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7 05:22:3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会写的生字,11个会认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爱心”。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谁的`手?为什么?

  学习“柔”。

  二、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城:理解字的意思,跟“乡”相对。

  牵:做动作理解字义。

  掌:形声字。

  惊惶失措:害怕紧张。

  三、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

  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字义。

  奥利亚:外国女孩名。

  四、朗读课文7、8自然段

  笑:第七笔是撇。

  慰:安慰,使人心情安适。

  善:注意写法。

  五、朗读课文9、10自然段。

  辫:与“辨、辩”区别学习。

  淡褐色:联系生活实物理解。

  六、朗读课文11、12、13、14自然段。

  痣:形声字。

  互:查“一”部、互相。

  七、复习,认读生字。 八、书写生字。 九、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生字。

  二、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讲了小姑娘找妈妈的故事。

  三、读1~6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哪一部分写得有意思?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为什么小女孩会这么说?

  同桌练习朗读对话。

  四、分别朗读7、8自然段,9、10自然段,11、12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小姑娘会这样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同桌练习朗读这几段话,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说说,小女孩的妈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朗读最后两段,为什么小姑娘会很快找到妈妈?

  六、表演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

  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联系朗读。及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头饰、图画、胶水(或磁石)。

  教学过程:

  总()电()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

  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

  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火、文、六

  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内容选取: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和诗歌体裁;扩展知识面的李白的《古风·其十九》。

  (三)过程安排:

  1.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挖掘诗歌中的信息,对其进行补充空白、细节,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使诗歌形象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体味诗歌语言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的创作风格,通过听录音朗读让学生自己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3.在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兵车行》和《古风·其十九》。

  (四)方法、手段:

  1.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师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2.学生互相评价朗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假设学生是诗人或者是诗中人物,发表感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实施

  (一)导入:介绍杜甫,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杜甫(主要是举例所学的名篇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

  2.简单介绍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困守长安时候所作。关于诗的背景,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玄宗用兵征讨吐蕃,一说是征讨南诏,多取后一说。《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

  3.释题——“行”的读音xíng。“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二)学生初读全诗,初步感知

  1.要求看阅读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内容,准备老师的提问

  2.提问

  (1)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率先回答?

  明确:它讲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穷兵黩武,为了和南诏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惨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离死别的画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诗句来描述?

  明确:诗歌的第一段

  (三)分析诗歌第一段

  1.学生齐读,正音“耶”、“干”,释义“耶娘”、“妻子”、“干”。

  “耶”通“爷”,父亲。

  “干”读“gān”,冲。

  “妻子”,妻子和子女。

  2.问:“耶娘妻子”相送时为什么会“牵衣顿足拦道哭”?

  明确: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离死别。

  3.老师追问: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的'哪些诗句得到印证?

  明确:“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4.问:“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中的“不见”可否理解成咸阳桥特别卫生、一尘不染呢?

  明确:不对,应该说明了当时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亲人之多,扬起的尘埃淹没了咸阳桥。

  5.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一送别场面。

  (四)分析诗歌第二段

  1.指名读,由学生评价。

  2.问:“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的“道旁过者”、“行人”可能指何人?“点行频”何以见得?在诗中有没有具体的描述?

  明确:道旁过者——杜甫

  行人——征人

  点行频——“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

  4.问:“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达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

  (五)分析诗歌第三段

  1.让学生齐读后说说这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

  老师补充: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

  2.问:对于这样的惨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确: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师追问:最终有没有“申恨”?

  明确:有。

  不敢申恨可最终还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难和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3.问:“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

  明确:中国老百姓一贯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现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这一传统观念的转变呢?——战争!残酷的而又无休止的战争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对战争的怨恨与控诉,通过这句诗深刻而又凝练地表达出来了。

  (六)扩展学习:试将《兵车行》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比较。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提示:可从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入手,如果时间不够就作为课后研究留给学生回去思考。

  (七)小结:车声隆隆,马鸣萧萧,似乎还不曾消逝……《兵车行》所描绘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离乱之苦,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听着录音朗读,再一次体味诗歌沉郁怨愤的基调。

  (放录音)

  板书设计:

  兵车行

  杜甫

  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天怒人怨——“行人但云点行贫”、“武皇开边意未已”

  3悲惨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课件声像导入课堂

  1、课前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否知道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

  3、导入课文:就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

  1、解题感知灰椋鸟的样子: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们盐城呢,多的是灰椋鸟,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集体读,(课件展示)这就是灰椋鸟的……(样子)

  2、感受灰椋鸟的爱叫:这种椋鸟会不会说话?但它也有一个跟嘴巴有关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爱叫的句子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集体读一读。

  3、设疑提示文章重点: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如果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归林壮观,入林热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察和集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

  4、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1、分段:读到这个份上,大家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寻找心理线:作者喜爱灰椋鸟吗?是啊,老师多问了,不喜欢会写吗?那么,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灰椋鸟感情的变化?(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欢呼)

  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先抄下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猴能成为“万兽之王”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的道理。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这句话。那么,你知道本文“从现在开始”是讲的什么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现在开始》(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3.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同桌互读生字;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有几个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抽卡认读生字,词语。

  4.组词练习。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了解放事发生的原因。

  2.指导朗读。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告诉同桌知道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相机讲解。

  4.理解“上任”的意思,说说猫头鹰上任后的表现。

  (神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5.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不得不服从,叫苦连天)

  6.第二位上任的是谁,与猫头鹰相比,它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抓住“激动”一词,表现袋鼠上任后欣喜的样子)

  7.这时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直摇头,又不得不服从,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8.前两位上任者都让百兽叫苦连天,接下来轮着谁了?学生找出相关段落,默读。

  9.百兽面对第三任“大王”,心情如何?小猴子又是怎么说的?大伙儿表现怎样?(担心~吹呼)

  三、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l.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互相谈论。

  2.“万兽之王”的评选结果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笑眯眯、郑重)

  3.指导朗读。

  四、朗读全文。感受课文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分别说说三位上任者的所作所为及众兽的表现。

  二、指导写生字。

  1.认读生字。同桌互认,自由认读,比比谁记得快?

