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3 13:19:0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秋天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读四个字。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2.在读中感悟秋天的景象。

  3.要读出语气,感悟秋天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词句扩展练习。

  教学难点:难写字的写法。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解词语: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边读边想,儿歌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和同座说一说。

  2.填空:

  ()的天空()的白云

  ()的蓝天()的大雁

  ()的菊花()的落叶

  ()的水果()的蔬菜

  结合图指一指。

  3.扩展说话:

  秋天还有()的()

  4.指名读一读,想像秋天的图画,说说秋天给你的感受。

  5.出示一幅画片,再出示一幅画卷。使学生理解画卷的意思。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并扩词:

  2.复习生字字型。

  三、指导书写其他的4个字:

  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重点笔画和间架结构。说说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描一个写2个。

  四、作业:

  1.到大自然里找秋天,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秋天。

  课后反思:

  本课是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运用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秋天教学设计2

  一、导入 :

  上林中学101班的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能来上林中学和大家一起学习四十五分钟。美丽的上林校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唐诗:辇( )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真是羡慕大家能在这么一个有诗意的校园里学习。

  这是我在上林的校园拾取到的一片叶子(展示落叶),是啊!唐诗有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充满诗意的秋天不知不觉的走近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有关秋天的诗(出课件)

  二、整体把握(寻秋)

  (课件内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辛弃疾 秋天是丰收在望的喜悦

  竹喧归浣(huan)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王维 秋天是淡远清纯的悠闲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秋天是若有若无的思念

  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诗读一遍。

  (略加讲解)

  第一句,表面上写是是夏天,实际却写出的对秋天丰收在望的喜悦

  第二句,浣女是洗衣的少女,竹林里传来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穿过摇动的莲花,渔舟满载归航了。诗中有画的王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淡远清纯的悠闲水墨山水。

  第三句,小桥流水,中秋月色迷人,可吹箫的玉人却不知何处去了,浪漫之中又带点感伤,秋天是若有若无的思念。

  秋天是喜悦,是悠闲,,是思念。那么作家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了?让我们做一个好读者,一起走进他笔下的世界,请打开课本64页。

  听课文录音,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正音。

  大家小声的随意朗读这篇《秋天》,注意把字音读准。

  (请一位同学朗读,并请同学给他正音)

  (评价:不错,字音读得很准)

  评:大家字音是读准了,但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音调,才会富有情感。

  听录音,注意快慢和高低。

  请一位朗读高手配音读。

  大家思考一下,这三节诗描绘了三幅画面(出三幅画面,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这三幅画面与我们刚才读的三句诗的意境是相对应的,你觉得那一句画面对应那一句了。(用划斜线的方式连接)

  (抓住诗歌重在意境一点给予评价)

  所有这些画面,这些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喜爱秋天)

  三、问题研究(品秋)

  先让我们来学习这诗的第一节。

  (学生齐读)

  大家读得很不错了,但要想读得再好一些,就需要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私语》 里 ,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而我们这首诗的第五句说秋在农家,那我们从前四句可以看得出来吗?

  (稻香、镰刀、背篓、竹篱、瓜果)

  大家都找得很准,这些确实是极具农家特色的物品。

  这是一个平原地区的农家,还是一个什么地方的农家了?为什么了?

  (山区 露珠,伐木声)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把把大家找出来的农家物品分成了三类,大家能看出来我的分类标准吗?

  (视觉、听觉、嗅觉)

  “露珠好不好看,丁丁的伐木声好不听,稻香好不好闻?

  有了这些好看的,好听的,好闻的,这诗所描绘的画面就丰富而绚丽了。

  大家找出的这些词对于诗是很重要的,用诗歌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诗歌的意象,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情画意”中的“画意”,要写诗,就要立于善于找到这些好看、好听、好闻的意象。

  光有画意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充满诗意的词语,大家来看看这个。

  放下 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 瓜果

  我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有一首大家熟悉的儿歌,它的歌词说“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为什么 我们这节诗用“栖息”这个词,而不简洁的说“秋天在农家里”?

  “从鸟类的角度分析,合乎山村农家特色”

  (视学生回答情况而评)

  四、合作探究(探秋)

  二、三两节,大家合作学习吧,大家按四人小组坐好。我给大家按排了一些学习任务。

  (1)“游戏”、“梦寐”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来写。

  还有那些词你比较喜欢了?

