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时间:2023-05-22 18:24:2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1

  一、基于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问题脱离学生的接受范围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很多课程的讲述老师要提前做好基础,设计好本节课要讲述的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并且还要去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随机应变,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降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抛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的时候,就说明老师设计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尽管老师设计的课程内容是自己十分的熟悉的,但是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很多老师会忽视这一点。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去简化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没有将课堂的问题提问发挥到最大化。

  2、课堂问题设计重视结果、忽略过程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做实验就是老师讲解,但是老师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去真正地解决问题,尽管老师设计了问题让学生来作答,但是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老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在一个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接下来又有新的问题与知识出现,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并且在课堂老师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回答时间十分短暂,当一个学生的回答不足以引起老师的兴趣的时候,老师就会将目标转向下一个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心理,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答过程要重于解答结果,学生掌握知识是掌握这门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不是结果。这一点要引起教师的注意。

  二、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

  基于生处于思维成长的黄金阶段,老师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去吸收知识,打破思维定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建立在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意识。

  1、基于问题为中心的习题课的讲解

  以往的课堂习题课的教学方式是在老师讲完这一节课的内容后,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去解答课后的习题,然后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去讲解,这种解答问题的过程,首先学生的做题时间有限,其次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老师再进行讲解,不能帮助学生去分析习题,只是重视解决这一道题,而不是教授学生掌握解答同一种类型的.题型,学生在遇到类似题型的时候不能更好地去解答。所以在习题课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述该类型的题型,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对于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型也很容易去解答。

  例: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位置的钢板C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受到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光滑导槽A、B的控制,物体只能沿着水平导槽运动。现在使钢板以速度v⒈的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用力F拉动物体(方向沿导槽方向)使物体以速度v2沿导槽匀速运动,求拉力F的大小。

  分析:此道题目中摩擦力不再是一个方向向上的,而延伸至平面上的摩擦力分析,结合相对运动,难度较大。

  设计问题:

  (1)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个力的方向如何。

  (2)物体相对于钢板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2、基于问题为中心的实验课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要做实验,所以很大程度上学生真正自己去动手做实验的时间是十分少的,大部分情况下是在老师的演示下进行的。

  中学物理课程的实验课程的教学,要以问题为引导,将实验课程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实验课程。在关于电力这一学科知识中,老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真正意义上明白什么是电力,以及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知识的学习在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需要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2

  摘要: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教学活动便有师生的互动、便有问题的产生和提出,长盛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教师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问是提高我们的课堂的有效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也就是说,教学中尚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将会极大改善这个局面。新二期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那么它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一、有效性提问的含义和常见误区

  “有效”从传统意义上说是“有效果”,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反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却常走入这样的提问误区:有时是为提问而提问,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距甚远,结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没有思维价值的问号前疲于奔命,使课堂陷入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之中;有时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问,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坐了“冷板凳”;有时更是没有把握恰当时机,超前的提问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滞后的提问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显得乏味。

  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有效提问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结合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谈谈几点思考。

  二、有效性提问的设计

  1、课堂教学的问题要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传统教材中常出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这样的问题叙述让学生感觉乏味,只能机械的套用公式。但如果教师将此题做一些改变,把题目的形式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5。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更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有在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我们常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来测高度,但如果只是问学生,物体下落的时间是2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效果就远不及以下这道从漫画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漫画——洞有多深?(如下插图)”问题讨论: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测量洞的深度?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指出有何优点与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很新奇:漫画也跟物理原理有关吗?当带着刚学完知识去分析可以知道当物体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根据下落的大概时间来估测高度,而且题目还问到了其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也可把一些实际测量过程要注意的细节搞清楚。从而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巩固。可见,学习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计与趣味。

  2、课堂教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设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内容偏多,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课本知识内容,我尝试运用以下的问题:1、当你预习课本内容后,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哪些主要应用? 2、卫星在不同的高度环绕地球运转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变化?3、在应用定律求第一宇宙速度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能否让它不落回地面?它的抛出速度要达到多大时它才不落回地面?这样就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理清了思路,就可以与学生在共同的情景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从整体上理顺课本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和实际联系引发学生进行探究,那么学生就会渴望着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互动起来。

  3、课堂教学的问题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启发性

  由于物理学中有较多复杂的物理情景过程,所以我们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提问,起到搭桥引领探究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新教材中已经非常注重“探究”这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探究性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设计《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教学时,由于它整节内容都是探究性质的。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旧教材中所述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理顺,然后做实验,实际上就只是验证一些结论,学生只能是被动记忆,主动探究和能力培养就欠缺了。新教材中已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先在课桌上放置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220 V 100 W”和“220 V 15 W”,比较它们在正常工作时的亮暗情况,问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两个灯丝的外部特点,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你会如何设计?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4:想象一下导体的电阻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这样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分步讨论与分析,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并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有极高的兴致,在问题情境中在隐含的“问题”的'不断引导下自我探究,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

  又如在学过楞次定律后,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 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以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验?

