽默滑稽的风格,伴随音乐学习小丑得意、走、看和选菜的动作。

  2、在了解4/4xxxxxO/这个节奏的基础上,伴随音乐创编出与该节奏相匹配的切菜动作。

  3、体验当厨师进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经用该音乐玩过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情节,模仿学习情节所匹配的动作。(幼儿围圈坐)

  1、在教师动作、语言的引导下初步学习基本动作。

  ①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看看我是谁?(教师戴上小丑的红鼻头)肚子好饿呀,我要去厨房做一顿香喷喷大餐,(做得意的动作),进了厨房,我走走走走走/左看看右看看/(3遍)。哇,发现了我最喜欢的菜(做指菜动作),我,拿呀拿呀拿呀拿。准备切,切切切切切/……看看我切的菜。

  ②配乐,教师完整示范动作两遍。

  ③幼儿完整模仿学习两遍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有节奏的随音乐做动作。

  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切的动作

  ②连续完整游戏(两遍)

  第一遍游戏: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切菜的节奏

  第二遍游戏:教师重点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做切的动作时候的节奏

  (二)用4/4xxxxxO/节奏创编不同的切菜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用替换的'方法创编片和拍的动作

  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片鱼的动作,幼儿在圈上按顺时针的方向移动,完整玩片鱼片的游戏(关注幼儿在移动时候的节奏和空间距离的调整,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走走,走走走,的节奏,以及片鱼片的节奏。)

  ②重点练习有节奏的拍姜的动作,完整玩拍姜的游戏

  2、幼儿自由创编切菜的动作

  ①幼儿创编不同菜的切法

  ②教师引入魔法菜板,进一步激发孩子创编的兴趣

  ③配乐完整游戏三遍

  3、结束

  师:现在,端上我们切好的菜吧,跟着老师走,咱们炒菜去吧。(幼儿假装端菜状,离开)

  【活动延伸】

  1、魔法菜板放置位置的不同变化:高、低、左、右、前、后

  2、可增加魔法菜板的数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毫无疑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声音等,都是会让孩子们感到好奇的内容。有关动物的主题永远是孩子们探究的重点之一。

  很多动物不仅生动可爱,也很美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可挖掘。在参与了《动物世界》之《大熊猫》这一活动后,孩子们明显更爱模仿小动物了,她们妙趣横生的样子,让我灵机一动:何不生成一节音乐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动物们身上感染更多的艺术气息呢?

  音乐主题活动《谁在叫》由此而创设。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学习领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体验愉悦欢快的情绪,初步了解几种动物的生态关系。

  3、发展幼儿创编歌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①学会并表演歌曲《大熊猫》

  ②从生活中、影视图片中收集,了解多种动物资料。

  2、物质材料准备

  ①《大熊猫》音乐磁带;《谁在叫》音乐磁带。

  ②多种动物头像图片、及对应的嘴形图片

  (如小猫、小鸡、小鸭、小猪、老鼠、小鱼、小象、小狗、青蛙等)

  ③简单背景图,表现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

  (如图片的起伏:高区对应歌曲高音、低压对应歌曲低音)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1~24小节)

  1、听《大熊猫》音乐,表演入场;

  2、导入新课题:动物世界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和小朋友做游戏。

  依次挂示“小猫”“小鸡”“小鸭”“小猪”头像图片。

  3、引导幼儿依次表现以上几种动物的叫声,并从图片筐中找出相对应的动物嘴形贴在预留背景图中。

  4、教师模仿动物叫声、范唱,幼儿学唱。

  从图谱一目了然可以看到:对照动物头像唱出小动物名字:对照嘴型唱出动物叫声。

  5、对应图谱观察讨论: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节)

  6、分析讨论:几种常见动物的生态关系,导入歌曲后半部分的学习。

  7、学习领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视幼儿能力由教师先领唱、幼儿合唱,逐步到幼儿领唱、合唱。

  第三部分:创编歌曲

  8、请幼儿充分发挥想像;

  ①你在生活中、动物园里、影视图片中分别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

  ②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

  ③尽可能将图片筐中准备的图片出示出来

  (如青蛙、小鸟、小狗等)

  9、利用创编的歌词,结合已有旋律,创编歌曲。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制作、收集多种动物图片,学习、讨论各种动物。

  2、准备音乐旋律伴奏材料,为幼儿创造、表演提供平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设计01-10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反思03-29

《鹰》音乐教学设计05-09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2-14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06-16

音乐教学设计范文06-12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04-02

大班教学设计03-14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04-14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