  提示:“栖息”是从“鱼”的角度写的,扣住了山村农家这一画面

  (2)列出这两节诗中的意象,并给它们分类。

  提示:“丁丁的伐木声”是听觉,“肥硕”是视觉……

  视情况点评(点评用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汉代民歌)

  再看一个合作任务

  (3)设计一个可供大家讨论的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能提出你对此诗的疑问吗?

  五、能力展示(写秋)

  今天大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真让我吃惊,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光做读者不够过瘾了,让我们来做一个小诗人吧,我们以春、夏、秋、冬任一季节写一段诗吧!

  请选春、夏、秋、冬任一季节仿写一段诗。

  提示:第一步 写第五句(中心句)

  (春)天 在 里

  (秋天在文中像栖息的鸟,像游戏的鱼……你所选的季节像什么了?)

  第二步 选出意象来组成你心灵中那幅美丽画面。

  (要好听、好闻、好看哟!)

  第三步 提炼传神的修饰词语

  (作者把“饱食”、“肥硕”这些词用的多好呀!相信你也能提炼出好词的)

  第四步 边诵读边修改

  (我们一定能把我们自己的诗读得充满韵味,充满感情)

  请各小组推建组员配乐诵读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简明点评。

  六、布置练习

  (1)配音朗诵何其芳的《秋天》,录进磁带,上交给语文老师评奖

  (2)自己独自创作一首完整的小诗。

秋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学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

  (三)、问题探究,品味赏析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谈理由。

  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美文。

  (五)、课堂小结

  1.概述课文内容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各幅小画面,以及画面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柔的特点无一不达到极致。诗不长,只有三节,每一节独立构成一幅画面,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多景致皆收于笔下。

  2.写作技法

  (1)语言生动、形象、凝练

  (2)构思新奇、虚实结合

  (六)、学生展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八、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3.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背诵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试根据诗的意境作一幅画,或写一篇叙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1)何其芳 诗人,评论家《预言》

  (2)热爱与赞美

  3.“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共同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形、声兼具的画面。

  [能力提高]

  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参考答案: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6.对秋天的喜爱的赞美。

  7.略

  九、课后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学生不仅得到了文学的熏陶,对于感知大自然的美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在学习这节课时,突出了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之下有了更积极的表现,学习的也更主动。理解和宽容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学生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风彩。

  教师的感情应该更饱满,语言应富有激情,在这堂课上,还未能很好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以后在教学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秋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学会生字、新词,会读多音字“行”。

  3.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照例句“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图片)这是一幅什么季节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为什么说它是秋天的画?从哪儿看出来?

  二、随着问题出示生字,学习生字。

  1.出示:桂熟提帮叔助

  正音重点:熟、叔。结构分析的重点:熟

  联系课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桂花、成熟、帮助。

  2.小朋友的这张画是谁画的?他为什么要画这张画? (引出生字“墙、报”)

  教学生字:“墙”、“报”,理解意思,分析字形,说说该怎样记住。

  教学生字“让”、“闻”、“味”(用为什么“我”要画桂花的问题引出以上生字),理解意思,分析字形。(重点读准“让”的字音)

  三、自由轻声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1.给本节课学的生字找朋友;

  2.用下列字口头扩词:闻、味、熟,提、帮、报、墙

  3.开火车逐节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行”的读音)

  五、课堂练习。

  指导生字的书写,重点指导写好“墙”与“熟”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认渎):

  2.做《课堂作业 本》中的字、词习题;

  二、理解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节思考:这幅画是谁画的?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l.齐读第一节,说说这1节讲什么。

  2.墙报上画了什么? (板书:桂花、草坪、果园、小朋友)

  找一找,找出哪些是表示画画次序的词,并用“”划出。

  板书:先、再、又、还要。

  3.用上“先、再、又、还要”说说“我”画了什么。

  4.仿照例句,练习用“先、再、又、还要”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说一段话,

  ①口头填空:扫地时,我们先,再,又,还要。

  早上起床后,。

  ②独立说一句(用上以上表示顺序的`词)

  ③做《课堂作业 本》中的有关习题。

  三、逐节分析课文。

  1.指名读第2节课文、

  2.讨论、理解:这—节有几句?每句讲什么?哪些词句写出了画中景色的美? “我”为什么要画桂花(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板书:桂花、金色、香味:

  3.背诵本节课文。

  四、学习3、4两节课文。

  1.回忆学习第2节的方法,说说刚才是怎样学懂第2节课文的,

  2.归纳,并出示:①细读课文。

  ②想一想:这—节有几句?每句讲什么?

