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最新

时间:2024-02-04 17:27:1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最新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最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最新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最新1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磁悬浮列车出现了,孩子们对磁悬浮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这个兴趣点,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磁悬浮给人感觉蕴含着比较高深的科学原理。本次活动抓住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基本原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探索活动:磁铁探秘、磁铁小车、磁铁悬浮、悬浮地球仪等,通过不同环节的操作,使幼儿感受到磁铁不仅可以吸住铁质的物品,磁铁的同名磁极还相互排斥的现象,满足幼儿探究科学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2、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实验,让磁铁悬浮起来,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现象,感受科学的神奇,体会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标有磁极的长形磁铁若干。

  3、每组三盒操作材料:第一盒:磁铁若干;第二盒:磁铁若干、磁性小车、卡纸做的轨道;第三盒:环形磁铁、粗细吸管、透明小瓶。

  4、磁悬浮地球仪教具大的一个,小的四个。

  活动过程:

  1、故事情境导入,对磁铁产生兴趣。

  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秘的星球,星球上住着很多磁铁宝宝,他们身上都有着神奇的力量。今天它们就来了,看看盒子里有什么?

  2、游戏探索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探索,探寻磁悬浮的奥秘。

  游戏一:《磁铁探秘》――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教师:你们的手上是什么?两块磁铁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2)幼儿探索。

  (3)分享探索成果。

  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相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排斥。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磁铁有红、蓝两色,有的孩子还能辨认说出“N”和“S”字母;通过操作、摆弄两块磁铁,发现不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会吸在一起,相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怎么也吸不到一起,帮助幼儿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游戏二:磁铁小车――进一步体验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1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游戏规则:请幼儿用手中的一块磁铁让小车沿着轨道前进,手和磁铁都不能碰到车身。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操作展示,相互分享经验。

  教师小结: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小车前进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运用刚刚探索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小车前进,进一步体验和巩固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游戏三:磁铁悬浮――巩固并理解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2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分享、交流让磁铁悬浮起来的经验和方法。

  教师小结:环形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磁铁悬浮起来了。

  (设计意图:提供吸管、透明的瓶子和环形磁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环形磁铁也有红蓝两色。有了前面两个游戏的感性经验,在这个环节让幼儿在吸管和透明小瓶的帮助下,进一步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两块环形磁铁悬浮起来。幼儿在不断尝试和向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等待神奇现象的出现。)

  游戏四:悬浮地球仪――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1)教师操作大地球仪,让孩子感受悬浮的神奇现象。

  (2)幼儿分组操作,让小地球仪悬浮起来。

  教师小结:哇,地球仪悬浮起来了!这就是利用了磁悬浮现象,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科学知识,等待小朋友慢慢地去发现。

  (设计意图:大地球仪悬浮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经过反复操练才能将地球仪放在精确的位置,使之悬浮起来。在音乐的烘托中,孩子们屏住呼吸看到老师让地球仪浮起并转动起来,会产生无比的向往,从而也有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所以老师准备了小的地球仪,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

  (1)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磁悬浮?

  (2)观看磁悬浮相关图片,引发自由联想:你想发明什么?

  教师总结:老师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ppt,进一步感受磁悬浮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欲望,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大胆想象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刚开学,班上的一个孩子跟小朋友们说起暑假去上海旅游,乘坐磁悬浮列车的经历,小朋友都纷纷提问,什么是磁悬浮列车呀?非常好奇。围绕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我们设计了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

  二、凝聚集体的智慧,发挥团体的力量

  幼儿园成立了磁悬浮讨论组,园长也参与其中并引领我们一起不断探索、讨论,最终设计出活动方案。从选题到教学设计过程,从材料准备到一步步实验过程,大家在讨论组里不断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失败中总结,在反思中创新,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最终呈现出完整的教学设计,充分显示了集体的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

  三、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展开了对磁悬浮的探秘活动,通过游戏情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难度不断升级。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汲取同伴的方法和经验,当看到自己的磁铁悬浮起来的时候,都会有发自内心的成功喜悦之情。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用正确的提示和精准的游戏规则引导孩子一步步探索,深入浅出,充分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在操作游戏中,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从而逐步进入到磁悬浮的探秘活动中。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最新2