  2.你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 能否建立一种物理模型?

  4.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假设?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

  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能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单纯的老师理论分析讲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又要兼顾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还要考虑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当教学进行中时,学生可能会精神不振或走神。在这种情况应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注意力回升。我觉得适时地提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力学“摩擦力”一课中,当我们向学生介绍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后,可向学生提问:“请大家设想一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呢?”适时的讨论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回来,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无摩擦的世界。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等,《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策略》 作者:曾志旺 来自 《物理教学探讨》

  3、《物理教师的提问技能》 作者:刘诚杰 来自《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物理课堂提问的探讨》 作者:王赵云《物理教师》期刊 20xx年第9期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3

  形式

  教学案例—问题提出—学术沙龙—策略交流—微格教学—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关注生成。

  参加人员

  组长——丁兴成员——语文组教师。

  时间、地点

  xx年xx月xx日,xxxx学校。

  办公室理论依据

  学源于思,学源于思,思维总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所以提问要展现思维冲突,形成悬念,调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如: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的局面;问题设计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如果不会降坡引路的话,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学生思维受到阻滞,永远无法向高层次迈进。

  教研目的

  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师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如上),使教师能够恰当地应用提问策略,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学习的层次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层面,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问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研究习惯、研究氛围的形成;通过分享经验,完善自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准备:

  1、下发活动通知。布置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内容是关于课堂教学提问的内容。

  2、布置思考的问题,要求教师按照如下问题准备参与教研,使教研的方向更加明确,解决的问题更加具体,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1)举例说明怎样设计问题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层提升?

  2)举例说明什么样的问题能够紧扣教学重点,分散难点?

  3)教学中你设计的哪个问题曾经使学生无法作答,你是如何处理的?

  实践研究(教研过程)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八个环节,教学案例—问题提出—学术沙龙—策略交流—微格教学—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关注生成,通过教研最终达到“在研究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的目的。

  一、教学案例:播放青年教师研讨课光盘。全体教师观看,把本节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二、问题提出:本学期的一节教学研讨课上,由于老师对“问题设计”的缺乏思考,上课赶着问,随意答。这也是被多数教师忽视的方面,属于共性问题。课堂上当问题设计得太简单、或是太难、或者问题不明确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举手作答;有的学生回答的答案如果和教师预设的不一致,得不到教师的评价,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让司空见惯的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学术沙龙:一线教师大多数是经验型的,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理论高度,而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学也很难提高层次。因此,活动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交流,可以结合光盘上的教学案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对问题设计的看法,回答上面的五个问题。

  四、策略交流:教研员针对教师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提出具体的问题设计的策略,如:

  1、把问题提在“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跷跷脚就能够着,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层提升。

  2、问题设计力求揭示矛盾,形成一直认识冲突,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拓展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在探究实验中,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猜想,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因为问题而感兴趣,因为感兴趣而积极解决问题。

  五、微格教学:现场三组,针对一个策略,用最短的时间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落实一个策略,体验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

  六、评价反思:教师针对教学片段进行综合评议,总结提问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师在研究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使教师理论水平获得提高,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

  七、总结提升: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总结教师的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提出指导意见:

  如何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效率提高?

  1、设置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层层提升,由“现有发展区”,顺利向“最近发展区”跃进。

  2、设置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延展学生的准确性。

  3、设置问题要深浅适度,可使学生思有所得,思有所获。

  4、设置问题要使学生因问入情,因情探“向”。

  5、设置问题要扣住教材重点,分散难点。设置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梯度,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诱导,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

  2)广度,设问要有一定的覆盖面。

  3)深度,问题的深浅程度要适当,既不能深不可测,又不能表面肤浅。

  4)亮度,设问要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5)精度,科学巧妙的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很高的精度。

  八、关注生成:

  在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或者在教学案例中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以此作为今后教研要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就是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发展。体现了校本教研的问题性、连续性、发展性。布置骨干教师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性备一节课,下次活动观摩研讨。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4

  20xx年9月28日,我校课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研究》被县教研室审批通过并立项,承担此次课题人员主要是我校理化生教研组部分骨干教师,经过2个月的前期准备和研讨、论证。相关的准备工作已就绪,在本学期我组将按照前期的准备和安排,如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现将本课题介绍如下:

