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23 17:16:0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锄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3.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把米粒宝宝送回家。

  2、我们的火车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词语宝宝,谁认识他们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

  (二)导入新课

  1、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谁?在哪里?干什么?

  2、唐朝诗人李绅看到这样的情景后,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古诗——《锄禾》

  3、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生齐读古诗后,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

  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4、两句放在一起翻译并朗诵

  5.这两句诗就写出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 “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这两句诗就写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 读整首诗的诗意。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读读作者写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锄禾》这首诗,明白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在生活中珍惜粮食的好方法在一起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锄禾

  当:正当

  餐:饭

  皆: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能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珍珠鸟》。

  师板书课题:

  珍珠鸟

  (教学需要真实,公开课同样如此,我们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有时不必刻意地追求某种形式。)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珍珠鸟图问:

  这就是珍珠鸟,你们见过吗?那么通过预习,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珍珠鸟的家乡在澳洲东部,这里鸟语花香,是个人间仙境。珍珠鸟羽毛艳丽,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同时又有些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

  2、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我为珍珠鸟精心做巢;小珍珠鸟非常可爱;小珍珠鸟跟我越来越亲密。

  3、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

  4、对学生预习进行评价。

  (引导中年级学生从预习入手,初步感知课文,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沟通起来,同时紧紧围绕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1、根据老师的板书,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段(1~2节);

  第二段(第3节);

  第三段(4~7)节。

  2、请同学按照每段大意连贯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还指导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如用它来替代前面讲到的相似内容,这正是四年级练习1中的一个训练点。)

  四、讲读1~2节

  过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这对珍珠鸟,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的?

  1、讲读开头第一句话:

  ⑴ 媒体出示: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⑵ 品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讲读后面的内容:

  过渡:我对珍珠鸟是如此喜爱,接下来我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呢?

  ⑴ 讲读我为它们做巢:

  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

  这是一个( )的巢( )。

  ⑵ 讲读我把鸟巢挂在窗前:

  我为什么把鸟巢挂在窗前?

  3、小结:

  我珍珠鸟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呀。

  4、有感情齐读。

  五、教学生字

  过渡:在预习时,老师布置大家自学生字新词,大家学得怎样?老师来检查一下。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2、出示生字,找出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这样的设计是从这篇课文生字的特点来考虑,像拨和拔是非常有必要讲的。)

  3、组织交流,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一教时的设计思路正确,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师的指导到位,真实、扎实、朴实在课堂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质量的宗旨,我设计执教了《珍珠鸟》的第一课时。课上完了,思绪却久久不能平息,因为这堂课带给我的思考真的不少。

  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是我这堂课的最大的收获。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渔才能获鱼,而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我在课堂上,用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一问,引导学生读书归纳,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渗透了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分段方法。接着,我顺势请学生按照板书的每段大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重复罗嗦的语句进行删减,在有跳跃的地方添加适当的词句,很自然地渗透了用段意连接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求实务本,扎实训练是我这堂课最实在的收获。在讲读1~2节时,我敏感地抓住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通过让学生说表示高兴的词语,顺势引导学生运用这已有的感知来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学生读得兴致盎然,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对鸟的喜爱之情。接着通过读中悟的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语言训练──这是一个( )的巢:( )。这一训练,既归纳了学生对文本的零碎的感悟,又有了总分句式的训练。然后又带着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关键字词竹条编成、一卷干草、垂蔓蒙盖、挂在窗前等来体会作者对鸟无微不至的关爱。

  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我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需要锤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小朋友太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好玩吗?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午字和玉字,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抽生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自读课文。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4)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字形,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除了书中的词语,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出示活动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感悟方法。

  3?现在就把你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

  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出示千、干、王字。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指导万、户字。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小朋友们都挺能干的,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小结:小朋友们,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能在词语中辨析多音字;正确读写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学习课文,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老翁注油动作熟练的句子,知道其本领源于熟能生巧。

  3、 能将课文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体会熟能生巧的意义。

  4、 想像说话,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老翁注油动作熟练的句子,知道其本领源于熟能生巧。

  教学难点:

  能将课文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体会熟能生巧的意义

  一、回忆揭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已学过的课文《老张卖糖果》,老张卖糖果一抓就准,“一抓就准”是什么意思?

  像这样的人,老师也碰到过,我每次去城西菜场买豆芽菜时,我说买一元,那妇女也是一抓一称,正好一元。像他们这样的本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碰到,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的本领吗?

  出示:熟能生巧 读课题

  这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它的故事。

  二、 自学感知:

  1、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课文写了哪些人?什么事?你最佩服谁?

