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5 09:23:3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围裙烤鹅冻僵火焰薄纱橱窗

  灌进来暖烘烘圣诞树明晃晃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3

  【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用朴实、准确的语言,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设计理念】

  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给足孩子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设一个平台,让教师、学生、作者,文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敞开心扉,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

  2、品读课文,感受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一课,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谈谈!

  2、从大家的言语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穷人充满了同情,从大家的眼神中我也看出来了,大家对桑娜夫妇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板书:善良)

  3、今天我愿跟随大家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质朴、真诚与善良!

  设计意图:“预习”实际上是课堂的延展,它能使课堂40分钟的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前的预习,孩子们对文本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整体的感悟。课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的同时,又找到学生理解的共同点,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了一个突破口。

  二、感悟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记下来,多读几遍。

  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分享?(引导到西蒙死去这场面。)

  1、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

  ⑴我们一起来读读!

  ⑵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两个孩子睡得那么香甜。这不由地让我们想到:就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西蒙奄奄一熄的时候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那此时她会怎么做?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冰冷的双手会抚摸孩子的'双颊,晶莹的泪珠会滴在孩子的脸庞。这场面无不让人动容。再来读读!(放哀婉的轻音乐《眼泪》)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孩子,从身边的情与爱、媒体的人与事,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此时让孩子们充分地展开联想,他们能很快调动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感知这一场景的动容之处,真切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加之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哀惋的音乐,完全把孩子带入情景之中,学生读来情真意切!

  2、感悟桑娜的善良:

  ⑴感受桑娜义无返顾的举动:

  ①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走了,一户穷人家唯一的一个大人走了。这对于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讲只意味着一条路、一个字──死。可幸运的是──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请大家自由朗读8~12自然段,你会有更深的感动。

  ②桑娜怎么做的?此时,她有没有多想?想到以后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丈夫会更苦?自己会更苦?

  ③那桑娜是()地把孩子抱回家。还能怎么说?

  ④用她自己的话讲“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

  ⑵感受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

  ①可这一抱却给桑娜的内心带来极度的不安。自由读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看你能体会出她的什么感受。

  ②(放钢琴曲《命运》)后悔、紧张、担忧、害怕,这所有的感受搅得她心神不宁,这种感觉就是──忐忑不安。我们来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里我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感知桑娜的内心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一个交流平台。学生体会到哪一点就说哪一点,读读相关句子,带大家一起来感受。当紧张、担忧、矛盾、害怕、后悔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出来时,学生读来感同身受!

  ③只是抱会两个孩子,怎么会让她如此地被受煎熬呢?这都是因为他们也是──穷人!说说哪里能看出桑娜一家也非常穷?面对着熟睡的七个孩子此时的脑海中会浮现些什么?

  ④是啊!越想越担忧、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着急,此时的她坐立不安!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我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从吃的、住的、用的、劳动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切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此时的孩子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联想到桑娜将来的境况。正是这想都不感想的将来,搅得人忐忑不安。此时学生读来挠人心扉!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了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⑤七口人变成九口人,这对于一个艰难度日的家庭来讲简直就是──?如果说刚开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此时经过了强烈思想斗争的桑娜还是坚持留下孩子,甚至是──揍我一顿也好!她的善良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对孩子的怜爱中!(板书:对孩子的怜爱)。

  ⑶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四人一组阅读、讨论)

  ①根据汇报小结板书:对家庭的付出、对邻居的牵挂、对丈夫的担忧等。

  ②善良的人对待任何人、对待任何事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她人性的光辉!(板书:……)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集大家的智慧相互碰撞,会对作者的意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也将更加丰满。这一合作式的阅读、交流,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3、感悟渔家的温暖:

  如此善良的人,难怪课文一开始就说──这间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板书:温暖、舒适)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祝福

  (放音乐《祈祷》)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小家,有妻子的付出,也少不了丈夫的努力,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近渔夫、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再一次感受穷人的那份质朴、真诚与善良!

  让我们祈祷吧!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板书设计】

  对孩子的怜爱

  对家庭的付出温暖

  善良对邻居的牵挂舒适

  对丈夫的担忧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2、板书:忐忑不安。

  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三、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患读课文。

  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1、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刻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3)桑娜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再读课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3、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

  3.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这是因为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同时,新课程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兵”教“兵”,给学生一个和谐、民主、多元的对话情境,使学生充分交流感受,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师: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这些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有关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师: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高尚品德。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2、简介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他晚年的一篇短篇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利用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课题,引出作者,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既让学生认识了作家,也引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认知铺垫。)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导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扫除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推想的方法理解,记下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4)在小组内交流,并共同合作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十分钟后,在全班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师: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其余同学边看边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做好符号,待文章读完后提出来订正。

  (2)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3)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定),预设如下: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zuò,不读zuō。

  张罗:zhānɡ luo

  (4)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在字词方面,已有一些自己学习字词的方法,恰当运用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段意。

  (2)在文中画出让你感动或感触深的语段,并写出感受。

  (3)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学情,并适当点拨。

  3、学生班上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并引导学生。

  预设学生交流:

  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渔夫的妻子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3—11):写桑娜抱回邻居的两个孩子。

  第三部分(12—27):写渔夫回来,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设计意图: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而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境下与同伴交流感受,使感受更真实,更有意义,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再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后教”阶段进行解决。)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课文,感悟“穷”字。

  1、教师导言: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可是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

  导学提纲:

  (1)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穷人有着什么品质呢?

  (3)标出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

  2、学生自学,探究穷人的“穷”,教师巡视学情。

  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适当引导补充。(随机板书)

  预设关键句:

  (1)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地填饱肚子。

  (4)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能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通过自学与交流,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穷人生活的穷苦、艰辛,体会人物勤劳的品质,提出的不懂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教师在“后教”环节对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全班解决,可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五、当堂检测

  1、师过渡:课前同学们都自学了生字词,自学的效果怎么样呢?我们通过听写来检测检测。听写:魁梧 撕破 裹住 抱怨

  教师边听写边巡视学生情况,选定一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学生听写。

  2、集体评价指导

  师:写完的同学坐好,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位同学听写的词语对不对。

  教师拿红笔在投影下全班批阅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魁”这个字出错较多。(也许是“撕”“怨”等,教师依情况而定,提醒学生注意易错字)

  师:刚才听写,全对的同学有哪些呀?

  师鼓励:这么多全对的,真棒!请这些同学在自主学习本上为自己的成功积一颗星。没对的同学也不要气馁,现在就把你出错的字在听写的下面改正一个。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在“先学”与“后教”之后,安排一些小检测,能及时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让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地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关于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6

  教材分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知识与技能:学习10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加深印象;通过朗读,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体会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感受穷人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及背景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穷人。学生读题。《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⑵给课文划分段落。

  ⑶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3.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

  4.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

  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⑴“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⑶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六年级语文《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23

《穷人》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07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穷人第一课时反思09-23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02-1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3-02

[经典]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25

《穷人》教学设计10-01

穷人教学设计10-06

穷人教学设计01-04

《穷人》教学设计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