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15 19:22:5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我家的一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作文训练,从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提高情境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各项作文能力,使学生乐于作文。

  一、 从生活入手,诱发真情

  一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结束了,星期天对你和家人来说都是最让人放松的日子。那么你们家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呢?是在家招待客人,是打扫卫生,是去参观、旅游,还是去逛公园、商场……

  二、 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写作要求)指读。

  2、学生谈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要点:①要求写“我”家的一个星期天。②在叙事的过程中要写出“我”和家人的感受,突出人物个性特点。③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学生交流,丰富写作素材。

  (可同桌交流,前后桌交流,小组内交流)

  三、指导写法

  1、变换文题,培养拟题能力

  我启发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来反映这个星期天。按中心事件命题:如《今天我当家》、《知识竞赛》;按地点命题:如《公园一角》;按心情命题:如《今天我真高兴》、《难忘的一天》等等,拟出的题目比较新颖多样。

  2、交换中心,培养组材能力

  文章的中心不同,对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表达方法也不同。我以学生自拟的《难忘的一天》为例进行教学,讨论交流:从题目“难忘”一词中,你认为文章重点是写什么。

  3、交换结构,培养记叙能力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此事、彼事如何安排,开头、结尾、过渡、承接、详略如何,都属于结构,都应遵守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文有定法”。但是每篇文章的结构并不都是一个模式,这就是古人讲的“文无定法”。因此,我要求学生力求“变结构”写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开头或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或描写场景烘托气氛;或设立悬念娓娓道来;或回忆联想引入下文;或直抒胸臆抒发情怀等等,但都要求学生力避落入俗套,使人看头就能知尾。结尾可以“卒意显志”;可以照应开头形成珠联璧合;可以提出问题,让人遐思;也可以含蓄如余音绕梁。构段或作总分式;或用因果式;或用递进式;或作连续式;或用点面式等等。情节的发展也并不是三段式,开头、发展、结尾,应是一波三折,插入联想,运用想象,跌岩多姿,文势波澜,这样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各具特色。

  4、激情练写

  星期天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让你的多姿多彩的星期天展现在我们眼前。

  四、评改习作

  选择典型习作,全班点评,肯定优点并就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指导。

  (习作一)

  星期天发”Email”

  今天是一个轻松的星期天,做完了家庭作业。我正在房中欣赏着我的邮集本。

  突然,门铃响了,我连忙跑去开门。门一开,就见到爸爸和妈妈喜气洋洋地捧着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这是什么?”我问道。“是上网的工具。”爸爸微笑着说。“是不是上那个互联网?”我问道。“是,我装上它你看看吧!”爸爸说,“等我装好,你给姥爷写封‘信’吧。”我疑惑不解地问道:“写信?你买邮票了?”爸爸轻轻地摇了摇头,既没邮票又没信封,怎么写信呢?算了,等会儿看爸爸究竟要耍什么花样?我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不一会儿,爸爸说:“好了。快来看看吧!”我迫不及待地看爸爸上网。

  爸爸说:“来,按一下这个。”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按了一下,打开了“邮件箱”,哦,原来爸爸刚才说的“写信”就是发电子邮件呀!

  我连忙在键盘上打拼音写信,然后点连接,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联通了“互联网”按下了“发送”键。很快,“信”发走了,不一会儿,我就收到了姥爷的回信。哇!太神了!我赞叹道。信上说:“月月,你真聪明,学会了发电子邮件。以后不会做的题目可以找我了。”

  啊!今天真好玩,我不仅学会了上网冲浪,还学会了玩电脑游戏及发电子邮件,可真过了把瘾。

  教师点评:文章选材新颖,叙事清楚,中心突出。

  (习作二)