  ③哪些词句写出了画中景色的美。

  ④背诵。

  3.练习用以上方法学习3、4两节。

  理解句子:“小草不像夏天那么绿”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句子比较:

  ①小白杨落下叶子。

  ②草地边的一行小白杨,飘下几片金黄色的叶子。

  出示句子:果园里有好多红星在闪烁,那是苹果成熟啦!

  句中的“红星”指什么? “闪烁”什么意思?

  4.朗读3、4两节,并试背课文,:

  五、学习第5节课文。

  1.指名读本节课文。、

  2.议议读读,加深理解:从哪儿看出这是秋天的景象?

  想象说活,说说果园中的情景:

  3.结合课后第3题,练习用“帮助”说活: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拼音写词浯(内容略)、

  2.有感情地朗读l一5节课文::

  二、学习最后一节课文。

  齐读课文,并说说“我”把画画好后又怎样做。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学到了什么。

  2.说说还知道秋天的哪些特点。

  3.练习用上“田野、菊花”两个词,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四、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附板书:

  先画 桂 花:金色 香味

  秋天的画 再画草地 小白杨:飘金黄

  接着画 果 园:闪烁 成熟

  还画 三个小朋友帮助

秋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和图片进行秋的感受和欣赏,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

  2、学习利用落叶拼贴,进行美的再创造。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点:

  利用树叶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特点进行多种拼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的树叶拼贴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在我们记忆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播放带有微风徐徐声的轻音乐。)

  利用轻松的音乐和问题激发学生对秋天景色的记忆。学生举手回答,只要回答合理教师便给予肯定。师:老师自己也有对于秋天的记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秋景的图片:成熟的果实、丰收的稻谷以及金黄的树叶。)

  师:秋天这么美!你们有好办法能把秋天留住吗?此时的提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维,并适时的导入课题。

  生:用画笔画下来、相机拍摄下来......

  师生共同总结,秋天这么美,满眼的金黄色,学习用特殊的办法来留住秋天。

  今天我们就用特殊的方法——《留住秋天》

  二、探究方法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树叶拼贴画吗?是不是几张树叶随便拼贴在纸上?

  学生第一反应否定的,并对树叶拼贴画产生兴趣!(拿自制的树叶拼贴画给学生看:用树叶拼贴出的.大树和果实)

  初步接触树叶拼贴画。

  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作品中拼贴的是几个什么样的形象?这几个形象中分别用了几种什么样的树叶来拼贴的?

  (学生相继举手发言)

  回答后师生给予肯定并小结:我们利用各种树叶的自然形状,巧妙地进行想象拼贴,就能产生许多非常有趣的

  动物和人物形象。

  师:那你们猜猜殷老师怎么把这幅拼贴画做出来的?

  提问发散学生思维,此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拼贴画

  的初步了解与接触说出自己对拼贴画制作的步骤的认识。

  学生举手回答:先贴树叶再添画。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方法:

  (1)分析并选择树叶。

  (2)尝试不同的摆法。

  (3)摆定粘贴。

  (4)添画背景。

  这时候,学生对于树叶拼贴画及其做法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欣赏

  播放PPT,让学生欣赏成功并且有趣的树叶拼贴画。

  四、开始作业

  布置作业,以同桌为单位分小组讨论,我们手中的树

  叶都能组成什么有趣的树叶拼贴画。提出作业要求:

  (1)用树叶进行创意拼贴,可以适当的修剪。

  (2)粘贴后要立即压平,使之平直。

  五、教师巡视指导以及最后课堂总结。

  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点评、评析。同时进行课堂总结,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反思:

  本课属手工创作课,主张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突出动手、动脑训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学会热爱自然、美化自然,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手工的一些制作步骤和方法也有所掌握,教师应多下功夫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大胆创新。