  一、课堂导入要有智慧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好坏。它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入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何谓“导入”?“导”就是教师引导回忆一些与课文有自然联系的人或事,其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入”就是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课堂导入的智慧多种多样,如利用兴趣导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利用教材和教学本身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执教《人有四个宝》一文时,一位老师这样导入:“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每个人都有四个宝,如果你学会这四个宝,你就会变得聪明起来,那么,这四件宝是什么呢?”这位老师运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课题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围绕文章标题导入,如《梦想的力量》一文,引导学生把握两个问题: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如何实现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领略课文的精妙构思;利用讲故事导入,学生更易集中注意力。小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在上课之前,老师如果说“让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学生瞬间就会安静下来,眼神里流露出渴望的眼神,专心致志地听讲,老师就可抓住这个有力时机,在学生集中精力听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导入新课。只要开动脑筋,就能开一个凤头。

  二、对文本解读要有智慧

  对文本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由于个人阅历和知识水平不同,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同,只有深入挖掘文本,才能为精彩课堂做好准备。

  比如教学《风筝》,要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童年”这一主题意义,仅靠这一文本是不够的。不仅要选取与学生现有的生活世界相适合的“童年文本”,而且要选取同一时代不同现实世界(如不同国家)不同人的“童年文本”,还要选取不同时代同一年龄段人的“童年文本”。而且这些“童年文本”大多应能构成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美的文学作品,也要引用其他形式的材料,进行理性上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导读。同时,“童年文本”的质性不仅来自于成长中的自我心灵,而且来自于对自然艺术和社会人生的探索,文本的材料完全可以是“文学”的,也可以是“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教育学”的,等等。我们要多种视界融合的材料,通过材料“质性”地选择融合,使这一主题显得丰富完满,使阅读意义的产生有丰富的背景。学生亲历阅读即可,我们不必太多地讲解,事实已经证明讲解并没有让学生获得精神意义的生长。

  三、教学设计要有智慧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导入时,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出示了抗美援朝的录像和解说,播放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歌》,本以为学生会在设置的情景中走进文本,反复指导学生朗读,设计的问题自以为很巧妙,看似很到位,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学生看似动情地读书声好像缺点什么,始终不能入情入境。

  其实,学生的朗读中缺少的是感情,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感动,因为学生缺乏对抗美援朝的深入了解,无法理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深厚情意。

  这让我对预设有新的认识。

  (一)任何一篇课文教学的设计,立足点是学生的心灵,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与文本中情感的差异。

  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教材中情感的差异,寻求感情上的共鸣,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课前应搜集大量的抗美援朝的资料,通过影片、文字,创设深入体会情感的条件。在设计教案时,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预习时的产生的需求信息,如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想了解什么,这样学生才能把对抗美援朝的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中。

  (二)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朗读”不应成为教师浮于表面的技巧指导,而应成为感悟语言的一种方法。要将读和思结合起来,思考越深刻,情感体会就越深刻,因此,预设时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兴趣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如此,教学亦如此,只有教师的情绪才能点燃课堂的情绪,只有教师的激情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因此,智慧的教学设计要牢牢把握一点,要抓住课堂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内容的选择和环节的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

  四、课堂教学要有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头脑是一个等待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智慧才能捕捉住课堂教学灵感的火花。

  尤其是当课堂预设和生成不吻合时,更需课堂智慧。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的没有激情的行程。”当课堂上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突发情况时,教师需要敏锐地洞察,灵活机智地应对,这样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注意宫殿这个词,想一想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有的学生说是皇帝,有的说是皇太后,还有的说是上帝和教皇。伴随着一个个的回答,同学们不时哄堂大笑。其实,要想避免不必要的“笑场”很容易,只要课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以“圆明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就能丰富拓展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另外,当学生说出上帝、教皇等答案时,只要老师展现足够的教育智慧和课堂艺术,迅速“救场”,就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

  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教育机智,捕捉点拨的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会极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15篇03-08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10-06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09-30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11-02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10-07

《梦想的力量》的教学反思07-06

母爱的力量教学设计10-07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10-07

梦想的力量10-05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精选3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