  2.扩词,比比谁的词又对又多。

  3.指导写字,重点学习。

  令:ling后鼻音

  轮:左右结构,轮流。

  直:独体字,不要少写横。

  期:左右结构,左边的“其”不要多写一横。

  第:上下结构,与“弟”加以区分。

  4.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三、指导完成“读读写写”。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 袋鼠:跳着走路 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神气极了”的精彩演读、“议论纷纷”的情境创设、“叫苦连天”的角色体验、“跳得怎样”的词汇积累与运用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与小猴子、猫头鹰、袋鼠的对话中,既是对文本所蕴含价值观的感悟和认同,也是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其次,本课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方面颇见功力。一是教师依学情变化,调整教学方案,体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思想;二是对精读与略读处理恰当。精读段落──浓墨重彩,细腻而活泼;略读段落──惜墨如金,简洁而明快。三是讲究变化。如第四自然段,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默读中静心思考,从书中找疑,在合作中解疑,质疑、解难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1、教材导读

  多彩的插图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滚铁环的;有抓子儿的;有捉迷藏的;还有的正兴致勃勃地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存放着数之不尽的玩法。这样一个贴近孩子生活的话题,无疑能激起孩子们表达的冲动、交流的热情呢!

  学生爱玩的游戏很多,如:转呼啦圈、翻跟头、踢毽、跳绳等。交流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开心说,说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玩法,还要注意对不健康的游戏给予正面的指导。

  2、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自己玩过的游戏,并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应对,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

  (3)交流时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3、过程预案

  (1)看图引出话题

  (2)互动交流话题

  同桌互说自己平时最爱玩的游戏以及玩法。

  抽生汇报,大家评议。(强调介绍玩法要清楚、有条理)

  (3)现场模拟体验。

  (4)畅谈交流感受。

  (板书:认真倾听礼貌交流学习应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生字,认识偏旁“饣、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日歌》、《好妈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放《生日歌》,师生合唱。

  一、由生日歌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生日指哪一天,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在过生日的时候,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平常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有听说过借生日的'吗?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借生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质疑。

  2、生日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用“我读懂了……

  在全班进行交流。

  2、观察图画(一)体会妈妈对女儿的爱。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4、观察图画(二)体会小云对妈妈的孝敬。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教育学生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6、播放《好妈妈》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课文。

  7、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四、拓展训练、活跃思维

  续编故事。

  五、作业设计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送给父母。

  【板书设计】

  18、借生日

  爱

  妈妈 小云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生字

  1、读生字(课件):

  ⑴ 开火车拼读。(借助拼音、正音)

  ⑵ 去掉拼音指读。

  ⑶ 交换生字位置,男生、女生赛读。

  ⑷ 认识新偏旁“饣”、“牛”。

  ⑸ 交流识记方法:

  (顺口溜、儿歌、谜语、加一加、减一减。)

  2、生字扩词:

  ⑴ 同桌扩词,看谁说得多。

  ⑵ 请生扩词。(选词说话)

  ⑶ 课件出示老师准备的词语。

  ⑷ 小老师领读。

  ⑸ 抽读。

  ⑹ 全班齐读。

  ⑺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赛读、齐读。

  ⑻ 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3、写字:

  出示“雨、两”两个字。(带田字格)

  ⑴ 学生观察。

  ⑵ 全班交流观察所得。(我发现……)

  ⑶ 师范写、边读解雨、“门”要宽、“丨”要写中间、四点两边对称,两“门”内两个字分布均匀,“人”的“捺”要变成点。

  ⑷ 生描红,后书空。

  ⑸ 展示台。

  三、拓展

  1、比一比,谁记的生字多。

  2、找朋友、连线(词)。

  3、猜一猜。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

  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

  录音机、投影仪。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鸣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五)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仪或彩屏显示。

  1.检查预习,让学生试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á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然大物虾(há)蟆(ma)

  2.认真默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8)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9)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在。)

  (1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12)徐喷以烟。(以,用。)

  (1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14)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15)以草为林。(以,把。)

  (16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8)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3)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5)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6)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二、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2,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3.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年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2、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要遵守规则,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

  3、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学重点

  能看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四种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头饰)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不过这段故事只有图画,没有课文,你愿意当一个小作家,为每幅画下面都配上一段文字,组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吗?我们来试试吧!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

  1、仔细观察图画1,想一想,画面上都有谁?它想要干什么?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画面上还有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到近来观察画面。再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2、观察图画2,看看图画中还有谁,小猴子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听了小猴子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它的表情怎么样?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3、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图画,说说图画的内容。

  4、观察图画5,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小熊掉到河里了,它会怎么做?猴子、小鸟、小鱼在干什么呢?当小熊被救上岸后,它可能会对其他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6、5个同学一组,编排课本剧,带上头饰演一演。

  将6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争取做到叙述完整,清楚。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30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05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