  我这节课引导学生歌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回忆秋天的音乐场景,让学生收集脑海里秋天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富有创造力。教学中我将音乐、语言表达的秋天与线条色彩表现的秋天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学习了绘画技能,又陶冶了审美情趣,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天趣的自然美景,在美术作品中留住了秋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寓教于乐。课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有部分学生的作品只是对课本的范例稍加改动,缺乏创意。我觉得这是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启发、引导及训练做得还不够,必须坚持每节课更深入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多种展评方式方法进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创作出更多新颖的作品。

秋天教学设计6

  教学预设:

  1、 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母之爱)

  2、 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儿之思)

  3、 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我之悟)

  层次目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思考。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六,我到深圳参加一个课改研修班,晚上,到书城闲逛,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我,那是史铁生的《灵魂的事》。史铁生,是一位苦难的作家,他是北京人,1951年生,今年54岁了。16岁毕业于清华附中,当他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18岁去延安地区插队;21岁时,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却因一场大病,双腿忽然残疾了,一个本是活蹦乱跳的男孩子,突然间不能走路了,只有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后来又受到尿毒症、肾衰竭等病症的残酷折磨。有谁能经受住这种苦难呢?我沿着文学翻动书页,我的泪水也悄悄地涌满了眼睛。

  史铁生的母亲也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每次儿子摇着轮椅动身前,她便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他摇车拐出小路,每一次她都是伫立在门前默默地看着儿子走远。后来,她猝然去世了。她匆匆离开儿子时只有49岁。

  请看史铁生在《合欢树》中的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请轻声读)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了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史铁生的很多文章都渗透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他的笔迹,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怀念吧。

  打开书第51页,第10课《秋天的怀念》。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拿起笔来,读一读,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 同学们,请你给自己刚才读的情况作个评价,在课题旁画上☆:

  (课件出示:

  读书自评榜☆☆☆

  一级指标:正确☆

  二级指标:流利☆

  三级指标:有感情☆

  3、 你有几颗星?你想读一读你最感动的片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吗?

  学生展示读。

  同伴评议。用第二人称“你……”体验面对面的评价,平等、真诚的评价。

  同伴指导、范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品味课文,读出韵味

  1、课件出示: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得把手过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体验“我”的暴怒无常,母亲的对我的安慰、爱。

  史铁生病了,如果你是他的家人,你会怎么做?——感受母亲的心情。

  2、课件出示:“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体验“好好儿活……”的`含义。

  3、课件出示: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过,絮絮叨叨在说着:……

  想象母亲的神情,体谅母亲的心情。

  4、 课件出示:对话

  母: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子: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子:什么时候?

  母: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子:好吧,就明天。

  母:那就赶紧准备。

  子: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

  5、课件出示: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为什么母亲那么敏感?她悄悄出去了,会怎么样呢?

  6、课件出示: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没说完的话是什么?试说一说,“好好活……”

  7、课件出示: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引申: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四、掩卷沉思,读出思考

  1、“秋天的怀念”,怀念的仅仅是母亲吗?还有什么?

  2、母亲为什么老是要去看花呢?

  3、“好好儿活”对于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五、小结,板书:

  母:坚强、无私、伟大

  儿:愧疚、热爱、怀念

  我:(学生板书)

  六、推荐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不湾》(1983)《奶奶和星星》(1984)《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灵魂的事》

秋天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做到熟读成诵。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说秋——激发学习兴趣

  单元回顾——用ABCC式的叠词填空:

  朱自清领着我们走过了---------的“春天”,梁衡让我们体验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并非---------的“济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温晴。

  用“秋是-------笔下的-------------”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二)读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1.正音正字

  2.朗读要求:划分节奏、标出重音、揣摩感情。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每一节的最后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三)品秋——领悟诗歌的图画美和语言美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3.品析优美的语言

  (1)以“用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如:伐木声飘出幽谷——“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飘”化听觉为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4.品味画面

  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四)绘秋——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清、静、香、甜、远、柔、闲

  2.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

  (五)议秋——感悟人生

  1.比较阅读:何其芳的《秋天》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的感悟,传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你更喜欢谁的作品?

