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9 13:51:3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集合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2、教学第67页的例1

  (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生:没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恐龙玩具。

  (2)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课件出示图片)

  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

  生齐答:小红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后面。

  (3)请男同学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学在小猫的角度思考:你们分别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个面。(课件出示图片)

  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

  女生:小猫看到的是大象的左侧面。

  [反思: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选择位置,拓展延伸

  1、观察放在讲台上的教具箱

  (1)小测试。

  师:上课前,很多同学问我,这个箱子里有什么?我现在想用它来测测我们班上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注意力最集中。不过有个小要求:每个同学在位置上坐直了观察箱子。能不能左偏偏、右偏偏呢?

  生:不能。

  师:好,开始。测试一:这个教具箱,你知道是哪个班的吗?

  生1:教具箱是三年级5班的。

  师: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只有左边的学生举手了。

  师:测试二:你知道这个教具箱是生产日期吗?

  生2:是20xx年7月生产的。

  师:同意的也请举手。

  这时右边的学生举手了,而且左边也有同学举手。

  师提问一个左边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3:我是猜的。

  师:怎么猜的?

  生3:因为首先我是看见教具箱的左侧面写了班级,所以我知道了是5班的。现在我看不到,右边的同学都同意生2的答案,所以我猜是对的。

  师:你真是个聪明灵活的孩子。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来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具箱可能看到不同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些神秘感,因为我把班级和生产日期分别贴在教具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我提出测试一后,左边的同学立刻说出了答案,坐在右边的同学有些纳闷。这时如果我反问一句:右边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一人举手呢?就更到位了。当我提出测试二时,于是我问左边一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是猜的,我肯定了他的灵活。实际上,如果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上而言,应该再引导学生说出他根本看不到教具箱的右侧面。从而自然地得出以上结论。]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

  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

  本课在于让学生经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一样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用自我肤浅的眼光总结其优点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学生仅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常教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猜谜游戏结合起来,并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引起学生对学习资料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小猪存钱罐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经过小猪存钱罐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练习中以不一样的方式提问,既全面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都很高涨。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构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经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事,体验科学的过程和

  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那里常教师极力为学生供给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在观察美羊羊这个环节中,设计“位置换换换”让学生顺时针换位置观察,亲自体会在不一样的位置上观察到得样貌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我的感悟加以验证。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到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及时了解情景,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一样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一主线,结合多媒体让看到图1的同学举手,看到图2的同学举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景,做到了心中有数,是一节既实在又有实效的好课。课堂上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观察着的,也是思考着的。

  本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两点不足:

  1、利用存钱罐这个喜闻乐见的玩具作观察对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存钱罐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区别大点效果就更好了,它将更便于同学分辨。

  2、课堂上重点研究了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几个方向所观察到的样貌,对于从上头观察探究的比较少,其实好多的练习题都有从上头观察的要求,所以是不是也应重点学习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5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实物与视图的关系。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通过视图还原实物的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根据经验,联想它能摆成什么物体,从而沟通视图和实物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为学生所熟悉的鸟巢和水立方的实物情境,同时提出了实际操作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然后设置问题通过学生边操作边观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实物与视图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设计遵循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引入原则,精炼,效果好,导向明确,并将课堂一开始的问题到最后得以解决。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之中。

  本节课的不足处在同时观察6个物体时,学生出现了遗漏,以及观察不准确的现象。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观察和思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

  本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我用自己肤浅的眼光总结其优点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老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猜谜游戏结合起来,并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小猪存钱罐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小猪存钱罐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练习中以不同的方式提问,既全面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情绪都很高涨。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

  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常老师极力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在观察美羊羊这个环节中,设计“位置换换换”让学生顺时针换位置观察,亲自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得样子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及时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结合多媒体让看到图1的同学举手,看到图2的同学举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是一节既实在又有实效的好课。课堂上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观察着的,也是思考着的。

  本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两点不足:

  1、利用存钱罐这个喜闻乐见的玩具作观察对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存钱罐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区别大点效果就更好了,它将更便于同学分辨。

