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7 18:09:0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习作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作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1

  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写一写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我是这样指导的: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另外,还可以回顾上学期的《日月潭》按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顺序写。补充写作知识:怎么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写景,要写景物的`特点,它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就是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写景,只有写出景物的特点,才能给以如临其景,如见其人的感觉.怎么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呢?首先要仔细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而且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特点。多感官写景景更美,把视觉上、嗅觉上、听觉上、触觉上等方面的感受写出来。

  三、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学生构思,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习作教学功在平时。特别是写景的,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世界并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们要擦亮学生的双眼,让他们去发现。

习作教学反思2

  一。坚信——说明文也可以教得“精彩”。

  我之所以选择“喀吱脆薯片”作为教学共同分享交流的对象,总体因为它便于猜想、观察、品尝、交流。我曾想过选择课本、字典,或其它。却发现,不能选择历史过于丰富的,专业术语过多的,因为这不利于学生的表达,只会以“摘抄”来应付习作。还记得我曾上过《吃口香糖》的习作指导课,我最初也想换成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用口香糖做说明对象。一查阅资料却发现,小小口香糖至今已经有175年的历史,关于它的分类、功效、作用、艺术等专业描述不甚枚举。于是,我最终把目标聚焦到了——薯片。

  我想说的是,我的'习作指导课只是做个示范和例子,如果您也愿意做这样的尝试,你可以选择的物品还有很多,你的收获一定更大。只要你也尝试告诉自己,说明文我也可以教得“精彩”。

  二。使用前先研究,这节课的指导重点、难点。

  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使用任何一个课包之前,自主备课环节是不能省略的。如果你对这个教学设计是欣赏和喜欢的,你的研究就更主动,教学实施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就越少,教学效果愈好。那么,我想提示大家的就是先有共鸣,再有择取,使用要带着思考。

  三。习作课,培养教师个人素养的最佳方式就是完善课堂调控。

  上面两个环节的准备和积累如果到位了,在执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驾驭,也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各种问题时的“理答能力”。这个部分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一次次积累的。它和备课、课前准备的多个环节关联,却不仅仅限于此,它往往是不可预测和难易琢磨的。当你觉得一个老师课堂富有活力,又幽默有趣,这背后还要审视它是否有实效,是否高效?因为这才是课堂的灵魂,我们要让学生学有所获。于是,我们要在课堂是不断锤炼“理答能力”,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表述给予反馈和引领。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这节课你是无法上好的,仅剩热闹而已吧。

习作教学反思3

  三年级的孩子对“作文”二字感到很陌生,一听说写"作文"好像觉得遥不可及,不是他们能够做得到的事似的.我告诉孩子们,作文不是今天才会写的,以前我们写的话都是作文,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经历更多、感受更多,我们的作文就会写得更好。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伸手试一试。

  第一课时讲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1作文材料从哪儿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词句哪来的?无字词典与有字词典中的,就是积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来的?心中所感,抒发胸意.之后孩子们饶有兴致地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看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很好,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很有意义.接着分析了例文《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抓住了兄弟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把他俩在草地上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景写得有童趣。《槐乡的孩子》一文,抓住槐乡的孩子劳动的愉快场景,写出了孩子们劳动的快乐。《爬天都峰》一文中也体现了孩子们去野外登山,战胜困难后的.那种快感。

  接下来的第二课时,我用来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交流后要求孩子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出参加课余生活后的感受.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这算是开了个好头,有兴趣就要保护,今后如何保护这种兴趣,是我作文教学的关键。

习作教学反思4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怎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整个过程需注重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先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绪,让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由于交流话题接近孩子生活,所以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学生对习作素材筛选比较准确,很少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但是具体的表现手法学生运用还不够熟练,还需二次指导。

  评价修改环节中,我们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习作教学反思5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评改,是评改写学生学会的一项本领的习作,《第四单元习作---我学会了×××》教学反思。习作评改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互批互改的能力,在评改尝试中,促进学生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互评、分析和习作的能力。针对这节课,我制定的目标是: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学生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会修改习作,训练学生互批互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评改尝试中,促进学生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激发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习作评改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掌握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和习作评改标准较合理地评改习作。难点是:掌握评改习作的方法,用欣赏的眼光评同伴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习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需要的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体发展。无论是学生自评、互评,还是教师或是家长评价,都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作文的优劣,而是为了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写出更好的作文,促进学生在写作能力上有可持续性发展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结合本次习作评改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培养学生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共同提高分析、评价、习作的能力。

  学生获得习作上的进步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设计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评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习作评改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作用。