  2、 读后交流:课文写了哪些人?什么事?

  武士 射箭 百步穿杨

  老翁 卖油 滴油不沾

  谈谈你佩服谁?

  三、 学习体会:

  老师读了课文后也很佩服他们高超的本领。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描写武士射箭部分。

  1、 自由读第1--2段:哪些地方让你最佩服?找到具体的句子读读体会体会。

  2、 读后交流:

  读有关的句子,谈自己的体会。

  练习朗读

  能演示一下这一段的内容吗?

  3、 演一演:你们演示得不错,但老师总觉得没有像武士那样好?为什么?

  4、 假如你在场会说什么?分小组说说---交流 朗读大家欢呼的句子。

  5、 当大家一片喝彩时却传来一个声音:老师读老翁的话: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手熟罢了。

  6、 练习朗读体会,老翁说此话的语气。

  7、 假如你听到此话会怎么想呢?读武士的话。

  他能说此话,必有其道理。请学下面的内容,谁谁你佩服老翁的理由。

  8、 你想试一试真的注油吗?指名上前演示。

  9、 自我评价一下注油的过程。

  读老翁注油的过程。你想说什么?在场的人和你们一样的惊讶、佩服、赞叹。

  10、此刻的武士在想什么呢?

  11、讨论:假如老人和武士换一下呢?(都不行了。)

  12、 想象:武士第一次射箭时的情景?老翁第一次注油的情景。第二次呢?武士今天能百步穿杨,老翁能滴油不沾都是经历了好多年这么一次次的练习,练得多了,找到了窍门,本领就高了。

  出示句子: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是手熟罢了。(不必炫耀)

  我也没什么,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很谦虚)

  四、 总结明理:

  我们不能滴油不沾,而老人能,我们不能百步穿杨,而武士却能。他们的那手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

  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学习课文,发现了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发现了一些问题,这很好,学习就是这样。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和词语

  找找生活中熟能生巧的事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前交流:

  围绕开心快乐展开话题:

  1.今天老师能够和你们一起学习,心里非常高兴!能够和这么多的老师一起学习,你们开心吗?如果换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现在的心情,可以说什么?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说。

  2.你们灿烂的笑脸,甜甜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一份温馨和快乐。什么时候让你觉得很快乐?谁来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感受另一种快乐!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感受给予的快乐。(师板书课题)

  生读。

  理解给予,并读出给予带给人的感受----给予是快乐的。

  2.初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感受给予的快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读书情况,(包括读书习惯、坐姿等)并帮助学生纠正容易错的字音。

  3.扫清字词障碍。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有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吗?给大家提个醒。

  指句说。师:还有吗?

  (2)老师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几个词比较容易出错,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对字词认读,相信学生能够掌握并能很好地读好文章。

  二、研讨课文

  1.通过读文,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

  (1)出示车的模型图片。

  让学生畅谈自己看到这一份圣诞礼物的感受,为文本的理解做下铺垫。

  (2)设身处地的想象:如果你是保罗的朋友,看到他的哥哥送给他这样一件礼物,你有什么话说?你有什么话想对保罗说?

  有了这些情感体验,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小男孩的感受。

  2.一个小男孩也看到了保罗的这辆新车,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生自由读。

  (2)说一说,小男孩都在保罗的新车旁做了什么?

  (3)小男孩的这些举动保罗也看到了,谁来告诉大家,保罗都看见小男孩在怎样地摸他的车?

  此处让学生从保罗的视角看小男孩的举动,并通过学生的观察,读出小男孩的举动。

  (4)从衣着上看,这是个怎样的小男孩?你能想象这样个小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吗?

  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小男孩的角度来理解他的行为了。

  (5)引导品读:

  A是啊,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小男孩,也许他永远也不会再看到这样的新车,所以他,指读。

  B是啊,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小男孩,也许他永远也不会再摸到这样的新车,所以他指读。

  C是啊,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小男孩,也许他永远也不可坐上这样的新车,所以他,让我们一起读。

  3.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保罗的好奇,并让保罗开始了与他的这样一番谈话,老师想请9位同学们来读课文的2---10自然段,(停下来安排学生),其他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在与小男孩交谈的过程中,小男孩说的哪句话最让保罗意想不到?谁来。

  生接读课文。

  出示保罗与男孩的对话:

  (1)说说吧,小男孩的哪句话令保罗意想不到?

  品读: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思考:这样的`哥哥,是什么样的哥哥?

  读出自己的理解。

  (2)想想看,为什么男孩的这句话会让保罗那么意外呢?当时他是怎么想的?