  知识竞赛

  轻松的周末来临了,一场精彩的知识竞赛在我家也拉开了序幕。

  我问爸爸:“您不用左手写字,不用右手写字,用什么写字?”爸爸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用笔写字。”“爸爸,您真棒!”我称赞道。接着,爸爸问妈妈:“世界上什么国家人口最多?”妈妈并没有马上回答,看着我们在笑。“这可是IQ题哟。”爸爸骄傲了,“不知道吧!”妈妈说:“我是故意迷惑你的,我当然知道。”说完,还故意扮了一个鬼脸,若得我们哈哈大笑。最后,轮到妈妈考我了。妈妈不怀好意地说:“你可准备好哟。”我拍拍胸脯,得意地说:“你尽管出题。”“你知道什么地方的太阳最猛吗?”这下我傻了,真把我难住了。“美国、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妈妈都一一否定了。“真遗憾,这么多国家,你就漏了一个,日本。”啊,这时我恍然大悟:“我真是太粗心了!”

  这个星期天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天。它不仅给我欢乐,还给了我知识。

  教师点评: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假思索”、“不怀好意”、“拍拍胸脯,得意地”、“ 恍然大悟”等刻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习作三)

  紧张的星期天

  今天是个星期天,爸爸加班,我也要在家里上学,为什么我还要在家里上学呢?告诉你们吧,因为我前段时间学习偷懒, 该背的没有背, 该写的没有写, 该默的没有默, 爸爸妈妈要我一笔一画的给他们统统补做上去呀!

  吃完早餐, 妈妈下命令了:“上午你给我把《趵突泉》、《长城》、《古诗两首》和《积累运用二》一字都不准漏背、默一遍,抄3遍。给我认认真真地背、默、抄好它。我下班回来检查,掉一个字打一个耳光,还要跪菩萨。如果你写的不好要见老师。”

  他们走后,我想,一上午要背几遍课文,而且要做一字不漏,还一笔一画地写着端端正正。这可怎么办呢!都怪自已当初不认真。今天只好拼了!于是,我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突然,窗外传来了小伙伴的欢笑声,我心痒痒。但想起妈妈的话,我又控制住了,一心读书背书了。妈妈下班回来,我终于一字不漏地把书背完了。

  这时妈妈露出微笑说:“这次背得非常好,下次别再偷懒哦!”

  唉!真是一个紧张的星期天,以后我不敢再次偷懒了,免得给妈妈骂。

  教师点评:本篇作文取材真实,富有生活情趣。文章描写详细,不乏生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

  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2、数据分析:

  ①由于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η<1;

  ②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s=nh。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六.学生实验情况小结

  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

  七.习题和实验探究(内容见《实验报告》)

  1、习题讲解:(略)

  2、实验探索:

  ①即使没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测出具体的数值,因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为:s:h=n,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再结合测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计算出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②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随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用不同的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④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减小动滑轮的质量;B.减小整个装置的摩擦。

  分析、讨论,对知识再探索。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广学生的视野和实验内容。体会“发展与创造”的乐趣。实验创新

  八.实验设计或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根据实际,提出实验设计的方案或实验改进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导入:

  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知“父亲”是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博大精深的高大形象,那么,今天我们又一起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分析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2、3、4的问题读书。)

  1、分组比赛并把自己所查到的结果写下来:

  涎( )水 揩( ) 尴尬( ) 凹凼( ) 筹( )划

  黏( )性 镶嵌( ) 蹿( )上 掺( )上 胯( )骨

  糟糕( ) 撬( ) 倔强( ) 门槛( ) 茬( )硌( )

  2、用5——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后,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略)

  3、本文以“台阶”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可知“我”家是怎样的家境?从中可知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讨论后板书如下。)

  旧台阶

  回忆 ———— 造台阶———— 经济的落后

  新台阶

  |————父亲的坚忍不拔、艰苦创业

  线索(台阶)

  4、学生提问问题。(问题在后补充)

  三、探究如下问题:

  1、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分析并自己得出结论):

  (1)、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阴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俯。我想今天的一些商标,或许是这种文化传统的继承吧!诸如“三九胃泰”、“九九感冒灵”、“555”烟、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台阶”的高,实质上就是主人地位的高。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为什么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注: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阴阳八卦”的文化传统还可以在农村找到相应的建筑物,如“四合院”。(A)、清静、安全;(B)、东南西北四神的保佑,以示平安。所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和平、团结以及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