习作教学反思6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通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以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四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趣事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在观察中新的发现。为了让同学们有内容可写,写出高质量的习作,我在上这篇习作之前,提前两周布置同学们准备:即要求他们在家里用杯子或碗泡制绿豆或者黄豆、花生米之类的东西连续进行细致观察并坚持写观察日记。任务布置以后,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回家准备。两个星期以后,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适当指导,然后要求他们习作,发现除了极少数基础确实较差的孩子的文章写得不够理想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孩子的文章写得都挺好。以下是我从这些孩子的文章中筛选的一部分,和各位同仁共勉,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A同学:听说绿豆的生命力很强,我想做个试验。我把绿豆泡进水里,绿豆圆圆的,小小的,硬硬的,颜色呈深绿色。我想:又小又硬的绿豆怎么能发芽呢?第二天,我发现沉睡的小豆子吸饱了水变大了,颜色也变浅了,有的绿豆中间还裂开了一条缝,好像想脱掉绿色的衣裳一样。绿豆居然发芽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细小的嫩芽,像一个个小逗号。第三天,绿豆的芽长长了,有一颗绿豆完全脱掉就外衣,换上了淡淡的白袍。第四天,绿豆芽又长长了一点点,好多颗绿豆都脱掉了绿色的外衣,换上了白袍,像一个个小蝌蚪,又像一组五线谱的音符。绿豆的生命力真强啊!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奇妙。

  B同学:第四天,我的豆芽已经有三四厘米长了,他们都浮在水面,好像几位娇艳、高贵的公主手拉着手在水面上嬉戏。后来豆芽公主周围鼓起了小泡泡,我没当回事。中午,豆芽公主变本加厉没有了往日的清香,反而变臭了。奶奶教我说:“豆子要放在避光的地方,不能接受阳光直射。”

  C同学: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去看我的绿豆,我发现它的皮裂开了,像是个受伤者被歹徒的刀给划伤了似的。到中午,绿豆的皮完全脱落了,露出了滑溜溜的小身子,别提有多可爱了!

  D同学:小黄豆白白嫩嫩的肚皮上,多了一个小口子,这个口子大概有五毫米那么长。从口子里爬出了一根“线”,像从壳儿里爬出的一个小蚯蚓。

  ……

  在这次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用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竟发现了一颗小小的绿豆或黄豆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将它很形象地描述出来,我们不得不说这次习作是成功的。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同学们耐心、细致地观察。看来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它神奇的一面,只要你认真观察,一定不难发现它那神奇、好玩的一面。

习作教学反思7

  又是一节习作课,从李老师《观察中的发现》中受到启发,我决定尝试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赋矛它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着,在习作中快乐着。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烧杯、鸡蛋和盐向教室走去。刚到门口,正在大声唱歌的同学们就发现了我的“异常”,他们面面相觑,歌声也渐渐变小,进而停止了。我收住窃笑,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做个小实验,你们想看吗?”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耶”声一片。“不过,我有个要求”同学们又立即安静了下来,“我在做的时候,你们必须认真看,不许闹。能做到吗?”“没问题!”同学们如释重负地响亮回答。于是我摆出烧杯,慢吞吞地给里面倒了两小杯水,再轻轻地把鸡蛋放了进去,只见鸡蛋马上沉到了水底。我偷偷瞥了一眼同学们,他们都瞪大双眼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沉在水底的鸡蛋,异口同声地小声惊呼:“好大的鸡蛋!”此时,我剪开盐袋,给烧杯里添加食盐,并用勺子不断搅动,让盐完全溶解于水。随着食盐的增多,横在水底的鸡蛋慢慢立了起来。我继续加盐,鸡蛋越立越直,然后慢慢脱离水底,悬在了水中。兴奋的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了起来:“鸡蛋浮起来了!”“鸡蛋浮起来了!”我也停下来,举起烧杯仔细看了看悬在水中的鸡蛋。等孩子们兴奋够了后,我接着往水里倒盐,鸡蛋继续上升,最后完全浮出了水面。孩子们更兴奋了,教室里简直就闹开了锅,坐在后面的同学还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座位。我没制止他们,而是让他们看了个够。这时,一个同学问到:“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非常不错,学会了边看边思考。”我称赞着他。“我知道”“我知道”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点名呢,他们又迫不及待地嚷嚷:“大概和死海的原理差不多吧!”“太棒了!不过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你们回去查了明天再告诉我,好吗?”同学位欣然答应。接下来,我说:“刚才我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看清了吗?”“看清了!”“说给我听听,看是不是真的看清了。”教室里小手林立。我点了一个平时从不举手,特别胆小的女同学,她竟清楚地描述出了我做实验的全过程,而且还穿插了许多我的神态描写,我异常兴奋。又说:“从我进教室那一刻说起,还别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及同学们当时是什么表现。谁再说说?”我以为加大了难度,会冷会儿场呢,没想到依然是小手林立,且描述的精彩程度超乎我的想象,真可谓妙语连珠!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刚才所说的用日记的格式记在作文本上,没有一个同学面有难色。他们拿到本子就刷刷地写个不停,以前写作文时看天花板的现象也消失了。看到孩子们言如泉涌,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我明白,习作教学的难源于我们教师自己。我们把学生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反复强调习作的技巧,不仅让习作教学变得空洞、枯燥,更严重的是打灭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我们若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点,寓习作指导于观察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和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不仅能回报我们精彩,更能感受到习作是一件愉快、高兴的事。叶老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这广阔的泉源,和孩子一起融入其中,习作这条小溪里就会充满欢快的乐曲!