  2、课堂上重点研究了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几个方向所观察到的样子,对于从上面观察探究的比较少,其实好多的练习题都有从上面观察的要求,所以是不是也应重点学习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7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对称物体,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称,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

  多种对称的图案、剪刀、白纸若干张。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课前,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快,最准确。游戏是这样的,我说出一个词,然后由学生说出跟它相反的词。(如:正-反

  上 –下前 –后 左-右 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左边-右边等)。

  二、新课教学。

  教学对称的知识

  (一)教学对称图形

  1、咱们的游戏还没做完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我只画了一半,你能猜出我画的是什么吗?(出示一半蝴蝶、蜻蜓、汽车、小猫、向日葵、沙发等物体的图片学生猜)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

  3、咱们把它拼完整好吗?看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好。(事先把图片放在小袋中发给学生)

  4、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指导: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是怎么找的,为什么不用其他几个类似的图片。

  5、你能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的作品吗?给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学生上台演示,讲述)

  同学们猜得都对,拼得真好,你们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自由观察。然后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1:我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学生2:我发现蜻蜓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

  6、(再次显示有对称的图形)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在咱们生活中对称图形处处都有,想一想,你能找到哪些,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给全班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对称图形,好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对称轴

  1、刚才大家都说到一些有对称的物体都是从中间分开,而且两边完全一样,那么咱们就假设中间有一条线,把物体分成了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用一张纸条贴到物体上表示对称轴)数学家给这条线起了个名字,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老师也找到很多具有对称的物体,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课件出示24个物体,学生上台指对称轴)

  (利用幻灯片出示物体形象生动并使课堂环节紧凑,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剪一剪。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称图形,那么制作对称图形一点也不难,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衣服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同学们同桌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讨论好了,请同学们动手剪剪,看看对称的图形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学生小组动手剪,并在小组内交流剪法。然后让个别剪得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自己的剪法。)

  学生:我是先把纸对折,然后在对折的的纸上画出要剪的图形,最后照着画的线剪,剪好后把对折的纸找开来就形成了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也按照这个方法去剪一个对称的图形,好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帮助。)

  师:刚才,同学们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而中间对折的那条线就叫对称轴,请同学们用尺子画出刚才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对剪得好的作品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

  四)找一找。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

  (二)。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能辨认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

  (2)能根据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体会物体与它相对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教具准备:农远设备、光盘、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爱心箱,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认识,是捐款箱)

  师:对,这是捐款箱,去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同学们曾通过这个爱心箱,为四川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一份爱心。

  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爱心箱”,并请你告诉我,在你的位置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或哪几个面?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观察后指名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是的,我们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同学们知道,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不同,要想看清物体的形状,必须从各个角度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教师板书

  二、新授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和几位新同学,你们想认识他们吗”?①(播放光盘)在“指一指,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处暂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教师强调:我们这里说的正面、侧面、上面指的都是从垂直的角度看的。)指名回答。好,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②(播放光盘)在问题:“你知道它是那个立体图形吗?”处暂停。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呢?指名回答。“恩,‘可能’这个词用的'真好”。是啊,这个物体可能是长方体,也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别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物体”。③(播放光盘)到“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停。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我们来看电视机里的同学们是怎么回答的。④(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摆一摆吧。”

  2、教学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电视里老师的要求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正方体摆一摆,并且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同学们可以下位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出示下图并提问:同学们,观察好了吗?(观察好了。)

  提问:“上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同桌先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我们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回答的。⑤(播放光盘)到“通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⑥(播放光盘)到“电视前面的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摆一摆吧。好,开始吧。”处停下。

  师:“同学们,我们也动手摆一摆吧。用4个正方体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同学们已经摆好了,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摆的呢?”指名说说。多请几位同学说说,最好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组织。师:“同学们摆的都不错”。“我们看看电视里的同学们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说的。和我们摆的一样吗”?⑥(播放光盘)到“用老师给的正方形摆出你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处停止。让班里的同学先用手中的正方形摆一摆。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正面的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并用我们手中的正方形摆出正面看到的图形。 “好。同学们摆好了吗?谁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⑦(播放光盘)到“你知道这三幅图分别是他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吗?”停。师:“小强是这样摆的,和我们摆得有什么不同?”

