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6 09:08:3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以题生疑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所以,课题导入后,同学生交流一下:“中彩是什么意思?你见过的中彩者什么样?”(生活)“文中谁中彩啦?他是什么样?”(课文)通过课前这样的联系,明显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

  [意图:由生活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构建大语文观的意识。]

  二、以文议疑

  将生活里中彩者的“欢天喜地”与书中父亲的“神情严肃”相对比,很快就能发现中奖后的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那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读读文章,找找原因。

  [意图:]由矛盾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

  三、小组合作解疑

  1.读一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意图]:通过朗读,把握脉络,突出重点,使学生能以第六自然段中的“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作为理解的着力点,联系上下文感知。

  2.想一想,画一画。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一想,文中前后哪些对比体现了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并用不同的符号把有关语句标出来。

  通过文章的前后对比,学生们不难发现父亲面临着许多矛盾:生活的拮据与意外的中奖对比;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与中奖后拥有奔驰车对比;帮同事买到了中奖的彩票与同事已忘记相对比;自己家里的贫穷与库伯家里的有钱相对比;归还彩票得到的精神财富与这一生拥有物质财富而心理上的惴惴不安相对比。就是这些矛盾使父亲在中彩后无法喜悦,面临道德上的难题。

  [意图]:通过着力点的上挂下连,找出矛盾之处,体会父亲的心情,为下一步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做好辅垫,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3.读一读。学生在文章当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后,通过交流、讨论,自然就会明白父亲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然后全班讨论、交流,并进一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评价,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上,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读,有机会评,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读出了这些矛盾,是否体会到了父亲的心情。

  四、课外延伸,深化主旨

  本课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文眼。在理解此处时,不仅要结合本课父亲的表现,还要通过向课外、社会的延伸,扩展思路,力图通过课本中的人物,通过生活中的实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诚实、有信用是可贵的精神品质,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意图]:再一次向课外延伸,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五、作业

  回家以后,搜集有关财富的名言。

  [意图]: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⑴ 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⑵ 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⑶ 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⑷ 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⑴ 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 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⑶ 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⑴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⑵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⑶ 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⑷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⑸ 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课后选做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复习词语。

  二、听录音,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乌鸦站在树上的插图,听课文录音。

  2、听了故事以后,你觉得图中还缺什么?(缺一片肉)

  3、乌鸦得到肉后,心里怎样?(高兴)

  4、用高兴的语气读读第二小节。(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狐狸也出来了,同学们读读第三小节,圈出表示狐狸动作的词。

  2、根据狐狸的动作给狐狸摆位置。

  3、教师在狐狸嘴边画一两滴口水,问:这样是直流口水吗?(学生:应把口水画得多一些)

  4、把狐狸馋的样子读出来。

  四、学习47小节。

  1、这时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

  2、读课文,想想狐狸对乌鸦说了几句话?读狐狸的话。

  3、学习第一次对话。

  (1)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话。

  (2)假如你是狐狸,你是怎样说的?

  (3)狐狸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朗读指导)

  (4)这么亲切,乌鸦为什么不作声?

  狐狸又想出了一句话,我们来看看狐狸怎么说。乌鸦怎么做?

  4、学习第二次对话。

  (1)出示狐狸的`话和乌鸦表现的句子。

  (2)读狐狸的话。(朗读指导,读出亲切)

  (3)师:前一次,狐狸是问候乌鸦,这一次是问候乌鸦的孩子,前一次乌鸦不作声,这次为什么是看了一眼?

  (4)狐狸两次问候行不通,这时狐狸心里是怎样想?

  5、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狐狸的话。

  (2)哪个地方,你觉得乌鸦听了很舒服?

  (3)这句话该怎样读呢,同学们先练一练。

  (4)指名朗读,指导。

  6、学生分别当狐狸和乌鸦分角色朗读。

  7、谁来当大法官,说说狐狸的话是不是真的?

  五、想象说话。

  1、这时乌鸦心里是怎么想的?