  (3)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又意外的话语啊,听到这,保罗做了怎样的决定?

  指名谈一谈。

  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4)品读:

  A保罗是多么想邀请到这个让自己感动的小男孩啊,请你读。

  B保罗是多么想这个男孩答应自己的邀请啊,请你读。

  C让我们一起替保罗来邀请这个小男孩吧,齐读。

  4.男孩答应了保罗的邀请,坐上了他的新车。车开了一段路,男孩为什么又要求保罗将车开到他家门口呢?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生自由读11段。

  思考(1):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老师想问一问你为什么要保罗把车停在自己家门口呢?你是怎么想的?

  思考(2):本来这个贫穷的小男孩能够摸一摸,坐一坐这样的新车就已经很难得了,为什么还非得保罗这样做呢?

  交流:从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这一句话中读懂的内容。

  (3)就是因为这样,所以男孩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从这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让学生借助文章中的重点词来体会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及心急,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4)小男孩是这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弟弟说的呢?

  指名读,说一说从哥哥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思考:保罗的车是怎么来的?文中的小男孩对弟弟说这番话的真正想法。

  想象:在这之前,弟弟从未出过家门,从来没有看见过___________从来没有看见过__________从来没有看见过____________。然而,有了这辆车就可以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___

  在处理这一部分时,要启发孩子,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师:(点击课件)

  品读:

  A是啊,有了这辆车,弟弟就可以走出家门,看到自己从未看到的一切,对于残疾的弟弟来言,这就是弟弟的一双腿啊。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想法啊,谁来读。

  B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承诺啊,谁再来读。

  C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幅画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5.正是哥哥对弟弟的这种爱,深深地感动了保罗,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就这样,他们三个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对于小弟弟来言,另他难忘是因为-----------------------(找多个孩子说)

  对于哥哥来言,令他难忘是因为---------------------------(找多个孩子说)

  对于保罗来言,令他难忘是因为---------------------------(找多个孩子说)

  总结:是啊,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来言,五彩的橱窗、美丽的夜景是让他难忘的;对于小男孩来言,送给了残疾弟弟的这个圣诞礼物是让他难忘的;对于保罗来言,这个夜晚让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同样令他忘记。所以作者说: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多让孩子读。

  三、拓展:

  (1)巴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范读)

  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巴金

  指名读。

  齐读。

  (2)相信大家看过下面一组图片后,你会对这句话,对给予有了更深的感触。

  欣赏影象资料

  (3)看得出大家都被这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老师更有理由相信给予(指板书)个词在你们心中划下的痕迹。就让这些画面,这首小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吧!

  老师想请咱们班同学和老师合作着来读它,女生读蓝色部分,男生读红色部分。我们一起来读黑色部分。

  总结:是的,给予,是美好的;给予,是快乐的。(板书)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这份快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结束今天的课堂,走向今后的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的课前整合过程。它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取得教学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

  的步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能力,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辅资料,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然后用教学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教育传播理论,全面规划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日益发展,以电了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大量介入课堂教学,参与教学设计,并逐步取代传统备课方式,使教学设计日趋科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究竟给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与传统备课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以学生为轴心的全面整合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备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思考如何构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机制,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相对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识信息的载体——教材作为教学的轴心来设计课

  堂教学。教师成了书本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教师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教师备课也就成了纯粹查资料、抄教案,堆砌生题、偏题、怪题,以备灌输的简单活了。教师不仅把自己束缚在大纲教材上,而且把学生的视野也限制在自己备课的范围之内,整个教学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繁冗而陈旧,令人望而生厌。

  现代教育技术既是一种物质技术,又是一种观念技术,是现代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媒体的统一,是现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术上的直接体现。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的。那么,现代教学设汁运转的轴心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即是素质教育观,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对大纲和教辅材的研究,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脱离学生这一轴心而我行我素。那么,教学设计的核心支点是什么呢?仍然是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教案给谁看,写来为谁服务的,是写自己怎么教,还是写学生怎么学等;二是应用哪些教学媒体来促进师生合作,达到教学过程的和谐;三是师生运用媒体的共同指向是什么,应该达到何种目的等。

  总之,教学设计绝非教师与教材的简单结合,也不是教师与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学生为轴心的教师、教材、辅材、教学媒体,在一定时空中的最优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学、最优化的特点。