  师“这几幅图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呢?”指名回答。

  我们再看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⑧(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试一试吧?”停。

  3、课堂巩固练习: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摆法?不做评说,然后和电视中的小朋友对照一下,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好,我们来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⑨(播放光盘)到“赵晶的回答,可以这样一直摆下去。”停。师:“同学们,你们看赵晶同学多爱思考,你们有没有想到?好,请同学们接着看电视。” ⑩(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请你们动动脑筋。”

  师:“如果只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有多少种摆法呢?”指名回答。好,我们再来看电视。⑾(播放光盘)到“你有什么感受呢?”停。

  三、总结:师:“是啊,你们有没有什么感受?或者说有什么收获呢?”

  四、思考:

  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下面物体从各个方向观察,你会看到什么?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选定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捐款箱、电视柜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离开位置观察、拍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9

  《观察物体》在旧的教材中从未出现过,可现在的教材中二年级就有。说明新教材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重视。而如何更好的在《观察物体》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是我在上《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于是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借助直接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我在上课伊始,就让同桌同学蹲着、站着等不同角度观察铅笔盒,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范围不一样。而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分析、猜测等数学活动,来探究课本主题图中小狗贝贝分别站在地上,抬起前脚,站到凳子上,爬上桌子等所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学生对于新知的解决就水到渠成,无形中就运用了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来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在重视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要观察物体,就需要展开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而很多没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孩子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观察现实空间的直接经验。如分别在A点和B点观察到的房子和树木有何不同,有一些孩子可能就会因为没有这样的.经历而不懂判断。于是我就创设了让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最后面、中间及讲台前等三个远近不同的地点来观察黑板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发现从远处看,看到的范围较大,从近处看,看到的范围较小。从而丰富、发展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然后再来解决从画面间接观察物体的问题。这样,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

  由于本节课把抽象的数学与有趣的观察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活动,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他们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0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学生不能到校上课,学生也只拿到了语数英的课本,没有数学学具。五年级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的教学实际上很大程度依赖于学生用小正方体的摆来体验、建立空间思维,当缺乏摆一摆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想,或者是让老师摆,学生只看,没有了体验感、参与感,对于后一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点像空中楼阁。而老师在网络上怎么摆?对于老师也是一个难题。手中没有学具也没有手机直播的工具,我只能借助数学教学资源,北京四中网校里的洋葱数学和优教通里面的数理画工具、flash动画里的题目,才得以实现,但是对于老师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熟练掌握里面的技巧,会很浪费时间。

  第一节课里我采用微课+老师讲解+课后练习讲解的方式,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根据三个面视图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但是对于有一面视图找出有可能的全部摆法时,孩子们就出现了问题,绝大部分孩子不能找全。这其实也是学生不能有序思考的问题,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分类,有规律的变换,记录等等。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摆小方块时,可以添加,没法减少,原因是减少小正方体的按键被视图方位键遮挡,只留出的.一条缝的位置,只有选中这一条缝,减少键才能够选中。而我在上课时,发现怎么也点不上,只能一遍一遍重新启动,浪费了不少时间,课堂效果也没有达到。另外在多种可能性问题上,洋葱数学上给出的是有无数种可能,这也是激活学生发散思维的体现,但是在一起作业上的题目很多是让学生回答有几种可能,这里面其实是隐含了一个条件:两个小正方体至少有一个面重合或是接触。有些题目直接标出了,而有些没有,我们需要给孩子们讲清楚,否则学生容易迷惑。

  在第二次上课前,我熟练了操作技巧,还使用了flash动画摆小正方体,但在讲解例题时,还是感觉不是很流畅,因为没有学生反馈,因为学生不能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只能在脑中想,而且遇到多种摆放可能时,不能很好的记录下来,在有序思考上没有突显出来,有点遗憾。

  总之,每次上课都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是需要把功夫放到课前,多想、多预设、多思考,尽量把课备得更充分,更详细,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更好的教学体验。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取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透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超多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潜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资料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取了超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必须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透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到达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2