  2、听录音(乌鸦心里说的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围绕一天,通过对具体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们珍惜时间,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绩,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 佩佳 羞愧 馋涎欲滴 翻耕砌墙游 手好闲 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 坐 吃 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二、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比赛目的: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建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充分调动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

  二、参赛对象:

  1979年1月1日后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师。

  三、比赛方式和比赛地点:

  分组分科命题,赛后集中评比。语文、数学、英语在崇德楼3楼计算机房1,其它学科在机房2,具体座位到时见座位表。

  五、比赛时间:

  1月7日(周三)下午3:00开始。

  六、比赛要求: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准确、切合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教学流程之间有设计意图的表述,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5.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6.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简洁、明了,字体和图表等运用恰当。

  (二)课件制作

  1.参赛教师自己准备U盘拷入相关教学课件资源,比赛时计算机房网络关闭;

  2.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3.课件的设计新颖,使用恰当,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方便,适用于教学。

  5.画面设计美观,有一定的艺术性。

  七、考核评分:

  1、由教务处组织评委评分(评委名单另行通知)。

  2、评分时课件去掉老师真实信息,采用编号;

  3、根据比赛成绩评比出一、二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知识目标 能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能力目标 分析人与行为,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感悟爱心的巨大力量,要有一颗对父母、师长、亲朋好友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3. 利用丰富的想象构思故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村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了水,每个人都无法生存,没有了水,地球上的花花草草都将凋谢,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变成一片荒漠。如果缺水我们的生活将变成怎样呢?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师:短片中人们最需要什么?

  生:水。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找水开始,引出要讲的课文《七颗钻石》 。

  二、 齐读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三、 找同学介绍作者。

  四、 师:同学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童话有什么特点?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做补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童话,以及童话的特点。

  五、 齐读课文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明确:1.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时候水罐变出了水.

  将水省给母亲喝,摔倒了罐子确变得端端正正。

  倒水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从木的变成了银的。

  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的时候水罐银的变成了金的。

  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的时候水罐里跳出钻石引出巨大水流。

  2.爱。

  六、说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3~5个同学)

  平凡人有平凡人的爱心,明星这些公众人物也有他们的爱心,下面我们看两则故事,看看故事里的爱心体现在哪里?

  问题:这两则故事里的爱心体现在哪里?(2~3位同学回答)

  是爱心延续了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拿出纸笔用我们爱的箴言向爱心致敬,请以“从这里,我懂得了”的句式写出你爱的箴言,找同学分享。

  六、 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结束今天的课。

  在这首歌中,今天的课就结束了,愿爱心永恒,由你们传递,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七、 布置作业

  大胆发挥想想写写小女孩的梦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钓鱼”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理念: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 钓 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钓鱼是一件有趣的活动,但想要钓到鱼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机遇等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2、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板书。

  二、课堂活动

  (一)、课堂活动一:自读课文,说一说这条鱼该不该放?说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大胆的站起来说一说。

  1、有同学说该放,原因是??(还不到捕鱼的时间;做人要有原则,虽说没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学说不该放,原因是??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到处是静悄悄的??

  (二)、课堂活动二:再读课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放掉鱼,做出这个选择“我”是做了激烈的内心斗争的,小组讨论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1、交流(1)捕到鱼“我”??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得意、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再读句子。

  (2)父亲让我放掉鱼,“我”??,读句子:“爸爸!为什么?”(急切、不理解)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委屈、难受)

  (3)“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课堂活动三:是谁鼓励“我”做了正确的选择?

  1、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2、回顾课文,父亲为何那么“不通情理”?

  (四)、课堂活动四:重点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父亲的教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书上找出来,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思考:“鱼”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说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个人。那么你呢?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启发诱导: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班参与。

  四、总结积累:

  1、老师也送大家两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2、课下与自己的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布置作业:

  1、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与课文相关的事情在日记写一写,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

  2、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3、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钓 鱼

  钓到鱼 放掉鱼 启示

  获得启示:抵制(拒绝)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6-14

关于教学的设计方案10-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3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科学教学设计方案11-15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