  二、以电教为手段的系统策略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传统备课侧重对单个知识和单篇课文的条块分割,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而把教学媒体排斥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也就是说没有把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纳入教学设计的范围,因此使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孤立、单薄,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设计之后,教师视野更加开阔了。教师跳出了教材知识的圈子,能够从更高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媒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系统的教学策略。例如,过去用传统手段难以讲清的抽象内容,是教学难点,现在用计算机演示,可使之具体、生动、形象,那它就不是难点了。就单个知识看是重点,但纳入知识体系之后,或许是非重点。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成果。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处理知识信息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并随时与信息系统整合,从而确立单个知识或课文的重难点,以避免知识遗漏或重复教学,从而增加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思想在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师备课提出的新的要求。因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传统备课的不合理性就在于把知识孤立起来,割裂其内容联系,忽视了知识的前后影响,更没有突出知识的生长点,因而在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现代教学设计就是要把知识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发挥教学设计的系统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以导学为环节的人机共振

  教学设计除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外,必须考虑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和谐。这便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传统备课在这方面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其侧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去“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更没有考虑如何运用媒体去促进师生的合作,把教学设计片面看作是“备课”,只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当然这是与传统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在视学生为客体的前提下,教师只能选择“填鸭式”灌输方法,以实现“填”和“灌”的目的,当然也就是不用考虑师生和谐,人机合作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课件1)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张纸上画风,你会怎样画?(生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画画贵在创新,做事情也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在一张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的。(板书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预习课文。

  请看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来学习课文。先看预习要求,下面我们结合课文导读部分和预习要求,开始预习课文。(课件2.3)

  抽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课件4)

  (三)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下面我们开火车读课文,每个人读一句话,要求边读变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课文里出现了哪些角色?他们是什么关系?(生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你的答案和同桌交流一下。(课件5)

  2、细读感悟: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用横线画出画师称赞小徒弟的话。读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以下问题:画师的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骆驼的?(课件6、板书)三个徒弟谁画的骆驼最多?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课件8)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课件9、板书)

  (四)拓展延伸。

  1.阅读拓展材料,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小故事呢?说一说。(课件10)

  2.平时,你是不是也做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举例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课件11)

  (六)作业设计。(课件12)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徒弟 画师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画许许多多的头 不满意

  小徒弟——画山、一只骆驼、半只骆驼 称赞

  (动脑、创新)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语第3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荚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的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学习课文中的相似小节。

  2、懂得萝卜、白菜、西红柿和马铃薯的食用部分,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对学生进行认真学习,勤于观察的教育。

  3、学习区分:“不好吃、不能吃、最好吃”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进行仿写练习,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教——扶——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相似小节,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3、辨别词语的意思,并学习用“带着”“跟着”说话。

  教学难点:

  1、通过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九课《熊妈妈收菜》的生字,通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小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二、从扶到放,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

  1、过渡: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听老师来读课文的第一节。

  “菜园里的蔬菜都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出示: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练习:问:“带着”可以用什么词替换?(领着)

  读一读

  能否说:“小熊带着熊妈妈去收菜”?为什么?

  应该用哪个词来表达?(跟着)

  请用“带着”、“跟着”各说一句话。(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2、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跟着熊妈妈去收菜呢?

  听录音,看课文,熊妈妈带着小熊都来到了哪里?

  生:回答

  板书:萝卜、白菜、西红柿、马铃薯(四幅图)

  (二)、学习第二节,掌握学习方法

  1、过渡:在收菜过程中,小熊都增长了哪些知识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2、集体读第二节: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熊妈妈和小熊走到什么地方?熊妈妈干什么?

  2)小熊要怎么样?

  3)熊妈妈说什么?

  4、根据以上问题引读,板书:叶子、根(最好吃)

  5、学习了第二节,你懂得了什么?

  (三)、归纳学法,小组学习第三、四节

  1、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学习第二节的?

  2、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四节,并同时完成第43页上的填空1-3题。

  3、请二位同学上来,完成第三、四节的板书

  4、分别请两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演示学习成果,并派代表给全班同学引读。

  (四)、学生独立学习第五节

  1、学生自学,完成填空第4题

  2、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完成板书,并带领大家学习

  三、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老师想考考你:这里有三个词:“最好吃、不好吃、不能吃”他们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2、是啊,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蔬菜,他们的食用部位也各不相同。

  四、课外扩展

  1、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蔬菜,它们分别吃什么部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蔬菜图

  2、你能照课文继续编故事吗?

  四人小组仿写练习

  全班交流

  3、课外阅读

  《长颈鹿的家》P60

  9、熊妈妈收菜

  小熊(图) 熊妈妈(图)

  萝卜 (图) 叶子 根(最好吃)

  白菜 (图) 根 (不好吃) 叶子

  西红柿(图) 叶子 (不能吃) 果实

  马铃薯(图) 果实 (不能吃) 块茎(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