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16:15:53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3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3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篇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透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立刻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状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潜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透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透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忙,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透过主体的实践努力到达掌握必须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个性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主角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主角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主角朗读练习,态度用心认真,有的为了读好主角,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主角,所理解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主角,就单挑旁白来读。用心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主角,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主角不要重复,要轮换主角。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透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资料,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忙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明白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之后教师可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期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经验,把教育教学质量走向新台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两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地品味语言呢?我尝试这样做,收获不少。

  一、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会质疑,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好奇心比较强,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想。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特别是《坐井观天》这样一篇短小精悍、道理浅显的故事,学生很乐意去读。抓住这一特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同时我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同学帮忙解答。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或老师讲解。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了,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赞许的目光。让学生“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对于学生在质疑过程中提出的“井沿”、“无边无际”、“大话”三个词语。

  我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给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1、看图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我通过画简笔画,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桌沿、床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海、沙漠、草原、蓝天的无边无际,孩子们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词语的意思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协助下就一目了然。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到底谁说得对?我让学生找出它们各自说过的话,反复诵读,并创设了适当的情景。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说的话,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出示视频小鸟飞过的地方。让学生口语练习:小鸟飞啊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这样一来,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小鸟说的话是对的,便于更好地掌握“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

  四、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孩子的想象。

  《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课堂延伸部分,我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让孩子围绕“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说什么?”等问题,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五、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的基础。

  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字的音、形、义。同时从细节入手教学生正确书写,提醒写字的姿势,让孩子们在识字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节识字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适中,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主动探索,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词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善学乐学,人人动脑动手动口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

  上完课后,收获的同时也留下了遗憾。

  1、对我校的学生而言,课堂容量不少,课堂节奏比较快,中下生有可能“消化不良”;

  2、在口头练习部分,学生说得比较简单,思维比较狭窄,这有待于教师继续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加“放肆”地表达;

  3、识字教学一直容易被忽视,第二课时的教学整体上看学生虽然比较活跃,但是教师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词是一个难点。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优点之处: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写字,进而轻松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课以游戏贯穿,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开课伊始,以生动有趣的谜语引入,让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闯关游戏。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关注了全体学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二、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通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通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通过分角色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怎么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可以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改进措施:

  在授课结束时,指导学生延伸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首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理解小鸟叹天很“大”。

  第二、提出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们众说纷纷,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除了一抬头只看见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外,井面的东西都没有看见。通过这样的提问、比较,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坐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写一写。指导学生把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话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9-03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18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02-11

《坐井观天》优秀教学反思10-10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1-08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3-26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10-07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20篇)10-0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示例10-06