  一、实验背景

  我校从20xx年率先在全县开展课堂改革,其中经历了最初的新课改课堂教学到“25+20”课堂教学模式,再到“25+20”课堂教学模式,直到现在我校的“双20”课堂教学模式,无不体现着“学习-展示-反馈”的这条主线。虽然课堂教学一改传统模式,但是效果还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一定差距。基于此种现象,我组在听评课时,就发现一些较好的课堂其实来源于老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课堂问题的设计如果设计的巧妙、有趣、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必然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而缺乏生机的课改课堂,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课堂问题设计不科学、不实际,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种现象和我们的反思,我们组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对高效课堂的亟需迫切,是我们老师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当然来源于老师的引导。新课改赋予老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有老师组织得当,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我们农村学校来说,“课题”这一字眼,起初我们没有多少认识,根本谈不上研究,也许每个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有一些心得体会或者问题,都没有系统提出来,并通过自身或者与同事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我校市级课题的顺利结题,才使我们明白“问题即课题”这一高度认识。因此,我们也要通过在课改过程存在的问题,来梳理成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寻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也可以使我们教师明白,课题研究的流程和做法。以便于我校教师能在今后的小课题中懂得如何去研究课题,从而提高我校的教科研水平。

  3、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有四点,第一,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学生距离近,便于同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第二,我们都是青年教师,有着蓬勃的朝气,我们年龄相仿,我们有着旺盛的精力去搞研究。第三,学校提供了优良的平台,我校有13套多媒体设备,可以将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和不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对比起来搞课题。第四,我校与二中建立了“手拉手”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县城老师的送教下乡来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借鉴作用。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强有力的后盾,才使我校课题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

  二、课题界定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设计,问题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手段,它包括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质疑。

  1)教师的问题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交流与合作探究而设计的问题。

  2)教师的问题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主问题的设计,也有解决问题时的追问,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既有预设的问题,也有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

  3)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产生的疑问。

  4)问题的设计还包括语言的表述和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准确、简练,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问题设计的研究”指的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为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相关的办法与措施。它包括:

  1)“问题设计”的依据与出发点。

  2)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

  4)问题解决的反馈与评价方法。

  三、课题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农村中小学提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的科学方法,有效的为课堂服务,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高效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来提供教师课堂问题设计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研究内容:

  1)现有课堂教学的现状。

  2)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问题设计技巧。

  3)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3、研究重点:

  1)课堂教学过程问题的科学设计。

  2)课堂教学问题与课本内容的结合。

  3)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步骤。

  4)课堂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的实施方法。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通过四个阶段来完成:

  1)准备课题(20xx.9.5 — 10.30)提出初步构想,组建课题组,报学校科研部门批准。由王彦平、谷晓慧、杨祖斌老师担任分析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课题组讨论后撰写《中小学现有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2、研究课题(20xx.10.30—12.28)设计问卷调查报告,并分析结果,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整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由王彦平、谷晓慧、杨祖斌老师结合课题组的讨论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并统计调查结果。由王廷运、梁智老师总结整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方法,在课题组研讨会上讨论并实施。

  3、整合课题(20xx.10.28—20xx.9.28)由王彦平、谷晓慧、杨祖斌老师现有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相结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实施方案,并指导实验教师上课实践,查找问题与不足,在课题组研讨会上分析再总结。

  4、总结阶段(20xx.09.28—10.10)由王彦平老师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和收获、成果以书面方式总结出来,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材料。再提交到课题组,由课题组统一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具有较强操作的书面材料。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理论的引导下,有步骤的操作,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加以研究,在制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总体设计并总结提升。细言之,在课题实施的四阶段中,经过每一个阶段,通过总结、反思、逐步形成资料。

  2)调查法:包括问卷、座谈,有目的地搜集能反映教师、学生关于现在此种课堂教学、学习状况的资料加以研究。主要用于设计论证此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3)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与信息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研究归类形成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科学认识,提高实验教师的操作水平,直接应用相关成果,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六、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的实效性

  本课题主要中小学现有课堂教学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以往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由教师提出科学可行的问题来牵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

  本课题的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同时还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方案。这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实施方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基础:

  (1)我们组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可以从教师、学生分析教学与学习者的心态和需求。

  (2)我们组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以及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老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科的课堂问题设计有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2、条件保障:

  (1)我校被评为市级示范初中以来,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我们每年都派出教师和校干外出培训,同时还请县城教坛能手到我校开讲座和上课,有力的推动了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现在又把本课题确立为县级课题,以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

  (2)理化生教研组教研氛围十分浓厚,不同学科教师交流能够积极参与,且教师与教师无隔阂,而且每位教师业务能力强,科研能力也较强。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结语

  虽然我们的课题才开始探索研究,但是我们会积极立足于课堂,研究课堂,我想我们毕竟迈出了一大步,我们将迎难而进,勇于探索,不断实践,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08-25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03-15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04-03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04-10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04-1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05-09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04-04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03-17

学生课堂教学设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