习作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2、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4、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加强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书的力量。书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我爱读书,因而我有窃读的乐趣,与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更觉读书有益;作家的经历,让我们领悟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更坚定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的信念;得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道理。的确,书籍是智慧的工具。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有所得。那么,在本节课中,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读书的乐趣吧!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和教师的激情导入,再一次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说说采访的心得体会;

  展开讨论,开卷是否有益。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组,小组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互评互说,进行练习。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交流,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

  三、畅所欲言(目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习作教学反思9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孩子们都喜欢看漫画,但是用“漫画”来描写自己的老师就有点无从下手了。

  鉴于此,本课我先从漫画的特点及方法入手给孩子们进行介绍。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有较强娱乐性,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型。直接或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是含有讽刺或幽默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它同其他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特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手法。它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认识、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老师的特点配上动人的情节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先思考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一位,他(她)具有什么特点。他(她)的特点可以是外貌特点,也可以是说话、行动的特点亦或是教学的特点。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本次习作要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特点,如《将相和》一文是怎能把蔺相如的英勇无畏、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和廉颇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介绍给他人又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敬重与赞扬的呢?首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漫画”老师的习作时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老师的特点,如:总是爱穿裙子,说话像连珠炮;整天笑眯眯,走路一阵风;教学中怪招迭出……

  这次习作指导教学给我带来不少的思考:学生只有细心观察,充分准备,作文才能出彩。因此,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上,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

习作教学反思10

  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喜欢作文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将是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每次作文课上课前,学生都流露出厌烦情绪,叹声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写不好,无事可写。试想,每次作文,学生都能潇洒行文,轻轻松松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学自是一件易事。

  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创新;

  二、没有真情实感,空喊口号;

  三、语言乏力,品之无味。

  四、字数达不到要求。

  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兴趣,搜集材料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缘于学生知识面窄,可写之物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较难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发生在身边的事,网上的新闻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来,交流后在写,并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2、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其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还是很多的,只是学生都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老师的一个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嘱,同学的一个灿烂的微笑以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学生写作的题材。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学中我会就某一件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3、欣赏美文,品味语言

  常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从写作手法,修辞,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怎样遣词造句才使语言富有表现力。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过努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对作文有了很大的兴趣。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习作教学反思11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也可以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习作”教学时,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说到写。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之间互评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观察过的某个对象,通过足够的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要写的习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习作时,习作内容中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观察的对象很真实,但总有叙述平平的感觉。四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积累不多,多数只能写出直观所能及的东西,这还需要在日常的口语训练中多下功夫,不断积累,不断创新。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样对写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顺序写、抓特点写、运用修辞手法等。枯燥的理论总是令人乏味的,所以此后,我也准备了许多的图片,让同学们能产生更多的研究兴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图片一出,他们瞬间精神抖擞了。有蚂蚁搬家的图片、有豆芽生长图、还有乌龟爬行图等等。写完后,同桌互评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习作教学反思12

