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3-12-30 07:15:08 工作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造价管理工作经验总结通用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造价管理工作经验总结通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造价管理工作经验总结通用

  一、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内涵与意义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某项工程建设所消耗的全部费用,亦可表述为该建设项目有组织地完成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及流动资金所需的一次性费用的总和。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的存在形式变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的这些工程开支的总和就是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工程造价即为工程投资费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等同于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从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划分,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即确定工程造价以及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管理。从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来看,它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就其本质,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所需要的预计开支或者实际开支的全部投资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组织地进行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以及流动资金所需的一次性费用的总和。它不仅与工程内容息息相关,还与建设地区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建设者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建设工程的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工程造价就是项目投资,是“实现”项目付出的价格;同时也是投资方在作为市场供给主体时“售出”项目时定价的基本。对于承包商来说,工程造价是他们作为市场供给主体出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总和,或是特指范围的工程造价,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因此切实的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尤为重要。

  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并于80年代逐步地发展完善,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一直沿用早先的苏联模式,属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多数发达国家对工程费用的控制一般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我国由于重实施、轻决策;先施工、后结算;轻经济、重技术等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出来,并不断的深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观念尚未形成

  大量研究表明: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概率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概率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概率为25%—35%;而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概率仅为10%。由此可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项目施工前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目前我国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解只停留在预结算层面,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定位,缺乏动态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二)工程造价与市场一定程度上脱节,背离经济运行规律

  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定额的确定是建立在各地大城市计价资料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各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单位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计算得来的,但对于中小城市此计价资料标准的反映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并无反映,定额的制定不灵活而且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各地水平。因此,由于工程造价定额的不全面、不统一而致使工程造价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市场上的价格变化。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与设备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且人工费、建筑成本等方面也不断变化,尽管相关部门不断的进行相应调整,但调整产生的效果总是缓慢的,不能及时有效的跟上市场变动的步伐,建筑工程项目难免因此发生收支不平衡。

  (三)工程造价与时代脱节,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造成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影响了合理定价

  随着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公共建设的投资进程不断加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建筑施工队伍更大程度的增加造成了“僧多肉少”的供求局面,使得本已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为了承揽到工程个别施工企业故意压低投标报价,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扰乱。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正逐步由以计划经济为主向以市场经济为主过渡,但在工程建设中计划经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工程计价的发展。尤其是定额的制定,强制性定额以及政府机构的强制命令性的政策与措施,虽然能够保障市场稳定,但相应的也失去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有效的确定价格的活动空间,这必然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环节缺乏竞争性,往往会造成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失去应有的弹性,不能够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四)工程蛮横解体发包,行业垄断尤为严重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尤其在建筑工程市场方面更是缺乏规范有效的法制管理,某些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发包时不是从项目整体利益出发,而是只考虑自身利益随意肢解工程发包。更有甚者某些行业因垄断严重,企业依靠特权进行垄断发包。这就造成在施工现场的总承包管理单位不能有效协调安排工程进度以及对其他工程相关方的统一管理,使得造价管理乃至施工管理进度不能按计划及时进行。建设工程的随意解体发包和行业内的垄断发包增加了项目工程中的中间环节,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抬高了造价,影响了建筑工程市场的公平竞争。

  (五)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从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人员大约有100万,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但其中仅三分之一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且一部分专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变而来,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经验以及专业整体水平较差的现象。

  三、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应对措施

  工程造价的制定是否合理是评定一个工程建设效益与质量的评定指标之一。科学合理的确定并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不但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质量,还能保证工程项目各方的利益与合法权利。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采用的策略一般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合我国自身经济特点与市场现状,笔者认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加强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管理法规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会更加完善健全,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应该对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适应性强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其次,因为工程管理相关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效果不佳,同时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必要的。

  (二)加强建设初期的造价管理工作

  如前所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阶段多在建设初期,因此因此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中心应放在施工前的决策、设计以及招投标阶段,在源头上进行管理。

  (三)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咨询服务行业

  在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过程中引进国外先进的造价管理经验,寻求灵活的管理方式,尝试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以适应社会发展。咨询行业应以“客观、独立、公正”的工作态度进行中介咨询,并接受政府与社会的监督管理,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四)提高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开展行业岗前培训、业务技能考核,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掌握,做到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与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配合相关部门共同搞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在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并在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阶段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以提高工程整体效益。对于普遍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及控制手段远不止前文所述,但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控制,就可以较好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不断提高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创造发展条件,主动转变工程管理观念,努力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造价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相关文章: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通用12篇)12-31

经验总结10-11

教学经验总结03-03

考研经验总结07-14

学习经验总结04-07

教学经验总结08-21

活动经验总结06-19

技术经验总结02-13

考试的经验总结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