  2.艺海拾贝: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教师赠语:老师这里推荐给你们一首写秋的诗歌,它可谓是对古人对秋的感悟的一个总结吧。你能从这首诗中猜到老师通过教学这首诗,对你们所寄予的希望吗?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仿秋——欣赏秋韵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一个说,————————。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颂秋(齐读)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秋有味。

  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美在一份清澈,一份来自于人间而又远离尘世的清净清远清甜。

  (七)布置作业——拓展能力

  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

秋天教学设计8

  知识目标

  揣摩合适的语气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第1课时

  1.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难点)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

  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③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怕“我”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母爱伟大

  第2课时

  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重点)

  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

  二、教学新课

  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明确:①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②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③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亲了……

  三、板书设计

  四、

  可取之处这篇课文没有华丽的词汇,却感人至深。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的表现非常好,带来许多惊喜。在探究环节,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自行解决了大部分疑问。课上一问一答,交流学习进行得井然有序。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真的是无可限量!

  不足之处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精心地钻研教材,把学生带入更有趣、更精彩的学习氛围中。

秋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课文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

  2、说一说作者在北海烂漫的菊花前,对母亲说的话,并写下来。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内心活动。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对母爱情感的迁移,读出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2、板题,学生读题,思考:儿子怀念的是什么?

  二、自由研读,感悟深深的母爱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句子让你真切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并在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①“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A、师:“这时”是怎样的时候?“悄悄地躲出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脾气暴躁的时候——”

  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师:“母爱是如此——”

  C、感情朗读。

  ②“当一切……悄悄地进来……”

  A、师:“悄悄地进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动作。

  C、感情朗读。

  ③“对于跑和踩这一类的字眼……又悄悄地……”

  A、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字眼。

  B、感情朗读。

  C、齐读上面三个带有“悄悄地”的句子,反复体会母爱的小心、细腻、真挚、深沉。

  ④“母亲扑过来……”

  师: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她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她忍住的是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⑤“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挡住”的是什么?母亲为什么要用央求般的语气说?

  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A、师:母亲临死前有太多的牵挂,有千言万语没来得及说,你能想象母亲临终前的话吗?

  B、感情朗读。

  3、师小结

  A、师:同学们,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那一定是母爱;如果有一种爱深如大海,那一定是母爱。

  B、板书:母爱深似海

  三、品味末段,感悟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指名学生读。

  2、这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什么?

  3、为什么曾让儿子那么厌恶的菊花如今在儿子眼中,却变得如此美丽?

  4、入情入景,真实表达:如果你就是儿子,面对菊花,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写一段捎给天堂母亲的话。(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5、生交流。

  6、小结。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教学设计10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带着思考导入主题,给他们逐一看课件和故事,让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并边进行提问: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视频中小朋友们为什么喜欢秋天?引发学生学习并回答:作者把秋天的雨比做一把钥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

  但是由于准备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单张图片展示,因此,学生在理解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顺利。尤其是“把黄颜色和红颜色给了谁?(银杏、枫树)没有孩子能回答出来,说明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以后在活动之前,我都应该考虑到前期经验的灌输,使活动能很好地开展。比如说,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视频中学习到比喻手法和欣赏观看的讨论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秋天的美。

秋天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感情。

  2、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山行》中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也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体味动人的秋魄。(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交流

  1、交流字词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3、检查背诵。

  三、精讲点拨

  (一)朗读诗歌,感知情感美。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1)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由远及近。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教师小结:(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诵读诗歌,描绘意境美。

  1、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2、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秋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的美丽。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认识9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知道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秋天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儿歌或诗吗?

  2、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秋天?

  3、(电脑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了。

  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笔圈出来,然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电脑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寻找 野外(是哪?) 蓝色的( ) 黄色的( ) 红色的( ) 到底

  5、再读课文 ,边读边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看看你在数话中会发现什么?

  6、认识 :“ ” ? (电脑出示问号、引号。)

  7、你能说一句话用上“?”号吗?

  8、那课文到底有几句话呢?找5个同学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学生回答。

  3、第一句。

  (1)你从哪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2)“野外”刚才我们说过了是哪儿呀?

