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0 10:00:3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准备】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

  一、亲诗人,导新课

  1、谈话:

  (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

  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

  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要求:

  ⑴ 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⑵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⑶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

  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

  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

  (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

  (引导分析写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飘”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4、下面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词人望到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引导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明确以动写静的方法。

  过渡导语: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雪后初晴的.景观。)

  问:现在晴了吗?(没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联想,即是虚写。)

  5、“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写这些英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这些这帝王形象,选取其中一位来说。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英雄的?(学生读出评论句。)你怎样理解?

  词中作者评论,仅用了一个字是(等待学生回答“惜”),你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明确:“惜”蕴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这些封建帝王胸中虽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终缺乏“人治”。此处的议论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使下文的抒情显得水到渠成。

  7、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引导学者谈谈个人理解。)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当今风流人物吗?

  (学生自己发言,各抒己见。)

  小结:全词上阕写景,诗人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和抒情,对历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领导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赞颂之情。

  五、悟

  导语:有一位智者说道:领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同呼吸。

  设置问题:

  1、词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顺势回顾有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2、全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回顾所学的毛泽东诗词。《长征》《菩萨蛮·大柏地》《卜算子·咏梅》。

  4、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见时机而视)

  六、诵

  1、学生练习背诵诗词。

  (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配乐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

  七、友情作业

  1、课外延伸:阅读毛泽东的更多诗词。

  2、美术作业:根据本诗词内容,画一幅北国雪景图。

  【结束语】

  (在《走进新时代》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让我们不忘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向新的时代,走向新的世纪。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描雪景 描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评古人 议论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测背诵

  二、出示目标

  1、背诵下阕

  2、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三、自学自测

  (一)朗读下阕

  (二) 自测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四、讨论答疑

  五、小结

  六、当堂达标

  1、背诵全词

  2、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4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

  2、学习诗歌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法指导。

  1、将作者用文字所描绘出来的的景物形象化,在头脑中转变成一幅幅图画。

  2、反复朗读,在读中悟,读中感,读中生情。

  三、课前热身。

  1、选词填空:

  (1)(饶、娆、挠) 分外妖( ) 美丽富( ) 不屈不( )

  (2)(娇、矫、骄) 戒( )戒躁 ( )小玲珑 步履( )健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 )数见不鲜( )妖娆( )莽莽( ) 谦逊( )数九寒冬( )风骚( )分别( ) 可汗( )不计其数( )

  3、动手查资料:

  对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这首词的呢?请将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

  4、反复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三)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字音。并尽力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听范读,并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呢?

  (四)研读上阕。

  1、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这些句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写景时,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引起?它统摄的句子是哪几句?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5、词的上阕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下阕。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分小组讨论)

  3、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六)研读探究。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你更喜欢哪个时代的他们呢?是“往矣”的,还是“今朝”的?

  (七)揣摩运用。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

  五、拓展练习。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思考:

  1、根据你的理解,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看”和“忆”字各领起哪几句?

  3、试着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两阕的内容。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

  一、导入课文

  欣赏李煜的《虞美人》,体会封建帝王的亡国哀伤,对比引入《沁园春·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文章意境宏阔

  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读,学生读。

  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生成──探究

  预计学生生成问题:(可参见《读写导航》的探究与体验)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

  (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

  5、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拓展欣赏(比较阅读)

  1、 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2、课后比较阅读《沁园春·长沙》,重点比较和体会词在情感、表现手法上与课文的相似点。(见《读写导航》)

  五、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六、作业

  1、课外阅读鉴赏诗词,并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首在班里朗颂交流。

  2、背诵课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引导学生品位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中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⑵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总结分析词句表达作用的方法。

  【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1、导语:

  雪,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钟爱之物,诗坛文苑,多有咏雪的佳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今天,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去体会一代伟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

  2、播放视频资料。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欣赏视频资料。进入情境。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

  自由有感情朗读词。体会感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问: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织学生交流。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独立思考问题。

  交流。

  三、研读课文,分析体会词句作用

  1、提问:

  你认为《沁园春 雪》中哪些词句写的好,为什么?

  2、组织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思路:

  ⑴ 词句表面意思→

  ⑵ 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⑶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3、学生根据思路分析词句。

  4、品析词句:

  词句表面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发言。

  四、拓展阅读

  1、出示阅读材料:

  ⑴ 介绍写作背景。

  ⑵ 播放诗词朗读录音。

  2、布置阅读任务:

  内容:自由选择其一。

  步骤:独立阅读→小组交流。

  3、组织各组交流。

  个别学生朗读。

  欣赏。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02-24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06-26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1-10

《沁园春·雪》教案03-07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优秀11-18

雪的教学设计03-17

雪教学设计09-04

《雪》教学设计05-05

《雪》教学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