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7 01:58:0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

  外貌——落泊潦倒

  动作——一片深情两次

  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落泪

  混入、再找不着

  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板书:

  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

  看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

  三、当时的`家境、原因。板书:

  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

  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

  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段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

  自由练读,指名读

  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

  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

  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

  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

  【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

  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

  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

  【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

  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

  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

  小青蛙心里想:“”

  语气词:呀吧呢啊哩

  练习说话

  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

  读句子,认识纹

  积累:指纹、掌纹、皱纹

  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

  圈出动词

  看谁记得快

  选择动词填一填

  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

  三、儿歌复现

  1.【出示儿歌】拍手读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说话,谁学理?

  宝贝连忙问妈妈,

  蛙妈妈,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纹碰岸荡回来,

  原来这是回声啊!

  2.写字:影倒游

  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

  范写:影

  倒游:左中右结构

  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

  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写: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

  【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4.互动评议。

  (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

  (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

  (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感受、认识排比修辞方法。

  2. 积累成语;理解笑话故事,知道要正确使用成语。

  3.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 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2. 交流感受。

  3. 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读成语。

  2. 这些词语大概讲了哪方面的内容?

  3. 你对哪个词还不理解?交流解惑。

  4. 学生记词。老师创设语境,学生用相应的成语来回答。

  (三)开心一刻

  1. 自由读。能说说你为什么笑吗?

  2. 你能给小明提个醒吗?

  3. 在自己的表达中用上成语或其他的好词都不错,但一定用得恰当,不然就会闹笑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看看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与原来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2. 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名播音员正在解说这场比赛,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 交流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识字课件:

  ① 三维动画《找生字》:以课文插图为背景设计春天万物复苏的动画片,把生字藏于花草树木之中,以教材中卡通人物形象为教材代言人,让两个小人互相帮助把生字一个个找出来,读正确的,相应的生字就跳出来,变大,再跳入下方的格子里;读错的(遮、触)总也进不了格子里,这时小人头上出现一个大问号,再出现这两个字的注音版,声母以闪烁强调,小人再读,读正确后,生字跳入格子里。最后生字都入格。

  ② PPT课文全文,要认的生字用红色突出。

  ③ PPT扩展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愿意积累和运用描写春天的句子。

  4、有兴趣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初春的勃勃生机。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

  识字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学过描写春天的课文,我们一起唱过《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发现吧。同学们,请大家打开书,借助课文下面带拼音的生字,来试着读读课文,读完后先说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再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2、请大家说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出示我会认图标)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出示动画《找生字》),同学们画出的生字都藏在这些花草树木之中,课本上的学习伙伴把这些生字找到了,我们会认吗?

  4、同学们,请大家摆好自己的生字卡片,老师读一个生字,你就把这个生字卡片举起来。 1、试读课文,读错的字师生共同纠正,并可交流怎么记。

  2、学生举手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动画里的小伙伴找一个,学生认读一个,读错遮、触,学生、教师、动画合力纠正,强调翘舌。

  4、听教师读,举起相应的卡片

  朗读感悟

  背诵 1、同学们的卡片举得又快又正确,说明大家认识这些字了。我们再来读课文,读完后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和想问的问题。

  2、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同学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4、还有谁也想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比一比,好吗?

  5、这一课写得真美,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自由地细细地品读,再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听吧。

  6、要是能把这么美的课文背下来,那该多好啊!(出示图标读读背背)

  7、很多同学都能背诵了,要是春游回来,很多同学还会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呢!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交流:⑴ 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几个孩子去找春天。⑵ 我想问这几个孩子找到春天了吗?是怎样找到的?⑶ 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春天刚到的时候

  2、一生读。

  3、⑴ 听出了欣喜的感觉;⑵ 听出了他对春天的喜爱

  4、学生纷纷站起读。

  5、学生个别读:⑴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相机引导理解探和初春的特点。⑵ 早开的野花,那是春天的眼睛吧?⑶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想背诵,用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或看图背诵,或同桌互背

  7、春天这么美好,老师,带我们出去春游,好吗? 指导

  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同学们,请准备好纸和笔,我们一起来写字。

  2、谁能先说说写这一课的九个字要注意什么。(范写溪)重点强调右下是大。(范写解)重点强调右边的组合。

  3、我们每个字写两遍。 1、准备好纸和笔。

  2、⑴ 学生:探摇都是提手旁的字,而且这两个字的右边都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上边短,下边长。摇字右边第一撇是横撇。⑵ 冻溪要注意区别两点水与三点水旁。③我发现解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3、每个字写两遍。 发现

  扩展

  1、同学们,除了春天里的发现,在学习这一课时还有什么发现吗?

  2、给学生准备一些写春天的小诗文,嵌入本课生字,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交流展示。

  1、⑴ 发现找找说说里的字可以与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比如:嫩草可以组成嫩草,嫩芽可以组成嫩芽,野草可以组成野草,野花可以组成野花⑵ 发现这一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了野和解,其他都是左小右大。

  2、喜鹊叫了,桃花开了,柳树吐出了嫩芽芽。冰雪化了,北风躲了,小草探出头来了。 小喜鹊像是害羞似的,在林子里叫着,遮遮掩掩的,让我看不清他的样子。我很喜欢喜鹊,我到林子里找它们,我想告诉它们,我是它们的好朋友,我想触摸它们的羽毛,但我不会伤害它们。

  我终于在林子里找到小喜鹊了,它们停在高高的树枝上,就像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 认识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指南针。

  2. 课件:天然的指南针(树影、北极星、树叶稠稀、积雪)。

  3. 生字、词卡片。

  4. 查找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 故事导入。(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 设疑:这时你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

  忠(后鼻音) 盏(翘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翘舌音)

  3.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 讨论交流。(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2)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3)找找偏旁一样的字。(积、稠、稀)

  (4)一()灯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盏、稀、碰、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指导背诵

  1.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再次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书中介绍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所应用的特殊环境。(有些白天适用,有些黑夜适用)

  3.教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表演课文,深化主题

  1.师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助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

  大树:我也能来帮助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阳光充足,枝叶茂盛,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积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样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泪):哦!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

  2.小组合作表演。

  3.选择小组汇报。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齐背全文。

  2.说说你在课外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进行交流,并说明理由。

  3.仿照25节的写法,说说你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4.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针,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课题】

  伤仲永

  【创意说明】

  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独立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步骤】

  1、导课:

 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的《伤仲永》。

  2、整体感知:

 ⑴ 朗读理解课文:

  对照书下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字、词,理解疑难,自行解决。

  ① 给加粗的字注音:

  世隶耕( )

  伤仲永( )

  泯然众人矣(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称前世之闻( )

  ② 理解加粗词的意思:

  未尝识书具

  自为其名

  稍稍宾客其父(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仲永之通悟

  不能称前世之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或以钱币乞之

  ③ 朗读要求:

  注意停顿,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⑵ 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年幼时,具有作诗的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又过7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3、拓展延伸:

 ⑴ 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⑵ 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作者认为,人的天资与后天的教育,二者之间后者更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材是至关重要的'。

  ⑶ “伤”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① 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泯然众人”;

  ② “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

  ③ “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

  ⑷ 交流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体会。

  ⑸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主张,既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关于教学的设计方案10-17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6-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3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