  (3)老师带小朋友到野外寻找秋天,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

  (4)在读这一句话时应该读的怎么样?(高兴)谁来读一读。

  4、第二、三、四句。

  (1) 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2) 电脑出示三句话,指名读。

  (3)为什么说秋天是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4)电脑加重: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5)学生回答。同时电脑打出: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 ?填空并读一读。

  (6)你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5、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结: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欣赏一下秋天美丽的景色?(电脑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

  五、指导朗读、背诵。

  1、看了刚才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

  4、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自己试着背一背课文。

  5、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学习生字“王”。

  2、笔顺跟随。(电脑演示生字笔顺)

  3、师范写,生自己写。

  流程图:

  七、教学反思:学生在朗读课文上有所进步,对于问号的语气读的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学会4个生字,能按田格里的生字正确书写。

  2、学会背诵课文。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王老师 小文 是 小方 小力 寻找 野外

  蓝色 黄色 到底 什么 颜色 呢 说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抽读生字卡片上的字。

  二、新授:

  1、出示“文、力、方”,指名认读,分析字形,组词理解。

  2、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仿写。

  (2)指导,评价书写。

  (3)完成书写练习。

  3、练习。

  (1)说说,还可以填上哪些词?

  蓝色的( ) 黄色的( ) 绿色的( )

  (2)你还可以说一说别的颜色吗?

  三、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 5、寻找秋天

  蓝色

  黄色 五颜六色 美丽

  红色 色彩缤纷

  ………

  四、教学反思:对于生字“方”的书写学生遇到了困难,第2笔写的不够规范。

秋天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在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和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涵。

  2、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会仿照写出某一场景。

  3、通过学生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朗读,,感受北大荒景色的美和物产丰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

  1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会背诵课文第四段。

  2、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会仿照写出某一场景。

  一:导入:

  1.检查字词

  2.整体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点?北大荒的秋天那些地方美呢?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天空的( )流云()。今天我们继续感受它的美。

  二:深入感悟:

  (一) 小河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样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看图片)

  1.书上哪个词语能够概括小河的特点?(清澈见底)

  2.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小河的清澈见底?9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读这些句子,体会小河的清澈见底。

  4.假如你是河中的`小鱼,你此刻会想些什么?(自由说)

  5.哦,生活在这里的小鱼多快乐,哪条小鱼能读出你的快乐。(个读)

  5.总结 :这么清澈的小河,这么幸福的小鱼,北大荒的的小河真美呀(齐读)

  (二)北大荒的原野(第四自然段)

  见过了一碧如洗的天空和清澈见底的小河,再让我们去北大荒的原野瞧一瞧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原野的特点,请你找到并用横线画出来。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

  2、(指名回答)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原野 “热闹非凡?

  (课件出示句子)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指名读) “听”到大豆的声音了吗?(我听到大豆在欢笑。)

  (1)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所以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农民伯伯看到这一切心情会怎样?(丰收、喜悦)

  (2)你能读出农民伯伯的喜悦心情吗?(指名读)除了豆荚的笑声,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指导学生看插图,看,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会唱些什么呢?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3、作者笔下的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什么来写?(齐说:

  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了,多可爱呀!我们再来来读读句子,读出可爱。

  4、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学生齐说)

  (课件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看到那么美的榛树,想着以前的荒原变成了良田,在这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体现它的热闹非凡。概括写的句子就叫作“中心句”,

  6、那我们仿照这一段话来说说吧。

  (1)下课了,操场上( )。有的学生( ),有的( ),还有的( )。

  (2)秋天,果园里的果子( )。苹果( ),梨( ),葡萄( )…

  7.原野真是热闹非凡,看着老师的板书,让我们一块试着背诵感受它的热闹非凡吧(提示背)

  8自背

  9.指名背 10.总结:北大荒的原野真美呀

  (三)物产

  1、师:是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田野、山岭、江河,还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大家快听,北大荒的人们在齐声赞美这儿的秋天呢! (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2、师:同学们,沉甸甸的宝物是什么?

