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12-13 10:10:1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谬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 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答案:

  (1) 。

  (2)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3)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谬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 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答案:

  (1) 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守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守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练习十二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数。

  (4)如果y=3x,y和x。

  2.揭示课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比例的应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课件出示例3

  教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先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指导学生思考出:

  (1)195÷5×8=312(元),先求每份报纸的单价,再求8份报纸的总价,就是李老师应付给邮局的钱。

  (2)195÷(5÷8)=312(元),先求5份报纸是8份报纸的几分之几,即195元占李老师所付钱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李老师所付的钱。

  (3)195×(8÷5)=312(元),先求出8份报纸是5份报纸的几倍,再把195元扩大相同的倍数后,结果就是李老师所付的钱。

  3.尝试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如果有学生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教师可以直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教师:除了这些解题方法外,我们还会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有关正比例的知识思考: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题中什么量是不变的?一定的?

  (3)题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中有所订报纸份数和所付总钱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所付总钱数÷所订报纸份数=每份报纸单价,而题中的每份报纸单价一定,因此所付总钱数和所订报纸份数成正比例关系。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同步板书:

  教师: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正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准备怎样列比例式?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师应付的钱数设为x元,再根据所付总钱数所订份数=每份报纸单价的关系式,列式为1955=x8。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吗?把这个比例式计算出来。

  学生解答。

  教师:解答得对不对呢?你准备怎样验算?

  学生讨论验算方法,教师引导:把求出的`312元代入等式,左式=1955=39,右式=3128=39,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三、课堂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49页的例1图和补充条件

  竹竿长(m)26…

  影子长(m)39…

  教师:在这个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它们成什么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教师出示问题:小明和小刚测量出旗杆影子长21m,请问旗杆有多高呢?根据刚才我们判断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学生立思考解答,讨论交流。

  2.小结方法

  教师:你觉得我们在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步骤是怎样的?(初步归纳,不求学生强记,只求理解。)

  (1)设所求问题为x。

  (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

  四、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十二的5,6,7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谬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答案:

  (1)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2)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24681012

  体积/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4)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表格(见书)

  (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4)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1753。

  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生:9。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生:水的体积是3503,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3.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

  ①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③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1~5题。

  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3)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理由:

  (1)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

  (2)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袋数

  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

  (3)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板书: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守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守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8

  正比例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住户张家赵家

  水费(元)1520

  用水量(吨)68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

  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下表。

  住户张家赵家李家周家刘家吴家

  水费(元)1520352517.5

  用水量(吨)6814109

  教师:请同学蜜察这张表,先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水费用水量=156=208=3514=……=2.5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水费用水量=每吨水单价(一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小黑板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80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教学“议一议”

  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4.教学课堂活动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下面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学生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1-30

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10-07

小学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7

小学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10-09

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10-08

《正比例》教学设计10-07

正比例教学设计01-06

《正比例》教学设计02-12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