  (2)、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有五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这篇小说着眼于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尊重的需要。父亲为了赢得尊重,耗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奋斗了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

  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4)、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看:

  提问:父亲的创业为什么如此之艰难呢?(可以从课文内容引入)

  提示:A、低——高(台阶三级——九级)。人老了,身体垮了——发展缓慢。

  B、柴——1.5元钱。材料来之不易——农村经济的落后。

  所以,从父亲的身上,我们可知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尽快的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总之,父亲创业如此之艰难的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四、讨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1、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提示: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2、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提示: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提示: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4、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提示: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5、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提示: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义? (提示: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五、教学反馈:

  1、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

  2、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猜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这不,我们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10猫)。

  2、介绍老舍。可让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板书: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叫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他除了写作,生平还有两大最突出的爱好,一是养猫,二是养花。让我们先在《猫》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去体会他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课文:

  a、充分的读(板书),一遍不过瘾就读两遍(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b、放声朗读后再默读,边读边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词语无法搞懂,划出来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者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

  ⑴.字词(出示)

  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 稿纸 梅花 变化多端 跌倒 开辟

  枝折花落 撞倒 抓痒 毒蛇 踩印 生气勃勃

  A、 音:先自己轻声试读—刚才在读的时候发现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 指名读 齐读

  B、 义:还有哪些词语无法解决但是要特别想知道的,现在提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

  (1)词语会读了,课文是不是会读得更流利呢?一边读一边划出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2)课文读通了,谁来读读你划的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3)你很会读书,读懂了课文是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可爱(板书)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2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学习课文1-3节,品味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猫的性格有多古怪

  师随机指导理解

  我们来交流一下

  (1)老实: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乖。一般用在人身上,可这里用在猫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联系生活,联系班级,怎样的人算是乖的呢?

  把你的体会送入句子中去读一读。品读好老实的句子

  (2)贪玩: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指名读,设问,你为什么把一天一夜读得这么响呢?

  再指名读,“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引导想象,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怎样的方法呼唤猫回来?

  带着感受再读句子全班齐读

  师: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画句子

  师: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的态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交流: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什么特点呢?

  生:吧,呀,呢都用得很有意思,常说的语言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常用的语气词

  生:比如我们常用的去玩——吧

  师:哦,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多聪明。孩子们,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师:体会出什么了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师:这是你的体会,哪有别的体会吗?

  生:没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哦,你觉得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

  师读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他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生:他非常喜欢这只猫。

  师:从老舍先生连用三个语气词,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这样读好吧。(范读)像说话一样

  生读

  师: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我们说话一样。咱们呀,就这样读

  师: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

  生:接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

  师:慢一点,像对朋友说

  生轻说

  师:你多爱这只猫啊,一位朋友来做客吧,老舍对朋友说——

  生说

  师:老舍先生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

  (3)尽职: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A、结合插图理解“屏息凝视”(意思是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B、辨析:屏息是不是不呼吸了呢?

  D、指导朗读: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呢?

  练习读——指名读

  E、 创设情境:同学们,让我们来找准目标,屏息凝视,体验10秒钟

  有什么感受呢?而我们的猫的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按照三小时计算,三个小时多少分钟(180),又是多少秒啊(1080),是10秒的108倍,而我们刚才体验了10秒种啊!

  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F、师小结:是啊,有了这么尽职的猫,再狡猾的老鼠也插翅难飞。

  下面,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舍家的猫,老实、贪玩尽职,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它的性格很矛盾,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看板书:猫既老实又贪玩,虽然贪玩,但是又尽职,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难怪作者感叹——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二)赏读2、3节

  1、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猫的性格古怪”不仅表现在这里,而且还更有趣呢?把你认为表现猫古怪的词语划出来。 生默读。

  交流: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它既胆小又勇猛(板书)

  2、好,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一对一对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读一读。

  (1)小梅花

  生读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脏脚印。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句子,体会小梅花,小脚印表达情感的不同。

  师:哦,你发现了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有,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

  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师:体会得好。一个小脚印把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都表现出来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写作呢,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读)