  大豆、高粱、榛子。

  还有玉米、水稻、莲藕、鱼虾…… (边说边出示)的宝物来。)

  4、 宝物图片欣赏

  5、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一碧如洗的天空,美在清澈见底的小河,美在热闹非凡的原野,更美在它丰富的物产,所以我们应该深情的赞美它。)齐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三,深化主题,拓展思维: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正是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咱们听一听北大荒人心里的歌。(视频)

  板书设计:

  天空一碧如洗 流云 五彩斑斓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清澈见底 小鱼 快活 真美

  原野热闹非凡 大豆笑 高粱唱 榛树红

秋天教学设计14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使用了修辞手法,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感悟艺术化语言特色及含蓄地抒发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雷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又象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是美好的,神奇的,又是令人陶醉的。品读第一段

  二、教授新课,产生共鸣。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师适时板书:颜色、气味、声音。)

  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后的收获。

  3、组织学生班上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朗读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喜爱秋雨颜色的小朋友,你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

  (1)学生读文汇报,其他补充回答。师:秋雨的颜色可真多呀!你们看!

  (2)可见展示:(填一填、读一读)

  ()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的果树()的菊花

  (3)口头练习填写,指名读,齐读。

  师:秋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是——(生:五彩缤纷)那么,你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词语的含义。

  师:你喜欢秋雨的颜色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被艺术化了的语句)

  (5)学生汇报,师随机出示下列句子,并知道朗读、品味。黄黄的叶子象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风的凉爽。师:秋雨不仅有好看的颜色,还有好闻的气味,谁闻到了?

  (6)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用鼻子去闻闻,看看都闻到了什么水果的香味了。)

  (7)进一步想象:假如你当时就在那硕果累累的果树下,看到这么多香甜可口的水果,你想说什么呢?你想干什么呢?

  (8)与同桌分享水果的味道。(读读第三自然段。)学习第四自然段

  2过渡:水果可真好吃!小朋友,你们知道在秋天里,小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准备干什么吗?(过冬)请你自由读第四自然段,选一种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把描写它的'那个句子读熟。

  1、学生自由读。(准备对话。)

  2、老师扮演秋雨姐姐,学生扮演各种动物或植物进行对话。

  3、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其它小动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吗?

  4、指导朗读。(放开声音,把小动物们、植物们过冬的快乐情景读出来。)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的是一曲(丰收的歌),给小朋友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学生说,老师板书。)

  三、学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钢琴曲《秋天的私语》)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完,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到课外去寻找吧!

  四、自选作业:

  (1)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一起秋游。

  五、板书设计

  颜色:五彩缤纷

  秋天的雨

  气味:香香甜甜

  丰收、欢乐

  声音:冬的消息

  六、教学反思

  (一)、点燃兴趣之火,放飞学生灵性

  《秋天的雨》一课,全文语句优美,情感浓烈,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连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这一课的教学,我给学生创造一个诗情画意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动情、激情,一气呵成。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图画,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课中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将收集到的图片资料(黄黄的银杏树、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展示在学生面前,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火花,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一种“乐之者”的美好学习境界,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细细品位;课末,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秋天的美景,(图片、配乐诗朗诵、动画)让学生再进一步鉴赏大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关注教学“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利用这种“差异”的多样化,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了解他人的想法,激发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在出示“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香味勾住”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的?并想象:假如你站在瓜地边、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有没有被勾住的感觉啊?这时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有一次我特别想买一本书,爸爸说要我走,我就赖在书店里,他怎么说我都不走。有的说我特别喜欢吃烧烤,当走到烧烤摊旁时,闻到那香味,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的心被烧烤勾住了。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像什么进行了朗读指导,并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文本特点,我力求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有一种美的感受。因此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深入文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教后知不足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读促说。学生读的多,但读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没有采用多种形式,齐读比较多,指名读,分组读,竞赛读太少。在读课文后进行了评价,但读的指导上还欠缺。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不够,还没有做到大胆放手。今天的我只能用“实践出真知”勉励自己,今后在经常总结和反思教学的同时,将不断锤炼自己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

秋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的“北大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2.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板书:原野、天空、小河)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原野之美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2)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

  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看到那么美的榛树,人们的心情怎样?

  (2)(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

  5.真不愧是“北大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天空之美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

  (1)“一碧如洗”——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银灰、橘黄、血红”——流云的颜色 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一样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

  (三)小河之美

  1.静之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动之美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

  五.拓展延伸

  1、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

  3、让我们的用自己双眼发现了美,用我们的自己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景美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物丰

【秋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设计01-04

《秋天》教学设计11-26

《秋天的雨》 教学设计06-10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12-19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3-31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3-14

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04-17

《秋天到了》教学设计04-14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01

《秋天的雨》的教学设计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