  最近我校和南京市二板桥小学举行教学交流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执教二上《观察物体》一课。我连试上一共上了3节课。都是借班上课。第一次上课,由于我在学生这一块没有引起重视,下课前才和学生接触,发发学具,提提要求,就已经上课了。上课时,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课本来就很兴奋,加上我和他们不熟悉,又没有准备激励的小奖品,所以我根本就驾驭不了学生。茶壶一题还没上就下课了。第二课时,把坐不住的小猴玩具改成了四条腿站的小鹿。准备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大拇指,在课前把这个班的优点又在学生面前夸了一遍,并提出纪律要求。课中把教学流程改成,例一,想想做做1,例二,想想做做3,想想做做2.结果还有5分钟,课就上完了。第三课时,我在例一上花的时间比第二课时多,这一点不好,观察小鹿时,把小鹿摆放的朝向由向前改成向左,这样实物的位置和实物图的位置就吻合了,我的板书把实物图贴在黑板上,也清晰了很多,在教学中,还有几个值得今后研究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够,小组的评价太少,对学生的.激励不够。另外,操作活动时,对学生的指令不清,操作活动不够有效,小班化的教育理念渗透的不到位。

  上完三节课后,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我以前是教学大班的,学校的小班化推进今年已是第三年,之前也参加过学校的小班化活动,小班化专题讲座,我对小班的教育只有一点肤浅的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和小班化的老师给了我许多真诚的指导,让我感受到了小组交流、学会倾听、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些小班化的教育理论如何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别人的教学理论只有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3

  《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教学目标定位:本节课我是在刘进兰老师上课点评后再上的,在点评中,老师们都认为:刘老师的课只出现三方位的观察,体现不到难度,正因为如此,整节显得很平淡。针对这个问题,我大胆整合了教材,把教材中的三方位观察拓展到四方位观察,并把重点定在左侧和右侧。由于教学目标适当地增加了难度,因此,整个课堂都发生了变化:差生能保底,优生更优,课堂气氛活跃,每个环节都把学生和听课老师吸引住了。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本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进行比较、验证,每个环节都设计得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根本就没有学生开小差的余地,虽然是分组学习,但课堂纪律仍然是整整有条,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

  三、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巧妙地在故事中设计了有建设性的问题,借助板书的插图,从而让学生在汇报和争辩中,认识物体的正面、后面、侧面。因此,学生的思维发散得比较广,任何时候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对优生的培养落实得比较到位。

  四、在学生对正面、后面、侧面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恐龙图”三方位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连一连找出三个方位对应的观察物,而且在让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紧抓住一名学生说的:“老师,假如站在前面的小明站过一点点,他连的`就应该是侧面啦!”进行巧妙的引导,就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物体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随后通过借用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小汽车进行验证,再一次验证同学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同学们在汇报第69页做一做时,教师有巧妙地问:“奇怪,图上看不到数学书后面的图案,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呢?”这样一问,学生很快地发现“正面”与“后面”是相对的。从而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恰到妙处。

  一节课下来,发现每个环节都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从而进行验证、归纳,结果发现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让老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度”难以把握,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非说不可,这样一来,往往直接影响到课堂的组织,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另外,我为了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结果我只能把原计划安排的欣赏与拓展作为课外延伸,没有让课内的设计尽善尽美,这也是一个遗憾。但从测试情况来看,效果是可喜的,95%的学生对四方位观察物体连一连都能全对,而这部分连错的都是弄错了左侧和右侧,比我预期的效果要好。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4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活动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活动二:通过观察小老虎不同面,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活动三:通过让学生运用学具小组活动,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活动四:通过照片进行判断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深入挖掘备课环节。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提前给学生制定一个表格。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地点的改变所看到的物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道理。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观察地点的变化,所观察的物体也会随之改变,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让学生们运用不同的观察方式观察杨树,边走边观察杨树位置的变化,通过实践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经历了亲身实践的过程,书中的练习变得简单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变得轻松了许多。

  让学生到户外上课,要组织好学生活动,让我的数学课上得更精彩,我觉得还需要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给学生留以思考的空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8-13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4-10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19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09-19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3篇)03-2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01-27

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10-26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3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