  师:老舍先生多喜爱猫啊。

  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师:应该说猫亲人

  生:人喜爱猫,猫亲人。

  生: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老舍。

  (2)蹭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A、什么是“蹭”?(摩擦)

  (老师在一位同学身上重重摩擦)

  学生评价:应该是轻轻地摩擦

  好,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蹭蹭

  把这种感觉放在句子中朗读该怎么读(轻轻地,充满友情的读)

  学生试读——指名读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似乎是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撒娇。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到的不是猫碰了他,撞了他,而像一位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他,可见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谁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把老舍爷爷的爱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吧。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朗读比较)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3)丰富多腔的叫

  还有觉得特别生动的地方?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A、老师也很喜欢这句,可是平时我怎么听都觉得猫的声音只有单调的“喵喵”一种,而我们的老舍爷爷却能听出这多种多样的声音来,难道他有特异功能吗?(善于观察)

  B、创设情境模仿猫叫

  这叫声背后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想象:

  也许,猫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了,会迫不及待连叫几声——

  也许,猫吃饱了,喝足了,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

  也许,猫在外面玩得兴致勃勃,听到主人的呼唤,会不耐烦地应一声——

  也许,猫在外面贪玩,碰到了一只势均力敌的猫,要打架了,会虚张声势地粗吼一声——

  也许,猫正伸出脖子来让主人给它抓痒,优哉乐哉,会非常享受地细叫一声——

  师:哈哈!这样丰富多腔的声音听起来就特别美妙,怪不得作者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乐曲,让我们把脸上的笑意带到朗读中去吧!

  师生共读

  师: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一声不出

  师:多有趣啊,刚才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他的性格古怪

  (三)、小结

  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词语这间有什么联系?(前后自相矛盾)把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点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能不能也用(说它??吧,的确是呀??“的句式来说说性格古怪的这两方面内容呢。

  难怪作者说(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脚印。大家能帮他一起来说服他的妈妈吗?为了使你的说服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生齐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电脑演示。)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语

  生:纷纷出发。

  师:怎样才叫“纷纷”呢教师这儿有两种意思,你们根据刚才看到的情形来选择一下。

  (出示卡片:1. 一个接一个;2. 一起,一下子。)

  (生打手势同意第一种。)

  师:对呀,孩子们是一个接一个地出发的,我们可以用“纷纷”这个词来表示。

  评析:教师先利用电脑演示让学生对“纷纷出发”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择义,水到渠成。

  挂住

  师: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呢

  (演示:师拿一株苍耳,请一位身着羊毛衫的学生从苍耳旁经过。)

  师:你们看,他身上怎么啦

  生:他身上有了两个苍耳。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生:挂住。

  师:你们看还可以用哪个词语表示

  生:粘住。

  评析: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看清了“挂住”的过程,并通过换词来理解词义,学生兴趣浓,学得快,记得牢。

  炸开

  师:豌豆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生:太阳。

  (电脑演示豆荚在太阳底下炸开的情景。出示句子: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师:看看图,你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吗听老师读,比较一下哪一种读法好。

  (1. 慢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2. 较快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生:第二种好。

  师:为什么呢

  生:豆荚是一下子炸开的。

  师:有道理。我们一起用较快的速度来读这句话。

  评析:让学生说出“‘炸’说明什么,为什么用‘炸’”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很困难的。教师轻松巧妙地通过朗读解决了问题,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炸开”的意思,同时又让他们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更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植物传播种子的三种不同方法。蒲公英要靠风,也就是说有风的日子才能传播;苍耳要靠动物来传播;而豌豆呢,只要在太阳下一晒就能传播。你们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好,最容易

  生:豌豆的传播办法最好。

  师:书上是用哪个词来说明豌豆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好的呢

  生:更。

  师:对呀,所以我们读“更”字时要突出它,读重音。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领会豌豆的方法好,为学生铺路架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理解“更”字的巧妙之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相关文章: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1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八篇12-13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8篇)03-0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11-22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12-08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12-0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4篇11-2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五篇02-2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02-23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7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