  上周学校组织了一次合唱比赛,比赛结束后我安排学生写一篇作文,用日记的形式把这次活动记下来。作文交上后,我发现大多数同学仅仅写了二三百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像记账一样平铺直叙,有些同学废话连篇,重点不够突出。大体上的内容是:什么时间学校组织了一次合唱比赛,我们五一班第一个出场。比赛开始后我们随着音乐整齐的唱起来。比赛结束后我们排着队伍回到教室。纵观开学来的前几篇作文,相当一部分同学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作文枯燥无味,平淡的像一潭死水,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有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疼,连日记的内容都选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在反思: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恰好合唱比赛时我用手机把我班参加比赛的整个过程拍了下来,课堂上我又给同学们回放了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写好这篇日记。在我的点拨下有的同学说要按照比赛顺序写,有的同学说要把同学们的表现写出来,还有的同学说还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了很多。我看时机已到就让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提示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经过修改的作文比第一次的就具体的多了。我当堂读了几篇比较好的作文,让同学们谈一谈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如何把作文写得更具体,也感觉到原来作文并不难,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再写一篇观察日记,写什么呢?就地取材,学校门口的花坛里盛开着一片一串红,怎样去观察呢?我引导学生谈谈要写好一串红应该从哪几方面去观察呢?有些同学自然就想到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要抓住它的特点。我顺势引导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天气去观察,比如我们站在二楼教室远远地鸟瞰像什么?有的同学答道像一簇火,像天边的一团云霞,我就大力的表扬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并告诉学生写作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多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再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文章就能写好。说到这里我看有的同学就有点急不可待了,于是带领学生到花坛去观察。学生们兴致勃勃,别提有多兴奋了,有的同学还带着纸和笔。观察中有的同学问这问那,有的同学在花丛中流连,有的同学还把鼻子靠近花朵,有些同学还把一串串的花带回教室……我还听到一个同学满怀信心的说:这次的日记我能写两页多。

  观察结束后同学们回到教室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写出了一篇篇内容比较充实的日记。

  当然通过一两次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但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细心的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叶圣陶曾极为深刻地指出,“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带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丰富的材料。

习作教学反思13

  作为老师,我不愿意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教。作为语文老师,我不愿意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教写作文将成为一大难题。

  因为之前带过几个三年级,所以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认真地备了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我的课余生活》,我让孩子们提前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说得都挺好,但不够具体,写作文这样是不行的。因此,在上习作课时,在交流了写作内容之后,我挑选了一篇范文,请学生观察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弄清写作条理,那接下来就是如何写具体了。我出示了这篇范文作者第一次写的文章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章作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引导之下,发现加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最后我教学生取题目。

  作文草稿本交上了,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分段,条理也比较清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具体。比如:写学跳舞的,在介绍完相关内容之后,就来一句“我就这样学呀学呀,就学会了。”中间遇到的困难,发生的故事通通没有,只能发回去补充;有的报流水账似的把课余生活罗列了一遍,我只好帮他理清详略再让他回去重写;但凡大体上还好,还能修改的就在原文上帮他添加、修改、删除,有时写得比他们还多,全是红色笔记。就这样反复几次,才放心让他们誊抄在作文本上。

  我知道每个班的情况都差不多,但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快地进入写作的状态,写出优秀的作文,这是值得思考的,必须让孩子们都看书,多积累,多练笔。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习作教学反思14

  最近,我看了一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其中,作文教学“四步走”的部分因操作性强而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四步走”其实就是课内一次作文训练按“看“、“说”、“写”、“评”四步进行。

  看,即观察事物(含阅读),获取写作材料。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对那些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观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

  说,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述。进行“说”的训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最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教学的每个环节应注意群体作用的发挥,视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写,即书面作文(指起草文章)。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评,即评改作文。评改作文要在教师掌握全班学生作文总体情况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评改作文的方式大体有群批群改、互批互改、民主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划印或用幻灯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修改意见。互评互改是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集中讲评是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只做点拨、引导、调控,不要急于做出结论。

  其实,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靠一点一点扎扎实实的累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实的教学,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作文,能用笔书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广阔的生活中放飞心灵。我们期待着。

习作教学反思15

  本次习作是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的记叙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是,想象可以大胆地去想,怎样合理是习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花之歌》为范文支架,引导学生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小的东西。以课文谋篇布局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难点。

  在习作中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学生习作中最大的难题。在教学中,我接着以问题讨论为支架,说说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从身边的事说出了对有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选材。让学生明白哪些材料可以表达中心意思,再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选材,由扶到放,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指导,又为学生后面的习作奠定基础。解决了学生习作空洞的困难。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变的内容”上的指导还不够,因为学生“变的事物”并不多,说明老师的启发还不到位。这其实也是学生一种不关心生活,对生活的态度不认真的表现。造成习作和老师课堂中提到的雷同,这是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习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习作教学反思04-09

习作二教学反思04-12

习作6教学反思04-18

《习作四》教学反思04-09

习作指导的教学反思04-03

《习作心愿》教学反思范文05-14

习作三教学反思06-17

习作教学反思(精选9篇)03-22

《园地四习作》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